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天下-獨孤。后妃傳】

更新 發佈閱讀 15 分鐘
raw-image

隋朝只有兩個正式皇帝,隋文帝楊堅更是出名專情,只立一后。難道楊廣敢改這「舊例」嗎?沒錯,隋朝也只有兩個皇后。

但史書上的事情,從來不像我們「常理推斷」那麼單純。

趁著這個皇后不多的時期,有些事情都是可以好好來說一說。

后妃的制度,在夏商時代就略有其形,並不是完全的制度化。

以隋唐的認知,周朝之前的后,很可喜的就跟我們的認知一樣,屬於「國家的女主人」,結束。

當然又是那個煩死人的周公旦,去奠定了「後宮」的制度。

為什麼叫後宮?用對應「前朝」來解釋是不完善的。

事實上,「后宮」是比較有效的說法。

古字左右翻轉通,后本是司的反轉字,意在管理。

五帝的時候,有后羿,管弓箭的。后稷,管農作物的。以及后土,現在客家人還會當土地神拜。

在史記系統中,后土就是大舜任命的八大管理員。加他自己某方面來說就是「九州牧伯」的意思了。

大舜之後即為大禹,司馬遷認為,大禹是五帝時代的終結新生。老師通常不提,但其實大禹雖為帝而不稱帝。

稱為「夏后」。

我們可以這樣看:所謂的三皇五帝,本身是部落聯盟時代。軒轅黃帝,神農氏這些,都是聯盟共主,聯合國主席,對於各部落並沒有強制力。

但事情隨著水災而有了變化。

我不會說黃河水患,因為大禹在史記中是「九州治水」。

埃及尼羅河也有類似的記錄:人們必須在氾濫時撤離,水退後回到河岸耕種。

人類在某個時期,歷史上最重要的進步,就是「洪水預警系統」。能做出這套系統的文明則生,不能則死。

那這個預警系統是什麼呢?不是《關鍵報告》找三個先知來預言。

確實有效的系統,就是中國所謂的「曆法」。

當人類知道春夏秋冬,雨季乾季,上下游各有變化的時候……大河文明才能夠正式展開。

相對於這套超科技預警系統,就是各地的洪水傳說了。所以司馬遷也把祝融跟共工之戰記錄在堯舜時代。

而包含大舜在內的九州后土,意思就是各地管理人。也就是中央集權的雛形開始誕生,由中央政府派人到各地進行管理。

我們可以先單純限縮管理的權限:原本不是收稅徵兵要求服勞役,就是公布給當地居民朝廷所研究出來的曆法。

這玩意剛誕生就跟疫苗沒兩樣,是需要一直UPDATE,並且收集地方實際狀況來調整的。

而大禹在治水中,更進一步利用了這個機制,去徵收富饒之民的糧食,來分配給被災害襲擊的百姓。

當大禹完全建立起可靠的曆法與互助制度後,中國史上第一個集權王朝,也隨之誕生。

但他自稱「后」。

比起天命繼承者,大禹更傾向成為「代天巡狩管理者」。

結果發生什麼事?夏后三朝而失。就是所謂的「太康失國,少康中興」。這件事在《史記》語焉不詳,《左傳》的記錄則有某種程度的相合。

即天下九后,后羿代夏。

《史記》最不詳的就是,根本沒提少康中興。

后制在這邊基本垮台,但沒消失。殷商的開國成湯在《史記》上也不是高帝,而是高后。

一直要強調《史記》,是因為這個整理起來,也只能說是司馬遷的研究結果,不能代表整個上古事實。

而政權輪替後,終於來到了后制最重要的轉捩點。

伊尹流放太甲。

