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_做工的人,洪瑞麟與臺灣美術中的勞動身影】滿是灰塵與汗水混合的肌膚下,生命的光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展覽_做工的人,洪瑞麟與臺灣美術中的勞動身影】


「請你放棄祭壇前的祈禱。神已不在你面前,他已到全身泥巴的工人們那裡,到滿身流汗的農夫那裡,無論晴天雨天,都跟他們在一起。」

年輕時就以成為畫家為期許的我,泰戈爾的這一段話,一直就成為我繪畫素材取捨的準繩。十七歲時,畫的第一幅油畫就是揮汗如雨的農夫,而到退休前的最後一幅畫,依然還是滿身泥垢的煤礦工人。這將近一生的堅持,別人的看法,或許會認為是一種狂熱的固執,但對一個畫家,毋寧是一種真誠的奉獻、敬禮。」

——洪瑞麟


▍卓爾不群的野武士——洪瑞麟的藝術歷程及藝術觀

洪瑞麟生平

洪瑞麟出身大稻埕,少年即展現極高的藝術天份,父親洪祥海(字鶴汀)擅長畫梅,洪瑞麟六歲起就幫父親磨墨,家境不錯,不是讀一般的公學校,而是入日人稻垣藤兵衛創立的稻江義塾接受基礎教育,那時便開始接觸人道主義的薰陶,自小喜愛關懷農民、貧苦大眾的西洋畫家米勒及梵谷。

後加入倪蔣懷開設的美術研究社,與陳植棋等人接受日人石川欽一郎教導,倪蔣懷建議洪瑞麟父親將其送至日本攻讀藝術,進入帝國美術學校西畫本科就讀。留學日本花費龐大,家中經濟因為戰爭影響而無法繼續支付,洪瑞麟開始在臺灣留學生聚集的高砂寮打工賺取生活費。

raw-image

開始礦工生活

洪瑞麟畢業後返臺,戰後求職困難,也因感念倪蔣懷資助留日學費,接受提議到倪蔣懷經營的瑞芳煤礦工作,自此開始三十五年以礦工為創作題材,在暗中掘光的歲月。

描繪礦坑內畫作的色調陰暗,只有礦工頭燈微光照到的地方可見,礦坑內溫度極高,常高達40度以上,畫中礦工經常赤裸身軀。

raw-image

口述影像導覽「今天來看人物畫-礦工頌」

國立台灣美術館口述影像導覽非常棒!提供視障者了解視覺圖像的造型及構成,不只視障者能受惠,一般人在觀看影片的過程更能深入理解畫作。

以下的影片是洪瑞麟的畫作礦工頌的口述影像導覽,「今天來看人物畫-礦工頌」。


raw-image
raw-image

真有其人的礦工

在洪瑞麟的礦工畫作中都是真有其人,畫作名便是被描繪的礦工名,他對每一位礦工同事都有深厚的感情,每日清晨進入礦坑的兄弟都在跟命運搏鬥,日日都害怕無法活著出坑,我想這也是洪瑞麟抓緊任何一個能將他們的身影紀錄下來的機會。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如光前行

「面對他們堅實而疲憊的軀幹,他們毫無掩飾的裸露的骨肉,內心總有莫名的衝動,我幾乎可以摸到在那滿是灰塵與汗水混合的肌膚下,生命的光輝。

在他們一鏟、一鏟,單調的節奏中,不可否認的,他們攫取的不是煤,而是生活的本質,生命莊嚴的躍動。」

——洪瑞麟

展場播放影片,國立臺灣美術館「臺灣傑出藝術家影音紀錄片」《如光前行_洪瑞麟》,更深入了解洪瑞麟一生的藝術歷程。



▍20世紀臺灣美術「勞動者」主題之創作表現

展場的另一部份集結了臺灣以勞動者與寫實主義藝術為切入點,共23位藝術家描繪各行各業勞動者的藝術品。

▍版畫

特別令我驚艷的是木版畫作品,可以感受到一刀一劃的深刻但又細緻。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繪畫

有李梅樹少見的描繪魚市場的油畫,劉啟祥帶有印象派畫風的收穫,席德進色塊強烈的菲律賓人等⋯不同繪畫風格筆下的勞動者百像,同樣的都十分觸動人心。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雕塑

一直非常喜歡陳夏雨的雕塑,在台中清水的科元藝術中心每年都會舉辦陳夏雨與女兒陳幸婉的紀念展,陳夏雨的雕塑小小的,人的體態線條表現得非常細緻優雅,風格明顯,遠遠一看就知道是陳夏雨的作品。

raw-image

下面這個等人比例的勞工雕塑細膩寫實,當時沒有紀錄到藝術家的名字及作品名稱。

raw-image

▍攝影

展出包括攝影名家鄧南光、梁正居、何經泰等人的作品,照片完整呈現了勞工身體的汗水、髒污、肌肉線條及傷痕,即使我們難以想像或經歷他們生活的萬分之一。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勞動的身影令人動容,無聲賣力地一日日轉動齒輪,是支撐社會運作最重要的一環。

