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視太陽》:死亡恐懼的背後是勇氣

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前言

初次接觸存在主義治療時,早已對此學派的人性觀印象深刻,尤其是我這樣容易焦慮、害怕做出選擇的人。相信有不少人也像我一樣,喜歡存在主義治療的名言:「焦慮是一種生存狀態。」並從中得到不少安慰。
最近,我開始上諮商演練的課程,練習使用同理心、面質、挑戰等技巧,是個非常特別的經驗。在和夥伴實際演練時,收穫非常多,如同照鏡子一樣,對話中所說的每一句話都可以從對方的反應得到回饋。我認為諮商的訓練是一個不斷後設思考的過程,藉由內在透明化的方式討論演練中對話的背後帶有什麼情緒和目的,並在過程中試圖找到更適當的語言作為橋樑,讓諮商師和個案互相理解。
具有濃厚哲學背景的存在主義學派,某方面來說非常契合最近的諮商演練,培養後設思考的能力。Yalom在此書中的幾個哲學思考讓我反省了好一陣子,甚至像是掉入黑洞一般無止盡地懷疑,我想這和Yalom是無神論者有很大的相關。
《凝視太陽》是一本平易近人的書,Yalom用伊比鳩魯的哲學思考以及和個案工作的故事來說明自己對死亡的看法,其中也談論到他對宗教信仰的看法。談論死亡的背後隱含的意義即是對生命的看法,更難以避免不談論宗教

如烈日般的死亡焦慮

Yalom以「凝視太陽來比喻人類面對死亡的恐懼,書名來自拉羅什富科的箴言:「烈日和死亡一樣,令人無法逼視」。但死亡並非是件壞事,Yalom認為「雖然人會因為形體的死亡消毀,但是人能從悟透死亡之中得到拯救」。
「時時刻刻意識到死亡並不好過。這好比直視烈日:你能忍受的程度有限。我們無法木然活在恐懼中,因此會想辦法緩和死亡帶來的恐懼。我們把孩子看成是自身生命的延續;我們變得富有出名,甚至耽溺放縱;我們不由自主地發展出防衛儀式;或者擁抱堅不可摧的信仰,深信終究有個救星存在。」P.36
當我們談論死亡恐懼到底在談論什麼呢?死亡的意義是生命的消逝,生命不再存在,因此,生命的延續性很重要。如Yalom所說,我們將孩子視為生命的延續、變得出名、擁抱信仰等,都源於內心深處的死亡恐懼,或者說是「害怕生命無法延續的恐懼」。