這些名稱中充滿了秘密。

首先要說的是,伊尹以前,后是管理職諸侯的最高級名稱。以後,就是他的名字尹。

同樣的,伊尹身為成湯的開國功臣,成湯之後,殷商的皇族開始甲乙丙丁戊己……以天干數來記錄。
並改回「帝」的稱呼。

成湯的革命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改正朔。

你如果想成改國號那就沒什麼。正朔在我的解讀,就是曆法。後來東亞的國際關係,有「奉中國正朔」一說,就可以解釋成該地區決定使用中國的曆法。

成湯跟伊尹推出了一套全新的預警系統,對應新的時代與氣候變遷。

第三點,則是伊尹之後,帝的身邊第一輔佐官,稱相。傳了好幾代之後,我們才終於看到「辛母正后,辛為嗣」的說法。

以前像軒轅黃帝的妻子,頂多也是記為「正妃」。

在我們不知道的地方,殷商完成了這個「后的轉移」。

猜是沒完沒了,但線索是有的。

第一是「相」出現之前:「殷道衰,諸侯或不至」。

當時的殷帝太戊接連請來伊陟與巫咸,才扳回頹勢。大概就在這裡,后的位置逐漸清晰穩定下來。

不是「帝王的配偶」而已,更是「協助帝王的管理者」。這些管理者很可能是來自四面八方諸侯的女眷,甚至女性領導者。

我們最常聽說的商王后「婦好」,她的君王就有六十四個配偶之多。

周公旦在接續殷商的這個概念下,做了些甚麼呢?
明定這些諸侯代理人「后」的架構組織。

也就是後來的「後宮」。

我不知道,或許後宮最早是「眾議院」的一種。

接下來還是「后宮」來寫。

后宮的領袖,除了皇后這個稱呼外,還有「中宮」。常看宮鬥戲的人應該不陌生。

漢代以至魏晉南北朝,大致的架構都不變,只有一些皇帝偶而會新增一些官位。而隋文帝楊堅還「只是」皇帝岳父的時候,就碰到一次巨大的變革。

北周宣帝設置了五個中宮皇后。

你以為楊堅是權傾天下的外戚頭目,其實不過是五分之一。

當然,楊堅篡周立隋之後,就要改正這不良的規矩。

隋代在后宮上做了一次大裁員,以楊堅簡樸的性格,或是你要說專情,都是合理的。

這時是一后三嬪九世婦,女御三十八員,以上最低為七品,都可說是朝廷命官等級。這裡還跟我們常知的後宮三千佳麗沒有太大分別。

但事實上,前面就說了,后宮是一個正式的朝廷機構,不是單純給皇帝淫樂的所在。

隋遵漢晉,為后宮設置六尚、六司、六典。這些原本是「皇宮」的官員配置,那在后宮也有一些變動與不同。

就不做對比,單純描述一下隋朝后宮的編制。

六尚分別為:尚宮,尚儀,尚服,尚食,尚寢,尚工。
六司屬尚下:司令,司樂,司飾,司醫,司筵,司製。
六典屬司下:典琮,典贊,典櫛,典器,典執,典會。

尚宮負責皇后出入跟頒獎典禮,司令則管后宮的書籍文件及監察宣奏。典琮則是管琮璽器玩。

從這裡你可以看出,皇后的權力就是:獎懲。

或者說只剩這個部分了。

東漢以來,后宮的權力非常巨大,主要在於「代理皇帝行使天子職責」。那一直以來也是儒士們的重點檢討項目。

楊堅基本上就是完全的限縮掉這部分。

尚儀管禮儀跟教學:后宮的嬪妃們也是要上課的,不學無術無才便是德,不管在哪個時代都不適用於皇家。

司樂管音樂,典贊則是后宮其他嬪妃的出入晉見管理部門。

其他很好懂吧?

