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適合當人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異形性突變症候群 — 一種駭人聽聞的怪病,會讓人在某天突然變成異形。但這疾病肆虐的對象只有年輕人裡面所謂的 「繭居族」,「尼特族」...等族群。一旦變成異形,在法律上就喪失了人類的資格,就算丟棄殺害也不會構成罪名。
繭居族,指的是幾乎足不出戶,至少半年以上窩在家裡,避免與外人接觸。尼特族,是指不做事、不讀書,也沒有工作意願的十五至三十四歲未婚族群。
有人認為這些族群對社會沒有貢獻,變異反倒是一種有效淘汰人類的法則,因為這些年輕人在變成異形之前就已經是家中的累贅,變成異形之後,對於國家勞動力也不會受到立即性的嚴重打擊。也有人認為是因為父母教育失敗,沒有好好教導孩子,才讓孩子變成「繭居族」,「尼特族」。
那麼,如果妳/你的孩子是繭居族,有一天忽然變形了,做為父母的妳/你會是什麼想法呢?接下來會怎麼處理呢?會想保護自己的面子,不想招來世人的白眼,而隱瞞自家孩子變異的事實嗎?會不會厭惡甚至丟棄孩子呢?是否探究過為什麼孩子會變成繭居族/尼特族呢?
因為孩子從懂事起就能感覺到一直被拿來比較,被責備,被說沒出息;覺得不被需要,覺得沒有存在的價值。承受著父母的期待過每一天,只要不符合期待,就會被冷眼蔑視,一瞬間變成不被需要的廢物。所以孩子越來越沒有自信,沒有活下去的勇氣,不想繼續存在於這個世界上,寧願變成毫無煩惱的生物,就不用面對現實,最終得償所願的變成異形。
因為父母在孩子成為繭居族之前,動不動就怨天尤人,一下子自責自己教育失敗,一下又認為自己並沒有錯,但孩子卻不肯正常長大,自認為是為了孩子好,為孩子擔心,執意要求孩子依照自己的心意成長,只在乎自己的面子。把孩子的心和自尊踐踏成碎片,過度干涉,過度限制,不把孩子當成獨立的人,只想操縱孩子。
因為教養方式不被孩子接受,做了好事就稱讚,付出感情。做壞事就責罵,收回感情。有時候過於寵溺,有時又過度干涉代勞,以為自己做的都是正確的,都是為了孩子好,希望孩子按照自己要求的路去走。達不到自己要求的孩子就是沒用。也覺得自己的孩子不符合心中的理想,怎麼和別人家的優秀孩子不同,如果這麼沒用的孩子與自己無關多好。
把理想的樣貌強加在孩子身上,把孩子當成自己的所有物對待,不斷地否定他,從來沒有察覺這是不對的,也沒有換位思考過,如果自己被這樣對待,一定很痛苦。
當自己還是孩子的時候對父母也有不滿,一旦成了父母,卻忘了那些感受,自以為這些對待都是理所當然。
追根究底的想,是不是因為這些徹底否定孩子的想法,才讓孩子變成繭居族進而變成異形的呢?如果孩子被視同唯一支柱的父母嫌棄否定,心理會扭曲變形也是理所當然的事。在外貌變成異形之前,他們的心早已先成了異形吧。因為他們不被允許做自己。
變成異形後還有可能變回人形嗎?只有孩子才會繭居嗎?大人身上那些說不出口的壓力也很多,會不會也變成異形呢?
