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離開高雄,離開旗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前陣子在《惜別的海岸》紀錄片收看數次後,發現自己在裡頭所講的:「今年,我再次離開旗津,準備前往基隆」果然應讖了。這讓我在這漫長無度的虛無突然又有了很多感覺,這個感覺是甚麼,不清楚,但要離開了這個地方,突然想多感受這塊孕育我長大的土地。
  我一直在尋找歸屬的感覺,不管是小時候中國出生的背景而受周遭同儕排擠,或是在學校裡面被老師當課堂上所有同學的面說我是怪胎,抑或是後來種種成長歷程,都覺得自己跟這個世界少了甚麼連結,那個最主要的東西就是歸屬,雖然我一直追求獨立思考判斷這世界的事物,但我同時也在評判甚麼東西是值得自己去連結歸屬而不用懷疑其存在意義是否是不可信的。
  大學前因為受到科學普及,或是高中時期太陽花後濃厚的知識追求環境底下,我對科學是非常認同,經過邏輯思考所歸納出的經驗確實是很有用處,似乎是這世界上最無庸置疑的事情,但我好像卻歸屬或是連結不到這件事情或是東西,因為他確實是這世界上大家整理出來的最好的方法,卻不是人,我無法連結到人身上。
  這次地方回來,或是前幾次回來,我對於高雄或是旗津完全沒有找到人可以歸屬或是連結,即便是鄰居或是爸爸的朋友。反而是因為自己太久沒回來,這些人對我感到陌生,不像之前對待小孩一樣來對待我,讓我覺得無力又無能為力,從而影響到我在地方做的事情吧。
  那我該怎麼辦呢?希望藉由上去基隆之後對自身能力訓練,抑或是認識其他人可以依附歸屬,重新找到連結跟行動的方法嗎?或是在外地做有關於在地的報導跟事情,讓在地人對本地重新找回認同,年輕人開始產生連結生根,好像才是比較可行的方法吧,那我想做甚麼方向跟主題呢?底下列一下清單讓自己記得好了:
  • 台海危機與旗津
  • 徐阿華與本地關係,還有鍾府中軍的關聯
  • 地方信仰,百廟誌
  • 中洲藝術品阿伯的要被拆藝術品
  • 過度觀光對在地造成的傷害 都市人從地方離開去到都市 培養了不關心地方的態度 在到地方去觀光 就只會看到不地方的事物 玩的就只會是淺碟事物 在地人留下來的也只會因應這個淺碟需求 對自身歷史文化脈絡完全不在意 也不會有認同←文章或是影片
  • 《旗嶼文誌》的創立
  • 自己被說是怪胎,去找該名主任反擊←紀錄片
  • 旗津國小校歌←rap歌曲
  • 聖樂相關事物
avatar-img
3會員
57內容數
2020上天透過武漢肺炎降罪給人類,希望藉由祭拜祈求地官大帝赦免人類的罪,也同時赦免還留在基隆的老大公、好兄弟們生前的罪孽,以超度祂們殘留在人世間的苦海。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趙澤民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做為一個剛當兵完的待業男子,由於未能駕馭平頭的髮型,只得穿起過去長髮時起所買的衣物,以及去年同時間沾到油漆的褲子,在路上溜搭來度過我的過年無聊時光。
  距上次打文章,又是接近一個月之前了。這一個月基本上,又是在耍廢,整日耗費在youtube上,不然就是巴哈姆特的動漫瘋上,直至昨日電話收到面試通知之後貌似事情開始起了些變化。   怎麼說呢,他是一種進到下一個階段的感覺,時間又繼續的感覺,之前總感覺是一種暫停吧;而現在是我需要開始拿人薪水替人辦事了
  最近因為等當兵實在無事可幹,便前去報名社區大學的課程,報的課程有文史、民樂還有吉他等等,我便在某堂文史課遇到了之前在旗后聚落作老屋再造時碰到的捧油。他的名字是快打旋風相關的角色,記得在這次文史課之前的最後一次見面大約是兩年前的時候,是在正在裝修老房子的先生旁邊的屋子。   兩年前的當天是個活動,
  現下我從無之循環,打斷,出現在這裡。這個循環是每天沒事做時,便一直看影片、影集以及動漫,餓了便去吃飯,吃完午餐後沒事幹,影片看不下去,便跑去不斷打球,就是一種不斷浸淫在享樂當中的感覺。   但這個感覺總覺得有些虛無或是空無,甚至說有些無聊,因為總跟我想要積累的事物方向有些不一樣,桌球還有辦法累積
