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藉商社銷售對跨台灣及日本客戶的內部不同步,導致協調不順所採取的建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提問者): 半導體產業銷售主管

(回答者): 日藉商社銷售


---


(提問者):

目前在處理跨國的客戶案件,有個問題想請教:

首先,若是客戶有跨美國 日本 台灣專案合作

但是台灣代理商在進度追蹤上有困難

因為台灣客戶不願意配合提供相關資訊

電話不接 訊息不回 郵件也不回

供應商在日本端明明知道此情況

卻還是不停要求台灣代理商持續 call 客戶死纏爛打

要怎麼解決這個死局?


(回答者):

  1. 思考是否所有可以應對台灣客戶的方式都已經試過,例如:正式的拜訪申請 或非正式的餐敘邀約。
  2. 若上述無效是否需要直接飛到日本去問客戶的日本端,為什麼台灣端的客戶配合度不佳?




這件事後續的解局方式是

  1. 無效
  2. 日本當地供應商已經與日本客戶端確認過,台灣客戶端不只不回應我們,內部也不回應日本端客戶;因此本件會請美國端客戶協助追蹤後續。


另一位日商半導體產業銷售主管補充:

日商跟外商的落差真的非常大

在外商的跨國會議如果決定的事情

各地區就是按照Global需求分頭進行

但是偏偏如果其中的地區涵蓋日本

日本區的客戶就會私底下產生意見

讓案件的推進變得非常複雜

因為日本區客戶有維護自己利益的理由

因此會想盡辦法找理由拖延

這時候跨國的供應商在整合這件事情上就非常累

必須額外花時間精力協助整合意見

重新確認日本端客戶的意見


這時候最有效的方式就是:

