《溝通的方法》#4 積極回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一個溝通高手,應該有這樣的自覺,可能有我們解決不了的問題,但沒有溝通不了的問題。

到這裡,你已經會在頭腦裡建立信息處理框架,能聽懂對方的意思,聽出隱藏劇情,並且通過有效確認,讓對方知道我們確實聽懂了。這時,一個完整的傾聽過程理論上就實現了閉環。

我們不可能只接受那些想回答的問題,也不可能只回應我們能處理的問題。任何問題,我們都要給予積極的、善意的回應。

那麼,在對方不那麼友好的溝通氛圍中,如何給予積極回應呢?我的答案是,學會「四個換」 —— 換口徑、換時間、換場合和換角色。


1. 四個換


■ 換口徑

換口徑是指,對方問你的是 A 問題,但你偷換個概念,用另外的口徑來回應他。

假設同事來找你幫忙,你剛好在忙,沒有時間。對方陰陽怪氣地說:「呦,您現在可真是個大忙人呢!」這個時候你該怎麼回應?

如果你反駁,「可不是,哪比得了您,每天都閒得沒事幹」,那完蛋,這下算是結仇了。

正確的回應方式是:「唉,我就佩服您這樣的業務大神,舉重若輕,什麼事到您手上都能很快解決。」這個回復,就把「你是個大忙人,看不起同事,不願意幫助同事」的問題,置換成了「你對同事的評價很高」。口徑一換,兩個人潛在的衝突關係就被削弱了。

因此,當你聽出對方不是非常善意的時候,就可以用這種方式來處理他的情緒。但是需要提醒的是,用換口徑的技巧也有一定風險,因為它的分寸很難拿捏,特別容易被人看成是抖機靈,顯得不夠真誠,不利於後續的溝通,所以最好慎重使用。

■ 換時間


還是同事找你幫忙的例子,緩和完情緒之後,你就可以說:「我手上的事大概今天能忙完,咱們約明天下午三點一起來確認這件事情,可以嗎?」

或者如果你直接說:「我這會兒比較忙,待會兒吧。」給人的感覺就是回避和拖延。但如果你說:「我手上剛好有個事在忙,半個小時後我去找你,你覺得可以嗎?」這樣就跟對方約定好了明確的時間點,表達出了我是明確想為這件事負責的,只不過不是現在而已。這當然不算是回避問題。

很多時候,我們不見得當場就能聽懂對方的意圖,往往需要再琢磨一下,找人商量一下,才能把事情搞透。在這個意義上,換時間,就是為自己爭取機會,主動製造一個時間窗口。

■ 換場合


除了換時間,空間意義上的「換場合」也是一個有效招式。

舉個例子。

今天老闆在會議上說:「我們接下來要趕一個專案,這一個月都需要大家繃緊神經來加班,我們今年一定要達成目標,大家有問題嗎?」

假設週末你跟女朋友約好要給准丈母娘接機,你要怎麼回覆呢?

如果馬上在會議上回覆,縱然你的語氣很緩和,但對老闆來說,他要給團隊打氣,你卻站出來給他當頭潑了一盆水。哪怕這盆水是溫的,也澆了他一個透心涼。

今天領導開大會,說:「接下來我們要大幹 100 天,所有的幹部把休假全部取消,雙休日全部要來加班,我們一定要達成今年的總目標,大家有問題嗎?」

所以這時候我們可以使用「換場地」;等散會之後,你可以到他辦公室,私下跟他說:「領導,真抱歉。我最近快要結婚了,丈母娘周末要來看婚禮籌備,我要去接一趟。但是後面的加班,我都沒問題。」絕大多數情況下,老闆都會答應你。

為什麼老闆在會上那麼憤怒,會後他就會答應你呢?