這是一本探討社會現象及家庭教養問題的小說,書中內容有許多值得深思之處。
我認為很值得一看,推薦給大家。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會員
39內容數
看過巴黎小書店之後,心中對選書師這個行業產生了嚮往感。 多希望可以在朋友有需要時,能對症下藥,推薦能解救心靈的書籍。 也希望和喜愛閱讀的朋友們,一起交流彼此的想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冷夏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青瀨稔,一個日本泡沫經濟時失去原本光環的建築師,因為長期在工作上失意,再加上原生家庭居無定所帶給他的潛在自卑感而導致離婚。幾年後大學同學的一通電話,讓他重新擁有建築師的名片。從此,他成為一個對客戶唯命是從,客戶要什麼就做什麼,埋沒自己想法的建築師。
玫瑰.貝克是一個孤兒,從小在修女的照護之下長大,從打字速記學校畢業後就進入警局當打字員。 平凡無奇的生活從遇到一個新面試的打字員—歐黛麗開始,生活開始脫離原本的常軌,進入一個她不熟悉卻又嚮往的世界。 因為歐黛麗,她開始違背自己平常奉行不悖的原則,為了正義之名開始捏造筆錄口供。
引自博客來書籍介紹 這是一個被霸凌的故事。 作者身為家族中年紀最小的孩子,從小就被教導要有禮貌。什麼是有禮貌呢?就是逢年過節見面時,要能依照長幼尊卑一字不差的叫出家族中所有人的稱謂,要符合長輩心中乖巧的形象,要滿足長輩們摸頭拉手表達親切關懷的欲望,要放棄自我的想法,可是新舊世代想法上的衝突,會
截圖自博客來書籍介紹 相信很多愛書的人都讀過這本書-莫斯科紳士,這本書也讓我對俄國的歷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1917 年 11 月 (俄曆,相當於公元的十月,因此史稱「十月革命」),列寧領導下的布爾什維克派在俄國首都彼得格勒(今聖彼得堡)發動起義,推翻克倫斯基臨時政府,佔領了冬宮。 1918
截圖自博客來書籍介紹 週末午後,以窗外的滂沱大雨為配樂,翻開貝加爾湖隱居札記,開始體驗作者帶給我們的寒冷嚴冬及絕美湖景。 作者曾有一次在貝加爾湖畔小憩三天的美好經驗,讓他對自己許諾,總有一天他要回到這裡。在開始這段貝加爾湖的隱居生活前,他覺得有忙不完的工作,回不完的信,見不完的人,對於生活中的
引自博客來書籍介紹 一直以來都覺得自己有社交障礙,不懂得找話題與人聊天,不擅與人相處,不知道該怎麼樣融入大型團體。也試著讀一些教人聊天,教人交朋友的相關書籍,但實在不想勉強自己去實踐書中理念,也自覺做不到。但是在朋友眼中都覺得我說話挺幽默,在初次見面的團體中也能發表一些自己的想法,從來都沒有人
青瀨稔,一個日本泡沫經濟時失去原本光環的建築師,因為長期在工作上失意,再加上原生家庭居無定所帶給他的潛在自卑感而導致離婚。幾年後大學同學的一通電話,讓他重新擁有建築師的名片。從此,他成為一個對客戶唯命是從,客戶要什麼就做什麼,埋沒自己想法的建築師。
玫瑰.貝克是一個孤兒,從小在修女的照護之下長大,從打字速記學校畢業後就進入警局當打字員。 平凡無奇的生活從遇到一個新面試的打字員—歐黛麗開始,生活開始脫離原本的常軌,進入一個她不熟悉卻又嚮往的世界。 因為歐黛麗,她開始違背自己平常奉行不悖的原則,為了正義之名開始捏造筆錄口供。
引自博客來書籍介紹 這是一個被霸凌的故事。 作者身為家族中年紀最小的孩子,從小就被教導要有禮貌。什麼是有禮貌呢?就是逢年過節見面時,要能依照長幼尊卑一字不差的叫出家族中所有人的稱謂,要符合長輩心中乖巧的形象,要滿足長輩們摸頭拉手表達親切關懷的欲望,要放棄自我的想法,可是新舊世代想法上的衝突,會