尚服管衣服類,司飾管飾品類,典櫛點的是「巾櫛膏沐」,化妝保養品啦。

尚食就是后宮服務生兼試毒,司醫官醫藥,醫食同源嘛。典的器就不是奢侈品,而是杯盤碗筷這些。

尚寢則是寢具管理,司筵不是辦酒席的,而是打掃阿姨鋪床疊被。典執所執的就是傘啊扇子啊提燈啊。

最後從軒轅黃帝開始,后宮就是皇宮的主要生產力,更不要說楊堅吝嗇鬼。尚工表示后宮有自己的工匠,不管要蓋房拆牆修水電(誤),都是由他們負責。

司製則是裁縫,典會的會就是會計的會,管后宮金流的。

這些制度不是一秒就建成的。

《隋書》說,楊堅剛建國的時候,獨孤伽羅皇后的影響力非常大。

前面我們分析過獨孤系統跟宇文系統在北周延續到隋初的影響力,這裡就不重複。

獨孤皇后被允許干涉人事任命,朝廷施政。她又喜歡吃醋,所以不讓楊堅設后下第二級的妃。

《隋書》表示,當年是伽羅的父親,北周第二大軍閥獨孤信「見高祖(楊堅)有奇表,故以后妻焉,時年十四」。

但其實獨孤信在那一年的陰曆二月就被廢黜,三月遭到賜死。所以獨孤伽羅一開始是很乖巧的,除了要求楊堅發誓沒有偷生的小孩。

雖然姊姊在隔年當上北周皇后,但對於獨孤系統的再起幫助有限。

一直要到北周權臣宇文護死前不久,獨孤系統的力量才真正以楊堅的父親為首,再次控制了大半個北周。

大多的跡象都顯示,楊堅是主動請人協助矯詔奪權,進而篡周。

只有在獨孤伽羅的傳記中,表示當時楊堅突然被徵召入宮,登上權力頂峰時,妻子獨孤伽羅派人來傳話。

「大事已然,騎獸之勢,必不得下,勉之!」

深宮秘辛,究竟是只有枕邊人知曉?
還是只有枕邊人不知?

好我個人讀史向來是「互現不表示兩種事實衝突」,而是兩種事實俱在。

獨孤伽羅的通知,很可能是:「尉遲迥等軍閥將要造反,我們已經騎虎難下,你好好加油吧。」


楊堅成為皇帝,獨孤伽羅也成為自古未有的「霸后」。

對,正常要皇帝缺乏執政能力之時,皇后或太后的「代理權」才會得到爆炸性提升。但就像前面說的,即使楊堅是一個力行中央集權,霸道致極的皇帝,卻還是掩蓋不住獨孤伽羅的「風采」。

