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們就繼續打電動吧 (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Dear Amelia,
妳的阿嬤三不五時就要跟我宣教一下「該把孩子送去補習」。昨天她又說了一遍自己當年多辛苦,幫我姊(也就是妳姑姑)和我報名各種補習班,騎著單車接送我們上下課的故事。然後開始講這個時代更競爭,該早點幫小孩補英文...巴拉巴拉。最後她看我還是一副無動於衷的樣子,就生氣地說了一句「反正你只會陪小孩玩電動啦」。
那一瞬間我心頭一震...嗯?感到慚愧了嗎?怎麼可能。我只是想到:對喔,等妳從台東回來以後,我們還有很多電動可以打。等一下來查【卡比的美食節】推出的日期吧。
一陣微風輕輕吹入心室,攪動了因為想念妳們而寂滯的空氣。
嗯?阿嬤的叨念?本來就沒放在心上呢。補習什麼的,認真就輸了唷。
逼妳念書會發生很恐怖的事情,這點看妳的媽媽就知道了。阿嬤要妳去補英文這件事情講了好幾年,對,從幼稚園小班講到現在,神煩。我都不好意思吐槽說:「話說您的媳婦一串學歷裡頭也是有『應用英語』四個字的,妳看她曾不曾跟妳孫女說過半句英語?」
我最羨慕妳媽媽的一個技能就是:被妳媽討厭的事情,她會全部忘光光。所以妳媽小時候也被妳外婆逼著學這個學那個,被逼在學校念這個念那個,等妳媽長大以後,她就全部「報復性失憶」了。她現在只會唱她喜歡的英文歌,英語是什麼?好吃嗎?更不用說是要教妳英文了。
妳是她女兒,把妳丟去補習,日後也不會有什麼好下場吧。強摘的瓜不但不甜,還會自動消失呢。
妳爸媽的上一代,就是妳阿嬤和外婆,都是持續力爭上游的中產階級,教育孩子的時候就會反映他們那個時代向上層階級流動與確保階級位置的焦慮。本來妳外婆家跟我們一樣也是有一台鋼琴的,妳媽被迫學了七年的鋼琴,所以,她現在連將手放在鋼琴上都不肯。
英文和彈琴什麼的,通通忘光了唷。
唯女子與貓咪遺忘的事物,就不可以逼他們再想起唷。
妳媽媽現在只記得住快樂的事情,所以我們是一個充滿幸福的家庭。
回來說妳的阿嬤呀,一直覺得她有在我們的教育方面成功課金,花了很多補習費,所以兩個小孩的學歷都還蠻好看的。其實是相反的唷。我姊和我只是剛好會念書,所以好歹讓補習費看起來花得好像合理。
這也算是一直倖存者偏誤吧。我們勉強在學業的戰場上活到最後,讓妳阿嬤更相信自己把小孩丟去補習是必要的。
實際上我姊覺得補習一點用處也沒有,我則是被壓到中學一直生病,到了高中差點賭氣放棄課業唷。我那時候的考試分數已經不叫成績了,而該叫做示威,擺明就是「老子不幹了」。等到高三最後不需要補習也不太需要上課,時間屬於自己的時候,才靠自修把書給念了回來。
我是在考前三個月開始唸書的。自修期間的分數差距,大概是從文化大學衝到台灣大學這樣。秘訣不是補習,而是把時間通通還給我,讓我有個人的時間與空間進行自主學習。
不過,別以為這招對妳有效唷。我只是有讀書命而已。妳有那種命就自己讀,沒有就別浪費時間在上頭。人生很短而世界很寬廣,做自己擅長或喜歡的事情比較重要。
妳姑姑和我都是在沒有升學壓力以後,才開始喜歡念書的。所以我們兩個花了很多時間在學校裡頭。兩人把台清交都讀遍了,她還去美國拿了博士。可是回頭想想,我們也太愛念書了吧?這是為什麼呢?
