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大眾民主,會逼迫少數人聽到難聽話。
反同這種事,在19世紀之前是沒有存在感的。因為,當事人早就死了,或者出家。而且還不好分辨死掉或出家,原因是不愛異性,還是別的兩萬種原因。
反同,要建構在有不少人可以單身過活,而且活到生殖潛力幾乎用盡,否則,連要反的對象具體如何,都搞不清楚。
所以,性解放的60年代之後,反而一堆God Hates Fags之類的神經病意見,當然啊! 性解放之前,這些麻瓜都沒看過Fags長怎樣、住哪裡啊! 甚至根本,電視上也沒有Fags,誰知道要反啊? 畫符都沒這麼低門檻。
這種反同被動員,在美國,的確是基督教福音派,在性解放後操作的,他們動員得起來,本質是對都市化的恐懼感,又回到了羅馬法,與維多利亞倫敦的問題: 鄉村的長輩害怕生殖潛力與勞動力的外流。美國另一個狀況是,普遍學歷不高,導致女生留在鄉村的比例,還是比較鮮明,鄉村的女生需要丈夫人選,美國的恐同意識,的確有很重要的部分,是鄉村女生的恐懼。
但是,這種歸因,套用在台灣就很有事: 要這麼厲害,台灣怎麼基督徒不多?
長老教會反同嗎? 概念上,也許算反 ,但是,那些真虔誠教徒,或者很單純的鄉下阿公阿婆,他們只是不贊同,不會說出一些陰道無菌之類的狗屎話,為什麼? 因為那些真單純的,他們是連細節都不知道的好嗎! 他們根本不知道誰混亂,沒有這麼狂野的想像力。這些人,親切地接受四叉貓,是很有可能的,因為,他們是真不懂「四叉約不到砲」是甚麼梗,只會看到四叉對他們的態度或談話。
為啥媒體上,會有很多奇怪的教會人士,出來狂野反同,要我說啦: 本質是族群與階級問題。傳播媒體界之中的那種死硬基督徒,是基督徒裡最有事的(也最偽善),他們不是「不知道fags在哪裡」那種純麻瓜,而是在媒體業中可能吃過同志的虧那種人,以及在彼時相對性開放的體系裡受挫的人。
以前媒體業的同志,基於台灣人都知道的因素,其實正是超級特權階級---你族群不對,或者剛好不是特權階級,同志很容易被搞掉的。真正第一線吃到這些早期同志虧的,是誰? 就是會去華語教會的那群,又不夠特權階級的---他們還有一個主要對手是華僑,而且時常打不過。這些人,看過一部份早期超級特權同志的行為,所以很容易一切的反同,都著眼於這種狂野的不道德(他們傾向於嘲笑香港抗爭,其實背後也是反僑意識),然而,他們自己也會被環境影響,要說道德嘛---五十步笑百步。就是因為吃了年輕時開放的虧(雖然這種虧的本質通常是笨和貪),要執行一種異性戀版本的「恐X深櫃」一下。
這些人的組織,只是媒體聲量大,對大部分台灣人,他們的理由和意見,本來就是笑話一則,沒啥好談。問題是: 大部分台灣人的反同,沒有基督教也會形成---只是會去假托其他的概念,比如傳宗接代。
亞洲人沒有真正比較不反同,否則為什麼基督徒不多,也過不了同婚?
他們看著不反,是因為過去多數男同志,會結異性婚,而且不像歐美在60-80年代,有經歷過完整的性解放與友善社區建構(比如過去的卡斯楚區或瑪黑),於是,會鞏固羅馬法令,要維持的那種既定結構。當這個結構看似穩固,反而不會讓麻瓜看到「世上就是有Fags,你要習慣」這件事。歐美是傳統結構已經受到挑戰,福音派才出來,抓準一部分人的恐懼大行其道。
歐美有仇恨犯罪,是因為「大部分民眾,的確認為仇恨犯罪存在,程度多寡而已」,所以會歸因一些事件是仇恨犯罪,亞洲人是根本心理上,還沒有接受這種概念,所以觀察不到。沒有人定義納粹行為的時候,就很難看到納粹型結社的作為。
反同是多數社會的default意識,其他的因素頂多是配套或藉口,因為,它對生殖. 對女性的婚配,與維持農耕的生活方式,天然的有所不利,女性有體力弱勢的前提,就註定大部分長輩更希望女性趕快嫁男性。這個意識被改變,必須建構在「這三方面的不利,對這個社會多數人,不重要」之上,所以肯定不會是太容易太順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