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 20 家天下

2023/03/29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夏傳子,家天下;四百載,遷夏社。
夏朝的國君將帝位傳給兒子,開啟了天下一家的世襲制度。夏朝歷經四百三十九年才改朝換代。
遷:變易、改變。
社為土神,稷為穀神,社稷合稱國家。
夏朝開國的大禹,是舜帝時掌管水木工程的大臣,大禹治水十三年(一說八年)三過家門而不入,禹深入山林疏導河川平治水患。有一次舜請大臣們談談自己的意見與志向,禹說他只是想著每天孜孜不倦地工作。禹為了治水,陸行乘車、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輦,分發食物給百姓。疏通九條大河使入大海,疏導田間小溝使入大河,和稷一起教人民播種穀物,讓百姓足食,又發展貿易互通有無,人們得以安居樂業,諸侯國得以安治。禹的儉樸勤懇讓舜決定傳位予他。禹繼位後,以其部落名為國名,稱為夏后。禹即位後大會諸侯於塗山和會稽,並將各地進獻的青銅鑄成九鼎,象徵天下九州統歸於夏。禹治理國家有兩個特色: 一是懸鐘鼓以求才,二是以德服眾。禹在宮室前懸掛鐘、鼓、磬、鐸和長柄的鈴鼓等五種樂器,能教禹道理的可擊鼓,能教禹以義的可擊鐘…..以五種樂器召徠各地賢士進諫,這是禹以其虛懷大肚廣納人才。有一次,禹看到一被綑綁的罪人竟落下淚來,禹說:『天下有道,則民不犯罪。天下無道,則罪及善人。百姓中有犯罪的,反映出我治國的弊病與不足啊!』
禹在位期間逐三苗、定九州,王權擴增甚於堯舜時期。禹效仿堯舜,欲將王位禪讓給益。但後來接位的卻是禹的兒子啟,關於這段歷史有兩種迥異的記載,一是禹過世後,諸侯都去朝見啟,益看到啟為眾望所歸,因此主動讓位給啟。二是啟在禹過世後發動叛變,取得王位。事實真相除非等到有更新的考古證據出土,否則難以決斷。不論何者,從禹到啟到太康,中國史從公天下進入家天下的時代,夏代成為歷史上第一個君位世襲的王朝。
夏朝的歷史長達四百年,但只見於後人的文字記載,迄今未有出土文字,因此一直有學者懷疑夏朝不曾存在過,只是傳說。但春秋戰國時期的《左傳》、《墨子》等著作都曾引用夏朝典籍,可見在當時還存有夏朝的文字記錄。在今天現存關於夏朝的有限記載中,啟之後的國君除了少康中興之外,多已德行衰微,後其的帝王更沉迷女色縱情享樂,並搜刮民財導致民心背離,這樣的頹勢持續到了夏桀,終究導致滅亡,由商朝取而代之。
湯伐夏,國號商;六百載,至亡。
湯討伐暴虐無道的夏桀,建立了商朝,傳了六百多年,到了紂王時才結束。
近幾十年來,商朝的文物大量出土,青銅器和甲骨文的發掘,證明了曾經主張商代只存在於傳說和神話中的學者推論錯誤。而且商代出土文物的數量之多和質量之精,讓世人嘆為觀止。
商族原是黃河下游的古老部落,始祖契曾經協助大禹治水也曾在堯舜時期任官,傳到了湯,湯伐夏~至紂亡,正好是商朝的始與終。商朝的始,始於夏桀暴政,但商朝的終,終於商紂王的暴政。
商湯王仁民愛物,對萬物網開三面,諸侯歸順。當時夏桀虐政淫荒,為了討伐夏桀,湯弔民伐罪,《尚書》的湯誓篇就記載著湯欲出兵攻夏時發表的談話,據說湯經過長途的追擊戰、跋山涉水才終於剪除夏朝,擄獲逃亡的夏桀,建立商朝。新王朝成立後,頒布《湯誥》示其伐夏為天命所歸,又命伊尹作樂,並改正朔、易服色。
但商朝君位的繼承制度既可兄終弟及也可父死子繼,因而往往引發王權鬥爭,曾有長達九世之亂,直到盤庚遷殷,平息王朝內部的權力傾軋,振衰起弊,因此後來商朝又稱殷商。盤庚過世後,又經二世,傳到了殷高宗武丁,武丁守喪三年一言不語,後起用傅說為相,武丁在位五十多年,商朝的文化發展至鼎盛,今日以出土的甲骨文或青銅器多為武丁時期的成果,大量的卜辭也讓今人得以一窺殷商習俗與文化。
幾代之後,帝乙為王,帝乙的正妃有三子:啟、仲衍和小兒子辛。庶妃有一子為箕子,年紀比啟小,比辛大(一說箕子為帝乙之帝,一說箕子只是紂王親戚)。在決定王位繼承時,帝乙本打算立長子啟為太子,但太史認為啟出生時,母親還是妾的身分,但辛出生時,母親已被立為正妻,應該要立正妻之子辛為太子。後來辛繼位後就是後來的紂王,而他兩位無緣王位的哥哥就是孔子所說的殷商三個仁人其中兩位:微子啟和箕子,我們可以想像,若是由微子啟或(箕子)繼位,殷商的國祚不致斷絕,但天命在紂,錯選繼承人竟導致亡國的命運,而若非有紂,則難顯出微子啟、箕子和比干之仁。
10會員
79內容數
裏千家茶道,茶道不只為飲一杯茶或看茶人點茶,要賞書畫、讀禪語、看花、品茶具、吃和菓子、還要觀心.要學會做茶主人也要懂作客之道.在寂靜緩慢的步調中,體會清 靜 和 寂之道.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