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歲的反思/突破自我舒適圈、自由與自律、人生價值觀的轉變 «ep31訪談精彩回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人生其實就是一直在『做最好的自己』與『活在當下』做平衡。」

本集轉發自 Janet «那些學校沒教的事»的訪談。這次的特別企劃 — 「三十歲的N種樣貌」,Janet 採訪了許多年過三十的人,聊三十歲對他們來說是什麼樣的意義,帶給他們什麼啟發。這一集的內容,jacky將分享自己在離職半年後,人生有什麼樣的進展與突破,一起看下去吧!

上集合作訪談 → 台灣/美國的生活、工作、文化差異

本集 Podcast 原聲帶 → Jacky&Janet-三十歲的反思

raw-image

從 Instagram 離職 — 突破自我舒適圈

追求更高程度的自我成長

「在自我實現的道路上,我不想把自己局限在一個公司、一個行業,想挑戰其他不同的成長方式。」

在 Instagram 擔任資深軟體工程師5年之後,Jacky 察覺到自己的成長幅度降低,雖對於工作內容得心應手,同時也感到過於安逸。因此決定在30歲生日那天離職,甚至生日那天特別安排一個環節—在幾點的時候要向老闆提離職。除了對於工作本身的安逸感外,因為疫情而在台灣待一年的遠距工作體驗,也是讓 Jacky 決定離職的原因。

在台灣一年的時間,Jacky 除了體驗到遠距工作帶來的自由度—不用進公司,也做了許多新的嘗試,例如單車環島、辦畫展、辦攝影展、開 Podcast 等。雖然在 Instagram 的工作條件很不錯,不過做自己的東西相較於幫別人做 App,總是有種不一樣的感覺,像是做自己的 Podcast,能夠有更直接的產出,自由度更高。

探索自己,過程本身就是答案

離職之後,Jacky 打算用一年的時間,走遍全美國的63個國家公園,並在生日當天就為自己訂下一台車,開啟一個人的冒險之旅。而在旅程裡,Jacky 非常享受那種「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但是又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我是誰」的感覺,正因為沒有對行程做非常詳細的安排,才能保有旅程中的彈性,利用那些在路上看風景的時間,去思考或放空,沒有特別要找出一個答案,相信著「過程本身就是答案」。

越是自由的生活裡,越需要自律

在 Jacky 探索國家公園的過程中,其實沒有所謂的「日常」,每一天都過得不一樣,有時爬山、划船,有時選擇沉澱自己、回顧此趟旅行,有時到了有網路的地方,就打開電腦開始處理 podcast 相關的工作事項。在這樣看似高自由度、高彈性的浪漫生活背後,其實需要高程度的自律,才得以去維持生活的節奏。例如 Jacky 會針對冥想、寫作、健身、錄音的時間做刻意安排,Janet 則是會將自己的 Podcast 工作視為定錨,以之去安排自己的行程。

Jacky 認為自己現在過著的旅行生活,就是要「學會在混亂之中找到秩序」,並且相信「自律=自由」,越是崇尚自由,則越要學會如何自律。

raw-image

人生與愛情價值觀

對於三十歲的想像—沒有任何意義的「數字」

三十歲離職走向自由冒險之旅,選擇了不同於社會所言之「三十而成家立業」的道路,Jacky 抱持著 "Nothing to lose" 的心態—「原先離開的公司可以再回去,透過既有的工作經驗也還能找到一份新工作,但是這麼特別的人生機會只有一次。」

Jacky 所認為的「30歲」,單純只是一個沒有意義的數字。幾年後再回頭看,並不會後悔自己多工作一年,卻會後悔自己沒有拿這一年去好好地冒險與突破。

想像五年後的自己

回望25歲時的自己,當初的那個 Jacky 並無法想像現在的自己會從 Instagram 離職、進行著探索國家公園之旅。這樣超乎想像的結果,讓 Jacky 想起一句話:「我們常常會高估一天可以完成的事情,但卻低估一年可以成就的改變。」每一天盡力的去過、做自己認為值得的事,最後抵達的地方,一定會超乎自己的想像。

看到這裡,試想五年前的自己去看現在的自己,會有什麼樣的感覺呢?


