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練習|母親的眼淚

更新於 2022/08/22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不要輕易被人看見你軟弱的樣子。」
打從識事起,椿的母親總是這麼告訴她。
於是,她們成為特別善於忍耐的母女,許多傷都憋在心裡。
椿漸漸長大,出她意料的,她越來越常看見母親的眼淚。
或許,母親長年的傷口化膿了,體液汩汩流出,再也藏不了;又或許,椿的年紀已讓她足以讀懂那些眼淚。
椿實在不知如何是好;再多的安慰、陪伴和傾聽似乎解決不了根本的家庭問題。她難以改變牽涉其中的許多人。
這世上有一種痛苦是,眼見重視的人正在受苦,自己卻束手無策。
如果自己的幸福是母親的犧牲換來的,椿則為「家庭」這個結構的共犯,她的心能麻木到幾時?
不知不覺,母親的淚水滲透了椿的裙襬;椿的身分也從女孩、少女,變成女人。
母親的淚水讓椿畏懼婚姻;她害怕有朝一日成為人妻人母,是不是也必須失去許多。
「我住在華美的大房子裡,實為婚姻的奴隸;在名為婚姻的遊戲裡,規則全向男人靠攏,打成平手很難,結成聯盟很難,更別說要贏。」
少女時期的椿是這樣的。
讀張愛玲的小說,盯著那蒼涼豔麗的字句,直感到難受,彷彿自己和家人也是書中的角色似的,讓她渾身不自在,覺得荒謬極了。
書裡書外,到底哪邊才是真實呢?
椿頂著好學生的樣子,腦子裡經常轉著奇思妙想,有時甚至有些離經叛道。
但她還是循規蹈矩地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學生,因她知道,升學制度再有弊端,只要願意付出,回報還是公道的。
所以,她以日夜苦讀換來國立大學的入場券;再以勤寫報告和出席率換來不錯的成績和文憑。
可世上有許多制度,卻不能保障循規蹈矩的人一定能受益。
比如婚姻,即使循規蹈矩地經營,也未必能白頭偕老,因為變因太多;比如退休,即使循規蹈矩地工作到六十五歲,也未必不會淪為「下流老人」,因為生活成本越來越高。
如果說少女時期的椿對婚姻懷有敵意,是以宗教家的心靈感受到世上無一不變——包括情感——也就沒有什麼永恆的愛情值得她進入婚姻。
成年之後的椿則像社會學家,清楚地看見女人在婚姻制度裡的處境,不覺得有必要年紀輕輕就為此奮不顧身。
假使有一天,椿身穿白紗步入禮堂,肯定是為了愛而結婚,也唯有為了愛而結婚。若非如此,她何必冒險跳入這個讓她從小就存有反叛意識的制度?
大仲馬說:「婚姻的鎖鏈太過沉重,所以通常需要兩個人才扛得動,有時候則要三個人。」
椿覺得「三人行」簡直是狗屁。
但是婚姻不易,有時對兩個人依然沉重,這是她也同意的。
儘管如此,生性浪漫的椿心中,依然覺得婚姻理應是神聖的,是上蒼的祝福。
只是許多人搞砸了,而他們不是故意的。
未曾學會愛的真諦的兩人,以愛之名行傷害之實,婚姻生活越過越沒滋味,越過越像牢籠和枷鎖,似乎是越來越常見的結局……椿既覺得諷刺,也滿懷悲傷,就像看一齣無可違抗命運的悲劇。
如今椿也在排隊進入這個制度。
比起其他人那樣熱切或茫然,她很冷靜。
她隨時可以離開隊伍,或繼續等一個可信賴的人與她共赴其中。
椿的腳邊,是她被母親的眼淚浸溼的裙襬,那溼了又乾,乾了又溼的裙襬。
(2022.8.22 寫於彰化)
======

今天早上有感而發瞎寫的。
是一篇「虛構」的散文,姑且當作練筆的習作。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5會員
