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當下的力量(2):終結時間的幻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Photo by Hadija Saidi on Unsplash

Photo by Hadija Saidi on Unsplash

讓我們來聊聊痛苦。

書中提到一個非常有趣的概念是「痛苦之身」。

當你一直無法取用當下的力量,這代表你所經歷的每個痛苦情緒都將殘留下來,潛藏於內心,累積在你的心智與身體上,其中包括了兒時經歷的傷痛。這些日積月累的痛苦,將佔據你的身體與心智,形成一個負面的能量場—就是所謂的「痛苦之身」。

它可以九成的時間都處於休眠,但對有些人來說卻是百分之百處於活躍。任何情境都可能將痛苦之身從休眠中喚醒,進入活躍狀態。

痛苦之身需要依靠人們的「餵食」才能活下去和變強大。任何製造更多痛苦,擁有同樣振動頻率的情緒都是它的食物,例如:憤怒、破壞性、憎恨、哀傷,暴力、甚至疾病,都深受其愛。痛苦只能以痛苦滋養,無法以喜悅為食物。

而人一旦被痛苦之身操控,就會渴望更多痛苦。你將成為一個受害者或加害者,無意識地想把痛苦加諸於別人或自己身上。

用意識之光去照亮黑暗

然而痛苦之身是虛假自我投射出的陰影,最害怕的就是你意識之光的照射。它的存活依靠你的無意識與認同,以及你對於面對內在痛苦的恐懼。就在我們關注內在能量場的那一刻,你對它的認同就會開始瓦解,一個更高向度的意識將會出現,作者稱之為「臨在」。

「重點是將注意力聚焦在你內心的感受,認出那就是痛苦之身,並接受它的存在。不要去思考,不要讓那些感受轉成思維,不要去評斷或分析,不要透過它建構自我認同。保持臨在,持續關照你內在發生了甚麼。它無法再透過假裝是你來操控你,也無法再從你身上得到滋養。你將發現到自己內在的強大力量,那就是當下的力量。」

用心觀察你的防衛心態,你在保護什麼呢?一個虛幻的身分,一個由心智打造的形象?

持續不斷地觀察它,你終將擺脫對它的認同。凡是你意識之光照耀之處,任何的無意識模式就會迅速瓦解。

當下才是你唯一擁有的一切

你時常感到莫名的焦慮和擔憂嗎?有可能是因為你身陷時間的幻相中。

你身在此時此刻,心思卻跑到了未來,這樣的落差創造出一個焦慮的缺口。只要你與心智認同,失去跟當下力量的單純連結,這份焦慮就會與你長相左右。

當下此刻是你可以應對的,未來卻是你無法應對的,因為那只是你心智的投射物,尚未真的發生。這也是為什麼任何與心智認同,與自己深層自我失去連結的人,往往會感到恐懼如影隨形。

「如果地球上只有植物與動物,還會有過去和未來存在嗎? 時間對這樣的世界還有任何意義嗎?」

我們的心智總是習慣性地否定和抗拒當下,因為沒有了時間(即過去和未來)心智便無法運作,就會失去對你的掌控,所以它把當下視為威脅。基本上,時間與心智是彼此依存的。為了繼續掌控你,心智會不斷以過去和未來遮蔽當下。

「如果你選擇與心智認同,你將會受困在時間之中—幾乎強迫性地活在記憶與預期之中。這造成無止境的牽掛過去與未來,不願意接受和承認當下,不允許當下如其所是。這個強迫性的傾向,來自於你把自己的身分認同建立於過去,把救贖寄託於未來。然而,不論實現的形式為何,這兩者皆為幻相。」

為什麼過去與未來皆為幻相?

因為當下是你所能擁有的全部。

永恆的當下就是你生命得以展開的全部空間。你無法試著用心智去理解這些。但是可以進一步問自己,有任何事可能發生在當下以外嗎?

