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對方要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身邊的人怨東怨西、批評路人甲乙丙,或是做錯事懊惱、討拍,也可能面臨挫折正沮喪、討救兵……,這些狀況雖是警訊,但都不是急於出手的時候
raw-image

或許,只要先觀察或聆聽,給對方時間也給自己空間,彼此才不容易被情緒勒索或 心情綁架。因為,對方需要的或許是 #心靈感受 的抒發,確認有人在旁陪伴,而不是 #問題解決 的對話。急於批判、問東問西、給建議,「為你好」的想法會急於下猛藥,更會阻礙溝通,所以,「聽」就好了,尤其是對家人,傾聽就是一種主動的理解。

家,是一種形式各異,卻真切踏實的存在。無論是與家人同住、單身獨居、與伴侶建立專屬兩人的空間,或任何不同型式的家庭,我們都希望能從中找到歸屬,除了認可、欣賞,還有「被需要」。每個人都擁有不同的世界觀和資訊,尤其是不同的性別、年齡、經歷和文化環境,這是因為不同的路徑,無所謂對錯,也沒有完全好或完全不好。

尤其是家裡聚集了不同的大腦,每個大腦有各自認知的正確答案,想要「治好」家人、改變他人缺點的努力最終都是徒勞無功。「為了對方好」而做的事情、忠告和建議,如果沒有先理解對方、接到對方的情緒、打到對方的心,常常會適得其反。


raw-image

先對頻再說

家人相處時,需要很多愛的表達,無論是言語或文字,有些話沒說到心坎裏,或是說的不得體,也可能因說的時機、方式不對,就讓彼此誤會了。許多是為對方著想而做的事,會因為抗拒,心門關了,而造成反效果。

「看不下去的事」或許很多,與其不斷糾正對方的錯誤和缺點,不如讓對方發揮自己的長處,還有,把自己愛的功課做好。

家庭不要成為壓力源

家庭的壓力絕大部分是在追求零風險,也就是完美主義,希望孩子成績名列前茅、待人有禮、才華洋溢、勇敢又細膩、既感性又知性,所以沒做到就會覺得失望,父母要求這樣、希望那樣,整天變得神經兮兮又緊張,就覺得是「失敗」了。

就算是失敗,也是對大腦而言是最好的練習,可以培養感受力, 失敗是人生的存款,並不是負債。增加失敗經驗,可以先從興趣著手,因為是喜歡的事,就算暫時不成功,也不用在乎結果。失敗、弱點、缺點都是擴展人生的關鍵。

學習正確失敗

在耐心聽了對方的情緒,接收了對方的挫折心情並能感同身受後,練習 #正確失敗,也需要自己先做到,而不是要求家人。先有正確心態,才能真正幫到正面臨失敗考驗的家人,勇氣和耐受度不是一朝一夕。就像「不害怕失敗,勇於接受挑戰」談何容易,但如果不試,就沒有容易的事。

關鍵一 不要把失敗歸咎於任何人事物

「如果我也多留意一下就好了」、「我那時候多幫一些忙可能會更好」、「如果我是你,心裏也很不好受」,先將自己退一步,不用權威者的角度,並放下「被牽拖」受害者心態,跟著對方一起認錯,同理對方的心情、可以提升彼此的大腦感受力。

關鍵二 不要在過去的失敗中鬼打牆

「你的想法很好」、「之前沒這樣做,可以試試看」、「你是我的驕傲」,可以讓對方不要再陷入會失敗的輪迴中,雖然偶爾回憶失敗的經驗,大腦比較不會重蹈覆轍,但深陷其中會造成反效果,大腦不容易有創新的迴圈。

關鍵三 不要唱衰自己的未來

#陳又津在《#我媽的寶就是我》書中寫的:「你絕對不是孤獨一人,你看,我們都好好長大了,你一定也可以。」天呀!好貼切的同在。「我們來看看可以做些什麼」、「感覺這樣蠻有機會的耶」、「我記得你之前提的構想蠻有前瞻性呢」,找到對方的手煞車,給對方更多的選擇,比較容易點頭,與其改變對方,更需要找出對方不願意改變的阻礙。

只有自己的心靈和直覺才知道真實的想法,培養自己的「感性」,包含感受、感覺、知覺、以及認知。在對家人發揮理性腦之前,不如先將感性的心意端上,留意對方的眼神變化,跟對方站在一起,讓愛的暖流先懷抱彼此。