10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鴿白妮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上一次看希臘羅馬神話,大概還在讀高年級或國中。時隔多年,神話故事的脈絡幾乎忘光了,只記得閱讀時屢次感到「出人意表」和「貴圈真亂」。 最近,某個出版前輩建議,讀西方文學應該從神話下手,因為這是根源,很多文學作品的元素來自於此。
相較於第一集,續集寫的是「經營關係」。 這一次,鳩子化身「主角」,她和守景家的日常成為主線,文具店客人的故事則作為推進主線故事的「潤滑劑」;第一集的地景和人物依然存在,並加入新角色,讓代筆人的生活增加變化。
《夢中的舅舅》是半小時就能看完的小書,然而後勁很強,讓我一陣鼻酸。 網路書店介紹這本書「以哀而不傷的方式探討死亡的議題」,非常貼切。 作者湯本香樹實(1959-)是日本知名童書作家,文筆被評價為「清新自然、細膩感人」,作品主題多半與親情、友情和生死有關。 我則是第一次讀她的作品。
那字裡行間投射並構築出的世界,實則由作者的個性和人格形塑而成。 書籍既然是有自傳色彩的「私小說」,猶如散文,作為讀者的我多少期待並相信其中的真實性,這讓我明白,這本書在一開始就不合我的胃口,無關乎文筆,而是我生性和這名作家不對盤──我們看待世界的眼光大相逕庭。
古典樂迷朋友說,她在四十八小時內就看完《蜜蜂與遠雷》,一「翻」不可收拾。當下,我心想:好,我也挑戰看看可以多快看完! 豈料剛開始看,我立刻放棄「競速」的念頭──朋友是盡情享受故事的讀者;我則是有「文字工職業病」的傢伙,看沒幾章,腦袋裡不只有人物和情節,還充滿各種分析:這本小說,為什麼這麼「神奇」?
作者片山一行為什麼寫這本書? 他認為──編輯的職責在做出好書和暢銷書,但如今出版業卻一片混亂,編輯才更應該找出「編輯這一行」的價值與意義。
我上一次看希臘羅馬神話,大概還在讀高年級或國中。時隔多年,神話故事的脈絡幾乎忘光了,只記得閱讀時屢次感到「出人意表」和「貴圈真亂」。 最近,某個出版前輩建議,讀西方文學應該從神話下手,因為這是根源,很多文學作品的元素來自於此。
相較於第一集,續集寫的是「經營關係」。 這一次,鳩子化身「主角」,她和守景家的日常成為主線,文具店客人的故事則作為推進主線故事的「潤滑劑」;第一集的地景和人物依然存在,並加入新角色,讓代筆人的生活增加變化。
《夢中的舅舅》是半小時就能看完的小書,然而後勁很強,讓我一陣鼻酸。 網路書店介紹這本書「以哀而不傷的方式探討死亡的議題」,非常貼切。 作者湯本香樹實(1959-)是日本知名童書作家,文筆被評價為「清新自然、細膩感人」,作品主題多半與親情、友情和生死有關。 我則是第一次讀她的作品。
那字裡行間投射並構築出的世界,實則由作者的個性和人格形塑而成。 書籍既然是有自傳色彩的「私小說」,猶如散文,作為讀者的我多少期待並相信其中的真實性,這讓我明白,這本書在一開始就不合我的胃口,無關乎文筆,而是我生性和這名作家不對盤──我們看待世界的眼光大相逕庭。
古典樂迷朋友說,她在四十八小時內就看完《蜜蜂與遠雷》,一「翻」不可收拾。當下,我心想:好,我也挑戰看看可以多快看完! 豈料剛開始看,我立刻放棄「競速」的念頭──朋友是盡情享受故事的讀者;我則是有「文字工職業病」的傢伙,看沒幾章,腦袋裡不只有人物和情節,還充滿各種分析:這本小說,為什麼這麼「神奇」?