日常模式、本體模式、覺醒經驗

二十世紀的哲學家海德格提出了日常模式、本體模式ontological)的理論,處在日常模式的人會對周遭事物、環境感到驚奇,而處在本體模式則會對事物的本質、人的本質感到驚奇
「當人沉浸在日常模式裡,關心的是諸如外表、財務或名聲等,讓人分神又逐漸消逝的事物。相反的,處在本體的模式裡,人不僅更能意識到存有、終有一死,以及生命中其他亙古不變的特性,也會急切、更有動力做出重大的改變你會積極負起人的基本責任,打造全心投入、與人聯繫、富有意義、實現自我的真誠生活。」P.66
海德格的理論說明,處在本體模式裡,人會更關注存有的議題、意識到人中有一死,並開始做出重大改變,負起人的基本責任。Yalom以此為基礎提出了所謂的「覺醒經驗」,也就是對於生命意義的覺醒。:
「假使如此留意自身的存有可促進重大的個人轉變,那麼人如何擺脫日常模式,改採更益於改變的模式?這可不是純靠空想,或咬牙努力可以辦到。通常要靠某種及破獲無可挽回的經歷,給我們當頭棒喝,或是猛然把我們拉出日常模式,往本體模式裡推。這就是我所謂的覺醒經驗。」P.68
覺醒經驗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Yalom舉了十一個例子說明人會因為何種經驗而覺醒,開始對生命有不同看法。(P.68)
  1. 因失去所愛之人而悲痛
  2. 可能一病不起的重症
  3. 親密關係的破裂
  4. 生命中重要的里程碑
  5. 譬如大壽之年(五十大壽、六十大壽、七十大壽等)
  6. 劇烈的創傷,例如歷經火災、強暴或搶劫
  7. 孩子離開家(空巢期)
  8. 失業或事業發生劇變
  9. 退休
  10. 住進養老院
  11. 最後,傳遞出深層自我之訊息的某個意義重大的夢,也可以是覺醒經驗
以上述的例子來看,覺醒經驗通常發生在重大事件後或是人生階段的轉換,而非某個瞬間的靈感,這說明人產生會改變的時機點可能為何。我們會發現身邊的人的確可以分為日常模式和本體模式兩種,前者較常關注周遭環境事物,如財富、工作成就、物質生活;後者則較常關注關於自身存有的議題,往往在覺醒之後想嘗試冒險、打破社會期待來生活(例如工作)。當然,我認為兩種模式並無優劣之分,僅是人在不同狀態下的選擇會有所不同,兩種模式維持的時間也並不固定,可能時常互相轉換。
日常/本體模式、覺醒經驗讓我想到電影《白日夢冒險王》(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 ,片中Walter Mitty為了25號底片踏上尋找攝影師的一連串冒險旅程,他的覺醒和工作發生變動也有直接的關係。

對死亡的三個思考

死亡的意義究竟是什麼?Yalom在書中論述好幾個具有啟發性的問題,這裡節錄三個特別令我有感的觀點。

一、生死對稱論

Yalom在第四章(觀念的力量)以伊比鳩魯學派作為思考的起點:伊比鳩魯認為哲學的任務是減輕人的痛苦,而人的痛苦根源來自無所不在的死亡恐懼。為了減輕死亡焦慮,伊比鳩魯提出一系列論點,Yalom分享了三項著名論點,包括:靈魂將滅、死亡是全然無知的狀態、生死對稱論。其中,生死對稱論特別令我印象深刻。
生死對稱論:「人死後的不存在,就像人出生之前的不存在一樣。」
仔細思考會發現,生死對稱論是一個細思極恐的觀點,我們在談論死亡焦慮時總是擔心未來會發生的死亡,卻很少思考過自己出生之前的存在,對我來說是一片空白。話雖如此,這卻令人想到電影《地獄哪有那麼HIGH》,主角下地獄之後,經歷無數次畜生道輪迴,最後好不容易被閻羅王判入人間道,卻直接被丟入垃圾桶,讓人哭笑不得。

二、漣漪的概念

Yalom在與個案工作時,發現漣漪的概念有助於緩解死亡焦慮,而這概念其實非常簡單理解,大多數人思考死亡時或許多少都想過,那就是個體以自身的影響力象徵性地延續生命。我們每個人以同心圓的方式向外產生的影響力,終究會像蝴蝶效應般無止盡地讓漣漪擴散出去,於此,肉體的毀壞不是最重要的,精神的存續、與人同在才是讓人永恆存在的方法
我們對別人起的作用,會由這些人進一步擴散至其他人,彷彿池塘的漣漪一波波蕩漾開來,終至看不見,但依然持續在人心深處起波瀾。」P.113

