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他人需要的,而非你想要的

更新 發佈閱讀 1 分鐘
raw-image

十之八九脫離不了情緒勒索的狀態

以我家最常見的例子

回到家長輩很喜歡準備、分享食物


畢竟我不是那種透過吃來發洩壓力的人

也都已經長這麼大了,可以自己決定與準備食物

回到家,我需要的不是食物,是休息


長輩覺得,那是關心小孩的方式

但實際上,並不是我真正需要的

這樣的例子,在生活中多到很容易忽略


在為他人付出之前,請先捫心自問內心深處

這個真的是對方需要的嗎?還是是你覺得他可能會需要?


也許你買給長輩各種保健食品,其實他只需要你有空去看看他

也許你幫小孩買了許多玩具,其實他只需要你跟他一起玩

也許你幫情人做了很多雜事,其實他只需要你的一個擁抱


不知道對方需要甚麼,很正常

為了你好,也為了對方好

就勇敢問對方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LearnLoom
7會員
84內容數
透過學習、思考,讓我們更深入的探索自己 藉由簡單的文字,讓你重新啟發生活中、人生中最想要與需要的事物
LearnLoom的其他內容
2023/11/24
不需要強迫自己去原諒那些,曾經傷害過自己的人 好好和自己和解即可
Thumbnail
2023/11/24
不需要強迫自己去原諒那些,曾經傷害過自己的人 好好和自己和解即可
Thumbnail
2023/10/26
好好說話,事半功倍 隨便說話,事倍功半
Thumbnail
2023/10/26
好好說話,事半功倍 隨便說話,事倍功半
Thumbnail
2023/10/25
人們常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其實往後退一步,換個方向想,總是會有不一樣的視野與機會
Thumbnail
2023/10/25
人們常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其實往後退一步,換個方向想,總是會有不一樣的視野與機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為什麼過度付出,會讓人總是在關係裡受傷? 你是個凡事都想做到盡善盡美,為重要的家人、朋友兩肋插刀也在所不辭的人嗎? 但卻常在關係裡感到受傷,覺得不被體諒甚至是付出不被重視?搞得最後兩敗俱傷,失望收場? 其實付出本身並沒有錯,人跟人的關係也是建立在「互相需要」,但前提是你得先照顧好自己。
Thumbnail
為什麼過度付出,會讓人總是在關係裡受傷? 你是個凡事都想做到盡善盡美,為重要的家人、朋友兩肋插刀也在所不辭的人嗎? 但卻常在關係裡感到受傷,覺得不被體諒甚至是付出不被重視?搞得最後兩敗俱傷,失望收場? 其實付出本身並沒有錯,人跟人的關係也是建立在「互相需要」,但前提是你得先照顧好自己。
Thumbnail
你在與人互動的過程中有沒有過這種經驗? 原本是出於善意、體貼對方,結果表達的過程中,雙方意見不合,最後對方不僅不領情,反而還吵了一架、破壞了原本興致。
Thumbnail
你在與人互動的過程中有沒有過這種經驗? 原本是出於善意、體貼對方,結果表達的過程中,雙方意見不合,最後對方不僅不領情,反而還吵了一架、破壞了原本興致。
Thumbnail
「這個你們要不要?那是誰誰誰送的。」婆婆問。 「媽,妳不自己吃(用)嗎?」我們回。 「我沒有想吃啊!所以問問看你們要不要?」婆婆說。 「既然沒有想要,為什麼要收呢?」我提出疑問。 「人家要給我們,要怎麼說不要?」婆婆很理所當然地回覆。 在我的日常生活中充斥著以上的對話,幾乎每一次見面就要再重新上演一
Thumbnail
「這個你們要不要?那是誰誰誰送的。」婆婆問。 「媽,妳不自己吃(用)嗎?」我們回。 「我沒有想吃啊!所以問問看你們要不要?」婆婆說。 「既然沒有想要,為什麼要收呢?」我提出疑問。 「人家要給我們,要怎麼說不要?」婆婆很理所當然地回覆。 在我的日常生活中充斥著以上的對話,幾乎每一次見面就要再重新上演一
Thumbnail
在為他人付出之前,請先問問自己,這個真的是對方需要的嗎?還是是你覺得他可能會需要?
Thumbnail
在為他人付出之前,請先問問自己,這個真的是對方需要的嗎?還是是你覺得他可能會需要?
Thumbnail
日期:7/21 閱讀時間:6:40 - 7:00 寫作時間:7:00 - 7:30 製圖時間:7:30 - 7:35 閱讀書籍:我想好好跟你說話-第四堂 「這時候的我需要什麼?」,而這裡「所謂的需要不一定是物質上的,可能更接近更為抽象的需要」比如說當我跟孩子一起相處的時
Thumbnail
日期:7/21 閱讀時間:6:40 - 7:00 寫作時間:7:00 - 7:30 製圖時間:7:30 - 7:35 閱讀書籍:我想好好跟你說話-第四堂 「這時候的我需要什麼?」,而這裡「所謂的需要不一定是物質上的,可能更接近更為抽象的需要」比如說當我跟孩子一起相處的時
Thumbnail
身邊的人怨東怨西、批評路人甲乙丙,或是做錯事懊惱、討拍,也可能面臨挫折正沮喪、討救兵……,這些狀況雖是警訊,但都不是急於出手的時候 或許,只要先觀察或聆聽,給對方時間也給自己空間,彼此才不容易被情緒勒索或 心情綁架。因為,對方需要的或許是  #心靈感受 的抒發,確認有人在旁陪伴,而不是 #問題解決
Thumbnail
身邊的人怨東怨西、批評路人甲乙丙,或是做錯事懊惱、討拍,也可能面臨挫折正沮喪、討救兵……,這些狀況雖是警訊,但都不是急於出手的時候 或許,只要先觀察或聆聽,給對方時間也給自己空間,彼此才不容易被情緒勒索或 心情綁架。因為,對方需要的或許是  #心靈感受 的抒發,確認有人在旁陪伴,而不是 #問題解決
Thumbnail
給予.要是一個適合的對象、會珍惜的對象, 我要給的,不是理所當然。
Thumbnail
給予.要是一個適合的對象、會珍惜的對象, 我要給的,不是理所當然。
Thumbnail
總是在為他人著想的人嗎? 因為善良,因為在乎,所以總站在他人角度去想,迎合所有人的需求,配合著他人的喜怒哀樂,把這作為生活的習慣.... 可,這是你想要過的人生嗎? 這是你自己的人生,還是他人人生的附屬品呢?
Thumbnail
總是在為他人著想的人嗎? 因為善良,因為在乎,所以總站在他人角度去想,迎合所有人的需求,配合著他人的喜怒哀樂,把這作為生活的習慣.... 可,這是你想要過的人生嗎? 這是你自己的人生,還是他人人生的附屬品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