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觀察日誌:沒人喜歡唐僧

2022/09/29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沒人喜歡唐僧的為人。
不是師徒間相互比較,是以一個獨立的人格來看,也沒人喜歡唐僧。不只小孩,我相信許多大人如果願意看過西遊記全文,也絕不會欣賞、甚至有些厭惡他。
唐僧如何成為唐僧一事,於《西遊記》的八到十二回。唐僧本名陳玄奘,出生時父被殺、母被奪,萬幸撿回一線生機,受佛寺教養成人,後來也是歷經一般波折,使惡人受裁、父親復活、一家團圓。之後,又逢一連串機緣巧合,當時的皇帝唐太宗,決定開始禮佛,於是蓋了大相國寺,又辦了水陸大會,需要一人設壇並主持道場,就想起了咱們玄奘(他外公是當朝宰相,所以在玄奘救父母難時,也有耳聞此人此事。)人品好、身世佳,相貌堂堂、德性堅堅,對經文無所不知,對佛音無所不曉,不愛榮華,只愛修持。便就賜他此位。又有菩薩送上幾件會放彩光的袈裟、法器,更將玄奘捧為天選之人。後菩薩在道場前現了金身,喜得太宗帶著眾人一通跪拜,菩薩留下一張紙條,說西方有妙文經書,快派人來取,讓眾人同修正果。玄奘就在此時立下大願做那取經人,太宗又一頓喜噴,與玄奘拜了兄弟,賜他國姓「唐」,又因為菩薩說西天有經三藏,於是賜號「三藏」,陳玄奘就此成為了唐三藏。
取經路上多妖怪,三藏只是凡肉胎,此點且不提,但三藏有幾個特質真的是會讓所有人氣到。
1.懦弱。
唐僧的懦弱不是普通的懦弱,根本算的上是一個膿包。每次受驚就一定、一定會摔下馬(考慮到他從小在寺院修行,馬技是應該頗差,但意外地耐摔)。唐僧和兔子一樣容易驚懼也罷,還很愛哭!而且不是受到挫折後才哭,是「聽到」前方有挫折就先開哭!就先嚷著一定過不了這關之類挫氣的話。同樣某次,一聽到悟空喊著「禍事了,禍事了!」,連到底是什麼禍都不知道,就先「三屍神散,七竅煙生,倒在塵埃,渾身是汗,眼不定睛,口不能言」。總體承受壓力的能力極差!悟空幾次都被這膿包態氣走,是漸漸收斂心性後,才學會開始安慰他。但三藏基本上是啟程後的每個章回必哭(其中一回沒哭,是因為被下毒暈過去了),整本書看下來,哭的時間都比他唸經的時間還長。
2.愚善。
好幾次,悟空已經說明,來者是假扮成正常人、事、物的妖怪,唐僧就是偏偏不信,然後中了計才在那邊哭。直到八十回了(大概是整趟行旅的四分之三),當悟空告知那在十里不見人的荒山發出的求救訊號,是出自於妖精之口的欺騙,唐僧都忍不住先喝道:「你這潑猴,又來胡說了,怎麼他這等一個女子,就認得他是個妖怪?」後來他的確是聽了勸,不管那求救即離開。但這邊即可以看出他的善良是一種強迫性、習慣性的行為,是一種盲目的愚善。
3.不知改進。
第五十回,悟空曾經多次向唐僧吩咐,萬萬不可做出踏出他畫的保護圈,但八戒隨後講兩三句質疑的話,就動搖了唐僧的信心,唐僧甚至還問「悟能,憑你怎麼處置?」。從此處可以一葉知秋,他不只是不聽悟空的話,也完全沒有自己的主見。
但是,為什麼在唐僧心中,八戒和悟空的份量竟然相差不大?
經驗已經多次表明,許多簍子都是豬八戒捅出來的,而且悟空的辨妖率和降妖MVP率目前仍然是100%,但對於唐僧來說,兩人的話語份量是等重的,這是為何?
