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ed action

Need action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1

凱薩琳終於去基督城接受脊椎骨手術了。

從2023年初到2025年,她已經等待兩年多了。

九年前初次相見時,身材嬌小,容貌秀美的她和老公Linday遛著兩隻可愛的臘腸狗。我們停在住家附近的綠地寒暄,Linday說:「有任何需要修繕的,或要借任何工具,就來找我,不要客氣。」他們就住在我們這條小巷子的盡頭。

耀旭來尼爾森之前,他們是我寂寞時的良伴與及時的幫助;喜愛釣魚的Linday,每年送給我數不盡的魚頭。

但近兩年,她未曾走出家門陪狗狗散步了。

她深受身體的痛苦折磨,長期服用止痛藥,甚至含著微量嗎啡止痛。

她說:「她走路時膝蓋疼痛,起初以為膝蓋有問題。後來才發現是脊椎問題。」

我記得曾經把自己從台灣帶來的四寶護膝給她用。

在紐西蘭,病患就診,必須先去看GP(家庭醫師),然後才能去預約專科醫師。

她說,專科醫師診斷之後,並未把她放在等候手術的List。其後,經她一再表示自己症狀嚴重,無法走路,才被置入。那時是2023年三月。

除了購買日常生活所需物品,她不再出門散步,也無法從事喜愛的園藝。

耀旭不時地為她整理院子。

每次相見,除了問候近況,她的病情與何時可以進手術房,成為無法避免的話題。

當我問她:「醫院可曾告知何時手術?」

「還在排隊等待中。」凱薩琳總是無奈地說。因為無法正常行走,她的身體一天比一天沉重,皺眉的痕跡日漸深凹,痛苦時時刻刻折磨著她。

她說:「我不要過著這種沒有品質的生活。希望手術之後,我能在花園工作,種植些許蔬菜。這是我的夢想。」這麼單純的夢想,她能重新獲得嗎?

2

去登山時,我請教醫生朋友P關於凱薩琳的問題。她說:「手術要越早越好。越年輕、越健康,手術成功機率越高;反之,越低。她應該採用自費,儘快手術,不要再拖了。我們賺錢省錢,不就應該花在刀口上嗎?」

我說:「可是紐西蘭醫療費用昂貴,自費更是驚人。他們可能不願意自己付費,或者付不起啊!」

P說:「紐西蘭政府財政拮据,醫療資源不足,醫院總以急診為優先。因為急診病人大多是年輕人,盡早治療,可盡早回去工作。你的鄰居幾歲了?」

我說:「七十多歲吧!」

P說:「一般病人,如已經退休年長者,會一再被推遲。真不知會等到何時呢?也許永遠都輪不到她喔!」

我驚叫:「真的那麼可怕嗎?希望不會這樣啊!」

紐西蘭醫療系統有公費與自費。自費無需久候,但費用昂貴。鄰居R腳掌拇指內彎,朋友G小指無法伸直,兩人手術費大約30萬台幣。那是小手術。

不過,即使公費,也不便宜啊。

幾年前,我登山時跌跤,扭傷右手小指頭,去Stoke Medical Centre請教護士如何護理?接待中心起初表示可以,其後又說,我得去看GP。

我問費用,她說,「50元」,等於一千元台幣呢。我心想:GP能幫我甚麼?不如自己上網去查看呢?

洗牙一次約三千台幣。預約之後,還得等一兩個月呢。

因此,在尼爾森九年,我未曾看過我的GP。幸好我還沒有甚麼疾病,無需看醫生、吃藥。

我不曾間斷繳交台灣健保費。每年回台灣,我去洗牙或做健康檢查。買一張機票回台灣,比去尼爾森醫院看病要快許多。

3

凱薩琳2023年三月列在等候名單,十月仍無消息。對其他人而言,可能感覺歲月如飛,秋去春又來,但凱薩琳應是度日如年,因疼痛片刻不離,且每天早晨起床都不是易事。

幾年來,我都跟她一起去購買耶誕禮物,讓她選擇喜歡或合用的,我付錢。我們是不拘禮數的好朋友。

她說:「我的身材改變如此之大,衣櫃裡已找不到可以穿的衣服了。我需要買新衣服。」

十一月,我載她去Richmond她屬意兩間女裝店。兩店相去不到兩百公尺,我陪她走了將近半個小時。她還拄著拐杖。我可以感受到她每移動一步的掙扎、痛楚。非常令人椎心。