其實,不是因為你們的關係變了,而是因為領導的身份變了。

在公開的場合,他代表了公司,要維持公司形象的嚴肅性。你來不來其實是小事,關鍵在於,你當眾拒絕的話,他很難再去要求其他人。但在一個私下的場合裡面,他只代表了他個人。作為一個人,當然能夠理解你的難處。


■ 換角色


當你成為主持人時,最好把問題拋給那些更專業的人 —— 這個方法在銷售行業特別適用。

比如,我是一個銷售人員,帶著我們團隊去拜訪客戶。突然,客戶看著我們的素材,問了一個問題:「我剛發現,你們還沒有通過認證。」

使用結構化傾聽法,我立即知道,對方是在表達一個訴求:他想和我重新談價格。這時候我怎麼辦?

我應該換角色,以「主持人」的角色說:「您這個問題太重要了,可問到要點上了。我先請技術同事跟您說一說。」這個時候,你就可以請工程師來解釋認證這樣的專業問題。

等工程師說完,你作為主持人再把話接回來:「我不知道他說清楚了沒有。工程師都很專業,我再給您翻譯一下。雖然我們現在還沒有完成認證,但我們提供的服務可是符合標準的。我這兒給你拍個胸脯,如果沒有達到您的要求,讓您產生了損失,我們公司包賠,您看這樣行不行?」

首先,請工程師來回答這個問題,是因為他會介紹得更詳細、更專業,也更能讓客戶信服。

其次,通過這個重新建立群體溝通的方式,你拿回了主控權,激烈的衝突也會因此得到化解。



2. 真話不全說,假話絕不說


我相信此時你會有這樣的隱憂:「四個換」,是不是回避真實問題,耍心機啊?!在這裡,我要嚴肅認真地和你強調:任何一種工具、任何一種能力都有限制,也都有邊界。當你用這幾種置換法溝通時,一定要記住下面這句話:真話不全說,假話絕不說。無論用什麼技巧,溝通中的這條底線不能破。

為了回避一些激烈的衝突,或者讓溝通能夠進入一個有序的狀態,我不見得要把所有的真話都表達出來。直言也應該有諱。我可以有選擇地和對方交流,不合適的信息不說,不合適的場景也不說。這就是真話不全說的意思。

當然,更重要的是,假話絕不說。我可以用各種方式、各種技巧來回應對方。但是在回應的過程中絕不說假話。要知道,我們說的任何一句假話都有可能被傳出去,被公開化。一旦說過一次假話,我的職場信用就徹底消失了。那時候,我懂再多的溝通技巧也是無用的。所以,溝通能力越強,就越得要求自己,絕對不說假話。


3. 讓積極回應成為本能


關於積極回應,我在日常溝通中還有一個絕招,它讓我無論後面說什麼,對方都覺得我是積極和正向的。現在我就把這個秘訣教給你。

很簡單,要求自己在開口之前,把第一句話定位為,給對方一個肯定。也就是說,無論對方剛才說了什麼,無論我接下來說的是什麼,我都要把第一句話處理成一個肯定。這叫作修煉「肯定反射」。

比如,可以用幾句簡單的話來回應:

  • 您的意見一直對我都很重要。
  • 您剛剛說的這些太有啓發了。
  • 您提的這個問題,對我們的幫助很大。


請注意:我們傳遞肯定,不是為了取悅對方,討好對方。事實上,越是積極地肯定對方,就越是在彰顯「我很自信,我很有把握,我對接下來的局面很有掌控感」。這對於我們後面的溝通是非常有價值的。

當然,如果我接下來要表達的是負面的意思,也就是說,我們的溝通可能不太愉快,甚至不見得能取得共識,我用第一句話去傳遞肯定就更重要了。因為,從長遠來看,我們還是希望互動能持續下去。這種時候,肯定對方,其實是為雙方留下一個態度意義上的餘地。


