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國文教甄擬答|110全國聯招

2022/08/21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題目:

2.〈燭之武退秦師〉一文中,燭之武運用了哪些策略說服秦穆公?請條列說明,並以原文之句佐證。(12分)

中宜擬答:

〈燭之武退秦師〉載錄秦、晉圍鄭時,鄭國派燭之武遊說秦穆公撤兵的說詞,燭之武向秦穆公曉以利害,最終成功說服秦穆公,使鄭國化解危機。其說服策略打破了「弱國無外交」的成見,茲分析如下:
1.示弱策略
「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燭之武深知鄭國是被攻打的弱國,在向秦穆公遊說時首先即以示弱方式降低對方的戒心,將己方姿態放低,使秦穆公一聽其言即君心大悅,這時再立刻引出利害關係的論點,吸引秦穆公的注意。
2.說之以理
「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以客觀地理相對關係,假設秦國成功攻下鄭國的情境,使秦穆公思考即使此仗的勝利毫無懸念,戰利品是否值得。
3.明之以害
「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承繼前述的地理相對位置,進一步引導秦穆公深思,配合晉國打下鄭國後,獲得最大好處的會是晉國,並且預設秦、晉的利益衝突,建立了「亡鄭利晉」的邏輯關係。
4.誘之以利
「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供其乏困,君亦無所害」相對於亡鄭,為秦穆公假設存鄭的好處,以存鄭作為秦國東出的門戶,有利並且無害,使秦穆公為此利益動心。
5.挑撥離間
「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引秦穆公親身經歷的歷史為證,其實是張冠李戴,將發生在晉惠公時期的事情嫁接到如今的晉文公時代——晉惠公倚賴秦穆公回國即位成為國君,非但曾經承諾的割地沒有兌現,秦國在晉國缺糧時慷慨解囊,秦國缺糧時晉國卻趁機偷襲秦國。燭之武在此模糊了冤有頭債有主的實際人物關係,直接以過去晉國曾經的背叛引起秦國對晉國的芥蒂,動搖秦晉的相互信任關係。
6.明以局勢(警以後患)
「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再次以秦、晉的利害關係,重申亡鄭無益反而有害的論點,並將決定權交還給秦穆公做決定,看似使秦穆公自行考量,其實透過前述種種理由,建立了秦、晉的利害衝突,使秦穆公思考存鄭的益處,從而決定撤兵。
總之,燭之武的遊說技巧基本上是利用大國之間利益衝突的形勢,使遊說得以功成。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48會員
77內容數
針對高中國文課內、課外文學作品,深入細讀、分析寫作手法與內涵,分享中宜師的教學見解。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