楊堅每次上朝議事,獨孤伽羅的鳳輦一定跟著進宮。一直要到尚書省外才停下來。雖然沒有入殿上朝,也要宦官隨時把朝議情況轉報出來。

如果獨孤伽羅覺得楊堅下的決策不好,馬上就會提出駁斥意見送進去。

真,太上皇后也。

你說楊堅會不爽嗎?這裡倒是說不會。

獨孤伽羅雖然很有特權,但是她的記事早年都算不錯。比方突厥跟中國做生意時,有一箱明珠開價八百萬。

邊疆幽州總管陰壽特別附註,這個超划算,一定要買。

獨孤皇后就批示:老娘不缺。你們在前線經常跟這些野蠻人打仗,現在難得休息,八百萬你給我拿去勞軍。

又伽羅的父母很早就死了,所以她對於仍然奉養家中父母的公卿大臣都極為尊重。

當時朝廷有一個案子,是說按照周禮,文武百官的妻子,都應該像后宮官員一樣,奉王后為尊。

但獨孤伽羅表示:「古時候太后之所以能夠專權,或許就是因為大臣們的妻子都要聽她的。你今天開了這個門,以後就難收拾了。」

直接否決。

對,很直接,不是請示皇上楊堅後才否決。

獨孤伽羅也跟隋朝一眾公主說,「北周的公主,都不讀書,不懂得婦人之德。仗著自己是公主就要老公聽自己的,這是北周敗壞的重要原因,妳們一個個給我小心了。」

公主不只有楊堅的女兒啦,他們的女眷像楊堅的姐姐也包括在內。還有一些前朝,北周甚至北齊的帝女,這時候也都是公主。

畢竟楊堅不是暴力建國,有些地方還是要留點情面。

那也很顯然的,獨孤伽羅是在指著和尚罵禿驢。

匈奴鮮卑這些草原民族來說,原本女性的地位屬於高,但沒有人權的情況。有點類似奴隸總管,但依舊是奴隸。

可隨著鮮卑漢化,北魏進行了幾次政治鬥爭,他們發現女性在漢人的心中,有那麼點微妙。

女主人在北朝負責的項目,那是越來越多,到這時候,男人除了賺錢養家也沒管什麼了。

這個部分看之後列女傳會不會有多點內容。

北朝女性主事的觀念逐漸膨脹,應該也影響了獨孤伽羅的霸權,以及後來的武則天。


獨孤伽羅雖然嚴厲,但也很仁愛,完全就是「天下之母」的標準型態。

親人犯法,她一律建議處死。

那也有一次是她弟弟,以貓鬼巫蠱要咒死她。獨孤伽羅就說這個不影響百姓,希望楊堅能夠幫弟弟減刑。

就像前面說的,楊堅從不反對獨孤伽羅的意見,皇宮中很是稱道。

但楊堅終究是個男人。都當了皇帝,看到入宮來的美女,寵幸寵幸又怎麼了?

結果獨孤伽羅就趁著楊堅上朝,派人殺了這個美女。

楊堅氣到離家出走,在宰相高熲的勸說下,半夜才回家。

當時獨孤伽羅也是哭著認錯,跟高熲道謝。可後來她發現,高熲說的是「幹嘛跟個女人計較」,就決定弄死這個隋朝第一名相了。

不過對整個隋朝的波瀾來說,也就是順便而已。

弄死高熲,是為了拉太子楊勇下馬。

這是獨孤伽羅一生中最難理解的部分:楊勇楊廣都是親兒子,為什麼她就非得把楊勇往死裡打呢?

然而,楊勇下台後,獨孤伽羅不久也過世了。

跟楊廣有沒有關係,倒是沒人說。


很多人會說,楊堅對獨孤伽羅是真愛,不過皇后傳看起來,他就是怕老婆而已。怕老婆,也怕老婆背後獨孤系統的力量。

為什麼我會去想,獨孤伽羅的死,跟楊廣有沒有關係呢?

