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台灣在半導體產業是世界聞名的,美國在2022年8月9號正式簽署美國晶片法案(CHIPS Act),雖然這個法案已經討論許久,但還是滿受人關注的,尤其在我們亞洲,因為對整體產業事關重大。
這項法案在台灣的各位第一時間應該都會覺得美國要讓我們產業外移,或者有些人會覺得晶片法案美國會有錢補助台灣企業,可能會有前景,到底整個法案是如何呢?
這篇文章想要跟大家討論究竟晶片法案是什麼,首先會先看法案本身的解釋,還有補助金額,還有各方人馬(美國本土企業、韓國、中國、台灣)的想法跟處境是什麼? 最後會想跟大家討論美國晶片自給自足的可能性,讓我們往下看吧。
美國晶片法案是什麼?
美國晶片法案是近年來因為半導體的需求越來越大,加上疫情之後,晶片荒非常嚴重,導致許多產品延宕,延遲出貨,加上台灣局勢會讓美國擔心等等因素,誕生出來的法案。 原文跟網站可以去美國官網查詢「
美國晶片法案」。
一開始這個晶片法案也不是獨立的法案,他是被包在2021年【美國創新與競爭法】裡面,這個法案最主要是要加碼科技投資,希望提高美國本土的科技製造競爭力,那當然就包含扶植美國本土半導體的計畫。
晶片法案最終獲得兩黨支持後,在2022年7月通過,通過推進晶片法案的
程序表決;並且在2022年8月由美國總統拜登簽署,正式生效。
雖然最後是通過了,但其實在美國國會討論的過程中,關於預算要如何補貼,大小爭議不斷。像是參議院就認為,應該只要支持在美國本土的生產廠的半導體廠商(像是英特爾、美光、德州儀器)。
但是眾議院的版本促進美國製半導體法案,則是把範圍擴大到IC design還有其他國家的半導體業者,最後通過的版本是參眾兩院內部談判一年多後取得的綜合版本。
但相信大家也多少知道,像是非美國本土的廠商,像是台積電跟三星也能拿到補助,總之最終決定不只是聚焦在協助美國半導體業者,另外也會提供資金吸引國外先進半導體廠商到美國投資。
晶片法案的受惠者跟限制條件
美國銀行報告指出,美國英特爾應是晶片法案的最大受惠者,在未來五年可能會獲得價值520億美元援助中的100億至150億美元,對英特爾來說無疑是一大佳音。而台灣台積電、台灣環球晶、南韓三星等外國廠商,則因有意在美國國內投資晶圓廠,可能受惠於晶片法案的補助,同樣被外界視為得利者。
取得美國補助的企業,十年內不得在中國或其他對美國不友善的國家,建置新廠或擴充先進製程的產能。有專家分析,這項限制條款的目的,就是美國要讓企業選邊站,防止中國供應鏈崛起,並鞏固美國全球半導體地位。
美國為何要設立晶片法案?
我們上面有概論說了一下為什麼要有這個晶片法案,這邊來多論述一下,總之分成幾個原因:
- 提高美國本土的科技製造競爭力。
- 防止晶片供應鏈中斷的風險。
- 美國與中國關係惡化。
1.提高美國本土的科技製造競爭力
第一個原因是因為美國本土長期放棄晶片製造的產業,從美國半導體協會裡面的數據指出,1990年統計時全球有37%晶片在美國生產,如今卻只剩下12%,大部分的製程已在韓國跟台灣。
美國之所以推行晶片法案,主要希望讓美國重拾晶片主導地位。從研究調查機構集邦科技統計的數據顯示,全球十大晶圓代工廠2022年第一季市占率前三名分別是:台積電(TSMC)53.6%、南韓三星(Samsung)16.3%、聯電(UMC)6.9%。如果把台灣企業加一加,整個市占率達到60%以上將近七成,是相當嚇人的數字,成為許多美國專家開始重視美國晶片法案的起點。
2. 防止晶片供應鏈中斷的風險
前二年因為疫情肆虐、晶片重複訂單、航運等等問題,造成許多產業有晶片荒的現象,晶片在整個經濟體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像是汽車製造、家電、人工智慧、通訊設備、5G等等...各個產業都慢慢智慧化了,所以會分常需要晶片的穩定供給。
這二年遇到全球晶片嚴重短缺的狀況,讓美國意識到半導體供應鏈的重要性。在上面也說台灣就占比將近全世界供應六成多,如果哪天台灣遭受危機,半導體的供應會更加嚴峻。
為了不再依賴他國供應晶片,美國政府開始在本土鼓吹半導體製造的想法。
3. 美國與中國關係惡化
近年來,中國花了滿多錢跟資源在扶植半導體產業,先不論成功或者失敗,確實讓許多國家有危機感。
美國畢竟目前在整個科技上還是有很強的優勢,但如果中國注入資源讓半導體技術往前邁進一大步的話,很有可能威脅到美國霸主的地位。因此美國最近也在用各種方式施壓,像是和荷蘭、日本的半導體設備製造商討論,希望他們禁止向中國廠商供應最先進的DUV設備。
因此這次的晶片法案,本身也存在著重大的政治意圖,讓中國在半導體技術崛起的速度在更慢一點或者停滯。
晶片法案各國的看法如何?