「若還有什麼令人覺得偉大而神聖的,實莫過於這種態度,唯有真正瞭解人生原就是搏鬥……所謂的高貴,原也是鄙俗的昇華,所謂的鄙俗原也包含高貴的意義。」
__洪瑞麟〈追求陽光:我的畫就是礦工日記〉

◍ 展覽名稱|做工的人,洪瑞麟與臺灣美術中的勞動身影

◍ 策展人|林曉瑜

◍ 展覽時間|2022/05/14 ~ 2022/08/07

◍ 展覽地點|國立臺灣美術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安博
114會員
146內容數
雜讀者,不評論書籍,單純紀錄(極私人)閱讀感受,對象有時真實、有時虛構
安博的其他內容
2025/04/22
【書頁在城市裡翻開,「共讀 · 未來」|2025新北閱讀節現場觀察】 說在最前面,非常棒的展覽,超級推薦親子去!完全不用顧小孩,還有時間坐下來看書!!!是我看過最厲害的互動展區,真的跟書非常的親近,顛覆了我對圖書館的想像,時間只到5/2(五),錯過可惜! ▍ 與書在街角不經意的重逢
Thumbnail
2025/04/22
【書頁在城市裡翻開,「共讀 · 未來」|2025新北閱讀節現場觀察】 說在最前面,非常棒的展覽,超級推薦親子去!完全不用顧小孩,還有時間坐下來看書!!!是我看過最厲害的互動展區,真的跟書非常的親近,顛覆了我對圖書館的想像,時間只到5/2(五),錯過可惜! ▍ 與書在街角不經意的重逢
Thumbnail
2024/01/30
集結22位藝術家近百件作品,藉由傳統園林學中的「透景線」佈局概念,以生機萬物與崇偉自然的「遠景」,平視歷史進程、地景變遷、族群認同之「中景」,最後回到內在衝突、夢靨、妄念與慾望等「近景」,意識形態濃厚的策展,雖然概念我並不十分理解,但有好幾件藝術作品都讓我覺得十分驚豔,從頭到尾仔細的觀看了兩次。
Thumbnail
2024/01/30
集結22位藝術家近百件作品,藉由傳統園林學中的「透景線」佈局概念,以生機萬物與崇偉自然的「遠景」,平視歷史進程、地景變遷、族群認同之「中景」,最後回到內在衝突、夢靨、妄念與慾望等「近景」,意識形態濃厚的策展,雖然概念我並不十分理解,但有好幾件藝術作品都讓我覺得十分驚豔,從頭到尾仔細的觀看了兩次。
Thumbnail
2023/09/16
【展覽_謝德慶「打卡」一年行為表演1980-1981】 我在生命的許多方面都如此努力工作,但我仍然感覺這不過是在浪費時間。在我的藝術中,我將它顛倒過來。所以,你可以瞭解為何我在創作中維持長的持續時間的狀態。我必須要讓時間浪費掉,以便證明我有多努力。
Thumbnail
2023/09/16
【展覽_謝德慶「打卡」一年行為表演1980-1981】 我在生命的許多方面都如此努力工作,但我仍然感覺這不過是在浪費時間。在我的藝術中,我將它顛倒過來。所以,你可以瞭解為何我在創作中維持長的持續時間的狀態。我必須要讓時間浪費掉,以便證明我有多努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因為礦坑的人就是今天進去不知道能不能再出來;礦坑是,進去是一個人,出來才是生命。」 今天從網路上看到一位住淡水的萬里阿嬤用廣播般有力而語調分明的台語,精準地陳述著昔日礦工的慘然辛酸。 這讓我想起去年7月在北美館觀看了有礦工畫家之稱的洪瑞麟特展-「掘光而行」。 在其背景濃重陰鬱的無邊黑
Thumbnail
「因為礦坑的人就是今天進去不知道能不能再出來;礦坑是,進去是一個人,出來才是生命。」 今天從網路上看到一位住淡水的萬里阿嬤用廣播般有力而語調分明的台語,精準地陳述著昔日礦工的慘然辛酸。 這讓我想起去年7月在北美館觀看了有礦工畫家之稱的洪瑞麟特展-「掘光而行」。 在其背景濃重陰鬱的無邊黑
Thumbnail
藝術家齊榮豪軍人世家出生 生活與態度非常嚴謹 面對創作更是如此 在創作中 藝術家齊榮豪會戴著白色手套 充滿著儀式感 彷彿在刻畫著精緻的藝術品 在生活中有不斷地觀察 例如過去夜裡站哨的經驗 觀察到黑夜裡的山水 齊榮豪喜歡觀察不同時序的景象 在在都反映在他的作品裡 如:颱風前夕的