因為她死後,楊堅就有了兩個新歡。

不約而同,都是江南美女。

當年平定江南的大元帥,名義上就是楊廣。

一個蔡夫人比較單純,沒什麼故事我們跳過,說說陳夫人。

沒錯,這個是陳朝帝女來著。即使在獨孤伽羅看楊堅看得很緊的時候,陳夫人也可以得到寵幸,平安無事。

楊廣知道這個女人厲害,也常常送禮給她,要她幫忙在楊堅面前說點好話這樣。

等到獨孤伽羅走了,在楊堅個人意願與大家的默認下,陳夫人很快就成為了后宮的無冕之主。

後來,楊堅病重。陳夫人跟楊廣做為做親近的家人,就要入宮照料皇帝。

有一天,楊堅覺得陳夫人看起來好像受了什麼委屈,就問她。

陳夫人要哭要哭的說,她早上起來換衣服,楊廣就來毛手毛腳,還好她努力抵抗,才沒讓楊廣得逞。

楊堅大怒:「這樣的畜生能擔當大事嗎?獨孤老虔婆誤我啊!來人,把我兒子找來。」

侍衛趕來,問道:「是要召太子楊廣嗎?」

楊堅怒罵:「那個是畜生,我兒子是楊勇!」

侍衛們出去之後,就順便通知了與楊廣同謀的宰相楊素。
高熲已經被廢了嘛。

楊素就去找楊廣,楊廣連忙派人去見楊堅,先把其他人都趕走,然後下次有人離開楊堅寢室,就是宣告「皇上駕崩了」。

當時陳夫人跟后宮一干人等都很害怕,楊廣會來找她們麻煩。結果楊廣只是送個禮物來,邀請陳夫人去「坐坐」。

因為禮物有很多愛心所以大家覺得沒問題了安啦,陳夫人去陪個睡就逮就補了。

可你們北人才流行接收爸爸的女人,陳夫人是南人啊。

最後少數服從多數,當天晚上楊廣就蒸了陳夫人。嗯,附帶一提,蔡夫人後來也被蒸了。

這是左傳發明的字詞,標準要寫作「烝」,同音同義。

欲知詳情自己去查。


那其實楊廣是有元配的,他父親楊堅很早就幫他選了一個梁朝皇室出身的妃子。

梁朝跟隋朝的關係,是相對複雜的。

嚴格一點說,稱為西梁更方便。

西梁是從南梁獨立出來,然後很快被北周消滅,又繼續扶植的「偽政權」。一直到準備平定陳朝前一年,楊堅才取消了這個西梁政府。

別看楊廣一臉色中餓鬼,他也是跟爸爸一樣,很尊重這個元配,直接封后也沒在說什麼。

當然,這位蕭皇后,梁朝姓蕭沒問題吧?蕭皇后不像獨孤皇后背後勢力大如天,在楊廣面前是不怎麼抬得起頭來的。就連想規勸楊廣,也只能寫個詩詞歌賦。

而原本精簡的楊堅與獨孤伽羅版本后宮,也在楊廣手上大肆擴張。

楊廣表示,我不需要后宮官員,選會唱歌跳舞的正妹進來補員額就對了。

我們隋煬帝可不是草包,他自己努力研讀古制,新增了貴妃、淑妃、德妃,是為三夫人。

爸爸的三嬪擴增為九嬪,然後那個西漢末年的婕妤他覺得很不錯,大筆一揮十二員。

就不一一點名,總之全面擴增的結果下,定員大概就超過三百人了。隨機浮動增加者,不可計數。

獨孤伽羅死之前,除了皇后之外,也不過六十三人。

跟後面的大唐盛世相比,楊廣的後宮自然是小巫見大巫。

但就像歷史老師也會說的:隋朝,打開了唐朝的大門。

凡事都有個起頭,都有點變革。

然後,成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前的沙龍
308會員
954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阿前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0/11
竇建德是隋末群雄中一個相當特別的角色,雖然自行稱帝,但始終以扶助隋室、講信求義為先。 某方面來說,還挺像劉備。
Thumbnail
2024/10/11
竇建德是隋末群雄中一個相當特別的角色,雖然自行稱帝,但始終以扶助隋室、講信求義為先。 某方面來說,還挺像劉備。
Thumbnail
2024/10/05
你有想過他們其實是不同國家嗎?
Thumbnail
2024/10/05
你有想過他們其實是不同國家嗎?
Thumbnail
2024/10/02
食論農桑,貨曰貨幣:用公正第三方的替代品來進行交易。 農桑順著前回講隋朝,貨幣就很快一樣把南北朝到隋帶入。
Thumbnail
2024/10/02
食論農桑,貨曰貨幣:用公正第三方的替代品來進行交易。 農桑順著前回講隋朝,貨幣就很快一樣把南北朝到隋帶入。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夏傳子,家天下;四百載,遷夏社。 夏朝的國君將帝位傳給兒子,開啟了天下一家的世襲制度。夏朝歷經四百三十九年才改朝換代。 社為土神,稷為穀神,社稷合稱國家。
Thumbnail