沒有事是發生在過去的,事情只發生在「當下」
沒有事是發生在未來的,事情只發生在「當下」

作者進一步解釋,你以為發生在過去的事,其實只是一種追憶,它以先前的當下儲存於心智裡。當你記起過去的某些事,只不過是重新啟動了某個追憶,但你是在「當下」那麼做的。未來則是一種想像的「當下」。

未來和過去本身並非實存,他們的力量和真實性都是和「當下」借來的。就像月亮本身不會發光,只能反射陽光。

當你領略到它的那一刻,你的意識將從心智轉換到本體,從時間轉換到臨在。

「人生就是當下,也只有當下。還有甚麼比抗拒生命本身,更神智不清呢?不管當下是甚麼,就當作它是你自己選擇的一樣,與它合作,不要抗拒。把它當成你的朋友和盟友,而不是敵人。如此一來,你的整個人生將發生奇妙的轉化。」

「時鐘時間」vs「心理時間」

「你總是不滿意現狀,總以為明天會更好嗎?你所做的事,是否大多只為了達成個人的目標?你所謂的滿足,只是追求短暫的歡愉,例如性愛、美食、飲酒、嗑藥、感官刺激?你是否總在追求改變、成就、獲得,或是追求新的刺激或快樂?你相信擁有的越多,越能讓你的人生更充實、更完美嗎?你是否正在等待另外一個人,為你帶來更有意義的人生?」

當你的心智完全投射於未來,在認同心智的狀態下,當下所潛藏的力量和無限創造的潛能,將會被「心理時間」完全遮蔽。

但作者並非建議我們不能回顧過去或是為未來規劃而努力,而是帶有高度自覺地使用「時鐘時間」,避免沉浸在「心理時間」。

假如你回顧過去吸取教訓,不讓自己重蹈覆轍,那是使用「時鐘時間」;但假如你無法忘懷這個錯誤,為此內疚、自怨自艾,認為都是自己或別人的錯,將錯誤當作自我感的一部分,這時它就轉變成「心裡時間」。「心理時間」總是與錯誤的認同有所關聯,大多數不肯原諒自己或別人的人,都背負了沉重的「心理時間」。

未來也是如此,如果你訂定目標努力邁進,但仍然全神貫注這一刻,專注在眼前妳將踏出的這一步,就是在使用「時鐘時間」;但如果你太著眼於目標,追尋成就感或是從中獲得更完整的自我感,當下就不再是妳關注的焦點,此時,「時鐘時間」就會轉變成「心理時間」,你將一心只想快點抵達目的地,再也感受不到生命的美妙與神奇。

開悟的人總是專注於當下,他們繼續利用「時鐘時間」,卻不受制於「心理時間」。

追尋藏在「人生處境」底下的生命

很多時候,你自以為專注在此時此刻,實則完全受制於「心理時間」。你不可能一邊不快樂,一邊又全然臨於當下。嚴格來說,你所謂的「人生」只是指「人生處境」,那是由心理時間構成的,也就是你的過去和未來發生的納些事件。你依然抗拒著某些過去,過於期待未來,而這一切都讓你感到不快樂。

但你可以試著暫時忘卻你的人生處境,專注於你的生命上。

  • 你的人生處境存在時間之中;你的生命卻存在於當下
  • 你的人生處境是虛構之物;你的生命卻真實不虛

作者說有個問題可以幫助我們知道知道自己是否受到心理時間箝制,你可以問自己:我做某件事時,有感到喜悅、輕鬆自在嗎?如果沒有,就表示你的當下此刻已被時間操控,這讓你感覺生命是種負擔或挑戰。試試看,全然專注在眼前的這一刻,而不是放在預期得到的結果上。

「一但你接納當下此刻,所有不愉快或勉強的感受就會消散,生命的喜悅和自在將開始流動。當你能依循當下的覺知採取行動,那麼即使是最簡單的行動都將散發關懷與愛的高超品質。」

當你不再身不由己地想逃離當下,本體的喜悅就會注入你所做的一切。當你將注意力轉向當下,就會感到臨在、寧靜與平安。

你無須依靠未來獲得成就或滿足。你不會再執著於結果,不管成功或失敗,都無法增減你內在的喜悅。因為你已經在人生處境底下,找到了自己的生命。

沒有了「心理時間」,你的自我感將構築於本體之上,而非來自個人的過往經歷;渴望成為某個非你之人的心理需求,將不復存在。

接下來,我們將從書中學習,你可以如何透過覺察「內在的身體」感受自己的全面臨在,取用當下的力量。


書籍資訊:

