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上流的辦事處

更新於 2022/08/26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如果你在外商任職,是不是也發生相同情形?總公司天高皇帝遠,遙控台灣的生產或銷售,但是它們給的策略卻完全無法貼近台灣市場的需求,以致必須不斷溝通,卻未必能夠說服對方。偏偏他們又比你位階高,成天跟你要業績,從台灣擠出利潤,坐領高薪。日商也是!其實,這些辦事處不過是寄生上流……
1990年代初期,日本經濟泡沫,進入第一個失落的十年。接著21世紀的第一個10年,經濟成長減緩與物價成長偏低,再進入第二個「失落的十年」。而半導體業卻失落了將近三十年,因為1986年簽署了對日本極其不利的《日美半導體協定》,導致日本在半導體業的主導地位拱手讓給亞洲其他國家。
日本企業通常都會在首都東京設立辦事處,主要的工作除了國內業務以外,還有處理海外分公司的訂單、需求及產品問題。辦事處因為國內幾乎沒有「業務可跑」,原本的業務人員都轉成處理海外分店事務的「內勤人員」。
由於國內營業額寥寥可數,所以大多依賴海外分公司分配盈餘及販售產品的佣金,來維持辦公室的管銷費用。但是管銷費用會增加,辦事處就針對獲利好的海外分公司,每年進行佣金的調整。
同時,辦事處代表總公司,必須制度策略,包括開發新產品及銷售戰略。 可是它不在當地,無法在第一線掌握到客戶需求,往往會有「瞎子摸象」及「閉門造車」的情況發生。
以產品研發來說,它是公司的主要命脈,本來應該要加強研發部門與海外客戶的連結,避免造成資訊落差,開發出不適合的產品。而且還要能夠及時掌握需求,以免錯失先機,最後影響到海外分公司的營收表現。
當辦事處不能發揮居中協調的功能時,淪為只是收佣金的角色時,一旦海外分店的營收逐漸下滑榮景不再時,還能繼續寄生上流(海外分公司)嗎?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會員
    6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咪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以往公司大門代表著上下班的界限,在新冠疫情肆虐之下,全球被迫執行遠距上班後,打破這個界限。當員工體會到不需每天花時間通勤上班,在家也可以完成工作,甚至更有效率時,但為何老闆門還是要員工回公司上班呢? 老闆們可以怎麼做?明確設立工作目標,請員工定時或不定時匯報,掌握工作進度。
    網路上有免費問卷調查的網站可以做問卷設計、數據分析、資料收集、即時圖形分析等基本的問卷調查,非常方便。從去年開始某部門使用這個免費的網站,對進行各式各樣的「問卷調查」。 1、未說明收集員工們的結果及意見後,要如何運用? 2、有填寫意見的員工們也未收到公司任何回覆。
    在台的日商都會外派日籍人員到台灣擔任高階經理人,駐台時間約三至五年,若以一家20年的日商來算,至少會換上五位左右的日籍高階經理人。在公司初期設立時,日籍高階經理人的頻繁異動,多少會對公司的前景及規劃造成影響,以及員工適應問題等等。
    友達以上戀人未滿的瞹眛期,互相猜測對方的心意過程,在未確立彼此關係之前,這種霧裡看花感覺讓人有無限的想像空間,當然也有人討厭曖昧的過程,不喜歡一直被吊胃口。但如果「瞹昧」常發生在工作的溝通上呢?
    原書名名稱:コロナ後に生き残る会社食える仕事稼げる働き方= 在後疫情時代企業經營、個人的工作技能以及工作型態要如何不被淘汰並獲利的方法(以上為不負責任翻譯XDDD)。 「三無世代」是指: 1、無移動:線上化、遠距工作已經成為標配,工作更彈性。 / 「企業瘦身成為主流」
    在日本經濟泡沫之前,企業正式員工享有「終身僱用」的制度,這就像台灣的「公務人員」。 年功序列則為日本的一種企業文化,以年資和職位論排行,通常會搭配終身僱用制度。 然而日商太多沿用終身僱用及年功序列制度,混合台式管理,出現了以下症狀:
    以往公司大門代表著上下班的界限,在新冠疫情肆虐之下,全球被迫執行遠距上班後,打破這個界限。當員工體會到不需每天花時間通勤上班,在家也可以完成工作,甚至更有效率時,但為何老闆門還是要員工回公司上班呢? 老闆們可以怎麼做?明確設立工作目標,請員工定時或不定時匯報,掌握工作進度。
    網路上有免費問卷調查的網站可以做問卷設計、數據分析、資料收集、即時圖形分析等基本的問卷調查,非常方便。從去年開始某部門使用這個免費的網站,對進行各式各樣的「問卷調查」。 1、未說明收集員工們的結果及意見後,要如何運用? 2、有填寫意見的員工們也未收到公司任何回覆。
    在台的日商都會外派日籍人員到台灣擔任高階經理人,駐台時間約三至五年,若以一家20年的日商來算,至少會換上五位左右的日籍高階經理人。在公司初期設立時,日籍高階經理人的頻繁異動,多少會對公司的前景及規劃造成影響,以及員工適應問題等等。
    友達以上戀人未滿的瞹眛期,互相猜測對方的心意過程,在未確立彼此關係之前,這種霧裡看花感覺讓人有無限的想像空間,當然也有人討厭曖昧的過程,不喜歡一直被吊胃口。但如果「瞹昧」常發生在工作的溝通上呢?
