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死亡,寫出生命的意義:一位心理師的反思之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四年前,我第一次非常近的凝視死亡。

那天,我和先生本來快快樂樂地要去迎接我們的雙胞胎女兒,然而,那一天,卻成為我人生中最絕望的一天。我的其中一個孩子沒有活下來,我同時體會初為人母的喜悅,也一邊處理此生截至為此最大的失落。

面對死亡,寫出生命的意義:一位心理師的反思之旅 Picture: Glen Jackson on Unsplash

面對死亡,寫出生命的意義:一位心理師的反思之旅 Picture: Glen Jackson on Unsplash

作為一個心理師,我一直在想我要不要記錄下我這四年如何走過喪女之痛,真的有人會看嗎?有人會因此得到慰藉嗎?我該如何和我另一個女兒愛瑪談論生命和死亡呢?因為曾經這麼近的凝視死亡,我甚至在思考如果有一天我不在這個世界了,我要如何讓我活著的女兒了解她的媽媽,並且知道我對她深深的愛和祝福。

我最近很喜愛的一本書「也許你該找人聊聊」提到了我這幾年來人生中一個很大的生命議題:死亡(我相信也是很多人心中很大的生命議題或是恐懼)。作者蘿蕊・葛利布(Lori Gottlieb)說:

覺察死亡能使讓我們活得更完整,而且焦慮不但不會增加,還可以減少。

對於很多人來說,死亡最可怕的不是那個結果,而是臨近死亡的那個過程。然而,對我而言,死亡本身並不可怕,我擔心的是我的離開會對年幼的女兒造成的影響。我是在生了女兒之後才開始學著正視死亡這件事。

我們擔心的其實不只是「死亡」這件事,而是擔心自己從這個世界上消失得無影無蹤。

「死亡」是心理學界知名學者兼精神病醫學家歐文・亞隆(Irvin Yalom) 歸納的四個人生終極關懷中的其中之一。死亡是人們經常壓抑的恐懼,通常這種恐懼會隨著年齡增長逐漸增高。而我們擔心的其實不只是「死亡」這件事,而是擔心自己從這個世界上消失得無影無蹤。藉由寫作,我希望如果有一天我離開了,我的思想、我對女兒的愛,還有我對世界的祝福能有機會被保留下來。寫作是一種存在的象徵。

我希望你們都能夠從我的文字中感受到我對你們的關愛與祝福

另外一個讓我想要開始創作的原因是因為我希望能留下些有用的知識給我的當事人、那些沒有資源去找心理諮商師的人、還有我親愛的家人朋友。我從小就是一個感受力很強的人,這大概也是為什麼我會選擇從事這個行業的原因之一。在從事諮商工作時,我和我的當事人一起見證與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頓悟與療癒時光。有些當事人在晤談室內處於一種我們心理師稱為「淹沒」(flooded)的狀態,也就是神經系統超載,而無法真正體會或記憶我們探討的內容,我希望有一個機會去幫他們記錄下來,以便往後的回顧。通常我每個書寫的主題都會是他們的「痛點」(也可以說是「人生議題」),而我發現這些「痛點」其實也是很多人的痛點,與其就讓它過去了,何不書寫下來給有需要的人參考或是使用呢?

書寫也是我的自我療癒時光

在寫作中,我發現我常常處於一種心流的狀態,很容易忘記時間,常常一回神就已經半夜了。對我來說,寫作的過程除了十分的療癒之外,它也能幫助我統整自我以及回顧、紀錄我所熱愛的諮商工作。開始使用方格子這個平台是因為我的網站正在更新、架設部落格中。某天晚上,我突發奇想那我何不自己先找一個喜歡的平台開始寫呢?方格子簡潔還有容易操作的介面讓我的寫作變得容易。我特別感謝這個平台,讓我增加了一些我從來沒想過的機會