Blog:https://givemebook.club/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Gwene-avatar-img
2022/06/29
滿實用的
avatar-img
吉米不可 Give me book
95會員
253內容數
Give me book 是一個分享書籍的讀書園地,每兩周就會寫一本〝書籍〞的讀後心得與重點整理,期許有興趣的人可以跟我 Gimmy 一起閱讀、學習與交流,而每一本書大約會發佈五篇主題:簡介、三個主題和總結,透過這些分享來期待我們共同學習與成長。 若有推薦的書單,請歡迎隨時向我推薦哦 ^^
2025/04/23
剛創業時,你可能以為自己是商業奇才:「一件成本3元的商品,賣30元,爽賺27元!」但沒過幾個月,市場開始熱鬧起來──對手像下雨一樣落下,價格像氣球一樣洩氣,最後你賣到3.3元還得擠笑容:「薄利多銷啊!」 為什麼好賺的利潤會像水母一樣,碰一下就沒了?這篇文章,將帶你拆解「利潤魔術」的背後
Thumbnail
2025/04/23
剛創業時,你可能以為自己是商業奇才:「一件成本3元的商品,賣30元,爽賺27元!」但沒過幾個月,市場開始熱鬧起來──對手像下雨一樣落下,價格像氣球一樣洩氣,最後你賣到3.3元還得擠笑容:「薄利多銷啊!」 為什麼好賺的利潤會像水母一樣,碰一下就沒了?這篇文章,將帶你拆解「利潤魔術」的背後
Thumbnail
2025/04/14
產品定價的三大關鍵因素:功能價值、體驗價值、個性化價值。從滿足基本需求(功能價值),到提升使用體驗(體驗價值),再到滿足個人風格展現(個性化價值),打造更高的產品價值,才能脫離價格戰,制定合理的價格。
Thumbnail
2025/04/14
產品定價的三大關鍵因素:功能價值、體驗價值、個性化價值。從滿足基本需求(功能價值),到提升使用體驗(體驗價值),再到滿足個人風格展現(個性化價值),打造更高的產品價值,才能脫離價格戰,制定合理的價格。
Thumbnail
2025/04/09
本文探討企業如何運用「勢能」在市場競爭中取得勝利,以臺積電為例說明如何透過長期技術積累與策略合作,建立並運用勢能,最終在全球半導體市場佔據領先地位。文章強調掌握和利用勢能的重要性,並鼓勵企業尋找、建立和儲存優勢能量,最終在市場競爭中拔得頭籌。
Thumbnail
2025/04/09
本文探討企業如何運用「勢能」在市場競爭中取得勝利,以臺積電為例說明如何透過長期技術積累與策略合作,建立並運用勢能,最終在全球半導體市場佔據領先地位。文章強調掌握和利用勢能的重要性,並鼓勵企業尋找、建立和儲存優勢能量,最終在市場競爭中拔得頭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每個人都很怕自己的話會「刺傷」別人,但是因為在職場上「步調太快」,不直接說的下場可能是傷得「更重」。 下面這兩種對話你會喜歡哪一個? 第一種:如果可以的話。是否能把這篇文章,在你覺得語意「不太通順」的地方,用你「覺得比較好」的方式修改呢?今天下班之前大老闆「可能」就會要囉~ 第二種:麻煩把這篇文
Thumbnail
  每個人都很怕自己的話會「刺傷」別人,但是因為在職場上「步調太快」,不直接說的下場可能是傷得「更重」。 下面這兩種對話你會喜歡哪一個? 第一種:如果可以的話。是否能把這篇文章,在你覺得語意「不太通順」的地方,用你「覺得比較好」的方式修改呢?今天下班之前大老闆「可能」就會要囉~ 第二種:麻煩把這篇文
Thumbnail
在對方不那麼友好的溝通氛圍中,如何給予積極回應呢?我的答案是,學會「四個換」 換口徑是指,對方問你的是 A 問題,但你偷換個概念,用另外的口徑來回應他。 換時間,就是為自己爭取機會,主動製造一個時間窗口。 換場合,不同場合有不同的人設,在私下的場合就比較好商量。 換角色,最好把問題拋給那些更專業的人