  • 書名:當下的力量(全新紀念版):通往靈性開悟的指引
  • 作者: 艾克哈特.托勒
  • 出版社:橡實文化
  • 出版日期:2015/04/30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THEIA 希亞心靈閱讀室的沙龍
58會員
18內容數
透過學習、理解與實踐,慢慢成為更好的靈魂,在這裡我將以一本本好書,陪伴每一個美好的靈魂。
2024/08/18
你相信身體有自我療癒的能力嗎? 作者認為在醫療科技如此發達的現代,每每當身體出現問題,我們總是立刻去看醫生,不假思索地往外尋求最便捷、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想在最短時間內痊癒,以免影響繁忙的生活。因此,我們越來越習慣依賴抗生素、類固醇、止痛劑等速效化學藥物,而忘記了天生的修復能力,遺忘了生命的力量,造
Thumbnail
2024/08/18
你相信身體有自我療癒的能力嗎? 作者認為在醫療科技如此發達的現代,每每當身體出現問題,我們總是立刻去看醫生,不假思索地往外尋求最便捷、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想在最短時間內痊癒,以免影響繁忙的生活。因此,我們越來越習慣依賴抗生素、類固醇、止痛劑等速效化學藥物,而忘記了天生的修復能力,遺忘了生命的力量,造
Thumbnail
2023/05/02
不同於「覺醒的你」,作者麥克‧辛格的這本書「臣服實驗」鉅細靡遺地講述了自己的覺醒之路,關鍵時刻和重大的事件,以及他如何把握每一次機會不斷練習臣服。 生命很少以我們希望的方式開展。宇宙已經存在了一百三十八億年,如果你用宇宙的角度來看人生,無論甚麼樣的成就都只是滄海一粟。
Thumbnail
2023/05/02
不同於「覺醒的你」,作者麥克‧辛格的這本書「臣服實驗」鉅細靡遺地講述了自己的覺醒之路,關鍵時刻和重大的事件,以及他如何把握每一次機會不斷練習臣服。 生命很少以我們希望的方式開展。宇宙已經存在了一百三十八億年,如果你用宇宙的角度來看人生,無論甚麼樣的成就都只是滄海一粟。
Thumbnail
2023/03/20
時間和你原本想的不一樣。在【擁有世界上所有的時間】這本書中,作者 Lisa Broderick 也談到了類似的概念,藉由改變自己對時間的感知,你將可以超越線性時間的限制。
Thumbnail
2023/03/20
時間和你原本想的不一樣。在【擁有世界上所有的時間】這本書中,作者 Lisa Broderick 也談到了類似的概念,藉由改變自己對時間的感知,你將可以超越線性時間的限制。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們恰恰因失去了當下,生命開始漂泊流浪, 這個當下,才是全部生命的聚集點。 當下,就是既非過去,也非未來 也不是我們心中重重分別、重重加工 重重聯想所產生的如雲如霧的念頭 一般人並沒有活在當下, 要麼活在過去,要麼活在未來, 都是活在自己的妄念分別當中。
Thumbnail
我們恰恰因失去了當下,生命開始漂泊流浪, 這個當下,才是全部生命的聚集點。 當下,就是既非過去,也非未來 也不是我們心中重重分別、重重加工 重重聯想所產生的如雲如霧的念頭 一般人並沒有活在當下, 要麼活在過去,要麼活在未來, 都是活在自己的妄念分別當中。
Thumbnail
時間純粹只是幻象 時間是負面性與痛苦的根源 心智本身沒有問題 唯有當你試圖在心智中追尋自我 並把它誤認為自己時 問題才會發生
Thumbnail
時間純粹只是幻象 時間是負面性與痛苦的根源 心智本身沒有問題 唯有當你試圖在心智中追尋自我 並把它誤認為自己時 問題才會發生
Thumbnail
我們的存在是無限、永恆和無所不在的。 我們的存在不受任何條件、限制或形式的限制。 它是一種純粹的存在,不需要任何概念、信仰或道德觀念。     
Thumbnail
我們的存在是無限、永恆和無所不在的。 我們的存在不受任何條件、限制或形式的限制。 它是一種純粹的存在,不需要任何概念、信仰或道德觀念。     
Thumbnail
你認為自己是誰?作者指出,大多數人都認為自己是他們的思想和情感,也就是說,他們相信自己是他們在頭腦中持有的思想和情感。 然而,我們的思想和情感只是我們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Thumbnail
