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筆記:書寫個人體驗如何加深理解】

2022/07/12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學習筆記:書寫個人體驗如何加深理解】
寫完這篇筆記時,忽然感受到寫SS卡,是種自我理解的過程。
通常在學校/公司,大多數的時刻,我們都要聽話照做,而SS卡的「個人體驗」與「行動指引」,反而是:我們知道作者的意思了,你呢?你的看法、感受?接下來你想要怎麽做?(問題意識)
越寫越覺得SS卡與生涯規劃的相關性(古典老師是生涯規劃師),有時候找不到生涯方向,是因爲當事人很少對自己提問,很少去感知自己喜歡什麽、在意什麽。
然而,當我們透過反復寫卡片,持續用外界觀點去清晰個人觀點,幷用行動去與社會互動,不斷的發展理解,最終,寫卡人有機會在社會中找到一個小天地,形成對自我與社會的雙重滿意。
-----------------------
今天繼續整理古典老師設計的SS卡相關資料。
個人體驗指:假設閱讀書籍是想改變認知與行爲,那麽,在閱讀書籍後所呈現的閱讀筆記,最好能寫出與自身相關的例子,或舉他人或書籍相關的例子。
爲什麽在書寫閱讀心得,最好與個人體驗做連結,除了加深記憶連結外,更是因爲,人類大腦中理解與感知/應用的腦區是分開的,要透過體驗讓知識存入大腦。
就好像女人無論如何描述月經來時的痛苦感受,男人都是無法理解的,男人可以教月經的知識,却無法描述或體驗月經來的感受,也很難理解衛生棉的設計。
在說明理解與應用的差异時,古典老師用費曼小時候的故事舉例:費曼父子走在樹林間,父親問小費曼,樹上的鳥叫什麽名字,小費曼回答後,父親則回復,即使你知道鳥的名字,仍對他一無所知,接著兩人會一同在森林間觀察鳥類,幷跟費曼討論猜測、鳥是如何辨別方向的?鳥爲什麽會啄自己羽毛?
過往經歷使費曼從小養成「觀察」的習慣——先觀察,接著提出假設,然後驗證假設是否可行,經由觀察→假設→驗證→反思,求知的精神,讓費曼長大後成爲知名的科學家。
回歸到閱讀寫卡片的話題,當我們看到書中知識點,只是知道作者對它的定義與描述,但幷不是真的理解要如何應用。
有點像我們在進行生涯規劃時,找了名人傳記來閱讀,想複製、學習他的成功路徑,執行時、却碰到卡點,可能是因爲我們幷沒有與對標人物相同的資源(高認知、好父親、够自律等),同時亦忽略將對方提到的知識點轉換成自身擁有的資源。
而書寫個人體驗是將看到的知識點之中的內容、轉換爲個體有關的事物,有點像科學家在研究事物的假設概念,對標人物某資源=自身某資源,接著列出行動清單,透過行動逐步地去清除模糊的知識點,將知識點吸收內化的過程。
閱讀名人傳記(觀察)→概念轉譯(理解)→個人經驗歸納、列出行動指引(假設)→實際運用(驗證)→更新對知識點的理解(反思)。
寫到這裏,我發現個人體驗不僅僅只是爲了加深記憶與應用知識,個人體驗(想法、觀點、問題意識)更是將卡片(素材)串聯成綫、面(文章)的重要鈎子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大吉嶺|閱讀行動派
大吉嶺|閱讀行動派
知識視覺設計師 👩‍🎨 持續分享圖解筆記丨成長思維丨高效學習法~陪伴大家共同成長 ❤️ 🎯 現為圖解出版社圖解/插畫師|認證企業實訓指導師 🎓 曾為可視化網站PM|微軟ERP導入顧問 📮 課程|商用圖解諮詢 👉[email protected]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