後來妳阿公才告訴我們,他那個時候升大學也是採取聯招,而考數學時他因為太緊張,有一系列的答案填錯格(比如說第二題的答案填到第三格,下面就每一題都填歪掉),導致後面全錯。他在時間快到的時候才發現,而要修正已經來不及了。結果數學那一科整個搞砸,本來可以輕鬆進國立大學的阿公,就掉到私立大學前段班去。
所以妳阿公心裡一直有怨。即使小時候他沒管過我們的課業,但這股怨大概是刻在我們的基因裡了吧(笑),姊弟兩個花了很多年在還算不錯的學校中念書念到飽,算是充份幫他「報仇」了。
到妳這代就可以放心了。妳姑姑和妳爸已經為家族消掉這個業障(笑),妳不需要再花這麼多時間待在學校裡了。妳媽和我都不會逼妳念書,去做妳自己喜歡的事情吧。
我昨天才跟妳媽媽說,我們家的核心價值是相愛。什麼書香門第啦,什麼上層階級啦,跟我們一點關係都沒有。讓妳的童年充滿愛與快樂,面對義務教育只要能盡「義務」就好,讓大腦多休息很重要。妳需要多一點時間放空。我們讓妳小時候的行程有大量空白,多一點時間獨處,拿書來看也好,拿紙畫畫也好,發發呆都好。妳有興趣的東西再讓妳學,我們不要因為怕小孩沒競爭力,怕小孩學業落後什麼的鬼理由而超前部署她們的教育,把她們推去補習。
如果妳的教育是出於家長的恐懼,那麼妳的得失都會伴隨大量容易被忽略的精神創傷。在人生的成長路上,受傷是很正常的。問題在於不被敏察的大量創傷。我非常無法接受這種隱性創傷積累在妳身上。
妳想想嘛,如果妳受了很多傷我這個爸爸卻沒發現的話...不就會顯得我很笨嗎?(重點在這裡嗎?)別人的孩子死不完,我也不想擋補教業的財路。我只是私心不想當個笨蛋而已(挺胸)。
總之就是這樣。妳不需要為學校課業補習了,想學一些學校以外的事情倒是可以跟我們說。升學邏輯去死吧,大學什麼的不上也沒關係唷。
妳姑姑和姑丈加起來兩個博士,他們孩子還不是跳過大學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那是他們鼓勵孩子去做的。能餬口然後自己開心最重要,不是嗎?他們的孩子出去創業是有賺到幾個億啦,美金。不過那些都是身外之物,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做得開心就好。而且也只有我們當父母的停止對你們的教育感到焦慮,你們才有機會更早在校園生活中找到自己的興趣,以及自我實踐的機會。
第一次創業基本是虧錢比較多啦,賺幾個億是特例。我們家族比較多「好孩子不要學習」的事情。講這些不是要妳看著成功的例子模仿複製它的過程。剛好相反,我想告訴妳的是,我們這一代無意將自己的人生經歷與階級複製到孩子身上。兒孫自有兒孫福。
如果說我們對孩子有什麼期待,我想那會是愛,幸福,多彩多姿的生活,平靜而豐富的心靈,英國短毛貓或美短,喜樂蒂或柴犬或貴賓。
嗯,那個父母對孩子沒有私心的呢?
