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口老街,大姊看到一攤專賣南薑醃製水果攤,停下來和老闆交談,買了南薑醃李子、無子橄欖(莎梨)及鳥梨,一袋150元,看我們露出不便宜的臉色,老闆連忙解釋說:「苗栗、新竹這些山區原本種李子、鳥梨的果園,很多被開發成露營地,李樹、鳥梨樹被砍掉很多,貨源變少,採摘人工也貴。」
我們姊妹三人對於醃李子、鳥梨無法抗拒,應該是和童年生活有關吧!
父親是果農,在山區丘陵坡地,種植梅、李、梨、龍眼,從四月開始,採完梅子,採李子,採完李子,採梨子,梨子出產時,龍眼也進入採收。梨子種植面積較大,其他梅、李、龍眼不算多,雇工需要花錢,每個假日,全家大小出動,採收水果。
我們家種的李子有四種:沙連李、桃接李、紅肉李、黃肉李,沙連李數量最多,口感酸澀,採收賣給販仔做蜜餞,桃接李、紅肉李、黃肉李數量不多,多數是自家食用。
桃接李口感脆,拍裂用鹽略去酸味,加入糖或話梅,相當好吃;紅肉李、黃肉李採收放軟,吃起來很甜酸甜酸,爸爸會用紅肉李釀水果酒,釀酒的紅肉李泡在酒中,吃起來充滿酒香。
在果園旁老家也有種南薑,但印象中,爸媽沒有拿南薑來醃李子,這種口味是長大到外地讀書及到台中縣跑新聞時吃才到的,微辛微香南薑,搭上鹽糖醃製過的李子,不得不說,相當對味。
說也奇怪,南薑搭梅子就不那麼對味,今年4月公司同事團購脆梅時,好奇地買了南薑梅,吃起來就覺得不是那麼搭。
以前家裡沒有種鳥梨,但山上鄰居親友會送鳥梨,煮過之後加鹽糖、甘草粉醃製,也是好吃。現在市面上賣的,多數是是煮過後用糖精醃製,雖知如此,一年吃一次,還是會吃上幾粒。
無子橄欖(莎梨)則是不曾見過的,大姊因前兩天去朋友家剛採了一些,認真地問攤位老闆醃製方法,老闆說皮削掉之後,加鹽糖、甘草粉、南薑粉就很好吃,為了保持賣相,客人買了現醃,大致入味後吃起來像橄欖、芒果青的綜合版,但沒有橄欖的澀味、芒果青的酸味,相當獨特。
莎梨成熟前果實是綠色的,東南亞地區常會拿來煮湯,當作香料來利用,聽說風味類似客家鹹菜湯,成熟後切片加入白糖、梅子粉、辣椒混合均勻,就是開胃的涼拌料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