這就是我創作的決心:出於愛、出於對人生我的當事人的負責、還有對其他有相似經驗的家長和朋友的人性的善意。



如果你喜歡本篇文章歡迎您分享,並請標明出處。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

我是朱映蓉 (Emily Chu) ,美國持照心理師,奔四的中年婦女,從大學就熱愛心理學直至今日。台灣是我的家鄉,目前居住於加州矽谷。致力於分享簡單、易懂的心理學知識與書籍給社會大眾和家人朋友。信箱:emilychutherapy@gmail.co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Emily Chu | 朱映蓉婚姻與家庭治療師@矽谷
26會員
14內容數
致力於推廣簡單、實用的心理學知識和書籍給社會大眾和家人朋友。 如果你喜歡我的分享,請訂閱我的方案,你的支持就是我寫作的動力。
2024/03/15
我是一位從事心理諮商工作的婚姻與家庭治療師,與家人定居於加州矽谷。在我12多年來的工作經驗裡,每週都有帶著不同婚姻問題來找我的人。比如說:生活習慣不同的另一半、外遇、沒有同理心的伴侶、常常覺得對方沒有常識,老是犯錯⋯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 今天,我想和你一起挖掘婚姻幸福原力:凝視內在者,終能醒悟。
Thumbnail
2024/03/15
我是一位從事心理諮商工作的婚姻與家庭治療師,與家人定居於加州矽谷。在我12多年來的工作經驗裡,每週都有帶著不同婚姻問題來找我的人。比如說:生活習慣不同的另一半、外遇、沒有同理心的伴侶、常常覺得對方沒有常識,老是犯錯⋯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 今天,我想和你一起挖掘婚姻幸福原力:凝視內在者,終能醒悟。
Thumbnail
2023/08/03
來和我尋求協助的伴侶中,有很高的比例有自戀型人格的伴侶。身為自戀型人格的伴侶,常常會十分痛苦但是卻有苦說不出,甚至是覺得常常被PUA (精神情感操縱),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檢視看看你身邊是不是也遇到這樣的伴侶了呢? 而我們又該如何應對這類型的家人呢?   典型的自戀型人格特質有什麼呢? 說話
Thumbnail
2023/08/03
來和我尋求協助的伴侶中,有很高的比例有自戀型人格的伴侶。身為自戀型人格的伴侶,常常會十分痛苦但是卻有苦說不出,甚至是覺得常常被PUA (精神情感操縱),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檢視看看你身邊是不是也遇到這樣的伴侶了呢? 而我們又該如何應對這類型的家人呢?   典型的自戀型人格特質有什麼呢? 說話
Thumbnail
2023/08/01
「我常常被工作忙得喘不過氣,我討厭我的工作但是卻走不了。」 「我很不喜歡我的老闆,其他同事也不喜歡他,我留下來是為了親眼看到他的下場。」 「我的媽媽總是對我情緒勒索,我覺得她有精神疾病,我如果沒有打電話回家她就會說我都不關心她,她讓我的人生過得好痛苦。。」   上面的心聲是我時常聽到來談
Thumbnail
2023/08/01
「我常常被工作忙得喘不過氣,我討厭我的工作但是卻走不了。」 「我很不喜歡我的老闆,其他同事也不喜歡他,我留下來是為了親眼看到他的下場。」 「我的媽媽總是對我情緒勒索,我覺得她有精神疾病,我如果沒有打電話回家她就會說我都不關心她,她讓我的人生過得好痛苦。。」   上面的心聲是我時常聽到來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四年前,我第一次非常近的去凝視死亡。 那天,我和先生本來快快樂樂地要去迎接我們的雙胞胎女兒,然而,那一天,卻成為我人生中最絕望的一天。我的其中一個孩子沒有活下來,我同時體會初為人母的喜悅,也同時處理此生截至如此最大的失落。 作為一個心理師,我一直在想我要不要記錄下我這四年如