Thumbnail
在對方不那麼友好的溝通氛圍中,如何給予積極回應呢?我的答案是,學會「四個換」 換口徑是指,對方問你的是 A 問題,但你偷換個概念,用另外的口徑來回應他。 換時間,就是為自己爭取機會,主動製造一個時間窗口。 換場合,不同場合有不同的人設,在私下的場合就比較好商量。 換角色,最好把問題拋給那些更專業的人
Thumbnail
每個老闆的行事風格都不太一樣。就我來說,我面試了很多工作。有些老闆並不會擺好臉色,他只想聽想聽的或是你說的有沒有符合邏輯;有些老闆面善的跟你像朋友般的聊天,氣氛舒適、開朗,你以為你能獲得這份工作,但卻沒接到就職通知。 到底問題出在哪裡了呢? 老闆的氣度、格局,決定你的處事思維
Thumbnail
每個老闆的行事風格都不太一樣。就我來說,我面試了很多工作。有些老闆並不會擺好臉色,他只想聽想聽的或是你說的有沒有符合邏輯;有些老闆面善的跟你像朋友般的聊天,氣氛舒適、開朗,你以為你能獲得這份工作,但卻沒接到就職通知。 到底問題出在哪裡了呢? 老闆的氣度、格局,決定你的處事思維
Thumbnail
◆ 那天有一位年輕朋友有聊到說, 他在他既有的工作之下又被老闆要求接額外的新專案。 他評估了一下工作量, 他覺得到時候一定會每天爆炸忙之外, 也可能讓專案進度出現問題。 但他不敢說不。 隔了幾個禮拜之後, 因為受害者心態使然, 所以在會議室裡面跟老闆開會檢討專案進度時, 一時無法控制情緒, 與老闆嗆
Thumbnail
◆ 那天有一位年輕朋友有聊到說, 他在他既有的工作之下又被老闆要求接額外的新專案。 他評估了一下工作量, 他覺得到時候一定會每天爆炸忙之外, 也可能讓專案進度出現問題。 但他不敢說不。 隔了幾個禮拜之後, 因為受害者心態使然, 所以在會議室裡面跟老闆開會檢討專案進度時, 一時無法控制情緒, 與老闆嗆
Thumbnail
在專案裡會面對不同的窗口,有些屬於天使型的,不僅個性好,配合程度也高,因為對於新系統不熟悉,只要好好協助這類的客戶解決問題,後續的溝通合作不會太困難。但由於這類的窗口比較沒有系統經驗,所以要花比較多的精力去訓練與展示,初期的依賴程度也較高。  
Thumbnail
在專案裡會面對不同的窗口,有些屬於天使型的,不僅個性好,配合程度也高,因為對於新系統不熟悉,只要好好協助這類的客戶解決問題,後續的溝通合作不會太困難。但由於這類的窗口比較沒有系統經驗,所以要花比較多的精力去訓練與展示,初期的依賴程度也較高。  
Thumbnail
每天上班下班,跟這麼多人說話、開會、討論,是不是常覺得力有未逮呢?為什麼同事跟老闆「這麼難溝通」?就讓我們把職場的溝通障礙一次拆解,讓你往後溝通無往不利!
Thumbnail
每天上班下班,跟這麼多人說話、開會、討論,是不是常覺得力有未逮呢?為什麼同事跟老闆「這麼難溝通」?就讓我們把職場的溝通障礙一次拆解,讓你往後溝通無往不利!
Thumbnail
日期:7/6 閱讀時間:6:50 - 7:15 寫作時間:7:15 - 7:58 閱讀書籍:謝謝你的指教 切換對話軌道 是否曾經聽過以下類似的對話呢? A:回家後,感覺家裡很亂,可以整理一下嗎? B:我工作一整天很累了,難道就一定要今天做嗎?(心裡可能會想:你怎麼都不體諒我
Thumbnail
日期:7/6 閱讀時間:6:50 - 7:15 寫作時間:7:15 - 7:58 閱讀書籍:謝謝你的指教 切換對話軌道 是否曾經聽過以下類似的對話呢? A:回家後,感覺家裡很亂,可以整理一下嗎? B:我工作一整天很累了,難道就一定要今天做嗎?(心裡可能會想:你怎麼都不體諒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