三、透過聯繫克服死亡焦慮

Yalom認為,若要處理死亡焦慮,除了學習存在主義治療的觀念外,還需要人與人的聯繫,因為人有歸屬的基本需求,而死亡又是極度孤獨的過程。
「然而,死亡的過程是很孤獨的,而且是人生最孤獨的處境。它不僅把你和他人隔離開來,而且讓你暴露在第二種、甚而是更駭人的孤獨之中:隔離在這個世界之外。」P.147
Yalom用幾個故事說明同理和陪伴的力量,在與人建立關係時,同理和陪伴是強而有力的工具。其中,我很喜歡他在陪伴艾莉絲時所作的詮釋:
「這裡所學到的一課很簡單:關係是最重要的不論你是家人、朋友或治療師,縱身躍下便是,以合宜的方式拉近彼此的距離。說真心話,顯露你自身的恐懼,即興表達,以受苦的人能得到安慰的方式,承接住他們的恐懼。」P.158
我覺得陪伴就像藝術一樣,你實在很難定義它,它看似簡單卻也是最難的。不過Yalom的文字讓人很滿意,當我們被陪伴時,只想聽到真心話、來自內心深處的真實聲音,而非任何技巧或話術。縱身躍下、顯露內在的聲音、即興表達,陪伴就像那顆「剛剛好的橘子」一樣填補空洞。 聯繫將彼此融入彼此
Yalom提到,當我們與人聯繫、建立關係時,孤獨的「我」會融化在「我們」之中,藉此減輕痛苦和焦慮。Yalom也肯定「感謝」的作用,能夠建立強大的連結和關係
漣漪的概念在親密關係中,這種會直接感受到自己的生命使他人受惠的脈絡裡,力量尤其強大。朋友之間會相互感謝彼此的幫助和善意,但感謝本身不是重點,真正有效的訊息是:「我把某部分的你融入我心理,它改變我、滋養我,我將把它傳遞給其他人。」P.162

Yalom如何看待宗教信仰

當我們談論死亡焦慮/恐懼時,在背後隱含的其實是對生命的看法,包含生命的意義、起源、消逝等,這個議題不可避免地要談論宗教信仰。
死亡焦慮乃宗教之母,世上的宗教無不想方設法地緩解人對於生命有限的苦惱神作為跨文化的概念,不僅賦予人永生的某些想像,從而抒解人終有一死的痛苦。而神之永恆不朽,亦緩和了人可怕的孤獨感,並提供人一個如何活得有意義的藍圖。」P.36
在書中我們可以明顯發現Yalom的無神論信仰,他表示「就我記憶所及,我沒有宗教信仰」,並認為「神是冷酷、虛榮、記恨、善嫉又貪愛讚美的神」。作為一名治療師,Yalom尊重每個人的信仰,但駁斥超自然信仰。在存在主義的世界中,他深信我們能倚靠的唯有自己。我們只能靠自己保護自己,靠自己評估自身的作為,靠自己活出意義來
凝視太陽,堅定而無畏地檢視你的存在處境,不靠宗教所提供的護欄過活;也就是說,不倚賴某種延續、不朽或輪迴的形式,諸如此類的概念無不否認死亡的必然性。我相信,沒有這些精神支柱,人照樣可以活得很好。」P.212
從以上的論述可以清楚知道Yalom對宗教的看法,我會用「務實」來形容Yalom的人生觀,在肉體活著的期間努力生活、負起責任、創造意義。他曾說:「我真正關心的是這輩子的生活,還有怎麼讓自己和別人過得更好。」
「我不認為人生的意義和道德感得要來自宗教。我認為宗教、意義和道德之間沒有必要的關連,或者我起碼這樣說,這三者並沒有絕對的關係。……..我想,我的人生意義在於幫助別人找到他的人生意義。我認為人滿腦子被來世所佔據就不能全心全意地活在現世裡。」P.271
我們不難發現伊比鳩魯的思想對Yalom影響很深,無論是「靈魂將隨死亡消失」以及「死亡是全然無知覺的狀態」多少都可以說明Yalom的對死亡/生命的看法。