尤其是對家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原廠設定,不需要按照標準規格,更不是工廠的生產線打造的模板,除了讓愛不斷發電外,更不能做下面4件事:

1.不要把世俗的標準帶回家

從理想開始扣分會把家庭逼入絕境,尤其是酸言酸語或嘲諷對方。母親要能用純真和愛的繭包裹著小孩

2.失敗不要責備

對沮喪的家人要更溫柔,「已所欲,施於人」,用自己會開心的方式對待所愛的人。

3.職場中常見的5W1H不適合用在家人

今天做了什麼?跟誰?什麼時候回來?去哪裡?為什麼要這樣做?你怎麼做的?劈頭就丟出這樣的問題,就是容易破壞家庭氣氛,家人關係會變得像搏擊一樣,隨時在備戰狀態

4.不要侵入家人的「時空」

尊重對方的空間,也要給彼此獨處的時間,尤其是因為疫情需要在家工作的此時此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勤愛自己的沙龍
43會員
77內容數
學會衡量自己的人生,為自己的生命秤重。 成就不是幸福人生的唯一解答, 活得好、活出價值,才得到人生真味。 真情人生不是成為鉅富, 而是用圓融自在的方式生活, 用心記錄萬事萬「悟」。 撰寫幸福人生的劇本,系統化描繪夢想的願景, 打造兼顧事業、健康、有愛的生活藍圖, 體驗完整的每天,過好有味人生。
勤愛自己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05
在家庭照顧與工作壓力下,如何保有自我空間與時間?作者分享透過短時間的公園散步與觀察,進行自由書寫,將生活瑣事轉化為創作靈感的過程,體現一種自我療癒與滿足的方式。文章也提及觀察公園內不同的人事物,體會到生活中的各種可能與美好。
Thumbnail
2025/03/05
在家庭照顧與工作壓力下,如何保有自我空間與時間?作者分享透過短時間的公園散步與觀察,進行自由書寫,將生活瑣事轉化為創作靈感的過程,體現一種自我療癒與滿足的方式。文章也提及觀察公園內不同的人事物,體會到生活中的各種可能與美好。
Thumbnail
2025/02/03
很多人在新的一年都喜歡做年度計畫或規劃一年目標,據說會實現的不到一成,主要原因是過度追求完美,產生的拖延或合理化無效的行為,而無法持續行動就放棄。 我反其道而行,會在年初先做前一年的檢視,為什麼不是在年底?除了一年還沒完整結束,加上年底要結案的事情太多,身心無法抽離下,比較無法客觀地看見自己。
Thumbnail
2025/02/03
很多人在新的一年都喜歡做年度計畫或規劃一年目標,據說會實現的不到一成,主要原因是過度追求完美,產生的拖延或合理化無效的行為,而無法持續行動就放棄。 我反其道而行,會在年初先做前一年的檢視,為什麼不是在年底?除了一年還沒完整結束,加上年底要結案的事情太多,身心無法抽離下,比較無法客觀地看見自己。
Thumbnail
2025/01/23
從洛桑加參醫師的理念中,學習如何轉念、培養正念,提升免疫力,並藉由心胸寬大來改善身心健康。文章探討了負面情緒的影響,以及透過改變心態來應對生活中的挑戰,最終達到身心平衡與健康的祕訣。
Thumbnail
2025/01/23
從洛桑加參醫師的理念中,學習如何轉念、培養正念,提升免疫力,並藉由心胸寬大來改善身心健康。文章探討了負面情緒的影響,以及透過改變心態來應對生活中的挑戰,最終達到身心平衡與健康的祕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每個人,在邁向成熟的過程,需要經歷的就是修復與父母的關係議題。 事實上和父母的關係議題好壞,也會不自覺的投射相同的行為模式,或情感糾葛到伴侶、工作的職場環境上。 因為我們都來自於家庭,而一個孩子從小在父-母-子女的核心三角關係中的定位,還有定位下的互動方式,就很容易內化成孩子的方式,使孩子不自覺的會
Thumbnail