  這幾天回到家,跟鄰居聊天打招呼,不知是我冷漠了,還是他們看到我不是小孩覺得不想理我了,都變得冷漠,好難過。   肝我只有打這樣,夭壽。
    在基隆做完船之後,因為房東無法再繼續接受我續約的關係,我必須提前請假回中壢整理家裡,在走之前被某位捧油問說要不要也跟著來東部,我應許後便約在八月四日的中午在玉里見面了。     在往玉里的火車上,我看到一名穿著紅色衣服的男子,緩慢蠕動型自我身斜後方走到前方走道去,走到前面年輕女性旁位置坐著,
  做為一個剛當兵完的待業男子,由於未能駕馭平頭的髮型,只得穿起過去長髮時起所買的衣物,以及去年同時間沾到油漆的褲子,在路上溜搭來度過我的過年無聊時光。
  距上次打文章,又是接近一個月之前了。這一個月基本上,又是在耍廢,整日耗費在youtube上,不然就是巴哈姆特的動漫瘋上,直至昨日電話收到面試通知之後貌似事情開始起了些變化。   怎麼說呢,他是一種進到下一個階段的感覺,時間又繼續的感覺,之前總感覺是一種暫停吧;而現在是我需要開始拿人薪水替人辦事了
  最近因為等當兵實在無事可幹,便前去報名社區大學的課程,報的課程有文史、民樂還有吉他等等,我便在某堂文史課遇到了之前在旗后聚落作老屋再造時碰到的捧油。他的名字是快打旋風相關的角色,記得在這次文史課之前的最後一次見面大約是兩年前的時候,是在正在裝修老房子的先生旁邊的屋子。   兩年前的當天是個活動,
  現下我從無之循環,打斷,出現在這裡。這個循環是每天沒事做時,便一直看影片、影集以及動漫,餓了便去吃飯,吃完午餐後沒事幹,影片看不下去,便跑去不斷打球,就是一種不斷浸淫在享樂當中的感覺。   但這個感覺總覺得有些虛無或是空無,甚至說有些無聊,因為總跟我想要積累的事物方向有些不一樣,桌球還有辦法累積
  這幾天回到家,跟鄰居聊天打招呼,不知是我冷漠了,還是他們看到我不是小孩覺得不想理我了,都變得冷漠,好難過。   肝我只有打這樣,夭壽。
    在基隆做完船之後,因為房東無法再繼續接受我續約的關係,我必須提前請假回中壢整理家裡,在走之前被某位捧油問說要不要也跟著來東部,我應許後便約在八月四日的中午在玉里見面了。     在往玉里的火車上,我看到一名穿著紅色衣服的男子,緩慢蠕動型自我身斜後方走到前方走道去,走到前面年輕女性旁位置坐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在一個月多月前,告別了南投,來到人生地不熟的台東.. 告別了朋友,一個人就開車前往台東,開啟了新的工作旅程.. 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台東熱情的陽光差點沒把我融化,才到台東第三天,終於經歷了傳說中的水土不服,過敏了... 離開南投後,回台南老家,家中老爸還叮嚀著要帶家鄉的土跟米,因
Thumbnail
母親頓日愁煩  教了五年書,有意再升學,申請保送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母親卻頓日愁煩 隔壁家正在蓋房子正搭了鷹架,我從自己家裡後陽台爬過去,翩翩然下到樓下來,穿著外出服自外走入自家門。有一群人,和一個媒婆正在聊天,最近這種情形特別頻繁。雖然媽媽無意早早把我嫁出去,可是正值芳年20的卻像是一朵盛
Thumbnail
我跟韓國朋友十幾年前還是剛畢業的小女生時,曾經來過旗津遊玩,經過十幾年後再一次的來到旗津,韓國朋友驚訝於旗津跟印象的不太一樣變了很多,現在有規劃出腳踏車步道和景點地圖,讓遊客可以跟著路線來採點拍網美照,最重要的是有電動腳踏車來大家可以輕鬆地踩著踏板看著海吹著風來遊玩。
哪裡是家台灣是我的家,雲林是我的家,中國是我的家嗎?不是,可是我從小到大讀的是中國的歷史、台灣的歷史,英法聯軍的屈辱,日本殖民的痛我好像可以跟中國人民一樣共鳴、觸動我能理解他們為什麼想統一,但不能理解的是他們使用的方式,砲彈、飛機、在地震當中網路上粗鄙的語言,武力的統一我們能幸福嗎?
Thumbnail
大學畢業前夕,我有個夢想就是在家鄉工作,為祖國貢獻。可惜的是,我的家並不需要我大學修讀的專業。所以我決定大學考完試後,先好好休息,和剛失戀的影去遊台灣!