【別忘了訂閱我們,一起在自我成長的路上學習!】

📍訂閱我們的 Podcast,最新集數搶先聽! Apple/Spotify/mixerbox/kkbox

📍追蹤我們的 IG,不漏掉任何最新活動資訊! @ leftsideescalator.jacky

【往下繼續...閱讀精彩內容!】


真誠面對遇到的每段愛情

愛的定義是:「給別人能夠摧毀自己的力量,但同時去相信他們不會這麼做。」

Jacky 認為越快找到自己所謂的「靈魂伴侶」是越好的,因為有更多時間能夠一起累積美好的、冒險的回憶。若是遇到自己很喜歡、覺得很適合的對象,則是可以把握當下去行動,而不是期待著下一個更好的人到來,每一段戀情都值得去好好嘗試、好好試錯。

“Fall deeply, fail fast, burn beautifully.”

真誠地對待自己與對方;不蹉跎於一段註定會失敗的感情;結束時讓他漂漂亮亮地結束。就像流星一樣,雖是在邁向毀滅與墜落的過程中,但願在天空中燃燒時,盡情地美麗。

raw-image

邁入30後,價值觀的轉變

廣度 vs. 深度

Jacky 認為,人生最重要的價值建立在深度上。當你出國旅行到第一個國家時,可能會因為文化衝突而感到驚艷,但當你去到第五十個國家後,就會發現其實每個國家都有類似之處,文化衝突感也會越來越小;若是你在一個國家待上比較久的時間,甚至在那裡居住、生活,你可能會獲得更深刻的回憶以及收穫,這就是「深度」能帶來的價值。

不過 Jacky 也認為在20到30歲之間,廣度與深度的取捨,是需要依照自己經歷到的事情去做判斷。例如在年輕時可能會需要多嘗試、探索新的事物,確立自己的熱忱所在後,再去深入鑽研某個領域;或是選擇永遠將時間投注於那些能為自己帶來長遠價值的人事物上。

與其回首過去,不如專注於現在

若要回到過去改變一件事情,Jacky 回想到自己在高中二年級時非常喜歡打籃球,但是因為某一次表現失常而受了傷,在高三時便沒有繼續鑽研自己的球技。到了30歲的現在,雖然有在從事打籃球這項運動,但Jacky 也能感受到體力大不如前,也曾想,若是當時有繼續堅持下去,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也許就不會感到如此遺憾。

在«呼吸»這本書裡有一段話,Jacky 非常喜歡。

Four things in life that will not come back. The spoken word, the spare arrow, the past live and missed opportunity.”

過去的事已經發生,我們只能回味、反省,並不能去改變它。與其後悔當初沒有把某件事做得更好,不如利用那股力量與時間,去將現在、眼前真正想做的事做到問心無愧,讓五年後的自己,會回頭謝謝現在的這個自己。

為什麼開始專注於自我成長?—起源與契機

「當我不做最好的自己時,我會感到很後悔。」Jacky 認為發揮自我的最大潛力,做出最好的自己,最能讓他感到快樂。在高中、大學時期,Jacky 也因緣際會接觸到很多書籍,因而受到了人生的啟發。有一句話是:「不看書的人活一條命,看書的人活好幾百條命。」透過看書,可以拓廣我們的視野,幫助我們擁有不同的思考模式,對 Jacky 來說是改變人生很重要的契機。

人生其實就是一直在「做最好的自己」與「活在當下」做平衡。在狀態好的時候,會覺得自己已經找到了人生的意義與目標;但在某些時刻,還是遇到一些需要處理的課題。透過不斷地探索、不斷地找尋,終究會在「成長」與「持續」之間,找到一個自己最舒服的狀態。

raw-image

📖Podcast中提到的書籍

  • «呼吸» Exhalation — Ted Chiang
  •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 Design your life — Bill Burnett and Dave Evans

我是 Jacky ,謝謝你的閱讀!歡迎追蹤我的方格子Instagram

如果對我的節目內容有興趣,也歡迎點擊以下連結 🙂

IG: https://www.instagram.com/leftsideescalator.jacky/

FB: https://www.facebook.com/LeftSideEscalator.Jacky/

Apple: https://tinyurl.com/nkzxjy7s

MixerBox: https://bit.ly/3nFgCgQ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0F5GELsYPlFggJQKkF7Lja

KKBOX: https://tinyurl.com/yx9wfy8n

Google: https://tinyurl.com/9d6947hx

電扶梯走左邊,讓我們一起自我成長,離開舒適圈,做最好的自己!