無常

作為存在主義治療大師、本書的作者,Yalom也承認並分享自己對死亡的恐懼:「你自身的痛苦是什麼呢?我的答案是,屆時可以感受到痛苦的『我』將不存在。……到時將不會有可以感覺到恐懼、悲傷、哀慟、被奪走什麼的我存在。我的意識將消亡,好比啪一聲關燈熄火。」
然而我認為,Yalom在書中其實是使用「無常」來詮釋他對死亡更深層的看法,他表示「無常就像背景裡的一首永不停息的樂章,你鮮少留意到它的存在,直到發生某件驚人的事,你才會赫然察覺」。
如同他在第六章(覺察死亡:回憶錄)中分享團體的故事一樣,當傑夫即將走向死亡時,Yalom與另一位個案晤談並突然察覺到無常的存在:
「這時,躲在背景裡輕聲作響的無常念頭襲上心頭。我轟然明白,這無與倫比的聚會和這位不久於人世的成員一樣無常,也和在場正緩步走向等在稍遠處的死亡的所有人一樣無常。這個美好動人而肅穆的聚會命運如何?終有一天會消失,如同我們每個人、我們的軀體、對這聚會的記憶、這份紀錄、傑夫所受的折磨及其教誨、我們與他同在的每一刻,都將化為一縷輕煙,除了懸浮在黑暗中的碳分子以外,什麼也不留。」P.209
正是因為Yalom察覺到無常,意識到終有一天一切都將消失,所以他書寫、紀錄、擴散自身的漣漪,試圖「戰勝遺忘」,以此種方式延續自身的存在

心得:對死亡的看法

在閱讀《凝視太陽》時,我常常能進入深入思考的狀態,Yalom的語意近人且具啟發性,閱讀起來就像在與Yalom進行哲學性的問答一般,思考到平常不容易思考到的觀點。
死亡最令你害怕的是什麼?」
這是Yalom最常詢問個案的問題,也在書的最後引導讀者思考。
對我來說,我比較害怕失去意識這件事。死亡聽起來不一定很痛,令我害怕的不是疼痛而是失去意識。我想像著躺在病床上卻怎麼叫也叫不醒。因為死亡對我來說不是肉體毀壞,而是意識消失。在昏迷狀態下,只要讓心臟持續跳動、肺臟持續吸入氧氣,仍然可以暫時保持身體運作,但對我來說卻是已經死了。我所害怕的死亡如Yalom所說:意識像關燈熄火般啪一聲關閉
另外,失去意識這件事令我想到睡眠。至今我們仍不知道人在睡覺時的意識消失到何處、又從何處出現、或是完整地解釋夢的世界為何。睡眠是我們每天最接近死亡的時刻,就像死了一樣暫時失去意識,並又活了過來。睡眠和死亡一樣神秘、迷人。

心得:對宗教的看法

《凝視太陽》給我的另一大收穫是關於Yalom對宗教的看法,他同時身為無神論者和治療師,盡力用客觀的角度回應個案對宗教信仰的提問,從中可以看出Yalom本身務實的人生哲學,他認為「人滿腦子被來世所佔據就不能全心全意地活在現世裡」並努力為自己現世的生活負責。
作為15歲就有信仰經驗的人,儘管我並不完全認同Yalom的觀點,但他的確點出幾個值得思考的部分,以及人在信仰中容易產生的盲點。我認為在信仰中若過度看重「死後世界」、「靈魂」而忽略現世的話,會容易失去焦點
我發現,某些人傾向將信仰當作逃避現實的工具,在面臨情緒低落、困境時,他們選擇以宗教信仰的方式解決煩惱,同時也變得壓抑,對於負面情緒沒有信仰以外的處理方式,到最後他們感到孤獨,難以被一般沒有信仰的人理解而越走越遠。從各方面來看,信仰完全可以成為一種毒品,它能刺激人的大腦,讓人感到愉悅、滿足、意義感,一切的煩惱都能暫時拋下,如同在天國一般沒有任何痛苦、不美好的事。但也正是因為如此,當我們遺忘信仰的初衷並沉浸在愉悅的氣氛時,我們可能會失去解決現世問題的能力,轉而將期望都寄託在「死後世界」,模糊了焦點
Yalom的思考告訴我們,人應該要對自己負起責任,因為最終能改變自己的唯有自己。《失控的正向思考》也提醒我們:「若無面對真實生命的勇氣,宗教也只是躲避苦難的避風港,可是倘若沒有在人性的層次上充分耕耘,就過份簡化地把一切歸給上帝,其實是一種逃避自我的作法。故宗教狂熱本身也可以成為一種上癮行為。」