跟耀旭討論之後,我們決定鼓勵她去私人醫院,自費。我們樂意支持醫療費用。想必這是一筆極大的醫療費。我們也不知到底會多少,卻天真地以為是小手術的兩倍或三倍吧。

得知我的意思之後,她和Lindsay都極力婉拒,他們不想讓我們破費。

Lindsay很堅決地說:「我們工作一輩子,繳了不少稅。享受公費是我們的權利。」

他們不願意,我們也不能免強。

凱薩琳說,「covid-19 之前,病人手術無需等待這麼久啊!」

我說:「剛上台的National party 或許會儘快改善醫療狀況吧!」

她不快地說:「我看不出他們與勞工黨有甚麼差別!」

也許因為凱薩琳女兒的勸說或她承受不了痛苦與九個月的等待,後來她表示願意接受我們的支持,去私人醫院。

只是她懷著興奮的心情去私人醫院,卻沮喪地地得知:「尼爾森只有一位脊椎手術專科醫生,他來自基督城醫院。公費或自費,都是這一位醫生操刀。他非常優秀,值得信賴。只是都一樣要等待。且私人醫院可能等待更久,因為我已在公費手術名單上等候九個月,私人自費名單上還沒有我呢!」

我說:「尼爾森只有一位脊椎手術專科醫生,其他大城市如基督城或威靈頓應該不會只有一位,你為什麼不去其他城市手術呢?」

她說:「我們不能去別的城市手術。若要轉到其他城市,得去看我的GP,經他同意、提議,再請尼爾森醫院寫信轉診,這又是耗時,且手續複雜啊。」

我說:「這些規定真奇怪,真不可思議。在台灣,病人可以決定去那個城市那個醫院看病或手術。這是病人的自由啊。」

我也曾想到帶她回台灣手術這個方案。但她能承受長途飛行的辛苦?外國人來台灣醫院手術的程序如何?我能在醫院長久照顧她嗎?術後我能安排一個舒適的住家照顧她,讓她慢慢復原嗎?稍微復原後她能搭機長途飛回尼爾森?最擔心的是萬一手術不成功,怎麼辦?我無法負完全責任。我不是她的家人。我的大姊與大嫂都想去做脊椎手術,最後卻放棄。因為誰也不能保證手術成功。

4

2024年六月,凱薩琳告訴我:「昨天我打電話去尼爾森醫院,他們告訴我手術日期大約在七月。」長久忍耐等待使她疲憊蒼老,很難想像多年前她美貌健康的模樣了。

我一聽,甚是開心,趕緊把禮金轉帳給她。以為她會在七月手術。

之前,我曾告訴她:「在台灣,我們去醫院探病,會送給病中的朋友補品禮物、美味的水果或紅包。在此,醫院不方便探病,我們可否送點兒禮金?」她表示感謝。

但七月過完了,八月來到,一直到2024結束,凱薩琳仍無法去尼爾森醫院手術。

每一個月,每一天,她都在期待與落空之間度過。她的手術不斷地被推遲。醫院以急診病人為優先。正如P所說。我真害怕她的手術會不會永遠地被展延?