Article written by Zarina Lin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電扶梯走左邊的沙龍
24會員
12內容數
2023/02/06
You are what you repeatedly do. 當你一直重複做一件事情這件事情就會代表你。這集我們邀請到紐約沒有斑馬的主持人Iris Huang,喜歡旅行也喜歡寫作的她,把這兩個興趣結合在一起,並且從高中時就開始建立自己的網站分享她在世界各地旅遊的奇聞軼事,而成為以旅遊為主的KOL。
Thumbnail
2023/02/06
You are what you repeatedly do. 當你一直重複做一件事情這件事情就會代表你。這集我們邀請到紐約沒有斑馬的主持人Iris Huang,喜歡旅行也喜歡寫作的她,把這兩個興趣結合在一起,並且從高中時就開始建立自己的網站分享她在世界各地旅遊的奇聞軼事,而成為以旅遊為主的KOL。
Thumbnail
2023/01/04
如果你的人生一直在經歷『失敗』那你會一蹶不振?還是越挫越勇?對 Jessi 來說只要不放棄的一天都不算失敗,因為成功就是歷經失敗、學習再成長的循環,而這些最後都將累積成能量孕育出未來更好的自己。想知道更多 Jessi 在創業時遇到的困境、如何克服,並找到適合自己抒發壓力的方式,就讓我們來聽聽這一集的
Thumbnail
2023/01/04
如果你的人生一直在經歷『失敗』那你會一蹶不振?還是越挫越勇?對 Jessi 來說只要不放棄的一天都不算失敗,因為成功就是歷經失敗、學習再成長的循環,而這些最後都將累積成能量孕育出未來更好的自己。想知道更多 Jessi 在創業時遇到的困境、如何克服,並找到適合自己抒發壓力的方式,就讓我們來聽聽這一集的
Thumbnail
2022/11/23
「我不是一個幸運的人,但我很努力,所以我的努力創造了幸運」從小的夢想成為空姐,歷經多次落選,最後卻在收到空姐入取通知的同時錄取研究所,夢想與創業怎麼選擇?這集邀請到 IMPCT Coffee創辦人 Jessi Fu 來和我們分享他如何看待失敗,以及他如何面對創創業過程中所遇到的挫折。
Thumbnail
2022/11/23
「我不是一個幸運的人,但我很努力,所以我的努力創造了幸運」從小的夢想成為空姐,歷經多次落選,最後卻在收到空姐入取通知的同時錄取研究所,夢想與創業怎麼選擇?這集邀請到 IMPCT Coffee創辦人 Jessi Fu 來和我們分享他如何看待失敗,以及他如何面對創創業過程中所遇到的挫折。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現在的你失去生活的重心了? 正式跨入30大關,覺得應該要有成就? 又或著覺得高不成低不就很煩惱? 首先,先恭喜你,突然覺得自己很迷惘! 必須說你成功重視到自己是不是不夠好。 回歸自己,而不是符合別人的期待。 首先如果覺得30歲一定要有什麼成就那你錯了 因為人生本來就不可能照著排程走 一定會有岔路、轉
Thumbnail
現在的你失去生活的重心了? 正式跨入30大關,覺得應該要有成就? 又或著覺得高不成低不就很煩惱? 首先,先恭喜你,突然覺得自己很迷惘! 必須說你成功重視到自己是不是不夠好。 回歸自己,而不是符合別人的期待。 首先如果覺得30歲一定要有什麼成就那你錯了 因為人生本來就不可能照著排程走 一定會有岔路、轉
Thumbnail
過去10年帶給我的成長: 在工作上, 過去被生活追著跑,拼命想賺錢, 於是捨棄了社交、睡眠、自我價值。 現在我重視自己手上擁有的專業,是不是能真的幫助人, 而不是賺到錢。 於是我把時間留給自己,投資學習在自己身上, 把寶貴的經驗,留給需要幫助的人。 捨棄庸碌賺錢的我, 撿起對生命的熱愛, 找到更有價
Thumbnail