除了沒有主見,還因為悟空違反了唐僧的根本信念。唐僧從小生活在佛寺,不知世事,對於人世、人性的理解,主要是來自佛經,而在那樣以權威、經典、教條構成的世界,主見和經驗是不被需要的,因此他被培養成一個極需要權威、教條來給他方向,但沒有主見和從經驗中有成長能力的人。
相反地,悟空因為有力量、悟性,又自視甚高,總是生殺隨意,是一個愛自由、愛個性的存在。所以在唐僧眼中,蔑視一切權威、教條的悟空,本質是和自己的存在方式抵觸,是不能信任的。
可是當某天,唐僧出了大院,開始面對人間險惡時,他擁有的武器,只有自小學習的佛經。手裡只有錘子的人,看什麼都是釘子,因此,面對那些是真的想要傷害他的妖怪,他仍然以佛經所宣導的善應對:向對方道歉、講理,希望對方放他一馬,日後待我等回到東土,好傳播您仁慈不殺的美名。他無法以正視、明白對方的邪惡為前提,去尋找另一種取代吃掉自己的共識,只是不斷使用他疲軟無力的善,希望去改正對方的行為,也沒想過自己提出的方案,對於對方是否構成誘惑。
就我觀察,書裡那佛陀宣揚的所謂的善,之所以成立,也不是因為其道理本身具有正當性,或非常利於傳播、易於引發虔城,導致形成某種強大的共識,而是因為佛門上下有強大的法力。是基於這個「暴力」,佛門才有辦法鎮壓其他邪惡的混沌,以維持他信仰的秩序。
照理說,當你付出的善意行為,總是得到邪惡的回饋,你一定會至少有提防,或者至少是更謹慎地審度自己付出的風險,但是唐僧幾乎缺乏這種自省、自我改善的能力。我不免想到,當通章都在描寫悟空智取妖怪時,文字沒提及的唐僧,被懸掛在廚房的樑上待煮時,他究竟都在做些什麼?有沒有自省為什麼事情會進展成這樣?或者,當每次被解救時,總是在哭泣的唐僧,實際上真的是這麼不停哭了好幾個時辰......。
那第八十回的故事還有後續,在明知求救的對方極有可能是妖怪的狀況下,唐僧在拒絕理會後,卻還是忍不住了:「徒弟呀,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還去救他救罷。」可以再次看到:唐僧的行善是引用教條而發生的,是一種未經思考的積習,沒有於經驗中改進、現實中變通的能力。難怪悟空會說:「師父要善將起來,就沒藥醫。」
唐三藏還有一些諸如愛抱怨、多憂慮等凡人面向。一遇到困難,內心隨即有千軍萬馬先踏爛他的骨氣,完全不見一代大師的風範,但這是人之常情,當盲信而不經實踐的經典教條,屢屢不能作用於外在一波又一波困難,我想任何人都會慌張,甚至反而更用力地去捍衛原本的信念。究其根源,唐僧最大的問題,我認為還是受到了權威、教條束縛而無法成長。
其實,現實中的玄奘是非常強大的,《西遊記》是做了藝術上的轉化,將一個人內在的面向,拆分成這一組求道的師徒。不得不說,這般分配下來,唐僧真的是一個非常差勁的領導者。
他既有理想,卻無計劃:只知道向西取經,時刻往前,至於用什麼方法,走什麼路線,路途有什麼問題需要改進,完全沒有思考或計畫的意願;他沒有能力,卻又頻頻干預行動:明明完全沒有與妖怪對抗的本領,但總是「固執擇善」,識人不明,用人不當,決策判斷力又極差,一定自覺也沒有,明知道自己是團隊要守護的核心人物,卻又常常將自己置身於險境,導致整個團隊經常陷入不必要的困境。
但這也不能全怪他。三藏和悟空這個搭配,可謂是古中國版的大雄與哆拉a夢的組合,一個負責哭鬧、闖禍,一個負責救援、善後。但悟空不只是負責降妖,更可說是享受降妖。我看有幾次,悟空也懶得多勸了,乾脆讓師父被抓走,自己就有理由抓妖了,對悟空而言,比起勸服固執的唐僧,降妖簡單也刺激多了。這也是為什麼這個模式會一直輪迴:因為一個愛闖禍,一個愛解救,成全了彼此。
唐僧為數不多的優點,就是類似於他固執的堅持,使他在管理不當之餘,至少不致於徹底放棄。
豬八戒雖然集更多缺點於一身,但至少他的鄙陋和心眼,在讀者眼裡是真實而生動的。而唐僧則是個僵硬而乏味的角色,難以共情,即使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也沒有足夠的氣質成為悲劇英雄,不禁讓人將他視為一個迂腐而窩囊的喜劇人物,使他的受難格外令人好氣又好笑。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在學寫字
我在學寫字
貴為一隻文字奶牛,每天都寫一點東西也是很合理的吧。 經營粉絲專頁「我在學寫字」。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