不過,凱薩琳仍然懷著希望跟我說:「尼爾森醫院來電說,耶誕長假過後,2025年開工日一月15日星期三,我應該會去手術。因為我已經排在名單上的第一名了。」

我對她的情緒智商充滿敬畏。

此後,每周周一我就去她家看她。我不敢常去,怕打擾痛苦的她,但每次我去她家送點園子青菜,Lindsay就邀請我上樓看凱薩琳。他認為被病痛鎖在家中的老婆,需要友人來訪,談說一番吧。不請而去的我,偶而會看到雙眼含淚的凱薩琳。那應是她最真實的生活面貌吧。

除了分享凱薩琳遠在澳洲、瑞士或基督城孫兒、孫女可愛的相片之外,我們的話題就扣著她的脊椎手術。

我就總是老是這樣問:「你打電話去醫院或醫院打電話給你了嗎?」

她也總是老是這樣回答:「醫院說這個星期三,我就可以去手術了!真是太好了。終於等到這一天了。」

一月14日周二她打電話給我,說:「急診室來了一個需要緊急手術脊椎的傷患,所以我的手術延到下周三。」

簡直是週三夢魘。

就這樣,一月 22日、29日、二月5日、 12日…,每一個星期三,都有急診病患必須優先手術,而把已等待兩年、排在脊椎手術名單第一名的凱薩琳擠出去。

我被這種醫療情境大大地震憾了。

我很怕周一去她家,就忍著到周二才去,甚至很想不去。因為我一直面對這種衝擊,又無法做甚麼,感覺無助、無奈。

我幾度對她說:「你可以去醫院舉白布條抗議啊!或者去電台如RNZ揭露事實,抱怨一番。我看新聞時,健康部長去但尼丁視察,一個男人拿東西砸他的車抗議,迫使部長同意擴建但尼丁醫院了!我不是你的家屬,要不,我早去抗議了。」

她總是說:「這不是我們紐西蘭人的行事風格。」

為什麼這麼溫順?這麼逆來順受?那代價是身體的自由,是生活品質,是生命啊!

不過,情形似有了轉機,二月18日凱薩琳告訴我:「醫院打電話給我,吩咐我明天上午七點十五分前必須到達醫院,準備下午進行手術。這次絕對不會有問題了。」

19日一早,我們帶狗狗去散步時,聽到她的狗Rimu在屋裡嚎叫,看來Lindsay早已載凱薩琳去醫院了。

吃過早餐,我發簡訊給她,祝福她手術順利成功。願上帝與她同在,加添力量。

不料,午餐時收到她極短的簡訊,她寫著:「我又回家了。手術又再度被推遲。我將去基督城手術。」

下午我去看她時,她難過地說:「我帶了一包衣物,在醫院等待時,有人把我叫去辦公室,告訴我,我今天無法進行手術,要我請家屬載我回家。」

我說:「這是我第一次聽說這種事啊。醫院主動預約病人次日一早去醫院手術,還可以臨時取消手術!況且你都等待兩年了。她請你回家,你就乖乖地聽話回家?!要我,我可要拍桌子叫罵一番了。你不能再這樣下去了。你沒有力氣去怒罵或抱怨,得請妳的女兒幫你啊!」

5

凱薩琳女兒打電話給尼爾森醫院,還揚言要向尼爾森區國會議員陳請。

尼爾森醫院很快地同意讓她去基督城私人醫院手術,由尼爾森醫院付費,包含醫療與交通。恐怕基督城公立醫院也要漫長的等待。

她說:「尼爾森醫院必須付200000紐幣。代價高昂啊!」起初我以為聽錯了,應是2萬紐幣吧;再問一次,確認是20萬紐幣,等於台幣四百萬啊。若當初在尼爾森私人醫院手術也如此昂貴,這可超出我在紐銀行的存款總額啊!我低估了紐西蘭私人醫院收費,高估了自己的財力。

三月24日凱薩琳在基督城私人醫院動手術。我們掛念著。

25日遇見Lindsay,他說:「凱薩琳手術時大出血,必須輸血。非常疼痛啊。她應該去年或更早就去手術的。醫院本計畫兩天後移到另一家醫院照顧,現在決定在原醫院多住幾天。」在紐西蘭,小手術術後,就請病人回家;較大手術術後,一般也只住院一兩天。

昨日送食物給Lindsay,他說:「術後超過一周了,凱薩琳仍覺很痛,無法自己翻身,無法站起來。尼爾森醫院要她回來尼爾森醫院,但她想待在基督城醫院。」尼爾森醫院大概擔心醫療費用不斷累進增加吧。但她的情況如此,如何搭飛機回來呢?

