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人能輕易捱過的壞情緒,我卻在其中浮浮沉沉,死不去也活不好。
還記得第一次思疑自己可能得了焦慮症的時候,我瘋狂地在網上尋找同病相憐的人,廣東話俗稱的「圍爐」。雖然找到的寥寥無幾,但對於無助的我,只要看到一個康復的例子,便是莫大的安撫和鼓勵。這正正是我想把一切記錄下來的原因,讓被網絡海浪衝到這裏的你,能從這些平平無奇,偶爾矯柔造作的文字中,獲得一絲慰藉。
從我記事以來,就是一個容易緊張的小孩——別人無心的一句說話或一個動作都會讓我想個半天、在眾人面前說話會臉紅發抖、和不相熟的人同桌食飯會喪失食慾、焦慮的時候會不自覺地咬指甲。然而,隨着年齡的增長,我慢慢地變得從容外向(至少看起來是),學習法國人「je m'en fous」的精神,盡量不去在意別人的看法。
突然,在努力地生活二十多年後,沒有任何的預兆之下,我卻患上了焦慮症。還未就醫之前,每次外出都是一趟冒險,滿腦子都在想我甚麼時候會發作?應該怎麼做?附近有醫院嗎?如果進醫院要怎麼和家人交代?路人會恥笑我奇怪猙獰的模樣嗎?亂七八糟的念頭像火山爆發的熔岩,吞噬了我的理智,越想越焦慮,身體就越不適,呼吸困難、心跳加速、噁心、腹痛肚瀉。可笑的是,只要有其他東西分散我的注意力,便霍然而癒。
心理疾病就是這樣,說出來簡單得荒誕,一句「我感覺很焦慮」、「我感覺很抑鬱」就能概括;而實際的情緒卻能鑽入心臟最脆弱、隱閉的縫隙,然後蔓延開來,無從消弭。其他人能輕易捱過的壞情緒,我卻在其中浮浮沉沉,死不去也活不好。
就這樣,我開始懼怕外出,好幾次不得不出席的聚會,結果都要為自己的逞強付出代價。我也曾告訴自己:比我更嚴重的人比比皆是,忍一忍就好,大家都是這樣過來的。可是,難道只有淒慘比賽的冠軍才值得同情?餓到骨瘦嶙峋的人才配吃飯?
最後,我決定去看精神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