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靡雙週報〉第23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021/10/13
主編:邊圓人
副編:豆子

全台最大部會!心口確定分家 衛福部將設第十司/聯合報記者陳雨鑫

「衛福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簡稱心口司)長年被詬病,兩者毫無關聯卻合併設置,各界不斷倡議應兩者應獨立設置,但礙於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遲遲無法分家,加上衛福部於107年破例設置第9個司「長期照顧司」後,心、口分家難度更高。近年隨著社安網不斷擴大布局,心理衛生業務不斷增加,目前衛福部已完成心口分家計畫,確定今年啟動,待行政院修法後,衛福部將成為設置10個司的最大規模部會。」

《房子》繪本出版/嘖嘖募資計畫

「這本書並不是要照亮生命裡的黑暗,而是訴說光亮與黑暗的並存,這本書也並不意味著,兔子和她的創作者已找到所謂最好的答案,而是在對自我生命感到懷疑與羞恥時,把耗盡心力藏起來的情感,再耗盡心力挖掘出來的過程。
在這個已經擁有許多專業治療論述的時代,如果我們希望讓受苦經驗的凝視與理解,能更加完整豐厚,我們缺少的是傾聽精神疾病經驗者「自我的敍事」。老王所說的不僅止於精神疾病的故事,或多或少,我們都活在家族與社會期待的框架裡,這是身而為人的我們,在生命之流裡苦痛、掙扎時,內在的對話,對這個時代的溫柔詰問。」