昨夜,聽紐西蘭國家電台RNZ整點新聞時,其中報導一位女士等待了19個月,還無法在尼爾森醫院手術,只得去私人醫院,自費,她說:「I just need action.」為了保命,另作打算。且揭露事實,抒發不滿。

凱薩琳並非特例啊。

我的心不斷地祈禱著:凱薩琳,你的手術一定要成功啊。

我還是擔心害怕。不僅擔心凱薩琳,也擔心我與耀旭在尼爾森的晚年。

我若需要手術,非得買張機票回台灣了!

但是到那時台灣還存在嗎?

我能做的有限,只能提醒在台灣的一雙兒女:你們need action,好好守護台灣,讓我們有國、有家可以回啊!這就是孝順父母。 ------03/04/2025

avatar-img
紅毛雲的沙龍
15會員
64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紅毛雲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接到一通國中畢業後未曾再相逢的男同學打來的電話,電話中提及他對我懷念特別多。勾起我回憶青春叛逆的年華,他的欣賞對自己的鼓舞、肯定。也想起與外子耀旭第一次相遇,結下不解之緣的情景。體悟到國中同學的賞愛與外子對我的喜歡,居然都是來自內在: 性格與資賦。他們評斷人時,都具有獨特的眼光。
退休前夕,作者許下經濟獨立的諾言。退休後,她來到紐西蘭南島尼爾森,透過分租與經營Airbnb,並親手在自己的園子種植蔬果,實現經濟獨立的目標,過程中更體會到土地的恩惠與辛勤耕耘的價值。幾年後,其外子耀旭來到尼爾森,不僅使蔬果更為豐收,更不斷嘗試各種果樹繁殖的方式,展現本科出身的素養,且樂在其中。
尼爾森夏日的第一場盛宴 世間萬物成住壞空的歷程,往往變化細微,讓人無法窺探其痕跡。但在尼爾森,觀察力再魯鈍的人都能看見植物拚命生長的驚人速度。 南半球南方尼爾森,夏日清晨六點已然天明, 晚上九點半,夕陽仍在天邊徘徊,日照如此長,陽光如此激情熱烈,以至於如此吧。
接到一通國中畢業後未曾再相逢的男同學打來的電話,電話中提及他對我懷念特別多。勾起我回憶青春叛逆的年華,他的欣賞對自己的鼓舞、肯定。也想起與外子耀旭第一次相遇,結下不解之緣的情景。體悟到國中同學的賞愛與外子對我的喜歡,居然都是來自內在: 性格與資賦。他們評斷人時,都具有獨特的眼光。
退休前夕,作者許下經濟獨立的諾言。退休後,她來到紐西蘭南島尼爾森,透過分租與經營Airbnb,並親手在自己的園子種植蔬果,實現經濟獨立的目標,過程中更體會到土地的恩惠與辛勤耕耘的價值。幾年後,其外子耀旭來到尼爾森,不僅使蔬果更為豐收,更不斷嘗試各種果樹繁殖的方式,展現本科出身的素養,且樂在其中。
尼爾森夏日的第一場盛宴 世間萬物成住壞空的歷程,往往變化細微,讓人無法窺探其痕跡。但在尼爾森,觀察力再魯鈍的人都能看見植物拚命生長的驚人速度。 南半球南方尼爾森,夏日清晨六點已然天明, 晚上九點半,夕陽仍在天邊徘徊,日照如此長,陽光如此激情熱烈,以至於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