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當下的力量(1):死亡將剝離所有不是你的東西

2022/07/11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想用聽的嗎? 這篇文章有 Podcast 版本喔!)

在希塔療癒的學習中,我感受到全然擁抱和接納自己的美好,在「死過一次才學會愛」中,我從艾妮塔的真實的瀕死經驗中看見和驗證希塔的學習,更加理解真實的自我是一股純粹的意識和能量,是無邊無際的美好存在。然而「當下的力量」用一種更宏觀,更清明的角度,字字珠璣,句句箴言,清楚解釋串連起所有的概念,讓我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真相。
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我不斷有被雷打到的感覺,無法一次看完,感覺每個概念都是一個宇宙,等著我安靜體會與感受。如果要我試著比喻的話,就像看得懂的佛經一般,當你真正理解其背後的涵義,每個當下,都可以是開悟的瞬間。

關於自我—「小我」vs「本體」

我這邊所謂真實的自我,在書中被稱作「本體」,指的是每個人超越形相,不受生老病死所困,最深層的你。只有當心智靜止下來,你才有機會認出它來。當你處於臨在,全然專注並安住於當下,才能意識到本體的存在並與之連結,進而安住於此狀態中,這便是「開悟」。
作者說明「開悟」總是被想成一種大師才能達成的超凡成就—但事實上,開悟只是一種自然而至的狀態,一種讓人感受到與本體合一的狀態。
大多數人嘴邊的「自己」其實只是「小我」,是在成長過程中,在個人及文化的外在環境塑造下,我們逐漸勾勒出的幻影般的自我形象,它由心智活動組成,需要不停進行思考才能存在。小我所依賴的外在認同:你的擁有物、你的工作、社經地位、教育水準、外貌、特殊才能、關係、個人與家族史、你的信念、政治認同、國籍認同、種族認同、宗教認同,和其它的集體認同等等,但這些無一是真正的你。
作者提醒,只要你的人生受到小我控制,就得不到真正的安適自在。你不可能感受到平靜或滿足,頂多在追尋到你渴望之物的時刻,得到短暫的滿足感。

死亡將剝離所有不是你的東西

「小我基本的痛苦情緒是,深深的匱乏感和不完整感。人經常會強迫性的去追尋滿足小我或與外在事物認同,藉此填補內心的空洞。他們追求資產、錢財、成功 、權力,認可,以便自我感覺良好,讓自己感到更完整。不過他們很快就會發現內心的空洞仍在,因為那是一個填也填不滿的洞。」
這一切都是由於你試圖以心智去解決心智創造出的問題,並在錯誤的地方尋找正確的答案,如果你不理解並停下這些徒勞無功,即使得到一切,你也無法理解為什麼自己仍然備感空虛。
在得知真相後你感到震驚嗎?還是覺得如釋重負?
「所有榮華富貴轉眼成空,這些東西和你的真實身分本就一點關係也沒有。你也許會覺得難以置信,但我原本就沒有要你相信甚麼。在這些外在事物之中,你是無法找到自我認同的。你遲早會了解此一真理,至少在面臨死亡逼近時,你就會知道了,死亡將剝離所有不是你的東西。」作者如是說。

你不等同於你的心智,學習撤除對於心智的認同

身而為人,我們總是想要擺脫痛苦,但或許,我們應該先看清楚痛苦的本質。
情緒是身體對心智的反應,通常代表一種放大和強化的思維模式。我們時常會無意識地受自身的情緒控制,並執著於引起情緒的人事物,餵養給情緒更強的能量,循環不息。
心智之所以不停歇的活動,最主要的動力來自於想擺脫情緒上的痛苦。然而,不管心智多麼努力,效果都是短暫的。「事實上心智越用力去除痛苦,你所感受到的痛苦就會越大。因為心智自己就是罪魁禍首。只要你與心智認同,就無法從痛苦中解脫。」
那麼甚麼叫做與心智認同呢?
艾克哈特說明心智會強迫你不斷思考,滿腦子充斥著概念、標籤、意象、文字、判斷和定義,這些東西就像一道道不透明的簾幕,製造出分離的錯覺,讓你以為自己與他人完全隔絕。讓你忘記,你與天地萬物本為一體。
而當你認同心智,就等於認同了自己即是慾望、需求、貪戀、執著、厭惡感本身。這將成為你體驗到實相的最大障礙。若你想尋求解脫,首先需要明白,你不是附在你身上之物—你不等同於「心智」,明白這件事可以讓你觀察到自我這個實體,有一種超越思維之上的「智性」存在,它是如此浩瀚無邊,相形之下,思維只佔了其中的極少部分。你將會發現,對你來說真正重要的東西(美、愛、創造力、喜悅、內在平安) 都是從比思維更高的層次而生,你就開始覺醒了。

愛、喜悅和內在平安是「本體」的三個面相,是人與本體相連結時產生的三種感受。是故,真正的愛、喜悅和內在平安是沒有對立面的,他們並非心智的產物,而是超越心智之上。
情緒則是二元心智的產物。換言之,你不能只要快樂、不要痛苦。當你處於未開悟狀態,擁有的只是快樂,不是喜悅;短暫的快樂之後,必然轉變為痛苦。快樂源自於外在,而喜悅則源自於內在。
作者提到想在思緒中創造間隙,停止對於心智的認同有兩種方法:
1. 觀看「思考者」
當你聆聽你的想法,你會感到想法的背後有一種意識臨在,那就是你的深層自我。與此同時, 思維喪失了箝制你的力量,並很快地消散,因為失去了你的認同,它不再獲得能量的灌注,這一刻便是終結無意識強迫性思維的開始。
2. 專注於當下,也就是全神貫注在此時此刻
練習的方法:專注在日常事務上。例如,每次上下樓梯時,專注於你正踏出的每一步、每一個動作,甚至是每一次呼吸。洗手時也是如此,專注於手的動作、水的聲音、水的觸感、肥皂的氣味。那麼,原來只是為了達成某個目的而做的日常活動,將會轉變成目的本身。
在邁向開悟的旅程中,最重要的一步便是學習撤除對於心智的認同。
思維本來只是一種讓我們用來完成任務的工具,當任務結束,就應該放下這個工具,但我們時常在無意識中讓思維嚴重損耗自己的生命能量。
有人問艾克哈特身為人類,難道我們要放棄自己最珍貴的思維能力嗎?艾克哈特解釋:「在開悟的狀態下,若有必要,你還是可以運用心智去思考,不過會比從前更專注而有效率地使用它。你用它來應付現實問題,但你的內心卻是一片寂靜。無念就是不帶思維的意識狀態,人藉此才能進行創意性思考;只有在無念中,才能發揮思維的真正力量。光憑思維,你將變的錯亂和深具破壞性。」
人之所以會受痛苦箝制是因為視自己為宇宙間無意義的碎片,感受不到自己與源頭的連結,與地球萬物的連結,將自己視為完全獨立的個體。只要你繼續認同於心智,痛苦就不可避免,包含精神上與肉體上的痛苦。接下來我們將聊聊人類是如何以痛苦來餵養和壯大另一個幻影「痛苦之身」。

繼續閱讀:當下的力量(2):終結時間的幻象
書籍資訊
書名:當下的力量(全新紀念版):通往靈性開悟的指引
作者: 艾克哈特.托勒
出版社:橡實文化
出版日期:2015/04/30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透過學習、理解與實踐,慢慢成為更好的靈魂,在這裡我將以一本本好書,陪伴每一個美好的靈魂。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