    原書名名稱:コロナ後に生き残る会社食える仕事稼げる働き方= 在後疫情時代企業經營、個人的工作技能以及工作型態要如何不被淘汰並獲利的方法(以上為不負責任翻譯XDDD)。 「三無世代」是指: 1、無移動:線上化、遠距工作已經成為標配,工作更彈性。 / 「企業瘦身成為主流」
    在日本經濟泡沫之前,企業正式員工享有「終身僱用」的制度,這就像台灣的「公務人員」。 年功序列則為日本的一種企業文化,以年資和職位論排行,通常會搭配終身僱用制度。 然而日商太多沿用終身僱用及年功序列制度,混合台式管理,出現了以下症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提問者): 半導體產業銷售主管 (回答者): 日藉商社銷售 --- (提問者): 目前在處理跨國的客戶案件,有個問題想請教: 首先,若是客戶有跨美國 日本 台灣專案合作 但是台灣代理商在進度追蹤上有困難 因為台灣客戶不願意配合提供相關資訊...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提供給想去在台日商的朋友們一個認知,也讓大家知道;日商並沒有你想像中的好,我會把一些自己碰到的事件,擇要而錄;但我不會說出日商名稱,最多點到為止,供給讀者自行思考。 首先我要先說明一下工作模式: 1.管理經銷商: 這是最主要的工作,畢竟有6間經銷商,經銷商都會互相搶客戶,故一
    在開始陳述時,我知道很多人會有自己的意見 故這邊也只是一些待在日商時所碰之真人真事,給予看法 小弟先前在某間日商,分A、B、C三大部門, 小弟入職恰巧在C部門,其他部門基本都由台灣人自行管理 只有這C部門有最初是由日本部長帶領的,但那都是舊話了 在2023年時全面改組成台灣人自行管理,
    Thumbnail
    集團在日本的國際級重要客戶有不少,這一次要拜訪的這家比較特別,我們的產品是他們所製造設備的心臟部位,成本的占比很高,因此;供需雙方都很在意後續長久的利益,畢竟關鍵備件的使用壽命就是幾年而已,因為在各國使用中的數量不小;汰舊換新的週期此起彼落,滾滾財源,任誰都會垂涎三尺的。 從邏輯角度來看;總部發來
    Thumbnail
    亞洲兩個分公司的合併,業務責任仍然延續著先前的大分類,也就是東亞地區歸我管,而總裁同事仍然主管原先的東南亞地區。我所以逐步涉入東南亞市場,那是源自於新執掌的責任範圍,我是‘’操作‘' 層次(Operation Level) 的亞洲行銷總負責。 這裡產生了一個基本的結構問題,也就是我的行銷職責範圍;
    Thumbnail
    亞洲分支機構融合前,我負責的東亞地區市場;以台灣為核心,,營業收入大約百分之四十是直接銷售,而另外的六成業績是來自區域內各大經銷商的貢獻。 對比遠東地區,由於區域中心所在地新加坡本身是金融中心,製造業比重相對低了很多,以致於當地的生意規模遠遠不如鄰近的越南,印尼和泰國。所以新加坡市場就委託給了一家
    Thumbnail
    那是九零年代中期,東亞地區各個市場的經濟發展勢頭迅猛,需求也不斷擴大。在我權責範圍內,當時是以台灣為區域中心的概念運作,所有海外的市場都以遠距的方式處理。因此,團隊成員包含我個人;經常得出差到責任區內的海外市場。 經濟活動方面,當年香港還扮演著重要的中繼角色,因此;除了韓國以外,我們最常出差的目的
    Thumbnail
    隨著亞洲市場的重構,集團在亞洲市場劃分成三個區塊,分別由三個不同的經理人擔任分公司總經理,直接對執行長負責。 日本-- 屬於單一國家級市場。由於經濟量體龐大,公司的配備和美國和德國同一等級。 東亞-- 以台灣為核心的地區性操作。責任市場以大中華經濟圈為主,外加韓國,菲律賓。 東南亞-- 以原來
    Thumbnail
    在民生製造業幾乎崩掉的現在,談重啟製造業似乎很蠢,但筆者的看法是,全球化開始逆轉的今天,與其想辦法把工廠從中國搬到東南亞,再一路搬去非洲,還不如直接回台。現狀台灣的勞工薪資已經夠低,而義務教育訓練出的程度,高於同等級國家的其他勞工,這哪裡不是競爭優勢?