下一篇從前額葉開始談妳的電玩人生唷。
avatar-img
2會員
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喵喵喵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妳的中文名字是我讀完各派姓名學之後親自算出來的。所以妳以後不用浪費錢去找什麼命理師改名字了,因為妳的名字就是我跟命理師對幹以後的結果(笑)。
Dear Amelia, 此刻的妳正在享受小一升小二的暑假。妳和妳的媽媽去台東半個月,留我一個人在台北垂死掙扎中。對,妳的爸爸寂寞得快死掉了,所以決定在死掉之前寫這一系列的遺書,給十年後的妳。
妳的中文名字是我讀完各派姓名學之後親自算出來的。所以妳以後不用浪費錢去找什麼命理師改名字了,因為妳的名字就是我跟命理師對幹以後的結果(笑)。
Dear Amelia, 此刻的妳正在享受小一升小二的暑假。妳和妳的媽媽去台東半個月,留我一個人在台北垂死掙扎中。對,妳的爸爸寂寞得快死掉了,所以決定在死掉之前寫這一系列的遺書,給十年後的妳。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少年時國中畢業前因誤交損友導致漸漸不愛升學,國中畢業一段時間沒升學就業也是一年換了24個老闆又不想當學徒。後因全家搬家到私立國際商工對面故產生想再升學願景,當年想讀普通高中公立需聯考,而我超爛的英、數化學科使我卻步。其中一個朋友就讀國際商工電子科受其影響及父親堅決男人需習工科所以就讀電子科,讀了一學
小女兒讀高三時,班上有一位同學,因為努力複習功課,沒時間陪她弟弟玩,卻被父親毆打了很多次。還撂下了一句話:讀書很偉大嗎? 因為臨近考期,小孩也滿十八歲了,我沒時間去跑行政司法程序。所以就讓女兒把她同學帶來社區的圖書室,有時候太晚了,我們就開車載她回家。 有次小朋友突然問我,是不是有點歧視她家?我
Thumbnail
【媽啊!我就是不想學‼️小孩不想學的時候該放棄嗎⁉️】 這幾天看到「小姐不熙娣」的節目,這集是在討論沒有用的才藝,其中來了一位看起來就是擺明一點都不想要拉琴的小女孩,而且拉琴的表情整個就是厭世到不行,看著她拉得要死不活,我都想衝進銀幕幫她拉完了⋯⋯ 到底要怎麼學琴才是對的呢?繼續看下去~~
Thumbnail
《女孩別再道歉了》這本書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建國皇帝寫的歷史書。很多吹捧自己有多棒、妳應該要怎麼樣做,很諷刺,她主軸是希望女孩不要被世俗眼光枷鎖,但她從書名就先排它,把女生獨立出來了。我一直認為真正的公平應該是不分男女,女孩有焦慮,憑什麼男孩不會有?!
Thumbnail
孩子上了小二以後複習功課、練琴,不喜歡媽咪在旁邊,總是指定爸爸。我很納悶,是兒子崇拜爸爸?兒子已經脫離跟媽咪撒嬌的階段?亦是男人間建立了秘密對話?可是兒子才八歲耶! 要稱作男人應該還早吧!
▮先別澆熄她的熱情 小時候跟媽媽說想學才藝,媽媽就讓我去學書法,當時小學一年級,身邊有漂亮的女生學得是鋼琴,雖有些羨慕,但我還是挺乖的,每周都拎著一袋文房四寶,走路十五分鐘從家裡到書法教室,一次兩小時,一練就是八年,直到國二課業比較重的時候才停下。 雖然沒有成為想像中鋼琴氣質美少女,不過我很常寫
Thumbnail
最近,「姨媽內力」美語補習班分享一位虎媽為子女設計的每日行程,遭到炎上。當然,如果孩子是超人,承受得起這種高壓訓練,我也無話可說。但身為教育工作者,不應該推崇並公開讚揚這種極端「可望而不可及」的學習方式,應該為學生和家長樹立一個「可望而可及」的目標。
Thumbnail
我有一個阿姨,從我有印象以來,我們家和她們家就住在附近,小時候我們家買房子跟她家住在隔壁棟,後來搬到另一條路上我們又跟她住在樓上樓下,我問我媽為什麼要住這麼近,我媽說這樣姐妹可以互相照應,畢竟我媽小時候,姐姐都很照顧她,現在離鄉背井出外工作,住附近外婆來也方便。後來我出社會後,阿姨有段時間住香港,就