結論:面對死亡恐懼需要勇氣

在書的最後,Yalom分享了許多實用的治療技巧和建議,包括:真誠的態度、此時此刻的重要性,具體地讓人瞭解他的治療風格。另外,後記的部分也很用心地解說種種關於這本書的細節:
「本書的副書名我刻意使用恐懼(terror)這個詞,而不用焦慮,藉此傳達出,人可以經由努力,把赤裸裸的死亡恐懼化為日常生活中可承受的焦慮。在某些指引的輔助下直視死亡,不僅能夠平息恐懼,而且能讓生活更深刻、針對、更有活力。這種對待死亡的方式,可帶領人積極的投入生活。是故,我著眼於如何減少死亡恐懼,以及如何辨識並利用覺醒經驗。」P.296
綜觀整本書的內容,Yalom帶領我們反覆進行死亡恐懼的哲學思考,從個案的故事、伊比鳩魯學派、個人經驗,一直到Yalom分享如何緩解死亡焦慮的觀點,可以說是一本很完整的書呢。看完不僅對生命有更深刻的看法,更讓人開始練習正視自己的死亡焦慮/恐懼。
若要用一句話來結尾,我想到JOJO漫畫中的名言:「人類的讚歌,是『勇氣』的讚歌。」這句話的背後並非頌揚勇氣的偉大,而是要瞭解恐懼並克服恐懼,這是作為人類的偉大面對死亡恐懼,我們不禁會感到孤獨、害怕、焦慮,然而正是因為作為人類擁有「勇氣」,所以可以在某些時候選擇「戰(fight)」而非「逃 (flight)」。當我們瞭解死亡恐懼後,就也開始擁有克服死亡恐懼的勇氣了,如Yalom所說,我與相信人可以藉由努力把恐懼化為焦慮,並讓生活更加深刻