    Thumbnail
    很快的,人事巨變的漣漪湧到了亞洲地區。第一波,集團把日本公司合夥人的股份買下,也解除合夥人身兼的社長職務,改聘為顧問。當年併購的價碼應該是不錯,所以交易本身並沒遭遇到什麼阻力。 從這個處理的迅速果斷,足見我這位義大利大叔朋友絕對是個狠角色。和創辦人同期發跡的資深分公司負責人還不少,應該還會有其他洲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提問者): 半導體產業銷售主管 (回答者): 日藉商社銷售 --- (提問者): 目前在處理跨國的客戶案件,有個問題想請教: 首先,若是客戶有跨美國 日本 台灣專案合作 但是台灣代理商在進度追蹤上有困難 因為台灣客戶不願意配合提供相關資訊...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提供給想去在台日商的朋友們一個認知,也讓大家知道;日商並沒有你想像中的好,我會把一些自己碰到的事件,擇要而錄;但我不會說出日商名稱,最多點到為止,供給讀者自行思考。 首先我要先說明一下工作模式: 1.管理經銷商: 這是最主要的工作,畢竟有6間經銷商,經銷商都會互相搶客戶,故一
    在開始陳述時,我知道很多人會有自己的意見 故這邊也只是一些待在日商時所碰之真人真事,給予看法 小弟先前在某間日商,分A、B、C三大部門, 小弟入職恰巧在C部門,其他部門基本都由台灣人自行管理 只有這C部門有最初是由日本部長帶領的,但那都是舊話了 在2023年時全面改組成台灣人自行管理,
    Thumbnail
    集團在日本的國際級重要客戶有不少,這一次要拜訪的這家比較特別,我們的產品是他們所製造設備的心臟部位,成本的占比很高,因此;供需雙方都很在意後續長久的利益,畢竟關鍵備件的使用壽命就是幾年而已,因為在各國使用中的數量不小;汰舊換新的週期此起彼落,滾滾財源,任誰都會垂涎三尺的。 從邏輯角度來看;總部發來
    Thumbnail
    亞洲兩個分公司的合併,業務責任仍然延續著先前的大分類,也就是東亞地區歸我管,而總裁同事仍然主管原先的東南亞地區。我所以逐步涉入東南亞市場,那是源自於新執掌的責任範圍,我是‘’操作‘' 層次(Operation Level) 的亞洲行銷總負責。 這裡產生了一個基本的結構問題,也就是我的行銷職責範圍;
    Thumbnail
    亞洲分支機構融合前,我負責的東亞地區市場;以台灣為核心,,營業收入大約百分之四十是直接銷售,而另外的六成業績是來自區域內各大經銷商的貢獻。 對比遠東地區,由於區域中心所在地新加坡本身是金融中心,製造業比重相對低了很多,以致於當地的生意規模遠遠不如鄰近的越南,印尼和泰國。所以新加坡市場就委託給了一家
    Thumbnail
    那是九零年代中期,東亞地區各個市場的經濟發展勢頭迅猛,需求也不斷擴大。在我權責範圍內,當時是以台灣為區域中心的概念運作,所有海外的市場都以遠距的方式處理。因此,團隊成員包含我個人;經常得出差到責任區內的海外市場。 經濟活動方面,當年香港還扮演著重要的中繼角色,因此;除了韓國以外,我們最常出差的目的
    Thumbnail
    隨著亞洲市場的重構,集團在亞洲市場劃分成三個區塊,分別由三個不同的經理人擔任分公司總經理,直接對執行長負責。 日本-- 屬於單一國家級市場。由於經濟量體龐大,公司的配備和美國和德國同一等級。 東亞-- 以台灣為核心的地區性操作。責任市場以大中華經濟圈為主,外加韓國,菲律賓。 東南亞-- 以原來
    Thumbnail
    在民生製造業幾乎崩掉的現在,談重啟製造業似乎很蠢,但筆者的看法是,全球化開始逆轉的今天,與其想辦法把工廠從中國搬到東南亞,再一路搬去非洲,還不如直接回台。現狀台灣的勞工薪資已經夠低,而義務教育訓練出的程度,高於同等級國家的其他勞工,這哪裡不是競爭優勢?
    Thumbnail
    很快的,人事巨變的漣漪湧到了亞洲地區。第一波,集團把日本公司合夥人的股份買下,也解除合夥人身兼的社長職務,改聘為顧問。當年併購的價碼應該是不錯,所以交易本身並沒遭遇到什麼阻力。 從這個處理的迅速果斷,足見我這位義大利大叔朋友絕對是個狠角色。和創辦人同期發跡的資深分公司負責人還不少,應該還會有其他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