Thumbnail
前幾天搭乘計程車的時候,司機跟我抱怨以前總是打罵孩子希望他們要好好讀書,否則以後長大就只能去當工人,結果現在小孩學有所成,全部都在美國定居生活,無法陪伴在自己身邊。我感受到一位母親既驕傲但又後悔的矛盾心情,也安慰她說小孩能有好的發展及安穩的家庭應該值得寬慰。 其實,很多父母總是沒有認知到養育小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少年時國中畢業前因誤交損友導致漸漸不愛升學,國中畢業一段時間沒升學就業也是一年換了24個老闆又不想當學徒。後因全家搬家到私立國際商工對面故產生想再升學願景,當年想讀普通高中公立需聯考,而我超爛的英、數化學科使我卻步。其中一個朋友就讀國際商工電子科受其影響及父親堅決男人需習工科所以就讀電子科,讀了一學
小女兒讀高三時,班上有一位同學,因為努力複習功課,沒時間陪她弟弟玩,卻被父親毆打了很多次。還撂下了一句話:讀書很偉大嗎? 因為臨近考期,小孩也滿十八歲了,我沒時間去跑行政司法程序。所以就讓女兒把她同學帶來社區的圖書室,有時候太晚了,我們就開車載她回家。 有次小朋友突然問我,是不是有點歧視她家?我
Thumbnail
【媽啊!我就是不想學‼️小孩不想學的時候該放棄嗎⁉️】 這幾天看到「小姐不熙娣」的節目,這集是在討論沒有用的才藝,其中來了一位看起來就是擺明一點都不想要拉琴的小女孩,而且拉琴的表情整個就是厭世到不行,看著她拉得要死不活,我都想衝進銀幕幫她拉完了⋯⋯ 到底要怎麼學琴才是對的呢?繼續看下去~~
Thumbnail
《女孩別再道歉了》這本書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建國皇帝寫的歷史書。很多吹捧自己有多棒、妳應該要怎麼樣做,很諷刺,她主軸是希望女孩不要被世俗眼光枷鎖,但她從書名就先排它,把女生獨立出來了。我一直認為真正的公平應該是不分男女,女孩有焦慮,憑什麼男孩不會有?!
Thumbnail
孩子上了小二以後複習功課、練琴,不喜歡媽咪在旁邊,總是指定爸爸。我很納悶,是兒子崇拜爸爸?兒子已經脫離跟媽咪撒嬌的階段?亦是男人間建立了秘密對話?可是兒子才八歲耶! 要稱作男人應該還早吧!
▮先別澆熄她的熱情 小時候跟媽媽說想學才藝,媽媽就讓我去學書法,當時小學一年級,身邊有漂亮的女生學得是鋼琴,雖有些羨慕,但我還是挺乖的,每周都拎著一袋文房四寶,走路十五分鐘從家裡到書法教室,一次兩小時,一練就是八年,直到國二課業比較重的時候才停下。 雖然沒有成為想像中鋼琴氣質美少女,不過我很常寫
Thumbnail
最近,「姨媽內力」美語補習班分享一位虎媽為子女設計的每日行程,遭到炎上。當然,如果孩子是超人,承受得起這種高壓訓練,我也無話可說。但身為教育工作者,不應該推崇並公開讚揚這種極端「可望而不可及」的學習方式,應該為學生和家長樹立一個「可望而可及」的目標。
Thumbnail
我有一個阿姨,從我有印象以來,我們家和她們家就住在附近,小時候我們家買房子跟她家住在隔壁棟,後來搬到另一條路上我們又跟她住在樓上樓下,我問我媽為什麼要住這麼近,我媽說這樣姐妹可以互相照應,畢竟我媽小時候,姐姐都很照顧她,現在離鄉背井出外工作,住附近外婆來也方便。後來我出社會後,阿姨有段時間住香港,就
Thumbnail
前幾天搭乘計程車的時候,司機跟我抱怨以前總是打罵孩子希望他們要好好讀書,否則以後長大就只能去當工人,結果現在小孩學有所成,全部都在美國定居生活,無法陪伴在自己身邊。我感受到一位母親既驕傲但又後悔的矛盾心情,也安慰她說小孩能有好的發展及安穩的家庭應該值得寬慰。 其實,很多父母總是沒有認知到養育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