Thumbnail
藝術家齊榮豪軍人世家出生 生活與態度非常嚴謹 面對創作更是如此 在創作中 藝術家齊榮豪會戴著白色手套 充滿著儀式感 彷彿在刻畫著精緻的藝術品 在生活中有不斷地觀察 例如過去夜裡站哨的經驗 觀察到黑夜裡的山水 齊榮豪喜歡觀察不同時序的景象 在在都反映在他的作品裡 如:颱風前夕的
Thumbnail
看過影集版《做工的人》,大概都會被其中艱苦工人的生命故事所感動。影集版以短短六集的篇幅,描繪出工人的日常、夢想、信仰、困境和悲喜。如今,終於等來《做工的人 電影版》。故事將時間拉回至11年前,那時,噗攏共還不是噗攏共,他們只是努力打拚、認真過日子的工人。
Thumbnail
看過影集版《做工的人》,大概都會被其中艱苦工人的生命故事所感動。影集版以短短六集的篇幅,描繪出工人的日常、夢想、信仰、困境和悲喜。如今,終於等來《做工的人 電影版》。故事將時間拉回至11年前,那時,噗攏共還不是噗攏共,他們只是努力打拚、認真過日子的工人。
Thumbnail
2020年,北師美術館辦了「不朽的青春—台灣美術再發現」展。那次展覽讓我認識好多過去完全不知道、活躍於日治時期台灣的畫家。2021年底,北師美術館又辦了「光—台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展,以光為名,回應一百年前台灣文化協會的創立,透過藝術,呈現當時的人如何懷抱勇氣,追尋那份覺醒
Thumbnail
2020年,北師美術館辦了「不朽的青春—台灣美術再發現」展。那次展覽讓我認識好多過去完全不知道、活躍於日治時期台灣的畫家。2021年底,北師美術館又辦了「光—台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展,以光為名,回應一百年前台灣文化協會的創立,透過藝術,呈現當時的人如何懷抱勇氣,追尋那份覺醒
Thumbnail
思古之幽情是這種鄉土愛的感情基礎。然而不幸這種情緒多少帶點貴族的意味。一個喜歡古物的建築系學生可以「擁有」古老的碉堡,一個鄉土的作家可以體會古老的詩意,但距離鄉民的感覺太遠了。(文章擷取自漢寶德1976/8/20登於《聯合報》聯合副刊) 本書集結了漢寶德先生生前登載於報刊上的多篇文章,並分為四大章節
Thumbnail
思古之幽情是這種鄉土愛的感情基礎。然而不幸這種情緒多少帶點貴族的意味。一個喜歡古物的建築系學生可以「擁有」古老的碉堡,一個鄉土的作家可以體會古老的詩意,但距離鄉民的感覺太遠了。(文章擷取自漢寶德1976/8/20登於《聯合報》聯合副刊) 本書集結了漢寶德先生生前登載於報刊上的多篇文章,並分為四大章節
Thumbnail
坑口雖然已經以磚塊封死,但透過上方的方型小洞望進去,會發現坑口似乎曾崩坍過,土石佔了半個坑道,一台廢棄礦車裡面堆滿石子。不過,最令我頭皮發麻的是由上而下的漆黑坑道--到底礦工們每天一早得克服多大的心理壓力,才有勇氣踏進深不見底,彷彿通往地獄的道路?
Thumbnail
坑口雖然已經以磚塊封死,但透過上方的方型小洞望進去,會發現坑口似乎曾崩坍過,土石佔了半個坑道,一台廢棄礦車裡面堆滿石子。不過,最令我頭皮發麻的是由上而下的漆黑坑道--到底礦工們每天一早得克服多大的心理壓力,才有勇氣踏進深不見底,彷彿通往地獄的道路?
Thumbnail
  五月初發布委託成品之後就再也沒有寫過專欄,原因主要是上班壓力大和太忙,失去了在空暇時間寫點東西的餘裕,但其實當下也只是覺得累、不想費神去寫而已,回頭一看發現自己還真的是壓力爆表而不自知。
Thumbnail
  五月初發布委託成品之後就再也沒有寫過專欄,原因主要是上班壓力大和太忙,失去了在空暇時間寫點東西的餘裕,但其實當下也只是覺得累、不想費神去寫而已,回頭一看發現自己還真的是壓力爆表而不自知。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