美國本土支持者跟反對者在想什麼?
支持這個法案的人認為美國半導體與晶片大多從國外進口。晶片法案絕對有助於緩解美國國內晶片短缺,並推動半導體產業,減少對東亞的依賴,可以為美國未來的經濟帶來重大的勝利。
而且不只是單純在半導體產業上的策略,另外在美國本土興建工廠也能創造很多工作機會。
反對這個法案的認為晶片法案是從短期來看,無法對半導體產業帶來重大影響。企業需要花很多年才能建造新的工廠與設施,還有訓練人才也需要花費很多時間。
其中也藏有一個很大的問題,相較於其他國家,美國的勞工與製造成本相對高很多,可能會造成製造晶片的成本大幅提升。
美國各廠商對晶片法案的態度是什麼?
其實一開始在討論法案的時候,英特爾的聲音一直都很大聲,像是抨擊台灣廠商為什麼可以領補助,那是個處於危險的國家,三星的忠誠度也是問題等等,總之英特爾在前期在大力爭取自己補助的金額。
最後英特爾這種有製造工廠的半導體公司,可以獲得更多的補助金額,而AMD、高通、Nvidia這些無工廠廠半導體公司,可能沒辦法得到美國政府太多的援助,甚至一度這些公司想抵制法案。
雖然英特爾最後拿的補助可能會較多,但是近年來市值已經被AMD超越,產品的毛利率也崩的很慘,假如他們繼續蠟燭二頭燒,設計跟製造要同時兼具,又要逆轉現況,應該是相當困難的事情。
中國有什麼反應?
中國在聽到晶片法案通過之後,非常大力的反彈,並且認為美國訂下這些具有歧視的條款,會創造很多對中國不公平的競爭環境,違背WTO公平貿易的原則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認為,美國把科技跟經濟、貿易問題政治化、意識形態化,對中國實行技術封鎖、技術脫鉤,只會讓其他國家更加警醒,在技術上一味靠美國行不通,這也將促使各國加快實現科技自主自立自強,聲稱有必要時中國將採取措施,維護自身權益
雖然目前看起來中國並沒有什麼反制的方式還擊美國,但這一點還需要特別注意,因為如果無法直接打擊美國的話,很有可能會去限制台灣跟韓國企業,加身二方惡化的關係。
韓國企業對晶片法案的態度是什麼?
韓國就比較麻煩了,因為晶片法案的相關限制,會要他們開始選邊站,三星和SK海力士需要重新評估中國的投資和行銷宣傳活動,要最好準備隨時可能要放棄在中國投資晶片的部分。
擔任南韓政府半導體政策顧問的SK證券研究部主管金勇武表示,韓國應該會傾向接受晶片法案的補助,在美國興建更多工廠,因為他們害怕如果不站在美國那邊,可能會無法拿到最新設備,所以如果他們必須在美國和中國之間做選擇,他們將毫無選擇,只能轉向美國。
自從2012年以來,韓國許多廠商已在中國投資高額資金,如果美國晶片法案開始制約,可能會造成不小的衝擊,很多策略都要重新調整。韓國政府的調查顯示,53%出口商贊成加入美國陣營,41%認為應該要暫緩加入,有5%的比例認為不應該加入,從這邊的數據可以看到其實韓國對於中國市場的態度。
晶片法案對台廠有何影響?