作者片山一行為什麼寫這本書? 他認為──編輯的職責在做出好書和暢銷書,但如今出版業卻一片混亂,編輯才更應該找出「編輯這一行」的價值與意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上一篇說到可能不是這麼好的文筆練習法。然後有小夥伴反映,如果不寫得細或者推砌詞彙,害怕文章不夠有畫面或者詳細。其實我個人覺得堆砌詞藻這件事情,只要不是太過份,理論上不會對小說做太多扣分。因為如果推砌的詞藻是虛的(也就是說沒有表達出任何劇情中重要的意涵),那讀者可以選擇跳過。   
今年重回寫作,也遇上了方格子改版沙龍,給了一個機會,重新整理專題(房間)以及未來寫作方向的思考。
Thumbnail
用 AI 練習英文寫作及準備各種考試檢定英文寫作(大學學測、全民英檢、多益、托福、雅思、GRE)。
Thumbnail
#練習描寫身邊最不起眼的事物 #說明是冷靜、節制、精確而又簡單 #描寫是生動、具體,充滿想像空間
Thumbnail
一位母親的真實日常生活。 別再輕易質疑一位母親的付出與辛勞,她們身上所背負的不僅是傳統的壓力更是孩子殷殷的期盼,也別再奚落他們自己無法放手,實際上是他們根本沒辦法放手,現實的原因、孩子的依賴等等。
Thumbnail
寫故事的人,常備麵粉、奶油、雞蛋、糖。導演可能帶紅豆給你、帶酵母給你、帶瑪芬模具給你,或者告訴你他的烤箱是旋風式烤箱。你們離最後烤出來可以吃的麵包或甜品還非常遠,而你要負責設計食譜。
Thumbnail
大家都知道的小說和劇本差別,就是小說最終是文字呈現,而劇本最終會是影像和聲音。光把小說寫得充滿影像和聲音就容易轉化成好劇本嗎?真沒那麼簡單。一個不可不知的條件是框架這兩種敘事差異的重要規格:拍攝很貴,超貴。
Thumbnail
「想吃什麼 ? 」「隨便都可以。」這變成現代人常掛嘴上的答案。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上一篇說到可能不是這麼好的文筆練習法。然後有小夥伴反映,如果不寫得細或者推砌詞彙,害怕文章不夠有畫面或者詳細。其實我個人覺得堆砌詞藻這件事情,只要不是太過份,理論上不會對小說做太多扣分。因為如果推砌的詞藻是虛的(也就是說沒有表達出任何劇情中重要的意涵),那讀者可以選擇跳過。   
今年重回寫作,也遇上了方格子改版沙龍,給了一個機會,重新整理專題(房間)以及未來寫作方向的思考。
Thumbnail
用 AI 練習英文寫作及準備各種考試檢定英文寫作(大學學測、全民英檢、多益、托福、雅思、GRE)。
Thumbnail
#練習描寫身邊最不起眼的事物 #說明是冷靜、節制、精確而又簡單 #描寫是生動、具體,充滿想像空間
Thumbnail
一位母親的真實日常生活。 別再輕易質疑一位母親的付出與辛勞,她們身上所背負的不僅是傳統的壓力更是孩子殷殷的期盼,也別再奚落他們自己無法放手,實際上是他們根本沒辦法放手,現實的原因、孩子的依賴等等。
Thumbnail
寫故事的人,常備麵粉、奶油、雞蛋、糖。導演可能帶紅豆給你、帶酵母給你、帶瑪芬模具給你,或者告訴你他的烤箱是旋風式烤箱。你們離最後烤出來可以吃的麵包或甜品還非常遠,而你要負責設計食譜。
Thumbnail
大家都知道的小說和劇本差別,就是小說最終是文字呈現,而劇本最終會是影像和聲音。光把小說寫得充滿影像和聲音就容易轉化成好劇本嗎?真沒那麼簡單。一個不可不知的條件是框架這兩種敘事差異的重要規格:拍攝很貴,超貴。
Thumbnail
「想吃什麼 ? 」「隨便都可以。」這變成現代人常掛嘴上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