直接把日本端客戶私下提出的問題寄給各客戶端

包含Global

讓客戶公司知道是因為日本端客戶不願意配合

不是我們供應商的問題

很快

日本端客戶就只能投降


只能說

日商真的是一個很特殊的文化存在

只能不斷透過相處的經驗去適應跟磨合


avatar-img
38會員
148內容數
分享台商、外商、日商職場文化,與成長屬性的視野與閱讀心得;記錄「男生也要好好保護自己」的保護令申請經過、訴訟對抗《不合理的》最小變動與幼兒從母原則;串連菁英大腦,歡迎加入交流,或贊助支持 Mr. Colin。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r. Colin 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提問者): 半導體產業銷售主管 (回答者): 美商 IT 駐日產品經理 --- (提問者): 謝謝您接受我的訪談。在探討半導體材料外商在中國的商業布局方面,我有幾個問題想請教您...
新房間將會記錄跨領域菁英的對話 可能發生在某個群組 也可能發生在某場聚會 在這裡 完全去中心化,個人身分低調,彼此平等碰撞 主持人每次會換掉一半人  每次都會重新邀情 目標是幾次去蕪存菁後形成一個相對穩定的組織 在這裡 組織的思考品質相當、領域互異 信任彼此的智商...
(提問者): 半導體產業銷售主管 (回答者): 美商 IT 駐日產品經理 --- (提問者): 謝謝您接受我的訪談。在探討半導體材料外商在中國的商業布局方面,我有幾個問題想請教您...
新房間將會記錄跨領域菁英的對話 可能發生在某個群組 也可能發生在某場聚會 在這裡 完全去中心化,個人身分低調,彼此平等碰撞 主持人每次會換掉一半人  每次都會重新邀情 目標是幾次去蕪存菁後形成一個相對穩定的組織 在這裡 組織的思考品質相當、領域互異 信任彼此的智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大部分業務進入國際市場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這篇文章提供判斷內銷或外銷的標準和方法,並說明即使可能影響當地代理商的生意,賣給經銷商的利益仍然大於不賣的利益。文章中也提供了業務思考和延伸思考,對業務人員在做國際業務決策時提供了實用方法。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提供給想去在台日商的朋友們一個認知,也讓大家知道;日商並沒有你想像中的好,我會把一些自己碰到的事件,擇要而錄;但我不會說出日商名稱,最多點到為止,供給讀者自行思考。 首先我要先說明一下工作模式: 1.管理經銷商: 這是最主要的工作,畢竟有6間經銷商,經銷商都會互相搶客戶,故一
在開始陳述時,我知道很多人會有自己的意見 故這邊也只是一些待在日商時所碰之真人真事,給予看法 小弟先前在某間日商,分A、B、C三大部門, 小弟入職恰巧在C部門,其他部門基本都由台灣人自行管理 只有這C部門有最初是由日本部長帶領的,但那都是舊話了 在2023年時全面改組成台灣人自行管理,
Thumbnail
故事是這樣的 前提:公司的甲產品並不是需要很多技術底蘊才能正確安裝使用的產品,基本上每個代理商都有能力販售與安裝。 越南的代理商(簡稱A公司)來信詢問公司的甲產品+乙配件的一些細部規格,因為他有客戶要想要買。協助釐清之後,隔了幾天,越南的B公司、C公司來信詢問一模一樣的產品。又隔了一天,馬來西亞
Thumbnail
經營日本市場的電商,有需要到日本開公司嗎? 答案是「不一定需要」。也就是可以不到日本開公司、直接在台灣跨境操作; 但看公司的產品屬性跟進入日本市場的階段跟資源,有些可能會需要到日本開公司比較適合。 這篇文章來整理「電商品牌是否要到日本開公司」的討論。 
Thumbnail
身為求職者,相信你一定常常在104或1111等求職平台搜尋外商職缺吧!形形色色的工作中,我們該如何在台灣外商公司徵才中脫穎而出?如何才能符合外商公司徵才條件呢?無論是美商強調的個人主動性,還是日商所注重的集體協作,都有許多優劣勢隱含其中需要達成平衡。這樣的文化差異既是...
Thumbnail
先前有篇文章是【2024年更新版】老闆要我作進入日本市場的計劃...,討論的是規劃台灣團隊進入日本市場時可以用的架構跟時程表。因為是一個架構,內容比較偏「通用性」,不一定適合所有的品牌。就算是整個架構是適用於品牌,但執行起來是否真的如計劃進行?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大部分業務進入國際市場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這篇文章提供判斷內銷或外銷的標準和方法,並說明即使可能影響當地代理商的生意,賣給經銷商的利益仍然大於不賣的利益。文章中也提供了業務思考和延伸思考,對業務人員在做國際業務決策時提供了實用方法。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提供給想去在台日商的朋友們一個認知,也讓大家知道;日商並沒有你想像中的好,我會把一些自己碰到的事件,擇要而錄;但我不會說出日商名稱,最多點到為止,供給讀者自行思考。 首先我要先說明一下工作模式: 1.管理經銷商: 這是最主要的工作,畢竟有6間經銷商,經銷商都會互相搶客戶,故一
在開始陳述時,我知道很多人會有自己的意見 故這邊也只是一些待在日商時所碰之真人真事,給予看法 小弟先前在某間日商,分A、B、C三大部門, 小弟入職恰巧在C部門,其他部門基本都由台灣人自行管理 只有這C部門有最初是由日本部長帶領的,但那都是舊話了 在2023年時全面改組成台灣人自行管理,
Thumbnail
故事是這樣的 前提:公司的甲產品並不是需要很多技術底蘊才能正確安裝使用的產品,基本上每個代理商都有能力販售與安裝。 越南的代理商(簡稱A公司)來信詢問公司的甲產品+乙配件的一些細部規格,因為他有客戶要想要買。協助釐清之後,隔了幾天,越南的B公司、C公司來信詢問一模一樣的產品。又隔了一天,馬來西亞
Thumbnail
經營日本市場的電商,有需要到日本開公司嗎? 答案是「不一定需要」。也就是可以不到日本開公司、直接在台灣跨境操作; 但看公司的產品屬性跟進入日本市場的階段跟資源,有些可能會需要到日本開公司比較適合。 這篇文章來整理「電商品牌是否要到日本開公司」的討論。 
Thumbnail
身為求職者,相信你一定常常在104或1111等求職平台搜尋外商職缺吧!形形色色的工作中,我們該如何在台灣外商公司徵才中脫穎而出?如何才能符合外商公司徵才條件呢?無論是美商強調的個人主動性,還是日商所注重的集體協作,都有許多優劣勢隱含其中需要達成平衡。這樣的文化差異既是...
Thumbnail
先前有篇文章是【2024年更新版】老闆要我作進入日本市場的計劃...,討論的是規劃台灣團隊進入日本市場時可以用的架構跟時程表。因為是一個架構,內容比較偏「通用性」,不一定適合所有的品牌。就算是整個架構是適用於品牌,但執行起來是否真的如計劃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