每個人,在邁向成熟的過程,需要經歷的就是修復與父母的關係議題。 事實上和父母的關係議題好壞,也會不自覺的投射相同的行為模式,或情感糾葛到伴侶、工作的職場環境上。 因為我們都來自於家庭,而一個孩子從小在父-母-子女的核心三角關係中的定位,還有定位下的互動方式,就很容易內化成孩子的方式,使孩子不自覺的會
Thumbnail
#對於家人我們常常使用錯誤 ⁡ 「去哪?跟誰?幾點回來?」「什麼時候要結婚?」「你整天在家有什麼好累的?」——家人的無心提問,有時變成一秒惹怒我們的地雷? ⁡ 這是近期閱讀特別喜歡的書《家人使用說明書》。不探究家人為什麼沒做好的原因,而是用感性的方式給予家人溫暖,很多溝通問題反而迎刃而解。 ⁡ *
Thumbnail
#對於家人我們常常使用錯誤 ⁡ 「去哪?跟誰?幾點回來?」「什麼時候要結婚?」「你整天在家有什麼好累的?」——家人的無心提問,有時變成一秒惹怒我們的地雷? ⁡ 這是近期閱讀特別喜歡的書《家人使用說明書》。不探究家人為什麼沒做好的原因,而是用感性的方式給予家人溫暖,很多溝通問題反而迎刃而解。 ⁡ *
Thumbnail
親愛的你,別因為一再失敗的溝通,而把自己鎖在悲傷、寂寞、孤獨的空間裡。 世界上有兩種人:有一種人很在乎「誰對誰錯?」(Who is right and who is wrong),在日常生活中,常會因各種不如意而耿耿於懷,說話常有攻擊傾向,跟這樣的人共處往往動輒得咎,老是在爭吵、鬥氣、冷戰的情緒低
Thumbnail
親愛的你,別因為一再失敗的溝通,而把自己鎖在悲傷、寂寞、孤獨的空間裡。 世界上有兩種人:有一種人很在乎「誰對誰錯?」(Who is right and who is wrong),在日常生活中,常會因各種不如意而耿耿於懷,說話常有攻擊傾向,跟這樣的人共處往往動輒得咎,老是在爭吵、鬥氣、冷戰的情緒低
Thumbnail
常遇到朋友或個案表示:「我也想改變突破啊,但一想到某某家人朋友的臉色,我就退縮氣餒了」。以下整理出我自己常用也經常分享給朋友個案的幾個解法,提供給有相同困擾的人參考: 1. 心理建設一:課題分離,設立界線-你是你,我是我 請理解到你的人生是你獨自一人的,與他人無關。無論那個別人是誰、和你多親近、幫過
Thumbnail
常遇到朋友或個案表示:「我也想改變突破啊,但一想到某某家人朋友的臉色,我就退縮氣餒了」。以下整理出我自己常用也經常分享給朋友個案的幾個解法,提供給有相同困擾的人參考: 1. 心理建設一:課題分離,設立界線-你是你,我是我 請理解到你的人生是你獨自一人的,與他人無關。無論那個別人是誰、和你多親近、幫過
Thumbnail
你跟家人之間都怎麼說話的呢? 家人是我們最親密的人,但為什麼有時候溝通好像不太順暢,你說了對方沒聽,對方說了你故意不聽,到底為什麼會演變成相愛相殺呢?我認為有以下兩種原因: 1.認為對方應該要了解我、包容我 2.認為自己是為對方好
Thumbnail
你跟家人之間都怎麼說話的呢? 家人是我們最親密的人,但為什麼有時候溝通好像不太順暢,你說了對方沒聽,對方說了你故意不聽,到底為什麼會演變成相愛相殺呢?我認為有以下兩種原因: 1.認為對方應該要了解我、包容我 2.認為自己是為對方好
Thumbnail
身邊的人怨東怨西、批評路人甲乙丙,或是做錯事懊惱、討拍,也可能面臨挫折正沮喪、討救兵……,這些狀況雖是警訊,但都不是急於出手的時候 或許,只要先觀察或聆聽,給對方時間也給自己空間,彼此才不容易被情緒勒索或 心情綁架。因為,對方需要的或許是  #心靈感受 的抒發,確認有人在旁陪伴,而不是 #問題解決
Thumbnail
身邊的人怨東怨西、批評路人甲乙丙,或是做錯事懊惱、討拍,也可能面臨挫折正沮喪、討救兵……,這些狀況雖是警訊,但都不是急於出手的時候 或許,只要先觀察或聆聽,給對方時間也給自己空間,彼此才不容易被情緒勒索或 心情綁架。因為,對方需要的或許是  #心靈感受 的抒發,確認有人在旁陪伴,而不是 #問題解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