Thumbnail
系刊主編出了一個題目,要求我以「故鄉」為主題書寫一篇小文,暢敘我對故鄉的感覺。我究竟是那裡人呢?想想,還真有些惘然。 按戶籍登記,我算臺北縣(現在是新北市)人,我的出生地是中和。當中和、永和的界域還不是那分明的時代,有時還得花費口舌說明我的故鄉是「臺北縣中和鄉」,而不是「臺北縣永和
Thumbnail
旗津原來真是一座島,但高屏溪的大量泥沙北漂,竟讓島嶼成了陸連島,一直到1967年要建高雄二港挖開通道,旗津又變成一座島。 現在陸路要去旗津很方便,就是走1984年通車全長1670公尺的過港隧道。這是台灣唯一的海底隧道,所以有人認為台灣的「極低」點就在這過港隧道裡,這邊在水面下14公尺是海底,隧道在
Thumbnail
那片潮濕的湛藍與灰,為什麼想逃?為什麼留下? 和你流淌,聽海浪靜靜呼吸的早上,我沒看到答案! 只知道手捧咖啡,孩子的滑板車滑過濱海視線, 平凡生活因著消失看似不凡,藍天與海因為原點有著不同的眼界。
Thumbnail
我在今年抓住暑假將逝、開學即至的空隙,與女友從台北一路南下至高雄。這次旅程的起頭是一來自己已三年多沒復返這片土地,並很期盼能在這片海潮之地獲得新的感知,二來則是自己獲得了一張高美館《人類世-凝視.消逝中的地表》的免費入場票券,因此也順便做一個藝文觀展之旅。 而在客運上搭了將近五小時的車程,
我是來自異鄉的過客 來到東海岸的都城  是海水的潮聲 喚我來  是海鳥的飛翔 帶我來 恬靜安閒的背後 沒有喧嚷         沒有雜鬧         只有宜人的夜 夜裡 睡眠沉熟 我悄然而行 怕驚醒 這都城的夢 學庸76.01.31 記至陳志明家中有感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在一個月多月前,告別了南投,來到人生地不熟的台東.. 告別了朋友,一個人就開車前往台東,開啟了新的工作旅程.. 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台東熱情的陽光差點沒把我融化,才到台東第三天,終於經歷了傳說中的水土不服,過敏了... 離開南投後,回台南老家,家中老爸還叮嚀著要帶家鄉的土跟米,因
Thumbnail
母親頓日愁煩  教了五年書,有意再升學,申請保送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母親卻頓日愁煩 隔壁家正在蓋房子正搭了鷹架,我從自己家裡後陽台爬過去,翩翩然下到樓下來,穿著外出服自外走入自家門。有一群人,和一個媒婆正在聊天,最近這種情形特別頻繁。雖然媽媽無意早早把我嫁出去,可是正值芳年20的卻像是一朵盛
Thumbnail
我跟韓國朋友十幾年前還是剛畢業的小女生時,曾經來過旗津遊玩,經過十幾年後再一次的來到旗津,韓國朋友驚訝於旗津跟印象的不太一樣變了很多,現在有規劃出腳踏車步道和景點地圖,讓遊客可以跟著路線來採點拍網美照,最重要的是有電動腳踏車來大家可以輕鬆地踩著踏板看著海吹著風來遊玩。
哪裡是家台灣是我的家,雲林是我的家,中國是我的家嗎?不是,可是我從小到大讀的是中國的歷史、台灣的歷史,英法聯軍的屈辱,日本殖民的痛我好像可以跟中國人民一樣共鳴、觸動我能理解他們為什麼想統一,但不能理解的是他們使用的方式,砲彈、飛機、在地震當中網路上粗鄙的語言,武力的統一我們能幸福嗎?
Thumbnail
大學畢業前夕,我有個夢想就是在家鄉工作,為祖國貢獻。可惜的是,我的家並不需要我大學修讀的專業。所以我決定大學考完試後,先好好休息,和剛失戀的影去遊台灣!
Thumbnail
系刊主編出了一個題目,要求我以「故鄉」為主題書寫一篇小文,暢敘我對故鄉的感覺。我究竟是那裡人呢?想想,還真有些惘然。 按戶籍登記,我算臺北縣(現在是新北市)人,我的出生地是中和。當中和、永和的界域還不是那分明的時代,有時還得花費口舌說明我的故鄉是「臺北縣中和鄉」,而不是「臺北縣永和
Thumbnail
旗津原來真是一座島,但高屏溪的大量泥沙北漂,竟讓島嶼成了陸連島,一直到1967年要建高雄二港挖開通道,旗津又變成一座島。 現在陸路要去旗津很方便,就是走1984年通車全長1670公尺的過港隧道。這是台灣唯一的海底隧道,所以有人認為台灣的「極低」點就在這過港隧道裡,這邊在水面下14公尺是海底,隧道在
Thumbnail
那片潮濕的湛藍與灰,為什麼想逃?為什麼留下? 和你流淌,聽海浪靜靜呼吸的早上,我沒看到答案! 只知道手捧咖啡,孩子的滑板車滑過濱海視線, 平凡生活因著消失看似不凡,藍天與海因為原點有著不同的眼界。
Thumbnail
我在今年抓住暑假將逝、開學即至的空隙,與女友從台北一路南下至高雄。這次旅程的起頭是一來自己已三年多沒復返這片土地,並很期盼能在這片海潮之地獲得新的感知,二來則是自己獲得了一張高美館《人類世-凝視.消逝中的地表》的免費入場票券,因此也順便做一個藝文觀展之旅。 而在客運上搭了將近五小時的車程,
我是來自異鄉的過客 來到東海岸的都城  是海水的潮聲 喚我來  是海鳥的飛翔 帶我來 恬靜安閒的背後 沒有喧嚷         沒有雜鬧         只有宜人的夜 夜裡 睡眠沉熟 我悄然而行 怕驚醒 這都城的夢 學庸76.01.31 記至陳志明家中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