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時的"溝通量具"

2022/08/16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設計師不若科學家,多是感性的,除非必要否則是不太講科學與數字的,但常有一把尺在自己心中,他們多會如此描述他們想要的。。。。
"比黃色再多明亮些,要比百分之50的灰再暗一些"混成的黃色。
如何?若你是接後續執行工作的工程師,只得要去調試出他口頭說的黃色(有時PANTONE色票也對不上)實物讓他確認。
(在實務上,有時要反過來要設計師提供接近的色樣比較快)
Pantone 色票 photoed by Kelly Sikkema, https://unsplash.com/photos/XakYbXOkjGE
因此就有個做矽膠按鍵廠商很聰明且用心的弄了個"溝通"企圖使溝通的過程更有效率並能具體化設計師想要的按壓反彈程度(學校稱這為感性工學"英文關鍵字為:Kansei Engineering" ),以左上角的一顆為例,上面標示的黃字0.8mm為按壓行程,白字50G為反彈力50克。因此設計師可以指尖感受按壓不同的行程及反彈力的複合經驗,來確認自己想要多少觸感的按鍵按壓感。
作者手上老物掃描
再看到右上角的黑字40度、50度、~~到80度,這裏的"度"是硬度,依加入硬化劑多寡而呈現不同的硬度(因此黃色鍵的40度是目前做到有硬化劑最少量能做到軟的程度)。
這個量具約莫是10多年前安坑一家廠商給我的(忘了是否是我惡勢力ㄠ來的),很方便在工作上做初步溝通使用。(再更仔細會有"按鍵荷重曲線機"取得供量產的基準數據)。
工業設計這行業,我的感想是同時要顧及五感美學及工程製造的應用學科(學校學科多是要同時顧及這2端的訓練)。設計師要能想得美更要做到能量產,否則很容易落入藝術家範籌或少量的手做工藝品(非指多量的工藝品)。除此之外,再跟天賦有關。有些人造形能力驚豔卻後面量產都是問題(如不良率高),我則是熟工程製造但造形只到還可以。很少看到2方面同時都做得好的人。
目前看到枱面上的大師作品,其實有不少後面有優秀的工程團隊在頂著,好實現大師的創新點子(所以千萬別以為都是知名設計師一人所為)。這裏有個好例子德國老字號Studio7.5(業內知名)的影片可以看(我坐的Mirra2也是他們的作品,為了腰痛是值得入手),其實幾位設計師背後還有其它專家在合作---(17688) WHY Design | Studio 7.5 - YouTube,更多是Herman Miller內部的椅子專家合作 (HM長久委託Studio7.5開發椅子)。
以下影片也可以看到更多設計師在Mirra2設計過程裏的來來回回試作模型,那些是供內部團隊溝通試用反饋的媒介,更同樣是供客戶檢視及被說服的重要溝通~~因此曾有先進說設計工作其實也是溝通工作;這影片可幫讀者初探我輩設計師不能也不應只是坐在電腦前畫畫而已!我們時刻在使點子與工程(感性與理性)的碰撞找到最適結果(而產品便是結果)。
有找到關於矽膠按鍵觸感行程:
https://www.glorysungroup.com/zh-tw/products/detail/56/%E7%9F%BD%E8%86%A0%E6%8C%89%E9%8D%B5%E8%A7%B8%E6%84%9F%E8%A1%8C%E7%A8%8B
20220816記
魯卡
魯卡
設計界的老屁股.....目前仍在業內服役非第一線~~對一些事情或有自己的看法,樂與人交流使周全自己的見地(敝或許不全恰當)~~最近後進聊及一些工作上困惑,不想一再重講使人累,想想乾脆來這園地寫下,文章多不會直給答案。期許能給需要的人參考。自許寫作範圍也可能不會只限於設計相關喔~~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