夏傳子,家天下;四百載,遷夏社。 夏朝的國君將帝位傳給兒子,開啟了天下一家的世襲制度。夏朝歷經四百三十九年才改朝換代。 社為土神,稷為穀神,社稷合稱國家。
Thumbnail
唐有虞,號二帝;相揖遜,稱盛世。 唐堯和虞舜被尊稱為二帝,他們將帝位禪讓給賢能的人,是歷史上聖明的時代。 夏有禹,商有湯,周文武,稱三王。 夏朝的禹、商朝的湯、周朝的文王和武王,是夏商周三代以王道治天下的聖王。 三王: 並非指三個君王,而是指夏商周三代開國時皆以王道治理天下。
Thumbnail
唐有虞,號二帝;相揖遜,稱盛世。 唐堯和虞舜被尊稱為二帝,他們將帝位禪讓給賢能的人,是歷史上聖明的時代。 夏有禹,商有湯,周文武,稱三王。 夏朝的禹、商朝的湯、周朝的文王和武王,是夏商周三代以王道治天下的聖王。 三王: 並非指三個君王,而是指夏商周三代開國時皆以王道治理天下。
Thumbnail
天上烏飛兔走,人間古往今來。 沈吟屈指數英才,多少是非成敗。 富貴歌樓舞榭,淒涼廢冢荒臺。 萬般回首化塵埃,只有青山不改。 — — 總說西江月 兩千多年的歲月,以一個故事開場吧。 話說當年周文王見到姜子牙後驚為天人,死活非要請他出山,姜子牙譜比較大,非要文王拉車才肯走。 文王拉了姜子牙八百零八步後一
Thumbnail
天上烏飛兔走,人間古往今來。 沈吟屈指數英才,多少是非成敗。 富貴歌樓舞榭,淒涼廢冢荒臺。 萬般回首化塵埃,只有青山不改。 — — 總說西江月 兩千多年的歲月,以一個故事開場吧。 話說當年周文王見到姜子牙後驚為天人,死活非要請他出山,姜子牙譜比較大,非要文王拉車才肯走。 文王拉了姜子牙八百零八步後一
Thumbnail
一、你知道后土原來是指甚麼? 公元前 2,514 年,黃帝之孫顓頊[後來被尊為后土之神]創曆法。 中國隋朝以後,也以「后土娘娘」稱土地神祇,「后」是母性,不是現今鄉 間所拜的「土地公」,「土」是萬物之母,后土是「地母之尊」的意思。 如有興趣可參閱 公元前 4,800~4,700 年,華夏太古聖人伏羲
Thumbnail
一、你知道后土原來是指甚麼? 公元前 2,514 年,黃帝之孫顓頊[後來被尊為后土之神]創曆法。 中國隋朝以後,也以「后土娘娘」稱土地神祇,「后」是母性,不是現今鄉 間所拜的「土地公」,「土」是萬物之母,后土是「地母之尊」的意思。 如有興趣可參閱 公元前 4,800~4,700 年,華夏太古聖人伏羲
Thumbnail
《通典》,由唐朝後期宰相杜佑所做。 這是一部「典章制度大全集」,主要摘錄過去的史書而成。對於了解時代背景與局勢沒有幫助,但利於橫向比對不同時代的類似制度。 也開創了新的史學著作體裁:政書。 隋唐結束了中國超過三百年的紛亂期,期間超過三十個政體,不同的文化、制度,讓這種典章整理成為了一門顯學。
Thumbnail
《通典》,由唐朝後期宰相杜佑所做。 這是一部「典章制度大全集」,主要摘錄過去的史書而成。對於了解時代背景與局勢沒有幫助,但利於橫向比對不同時代的類似制度。 也開創了新的史學著作體裁:政書。 隋唐結束了中國超過三百年的紛亂期,期間超過三十個政體,不同的文化、制度,讓這種典章整理成為了一門顯學。
Thumbnail
隋朝只有兩個正式皇帝,隋文帝楊堅更是出名專情,只立一后。難道楊廣敢改這「舊例」嗎?沒錯,隋朝也只有兩個皇后。 但史書上的事情,從來不像我們「常理推斷」那麼單純。 趁著這個皇后不多的時期,有些事情都是可以好好來說一說。 后,本意並非「帝王的配偶」。
Thumbnail
隋朝只有兩個正式皇帝,隋文帝楊堅更是出名專情,只立一后。難道楊廣敢改這「舊例」嗎?沒錯,隋朝也只有兩個皇后。 但史書上的事情,從來不像我們「常理推斷」那麼單純。 趁著這個皇后不多的時期,有些事情都是可以好好來說一說。 后,本意並非「帝王的配偶」。
Thumbnail
西元581年,陽曆3月4日。 北周丞相隋王楊堅,接受小皇帝的禪讓,成立隋朝。 改年號為「開皇」。 中國史上有許多所謂的「治世」。開皇也是其中一個。 在兒童歷史啟蒙書籍上,對於開皇之治一定會提到的,就是「科舉制度」開始。
Thumbnail
西元581年,陽曆3月4日。 北周丞相隋王楊堅,接受小皇帝的禪讓,成立隋朝。 改年號為「開皇」。 中國史上有許多所謂的「治世」。開皇也是其中一個。 在兒童歷史啟蒙書籍上,對於開皇之治一定會提到的,就是「科舉制度」開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