十月十日「世界心理健康日」

〈關於精神疾病的社會接受度—統計數據〉
1. 人資接受度:如果身為人資主管,五成九傾向不錄用患有憂鬱症或躁鬱症等精神疾病的應徵者,二成六自認不受影響,百分之八更願意給予機會。
2. 病史告知意願:職場上錄用情緒障礙患者的遲疑,也影響民眾的病史告知意願。雖有四成八會主動告知主管或老師過往病史,但也有四成七選擇隱瞞,二者相當。
3. 伴侶告知有情緒障礙會影響交往/結婚決定:若交往對象在感情發展初期告知患有情緒障礙,有三成五民眾坦言可能選擇分手,五成九會繼續交往;若是婚前發現患有情緒障礙,四成七民眾選擇暫緩結婚,一成二會取消婚禮,近四成如期結婚。即便只是交往對象的家人有情緒障礙,也有一成七民眾可能會分手。
〈之1〉黃靖茹:「我只想自由、我只想痛苦被看見、只希望其他人別像我那麼辛苦」。
〈之2〉企業被張閔筑的履歷吸引,但人資看到她的著作後說:「妳抗壓性不好,無法勝任職務。」她原以為出書是一項成就,「書的版權甚至賣到韓國、中國」;但仍然不敵精神病汙名,連職訓局講師都勸張閔筑保密。
〈之3〉「李昀指出,精神病人不敢出櫃的理由與同志相似,是怕與『正常人』斷了連結:『當你在社會中等於nothing,這才是殺人的地方,不是疾病本身。』」
---
〈瘋靡雙週報〉是由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倡議小組策劃編輯,每兩週彙整推薦的報導與文章,讓小編告訴你為什麼值得一看。鎖定瘋靡雙週報,給你第一手的資訊~
---
〈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
▹服務對象:精神疾病經驗者的家人或朋友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13:30–20:30
▹電話專線:02-2230-8830
我們是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這是一個精神疾病家庭培力、找資源、學習與互相聯結的平台。如您是精神疾病經驗者、家屬、陪伴者或照顧者,或想了解我們的民眾,想諮詢相關問題,請看沙龍首頁中的「關於」。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兩種心靈:一個人類學家對精神醫學的觀察》是一本人類學家觀察精神科醫師的田野紀錄,時空背景是1990年代美國,作者魯爾曼記錄了當時精神醫學的教育訓練與臨床實作的實況,以及管理式照護是如何影響治療典範的轉移與醫療系統變革。
人物訪談:我和姐姐在家/枷的症頭裡奔跑─躁鬱症作用下的手足圖像
緊接奧運,帕拉林匹克運動會(帕運)於八月底展開,然而曾為美國摘下三面金牌的泳將梅耶斯(Becca Meyers)卻宣布放棄參賽。據其聲明,奧委會以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COVID-19)為緣由,拒絕了梅耶斯的個人護理助理(PCA)隨行申請。
瘋靡雙周報 是由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倡議小組策劃編輯,每兩週彙整推薦的報導與文章,讓小編告訴你為什麼值得一看。鎖定瘋靡雙週報,給你第一手的資訊~ 本文摘要三則精神疾病相關新聞、電影資訊。
瘋靡雙周報 是由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倡議小組策劃編輯,每兩週彙整推薦的報導與文章,讓小編告訴你為什麼值得一看。鎖定瘋靡雙週報,給你第一手的資訊~ 本文摘要兩則精神疾病相關新聞、書摘。
本次的雙週報將帶大家導讀李舒中老師的論文〈精神疾病「病識感」(insight)的社會分析:一個民族誌的觀察〉,希望能深化對病識感相關之討論,若想更了解此篇論文,可參照文末的連結。
《兩種心靈:一個人類學家對精神醫學的觀察》是一本人類學家觀察精神科醫師的田野紀錄,時空背景是1990年代美國,作者魯爾曼記錄了當時精神醫學的教育訓練與臨床實作的實況,以及管理式照護是如何影響治療典範的轉移與醫療系統變革。
人物訪談:我和姐姐在家/枷的症頭裡奔跑─躁鬱症作用下的手足圖像
緊接奧運,帕拉林匹克運動會(帕運)於八月底展開,然而曾為美國摘下三面金牌的泳將梅耶斯(Becca Meyers)卻宣布放棄參賽。據其聲明,奧委會以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COVID-19)為緣由,拒絕了梅耶斯的個人護理助理(PCA)隨行申請。
瘋靡雙周報 是由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倡議小組策劃編輯,每兩週彙整推薦的報導與文章,讓小編告訴你為什麼值得一看。鎖定瘋靡雙週報,給你第一手的資訊~ 本文摘要三則精神疾病相關新聞、電影資訊。
瘋靡雙周報 是由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倡議小組策劃編輯,每兩週彙整推薦的報導與文章,讓小編告訴你為什麼值得一看。鎖定瘋靡雙週報,給你第一手的資訊~ 本文摘要兩則精神疾病相關新聞、書摘。
本次的雙週報將帶大家導讀李舒中老師的論文〈精神疾病「病識感」(insight)的社會分析:一個民族誌的觀察〉,希望能深化對病識感相關之討論,若想更了解此篇論文,可參照文末的連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作者自己的精神疾病種類,包括憂鬱症、焦慮症、反社會人格、選擇性緘默症、想殺人的人格等疾病。文章描述了作者對這些疾病的看診紀錄和自我察覺症狀的經歷。
Thumbnail