你認為自己是誰?作者指出,大多數人都認為自己是他們的思想和情感,也就是說,他們相信自己是他們在頭腦中持有的思想和情感。 然而,我們的思想和情感只是我們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Thumbnail
你不要去說上午下午或者是過去,過去它已經是過去,它對你沒有任何影響。你只有現在,明白嗎? 你如果要把過去拿過來再去體驗的話,你就是在創造它。那是為什麽? 因為你是一個能量場投射在這個肉體上面導致這個肉體產生不同的反應。就比如說你是一個恐懼的能量場,那你就會產生很多恐懼的反應。
Thumbnail
你不要去說上午下午或者是過去,過去它已經是過去,它對你沒有任何影響。你只有現在,明白嗎? 你如果要把過去拿過來再去體驗的話,你就是在創造它。那是為什麽? 因為你是一個能量場投射在這個肉體上面導致這個肉體產生不同的反應。就比如說你是一個恐懼的能量場,那你就會產生很多恐懼的反應。
Thumbnail
在前面的篇章中,托勒曾經提到,人們之所以感到痛苦,往往是因為被自己的心智所迷惑,將「自我」等同於心智塑造出來的「小我」,而忽略了埋藏在心智背後,與萬物相連結的「本我」,落入一種「我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的無意識狀態。
Thumbnail
在前面的篇章中,托勒曾經提到,人們之所以感到痛苦,往往是因為被自己的心智所迷惑,將「自我」等同於心智塑造出來的「小我」,而忽略了埋藏在心智背後,與萬物相連結的「本我」,落入一種「我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的無意識狀態。
Thumbnail
我們時常聽人說「慈悲為懷」,但究竟什麼是慈悲?有位前輩告訴了我一個很有意思的說法,「慈」是「茲心」,也就是「此心」,此心只存在此時此刻,也就是活在當下;「悲」是「非心」,也就是放下心中的執著與成見。
Thumbnail
我們時常聽人說「慈悲為懷」,但究竟什麼是慈悲?有位前輩告訴了我一個很有意思的說法,「慈」是「茲心」,也就是「此心」,此心只存在此時此刻,也就是活在當下;「悲」是「非心」,也就是放下心中的執著與成見。
Thumbnail
當你無法與內在的本我連結時,會發生甚麼事? 你會時常處於無意識狀態中,並習慣性地否定當下。 你也許會驚訝地發現,大多數人都把這當成了生活的常態,深陷負面性當中,也從來不知道自己擁有改變的力量。讓我們來看看作者怎麼談論幾種常見的負面性以及我們可以如何面對。 關於壓力 你常感到壓力很大嗎? 關於擔心
Thumbnail
當你無法與內在的本我連結時,會發生甚麼事? 你會時常處於無意識狀態中,並習慣性地否定當下。 你也許會驚訝地發現,大多數人都把這當成了生活的常態,深陷負面性當中,也從來不知道自己擁有改變的力量。讓我們來看看作者怎麼談論幾種常見的負面性以及我們可以如何面對。 關於壓力 你常感到壓力很大嗎? 關於擔心
Thumbnail
讓我們來聊聊痛苦。 書中提到一個非常有趣的概念是「痛苦之身」。 當你一直無法取用當下的力量,這代表你所經歷的每個痛苦情緒都將殘留下來,潛藏於內心,累積在你的心智與身體上,其中包括了兒時經歷的傷痛。這些日積月累的痛苦,將佔據你的身體與心智,形成一個負面的能量場—就是所謂的「痛苦之身」。 書籍資訊:
Thumbnail
讓我們來聊聊痛苦。 書中提到一個非常有趣的概念是「痛苦之身」。 當你一直無法取用當下的力量,這代表你所經歷的每個痛苦情緒都將殘留下來,潛藏於內心,累積在你的心智與身體上,其中包括了兒時經歷的傷痛。這些日積月累的痛苦,將佔據你的身體與心智,形成一個負面的能量場—就是所謂的「痛苦之身」。 書籍資訊:
Thumbnail
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我不斷有被雷打到的感覺,無法一次看完,感覺每個概念都是一個宇宙,等著我安靜體會與感受。如果要我試著比喻的話,就像看得懂的佛經一般,當你真正理解其背後的涵義,每個當下,都可以是開悟的瞬間。
Thumbnail
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我不斷有被雷打到的感覺,無法一次看完,感覺每個概念都是一個宇宙,等著我安靜體會與感受。如果要我試著比喻的話,就像看得懂的佛經一般,當你真正理解其背後的涵義,每個當下,都可以是開悟的瞬間。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