過去10年帶給我的成長: 在工作上, 過去被生活追著跑,拼命想賺錢, 於是捨棄了社交、睡眠、自我價值。 現在我重視自己手上擁有的專業,是不是能真的幫助人, 而不是賺到錢。 於是我把時間留給自己,投資學習在自己身上, 把寶貴的經驗,留給需要幫助的人。 捨棄庸碌賺錢的我, 撿起對生命的熱愛, 找到更有價
Thumbnail
「生活與職涯,並不是單向流線型。」 在每個抉擇的路口,面對外力因素與內心渴望的拉扯,我們應該如何聽見自己內心的聲音,並保有自我初心,堅守屬於自己的原則?
Thumbnail
「生活與職涯,並不是單向流線型。」 在每個抉擇的路口,面對外力因素與內心渴望的拉扯,我們應該如何聽見自己內心的聲音,並保有自我初心,堅守屬於自己的原則?
Thumbnail
「人生其實就是一直在『做最好的自己』與『活在當下』做平衡。」 從 Instagram 離職 — 突破自我舒適圈 探索自己,過程本身就是答案 真誠面對每段遇到的愛情 與其回首過去,不如專注於現在 .
Thumbnail
「人生其實就是一直在『做最好的自己』與『活在當下』做平衡。」 從 Instagram 離職 — 突破自我舒適圈 探索自己,過程本身就是答案 真誠面對每段遇到的愛情 與其回首過去,不如專注於現在 .
Thumbnail
三十而立,人生到了三十歲,大概已經走了三分之一多一點,也是主流步入結婚生子的階段,好像要變得成更熟。但在這一刻自己有找到想做的事情嗎?來一次片面的小反思,希望自己能夠繼續學習、進步,讓自己變得更好,找到自己想做的事。
Thumbnail
三十而立,人生到了三十歲,大概已經走了三分之一多一點,也是主流步入結婚生子的階段,好像要變得成更熟。但在這一刻自己有找到想做的事情嗎?來一次片面的小反思,希望自己能夠繼續學習、進步,讓自己變得更好,找到自己想做的事。
Thumbnail
  昨天,我35歲了。但這無關緊要,我希望你知道的,是你怎麼透過文字來到這裡,與此時此刻的我對談。30歲以前,總害怕著年紀這回事,心底不停被追趕的意象,如暗夜裡的惡靈鬼魅揮之不去。2019年,度過一整年不在台灣的日子,我確實放下一些對過往的偏見與執著,但卻以為自己已修煉成理想的樣貌。
Thumbnail
  昨天,我35歲了。但這無關緊要,我希望你知道的,是你怎麼透過文字來到這裡,與此時此刻的我對談。30歲以前,總害怕著年紀這回事,心底不停被追趕的意象,如暗夜裡的惡靈鬼魅揮之不去。2019年,度過一整年不在台灣的日子,我確實放下一些對過往的偏見與執著,但卻以為自己已修煉成理想的樣貌。
Thumbnail
以前,30而立,40而不惑。現在,30而歷(學歷),40很困惑。我是一個喜歡選擇,不喜歡被選擇的人,我也希望你當個有選擇權的人,絕對不要將就過一生。我們用真誠的心,用自己的知識與故事交朋友,一起在這不明白的世界裡,清醒當個明白人。
Thumbnail
以前,30而立,40而不惑。現在,30而歷(學歷),40很困惑。我是一個喜歡選擇,不喜歡被選擇的人,我也希望你當個有選擇權的人,絕對不要將就過一生。我們用真誠的心,用自己的知識與故事交朋友,一起在這不明白的世界裡,清醒當個明白人。
Thumbnail
最近,在對岸火紅夯劇「三十而已」劇中描述三位30+年輕女性,每天糾結在工作、家庭、婚姻人生三觀中,不論內心有多苦,就是想盡辦法往上爬,拼命想要成為自己心中 的一員。聽說吸引超過數十億的收視,我很好奇追了幾集後直接跳到結局,果然故事能夠打中人心,編劇也很用心金句連連。   這些故事情節、接連不斷的
Thumbnail
最近,在對岸火紅夯劇「三十而已」劇中描述三位30+年輕女性,每天糾結在工作、家庭、婚姻人生三觀中,不論內心有多苦,就是想盡辦法往上爬,拼命想要成為自己心中 的一員。聽說吸引超過數十億的收視,我很好奇追了幾集後直接跳到結局,果然故事能夠打中人心,編劇也很用心金句連連。   這些故事情節、接連不斷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