常人不能理解,什麼是憂鬱症患者。大多數人習慣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對他人的人生指手畫腳,顯得自己多麼優越。 我知道心理生病不能只靠醫生,不能只靠吃藥,我運動,我喝亞麻仁油,我買了好幾本心理學的書。 我竭盡所能地,讓自己成為一個他人眼中正常的人, 有正常的心靈與軀殼,從來都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Thumbnail
臺灣的健保制度為世界獨一無二,來看診身心科的並非只有精神病患,很多也是很努力為了生活的社會人士或是學生。現代社會的快速變化及生活與工作的多方壓力,容易導致心理免疫力下降。身心科的重點在於協助找回身心健康與平衡,舒緩壓力。
Thumbnail
很多心理學家在面對憂鬱症的時候都會建議患者找醫生拿藥,不過我最近也接觸到不少小貓們,有些是年紀太小、有些是經濟能力不好,沒辦法負擔心理諮詢或其他各種原因不想面對陌生人,他們來詢問我有沒有什麼別的方式面對創傷,更多人直接問我,到底我是怎麼走過來的?
Thumbnail
已經累積多年的躁鬱症病史的你一定知道,我們的身體住了三種靈魂。躁期、鬱期和穩定期。想理解多一些的狀況,可以從莊桂香女士的著作《三種靈魂—我與躁鬱症共處的日子》更詳細的理解在這三個時期會有的狀態。 通常讓家人感到最痛苦的應該是躁期的發作,而然患者最辛苦的是鬱症的復發,當然穩定期是最好的狀態。
Thumbnail
「精神疾病」一詞,我想並不陌生 陌生的是 : 病友是作者 沒錯,《除了病,我一無所有》是一本心理疾病病友的自白 透過此書,可淺淺地接觸病友的世界。 對了,你知道什麼是「精神疾病去汙名化」嗎 ? 獨樹一格的觀點,與社會風氣對立的我,字斟句酌地寫下每一句 只為了向讀者們傳達,內心最真實的聲音。
Thumbnail
本系列於2022年原刊載於鳴人堂專欄。因該專欄停止營運,因此全系列共五篇文章整理刊登於此。 專題前言 近年來精神疾病患者犯罪的案件,往往在我國媒體以各種聳動標題與誇大內容的報導之下,成為眾矢之的而引起輿論恐慌,「精神疾病」也因之被汙名化,監護處分要件與期限之修法亦成為媒體與輿論關注的議題。
Thumbnail
  依據衛福部統計,台灣大約有十分之一的人口有憂鬱症狀(有憂鬱症狀不代表就有憂鬱症,文後會說明),也就是說在我們身邊其實有很多人受到憂鬱的影響,只是我們不一定知道,他們自己也不一定知道。有些人出現憂鬱症狀後可以自行調適,有些人則需要專業人員的協助...
Thumbnail
在台灣,罹患憂鬱症的人數預估有200萬人,但卻只有不到三成的患者前來就診。也因為這樣,擁有正確的憂鬱症觀念非常重要,除了能更瞭解自己的狀況,也可能拯救周遭的親朋好友。以下昕頤診所精心幫你準備了關於憂鬱症必看的7篇文章,讓你快速認識憂鬱症的症狀與治療,並解答多久會痊癒、如何陪伴等重點。 正常人吃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作者自己的精神疾病種類,包括憂鬱症、焦慮症、反社會人格、選擇性緘默症、想殺人的人格等疾病。文章描述了作者對這些疾病的看診紀錄和自我察覺症狀的經歷。
Thumbnail
常人不能理解,什麼是憂鬱症患者。大多數人習慣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對他人的人生指手畫腳,顯得自己多麼優越。 我知道心理生病不能只靠醫生,不能只靠吃藥,我運動,我喝亞麻仁油,我買了好幾本心理學的書。 我竭盡所能地,讓自己成為一個他人眼中正常的人, 有正常的心靈與軀殼,從來都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Thumbnail
臺灣的健保制度為世界獨一無二,來看診身心科的並非只有精神病患,很多也是很努力為了生活的社會人士或是學生。現代社會的快速變化及生活與工作的多方壓力,容易導致心理免疫力下降。身心科的重點在於協助找回身心健康與平衡,舒緩壓力。
Thumbnail
很多心理學家在面對憂鬱症的時候都會建議患者找醫生拿藥,不過我最近也接觸到不少小貓們,有些是年紀太小、有些是經濟能力不好,沒辦法負擔心理諮詢或其他各種原因不想面對陌生人,他們來詢問我有沒有什麼別的方式面對創傷,更多人直接問我,到底我是怎麼走過來的?
Thumbnail
已經累積多年的躁鬱症病史的你一定知道,我們的身體住了三種靈魂。躁期、鬱期和穩定期。想理解多一些的狀況,可以從莊桂香女士的著作《三種靈魂—我與躁鬱症共處的日子》更詳細的理解在這三個時期會有的狀態。 通常讓家人感到最痛苦的應該是躁期的發作,而然患者最辛苦的是鬱症的復發,當然穩定期是最好的狀態。
Thumbnail
「精神疾病」一詞,我想並不陌生 陌生的是 : 病友是作者 沒錯,《除了病,我一無所有》是一本心理疾病病友的自白 透過此書,可淺淺地接觸病友的世界。 對了,你知道什麼是「精神疾病去汙名化」嗎 ? 獨樹一格的觀點,與社會風氣對立的我,字斟句酌地寫下每一句 只為了向讀者們傳達,內心最真實的聲音。
Thumbnail
本系列於2022年原刊載於鳴人堂專欄。因該專欄停止營運,因此全系列共五篇文章整理刊登於此。 專題前言 近年來精神疾病患者犯罪的案件,往往在我國媒體以各種聳動標題與誇大內容的報導之下,成為眾矢之的而引起輿論恐慌,「精神疾病」也因之被汙名化,監護處分要件與期限之修法亦成為媒體與輿論關注的議題。
Thumbnail
  依據衛福部統計,台灣大約有十分之一的人口有憂鬱症狀(有憂鬱症狀不代表就有憂鬱症,文後會說明),也就是說在我們身邊其實有很多人受到憂鬱的影響,只是我們不一定知道,他們自己也不一定知道。有些人出現憂鬱症狀後可以自行調適,有些人則需要專業人員的協助...
Thumbnail
在台灣,罹患憂鬱症的人數預估有200萬人,但卻只有不到三成的患者前來就診。也因為這樣,擁有正確的憂鬱症觀念非常重要,除了能更瞭解自己的狀況,也可能拯救周遭的親朋好友。以下昕頤診所精心幫你準備了關於憂鬱症必看的7篇文章,讓你快速認識憂鬱症的症狀與治療,並解答多久會痊癒、如何陪伴等重點。 正常人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