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這篇的起因很簡單,這源自我最近在網路上看到的一段話。我親身實驗之後才真正領悟到這個道理。
一直以來我都認為自己是個能吃苦的人。這不是自豪,而是有所本的。我可以宜個星期五天去健身房做重量,而且已經持續好長一段時間,漸漸變成了我的習慣之一。我也可以在高溫底下工作,就算汗流浹背也不以為意。我真的一直覺得是很能吃苦的。因為我看過太多人,光憑這樣就抱怨連連,叫苦連天。
可問題來了,我並不是一個成天耍廢發懶的人。我是可以做出實際行動的人,但我還是覺得哪裡不對勁。時常感覺到痛苦和有些焦慮和抑鬱。總覺得自己可以更好。通常碰到這樣子的情況,我就知道我很可能又開始提不起勁了,整個人會開始懶洋洋的,什麼事都不想做。面對生活,積極不起來。
這樣的情況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
我這是怎麼了?
我這樣倒不如整天賴在床上,什麼事情也不去幹,還比較好。還不會有那麼多的自責和懊悔。
更何況說真的,看上去我跟那些人也沒什麼兩樣。我似乎並沒有取得質與量的提升,可我明明是有在精進自己和提升的人啊!怎麼會這個樣子?我可不想躺平,就此放棄隨波逐流。
雖然其他人,包括相當熟識的朋友都看不出來。因為我也不會主動提及。每次大家相約出去遊玩吃飯,也都是笑呵呵,看上去無憂無慮的模樣。在那樣的狀態下的我,也並非是硬裝出來。在當下,是真的感覺到快樂,和朋友相聚時的快樂。可當只剩自己一個人的時候,我很明顯感覺得到自己情緒上的大幅滑落。坦白說那滿難受的。
可我自己一個人的時候,也可以做很多事情。並不是在那邊發呆或就會因此而焦躁不安。
後來我懂了。
我雖然在一個人的時候並沒有閒下來,都有在做事情。可其實我還是在逃避。
什麼意思呢?
我並沒有在最優先必須做的事情,而是去選擇做不那麼困難和不那麼枯燥的事情來欺騙自己,試圖讓自己因此可以舒坦一些。
我依然有在做。但最重要被我擺在選項中的第一位的事情,我會選擇跳過因為那件事情會讓我感到厭煩,而且我並不能立即從中看到成果。那些事情通常都必須日積月累,然後突然在某一個時間點才會產生質與量的轉變。
也就是說,我依然還是在所謂的舒適圈內,並沒有真正的突破。
吃苦,在許多人的想法裡面,想的都是吃體力上的苦。但後來我才發覺真正的吃苦,其實要吃的心智上的苦。
一個人讀書,不受外界干擾的苦。一個人思考,面對自己去認識自己的苦。一個人做不擅長或陌生的領域去做嘗試,不斷遭到挫折或失敗,然後還願意繼續堅持下去的苦。
這些苦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苦。真的得熬阿!
這一點也不容易。我們現在的生活外界的刺激太容易取得,更可以讓我們去逃避我們不願面對的地方。
有注意到嗎?我寫的都是「一個人」。
對。
因為人生從頭到尾自始至終,就只有你自己一個人,是會永遠待在你自己身邊的人。其他人都是不確定的。所以我們必須學會享受自己一個人,過程中的枯燥和紀律,正是我們得吃的苦。在我們這個時代,這種能力要培養是更加的困難阿。
我也在努力享受著,我對自己有目標和期許,並不想就此放棄,就這樣躺平,對未來抱持絕望。我清楚要是我這樣,我會更容易對自己不滿,那會累積更多的怨恨。我不想要這樣。
我給自己五年,這五年內我要達成幾個目標,我會想辦法,每天有紀律地去執行下去,因為我想過一個不後悔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