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tor Shopping,是今天去見另一個門診時學到的名詞,指的是因為有病,於是四處去看醫生,但因為治療方法可能有衝突而做成患者的混亂。情緒病不像身體上的疾病,好與不好,並沒有客觀的指標也沒有可以量度的儀器,只能靠填寫問卷和對談的方法去了解病情發展。於是,如果旁人察覺身邊人有這樣的情況時,或是自己發現這種情況時,都會四處去找醫生。我當初發現有情緒病時,也不是特別想去找不同機構去治療。想快點解決自是一部份,但是,輪候的時間太長,你不會想等到兩到三個月後才去見醫生。很矛盾,我們都知道病向淺中醫,愈快接受治療愈好。但同時輪候時間過長,若只是等一個機構去給你編排,你也不知道甚麽時候才會排到你見面,公家醫院更甚,沒2到3個月你都看不上醫生。但是,輔導機構也需要輪候,可快可慢。若不想坐以待斃,只能四處去掛號,只希望見上醫生一面。但同樣很諷刺的是,突然你以為很久的又全部排上,於是又會同時間接受幾間治療。不想藥石亂投,但資源的分配令到大家都會在不同時間接受治療,結果又好像有點藥石亂投。問題就在於,每個人都不知道那裡才是起點,不得不在不同機構奔波。所以,到底是誰的錯?藥石亂投
Doctor Shopping,是今天去見另一個門診時學到的名詞,指的是因為有病,於是四處去看醫生,但因為治療方法可能有衝突而做成患者的混亂。
情緒病不像身體上的疾病,好與不好,並沒有客觀的指標也沒有可以量度的儀器,只能靠填寫問卷和對談的方法去了解病情發展。於是,如果旁人察覺身邊人有這樣的情況時,或是自己發現這種情況時,都會四處去找醫生。
我當初發現有情緒病時,也不是特別想去找不同機構去治療。想快點解決自是一部份,但是,輪候的時間太長,你不會想等到兩到三個月後才去見醫生。很矛盾,我們都知道病向淺中醫,愈快接受治療愈好。但同時輪候時間過長,若只是等一個機構去給你編排,你也不知道甚麽時候才會排到你見面,公家醫院更甚,沒2到3個月你都看不上醫生。但是,輔導機構也需要輪候,可快可慢。若不想坐以待斃,只能四處去掛號,只希望見上醫生一面。但同樣很諷刺的是,突然你以為很久的又全部排上,於是又會同時間接受幾間治療。
不想藥石亂投,但資源的分配令到大家都會在不同時間接受治療,結果又好像有點藥石亂投。
問題就在於,每個人都不知道那裡才是起點,不得不在不同機構奔波。
所以,到底是誰的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