先看現狀的話,台積電在10奈米以下先進製程全球占比高達63%,成熟製程的產能也是全球第一,以這個數據來看,台灣其實目前的競爭優勢是有的,就因為優勢太大,美國才設立這個晶片法案,看能不能平衡一下局勢,加強美國本土的競爭力。
一直以來,張忠謀都不太看好海外半導體的發展,原因是因為成本會拉得很高,光人力的費用還有叫不叫的動員工就是很大的問題。台積電美國廠預計2024年量產,技術是5奈米製程,也算是先進技術,在量產的過程中會有大大小小的問題,如果是美國的人力成本加上加班費用,美國自己量產的晶片費用會相當可觀。
因此可以合理推測台積電到美國設廠,主要還是政治與戰略考量居多,像是【美國製造】這種象徵意義,還有限制中國發展這些事情。
理論上在這十年內,全世界的晶圓代工產能的比例不太可能有劇烈變化,台灣應該還是佔多數,即便晶片法案可能不利於台廠,整體影響並不會太大。
另外一點會比較值得注意,就是人才的外移,因為美國需要更多相關人才協助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所以他們迫切需要經驗豐富的高科技人才,然後會較為寬鬆的給予這些人才簽證。
整個美國策略是走較為長遠的路線,短時間內雖然台灣很難被取代,但是台灣已經少子化了,如果半導體人才慢慢一點一滴被挖走,十年後會如何,真的很難講。
總之以整個法案來說,對台灣的利多效果有限,先別說 527 億這個補貼金額並不算多了,也不是全部都給台積電一家公司,是好幾家公司在搶,美國自己本土的英特爾也拿走很大一部分。
以台積電的資本支出規劃來看,2022 年就花了400多億。美國全部的補貼金額也才相當於台積電一家公司一年多的資金,即使 25% 的投資抵免優惠,以正常的營利策略來說,不太會因為這個補貼而去美國,所以很大一部分是為了政治策略而做的決定。
結論
總之整個晶片法案,一定有政治考量在裡面,除了要避免所有產能都集中在台灣跟韓國手上之外,再來就是防堵中國,從下面半導體設備領先技術的國家分布圖中得知,除了曝光機是由荷蘭ASML主導之外,多數的技術都是往握在美國跟日本手上。
除了晶片法案之外,美國也發起一個晶片四方聯盟(Chip 4),雖然目前還沒有詳細的資訊,這個聯盟到底會做些什麼,外界預測美國是要和台灣、日本、韓國一起推動半導體的合作,然後設下出口管制還有技術外流的限制,要大家選邊站,形成【抗中聯盟】。 這對在中國投資較多的韓國相當為難。
整個晶片法案要提升美國的自主性,會花比較多的時間,短期之內,這個法案最容易看到成效的地方,就是去打擊中國半導體的研發進度。
我認為短期內美國要以晶片法案,來把美國本土的晶片製造率拉高,是很困難甚至難以實現的事情,所以我會把整個晶片法案看成一個長期並且有戰略考量的議題。
整個晶圓製造要花費的錢是非常龐大的,最主要分成【能源消耗】、【製造機台】、【人力成本】。台積電在2022年的資本支出費用為400多億,而晶片法案補助的金額要給製造廠的全部加在一起是527億,目前看起來雖然不無小補,但整體效益不大。
以目前的局勢,長期來看國際分工對每個國家的最大利益應該還是最好的,但由於還是很多天鵝可能會來臨,天災、人禍、戰爭、疾病.....,所以美國才在這次立下法案,開始加強半導體製造的投資,避免哪天遭遇供應鏈遇到問題時做準備。
根據BCG(波士頓諮詢公司) 的估計,如果美國想要在半導體這一塊達成自給自足的供應鏈,必須至少花上 1 兆美元的前置投資,前置的意思就是設備、廠房、土地。再把之後的營運成本算下去,整個半導體行業每年也要將增加 450 至 1250 億美元,美國才有機會自給自足,然後改變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面貌,所以目前以現實來看,還不太可能。
另一個短期美國很難馬上轉型的原因,是因為這些製造的機台都很貴,半導體最先進的設施需要數百億美元,單台機器的成本很常超過1.5億美元,而美國本土的晶片業資本支出是出了名的保守,所以目前只有英特爾這種本身就有深厚底子的很願意擴大支出。
所以美國要往戰略目標前進,就必須去說服這些公司願意擴大支出預算,也要說服他們這些產能往後不會導致全球產能過剩,賺不到錢,總之美國自己該克服的事情很多。
而台灣目前能打的牌不多,整個晶片法案看起來也不算利多,整體投資情緒也沒有因為通過法案拉高,因此還是回歸基本面,觀察每個公司的營運跟接單狀況。
如果大家喜歡我們文章,可以用一杯咖啡的金額贊助我們
讓我們更有動力創作~ 斗內連結:https://bit.ly/3qvdV4C
或者在方格子贊助即可
也歡迎大家來我Podcasts看看:
Apple: https://reurl.cc/D63Dz6
SoundOn: https://reurl.cc/n0OXad
Spotify :https://reurl.cc/Z71L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