Thumbnail
四年前,我第一次非常近的去凝視死亡。 那天,我和先生本來快快樂樂地要去迎接我們的雙胞胎女兒,然而,那一天,卻成為我人生中最絕望的一天。我的其中一個孩子沒有活下來,我同時體會初為人母的喜悅,也同時處理此生截至如此最大的失落。 作為一個心理師,我一直在想我要不要記錄下我這四年如
Thumbnail
《和自己說好,生命裡只留下不後悔的選擇:一位安寧看護與臨終者的遺憾清單THE TOP FIVE REGRETS OF THE DYING》 📖書摘簡介: 這是你的人生,而你是有選擇的。   「Life is a choice. It is YOUR life. Choose consciously
Thumbnail
《和自己說好,生命裡只留下不後悔的選擇:一位安寧看護與臨終者的遺憾清單THE TOP FIVE REGRETS OF THE DYING》 📖書摘簡介: 這是你的人生,而你是有選擇的。   「Life is a choice. It is YOUR life. Choose consciously
Thumbnail
正是死亡隱蔽地存在,才使人在面對生活時,會時而願意拚盡全力、時而放棄且意志消沉; 正是死亡扎扎實實地存在,才使人在意識到它時,會因此用心地感受此時此刻自身的意義; 正是死亡無可避免地存在,才使人在被迫看清光譜極端時,會奮力追尋光譜另一端的活著; 正是死亡的存在,人才會想要好好地認識自己。
Thumbnail
正是死亡隱蔽地存在,才使人在面對生活時,會時而願意拚盡全力、時而放棄且意志消沉; 正是死亡扎扎實實地存在,才使人在意識到它時,會因此用心地感受此時此刻自身的意義; 正是死亡無可避免地存在,才使人在被迫看清光譜極端時,會奮力追尋光譜另一端的活著; 正是死亡的存在,人才會想要好好地認識自己。
Thumbnail
如果衰老與死亡是必經的自然過程,那這過程要帶給我們人類的意義是什麼?我們又如何將在過程中感受到的悲傷、失落與絕望,轉換成希望與來到這趟地球之旅的禮物?並且在自己可以做到的範圍內,成為支持他人的力量?
Thumbnail
如果衰老與死亡是必經的自然過程,那這過程要帶給我們人類的意義是什麼?我們又如何將在過程中感受到的悲傷、失落與絕望,轉換成希望與來到這趟地球之旅的禮物?並且在自己可以做到的範圍內,成為支持他人的力量?
Thumbnail
綜觀整本書的內容,Yalom帶領我們反覆進行死亡恐懼的哲學思考,從個案的故事、伊比鳩魯學派、個人經驗,一直到Yalom分享如何緩解死亡焦慮的觀點,可以說是一本很完整的書呢。看完不僅對生命有更深刻的看法,更讓人開始練習正視自己的死亡焦慮/恐懼。當我們瞭解死亡恐懼後,就也開始擁有克服死亡恐懼的勇氣了。
Thumbnail
綜觀整本書的內容,Yalom帶領我們反覆進行死亡恐懼的哲學思考,從個案的故事、伊比鳩魯學派、個人經驗,一直到Yalom分享如何緩解死亡焦慮的觀點,可以說是一本很完整的書呢。看完不僅對生命有更深刻的看法,更讓人開始練習正視自己的死亡焦慮/恐懼。當我們瞭解死亡恐懼後,就也開始擁有克服死亡恐懼的勇氣了。
Thumbnail
你可曾經歷過失去親人的痛苦哀傷?你預期過自己想要怎麼樣的死亡嗎?
Thumbnail
你可曾經歷過失去親人的痛苦哀傷?你預期過自己想要怎麼樣的死亡嗎?
Thumbnail
88歲的歐文・亞隆是美國精神醫學大師級人物,也是團體治療的當代權威,並將存在主義哲學融入心理治療中,協助了無數個案度過喪親的低谷也陪伴臨終患者安然走完人生的最後一哩路。然而,打從15歲一見鐘情愛上的妻子瑪莉蓮在結縭65年後被診斷出罹患多發性骨髓瘤癌症,於是兩人合寫這一本書見證由生至死的心路歷程。
Thumbnail
88歲的歐文・亞隆是美國精神醫學大師級人物,也是團體治療的當代權威,並將存在主義哲學融入心理治療中,協助了無數個案度過喪親的低谷也陪伴臨終患者安然走完人生的最後一哩路。然而,打從15歲一見鐘情愛上的妻子瑪莉蓮在結縭65年後被診斷出罹患多發性骨髓瘤癌症,於是兩人合寫這一本書見證由生至死的心路歷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