閱讀書摘

avatar-img
12會員
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巴黎協定規定的指標是為實現「將全球氣溫上升控制在工業革命前水平的1.5度以內」,在先進國家中,目標是在2050年前實現「將二氧化碳排放量降至零」。這被視為碳中和的起源。 儘管先進國家都致力於在2050年前實現CO2零排放,但許多參與國還制定了中期目標。 - 美國:在2030年前,以2005年為基
Thumbnail
長大的孩子,有著愈來愈清楚的思維邏輯, 它會幫助許多東西:知道該如何與人對話,與人如何合作, 開始有能力嘗試解決問題。這樣的長大很好, 因為能做的事愈來愈多,能思考的廣度愈來愈開闊, 可以深入的探索與研究,也帶來更多的學習意願。 這是我們樂見的學習軌跡。而不是一個口令一個動作,依照著把
Thumbnail
長大的孩子,有著愈來愈清楚的思維邏輯, 它會幫助許多東西: 知道該如何與人對話,與人如何合作, 開始有能力嘗試解決問題。 這樣的長大很好, 因為能做的事愈來愈多,能思考的廣度愈來愈開闊, 可以深入的探索與研究也帶來更多的學習意願。 這是我們樂見的學習軌跡。 而不是一個口令一個動作,
Thumbnail
但是到最後,我是那個必須救我自己的人。我是那個必須死掉兩次,才能重生的人。
Thumbnail
我才發現原來我認識的只是一部分的她,這樣相似的感覺,也在最近跟她聊到死亡話題時再度浮現,像是媽媽說她目前有幾個待葬清單,但還沒有決定好;她跟爸爸想找有電梯的房子,因為身體漸漸負荷不了爬樓梯等等的老後安排,我才知道其實他們早已著手規畫,不論是「養老」又或是「死亡」,只有我還像個孩子一樣。
Thumbnail
最近,我在網路上看到兩個故事。 小花在網路上抱怨,原本她的老公是銀行員,每月只賺4萬元,她認為實在是太少了,因此要求老公要更換工作。後來,老公真的辭掉銀行員的工作,改當外送員,一個月可以賺5萬元。如今,小花還是感到困擾,這外送員這工作聽起來很丟臉,她不敢在朋友聚會中告訴他人:「自己的老公是外送員」,
Thumbnail
我們的台劇終於在Netflix平台上出了一口氣。經歷過好多雷聲大雨點小的開發後,Netflix如今有了一部精彩的台灣原創作品叫作:《誰是被害者》,今天我們要來理解其中的背後意涵。
Thumbnail
我們的台劇終於在Netflix平台上出了一口氣。經歷過好多雷聲大雨點小的開發後,Netflix如今有了一部精彩的台灣原創作品叫作:《誰是被害者》,今天我們要來回顧劇中精彩的角色表現。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巴黎協定規定的指標是為實現「將全球氣溫上升控制在工業革命前水平的1.5度以內」,在先進國家中,目標是在2050年前實現「將二氧化碳排放量降至零」。這被視為碳中和的起源。 儘管先進國家都致力於在2050年前實現CO2零排放,但許多參與國還制定了中期目標。 - 美國:在2030年前,以2005年為基
Thumbnail
長大的孩子,有著愈來愈清楚的思維邏輯, 它會幫助許多東西:知道該如何與人對話,與人如何合作, 開始有能力嘗試解決問題。這樣的長大很好, 因為能做的事愈來愈多,能思考的廣度愈來愈開闊, 可以深入的探索與研究,也帶來更多的學習意願。 這是我們樂見的學習軌跡。而不是一個口令一個動作,依照著把
Thumbnail
長大的孩子,有著愈來愈清楚的思維邏輯, 它會幫助許多東西: 知道該如何與人對話,與人如何合作, 開始有能力嘗試解決問題。 這樣的長大很好, 因為能做的事愈來愈多,能思考的廣度愈來愈開闊, 可以深入的探索與研究也帶來更多的學習意願。 這是我們樂見的學習軌跡。 而不是一個口令一個動作,
Thumbnail
但是到最後,我是那個必須救我自己的人。我是那個必須死掉兩次,才能重生的人。
Thumbnail
我才發現原來我認識的只是一部分的她,這樣相似的感覺,也在最近跟她聊到死亡話題時再度浮現,像是媽媽說她目前有幾個待葬清單,但還沒有決定好;她跟爸爸想找有電梯的房子,因為身體漸漸負荷不了爬樓梯等等的老後安排,我才知道其實他們早已著手規畫,不論是「養老」又或是「死亡」,只有我還像個孩子一樣。
Thumbnail
最近,我在網路上看到兩個故事。 小花在網路上抱怨,原本她的老公是銀行員,每月只賺4萬元,她認為實在是太少了,因此要求老公要更換工作。後來,老公真的辭掉銀行員的工作,改當外送員,一個月可以賺5萬元。如今,小花還是感到困擾,這外送員這工作聽起來很丟臉,她不敢在朋友聚會中告訴他人:「自己的老公是外送員」,
Thumbnail
我們的台劇終於在Netflix平台上出了一口氣。經歷過好多雷聲大雨點小的開發後,Netflix如今有了一部精彩的台灣原創作品叫作:《誰是被害者》,今天我們要來理解其中的背後意涵。
Thumbnail
我們的台劇終於在Netflix平台上出了一口氣。經歷過好多雷聲大雨點小的開發後,Netflix如今有了一部精彩的台灣原創作品叫作:《誰是被害者》,今天我們要來回顧劇中精彩的角色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