截圖自博客來書籍介紹 相信很多愛書的人都讀過這本書-莫斯科紳士,這本書也讓我對俄國的歷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1917 年 11 月 (俄曆,相當於公元的十月,因此史稱「十月革命」),列寧領導下的布爾什維克派在俄國首都彼得格勒(今聖彼得堡)發動起義,推翻克倫斯基臨時政府,佔領了冬宮。 1918
截圖自博客來書籍介紹 週末午後,以窗外的滂沱大雨為配樂,翻開貝加爾湖隱居札記,開始體驗作者帶給我們的寒冷嚴冬及絕美湖景。 作者曾有一次在貝加爾湖畔小憩三天的美好經驗,讓他對自己許諾,總有一天他要回到這裡。在開始這段貝加爾湖的隱居生活前,他覺得有忙不完的工作,回不完的信,見不完的人,對於生活中的
引自博客來書籍介紹 一直以來都覺得自己有社交障礙,不懂得找話題與人聊天,不擅與人相處,不知道該怎麼樣融入大型團體。也試著讀一些教人聊天,教人交朋友的相關書籍,但實在不想勉強自己去實踐書中理念,也自覺做不到。但是在朋友眼中都覺得我說話挺幽默,在初次見面的團體中也能發表一些自己的想法,從來都沒有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章探討了日本的繭居族現象及其對家庭帶來的挑戰,通過對《80/50兩代相纏的家庭困境》一書的深入閱讀,瞭解繭居狀態的多重成因,以及如何協助長期處於此狀態的個體。解決繭居狀態需要多方合作與支持系統,而非單一的資源介入,希望能夠引起對該議題的深入思考與認識,以求為需要幫助的個體提供更完整的支持。
Thumbnail
 最近因為要準備啃老族的演講,做了些功課,發現除了一般人想像的,成年後不工作也沒在就學,整天遊手好閒或沉迷於網路的年輕人之外,其實還有一群類似繭居族的老老照顧族群。     近二十年前日本出現繭居族這個現象,大多來自而兒少時期因為各種原因拒絕上學,久而久之足不出戶就變成繭居族。
在國小的時候我努力地往完美淑女的方向前進,但隨著現實帶來的破壞,(對我說的是20多年前的經濟崩潰),理想終究淪落為包裹這些混亂的美麗外衣。 不過催眠自己還是很受用的,畢竟小孩子本來就不管怎樣仍是最受保護的一群。 雖然煩心事很多,但我還是做好自己的工作扮演好孩子到了國中。 在那之前我也當過小
其實我在認知功能下降、社交退縮以前大概在國一時曾經很沉迷各種講外星人的文章,還有什麼地心人,我還想說地下有一個美好的世界我可以去那邊生活。現在回想起來那就是一個我開始想逃避這個社會的一個心情吧,到後來國三就突然執著一件跟家人的事情而嚴重失眠,到現在沒好過,也社交退縮,成了繭居族,認知功能則是下降,雖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拒學現象與繭居族之間的關聯性,並提出了一些建議。也分享了心態調整的觀念和方法,希望能夠引起大眾對拒學問題的重視。
Thumbnail
蛻變中的蛹 裹住一纏一纏的絲 由外到裡 細細哺吐 層層~密密~ 不再任人窺視 細心珍藏著形體 就這樣 閉關自守 守住一身的孱弱   當形變而後心變 孩童的稚顏換來青春的氣息 當心變而後形變 年輕的狂傲斂收成老來持重 似乎蛻變中 醒悟成了自然不變的規則 此刻方才解悟 變與不變 轉念之間
Thumbnail
繭居族指這種人明顯不願參與日常生活中普通的人際互動,躲避至個人的安逸空間。本文探討繭居族的特徵及其生活方式,提出對社交壓力的看法。
Thumbnail
有些孩子,他們沒有辦法好好待在教室里,沒有辦法當某些大人眼中的乖孩子。排除掉那些因為先天因素,他們往往是因為缺乏安全感,不知道該怎麼融入這個環境所造成的結果。他們不是蟲子也不是野獸,他們只是需要重新建立起安全感。
Thumbnail
以下內容皆以本人想法提出,也歡迎格友們友善討論
Thumbnail
「滌」是作者的弟弟,三十多歲了仍是繭居族,每天待在家裡玩股票,賠錢了就認為媽媽理所當然應該拿錢出來幫他解決問題。滌需要很多氧氣,所以從不關房間門;但又對聲音很敏感,也討厭看到人,所以只要有家人待在客廳或廚房,他就會很煩躁,漸漸家人也不太會待在這些空間了。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章探討了日本的繭居族現象及其對家庭帶來的挑戰,通過對《80/50兩代相纏的家庭困境》一書的深入閱讀,瞭解繭居狀態的多重成因,以及如何協助長期處於此狀態的個體。解決繭居狀態需要多方合作與支持系統,而非單一的資源介入,希望能夠引起對該議題的深入思考與認識,以求為需要幫助的個體提供更完整的支持。
Thumbnail
 最近因為要準備啃老族的演講,做了些功課,發現除了一般人想像的,成年後不工作也沒在就學,整天遊手好閒或沉迷於網路的年輕人之外,其實還有一群類似繭居族的老老照顧族群。     近二十年前日本出現繭居族這個現象,大多來自而兒少時期因為各種原因拒絕上學,久而久之足不出戶就變成繭居族。
在國小的時候我努力地往完美淑女的方向前進,但隨著現實帶來的破壞,(對我說的是20多年前的經濟崩潰),理想終究淪落為包裹這些混亂的美麗外衣。 不過催眠自己還是很受用的,畢竟小孩子本來就不管怎樣仍是最受保護的一群。 雖然煩心事很多,但我還是做好自己的工作扮演好孩子到了國中。 在那之前我也當過小
其實我在認知功能下降、社交退縮以前大概在國一時曾經很沉迷各種講外星人的文章,還有什麼地心人,我還想說地下有一個美好的世界我可以去那邊生活。現在回想起來那就是一個我開始想逃避這個社會的一個心情吧,到後來國三就突然執著一件跟家人的事情而嚴重失眠,到現在沒好過,也社交退縮,成了繭居族,認知功能則是下降,雖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拒學現象與繭居族之間的關聯性,並提出了一些建議。也分享了心態調整的觀念和方法,希望能夠引起大眾對拒學問題的重視。
Thumbnail
蛻變中的蛹 裹住一纏一纏的絲 由外到裡 細細哺吐 層層~密密~ 不再任人窺視 細心珍藏著形體 就這樣 閉關自守 守住一身的孱弱   當形變而後心變 孩童的稚顏換來青春的氣息 當心變而後形變 年輕的狂傲斂收成老來持重 似乎蛻變中 醒悟成了自然不變的規則 此刻方才解悟 變與不變 轉念之間
Thumbnail
繭居族指這種人明顯不願參與日常生活中普通的人際互動,躲避至個人的安逸空間。本文探討繭居族的特徵及其生活方式,提出對社交壓力的看法。
Thumbnail
有些孩子,他們沒有辦法好好待在教室里,沒有辦法當某些大人眼中的乖孩子。排除掉那些因為先天因素,他們往往是因為缺乏安全感,不知道該怎麼融入這個環境所造成的結果。他們不是蟲子也不是野獸,他們只是需要重新建立起安全感。
Thumbnail
以下內容皆以本人想法提出,也歡迎格友們友善討論
Thumbnail
「滌」是作者的弟弟,三十多歲了仍是繭居族,每天待在家裡玩股票,賠錢了就認為媽媽理所當然應該拿錢出來幫他解決問題。滌需要很多氧氣,所以從不關房間門;但又對聲音很敏感,也討厭看到人,所以只要有家人待在客廳或廚房,他就會很煩躁,漸漸家人也不太會待在這些空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