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開定時定量的思維,親餵母乳應該順應餵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現代人多在醫院或診所生產,出院後選擇在月子中心(產後護理之家)坐月子,多數會先入為主認為嬰兒室4小時定時定量餵奶是應該的。
其實,嬰兒胃很小,4小時餵奶主要考量護士照顧多位嬰兒方便,許多選擇餵食配方奶的父母,從月子中心返家後,也不得不承認新生兒3小時討奶才是常態。
嬰兒定時定量餵奶是配方奶的餵哺方式,這是瓶餵的規矩,也適用瓶餵擠出來的母奶。然而,套用在親餵上,其實是困難重重。瓶餵,大人很清楚知道嬰兒進食的奶量。親餵,嬰兒喝多少,只有嬰兒自己知道,可以自由決定大小餐,也可以自己決定吃十分飽或八分飽,或是純粹解渴喝幾口,把媽媽的乳房當安撫奶嘴。
順應餵哺,才是親餵的思維,不應該被一餐應該喝多少才是喝飽的觀念綑綁。母奶很好消化,也最適合嬰兒的胃,密集吸吮奶水,是為了嬰兒生長發育需要。然而,許多沒有母奶觀念的長輩,或是月子中心的護理師卻常用“明明才剛喝飽不到半小時又在討奶,一定是媽媽奶水不夠沒吃飽”、“沒有撐到3或4小時,一定是沒吃飽”、“喝完奶哄不睡一定是沒吃飽”等錯誤觀念,打擊親餵媽媽的餵養自信心,讓媽媽以為自己奶水不足,就算剛哺餵完半小時或一小時就討奶,也應該重新回到乳房,幫助媽媽追奶,但很多人這時候做法是積極補配方奶,減少嬰兒對媽媽乳房的吸吮,使得媽媽奶量無法因應嬰兒需求提升。(三個月內新生兒一天有達到六包臭尿布約300克,表示奶量足夠,若未達標可補充適量配方奶,或向支持母乳的專業醫生諮詢餵哺狀況是否需要調整。)
順應餵哺,沒有時間表,嬰兒釋出飢餓訊息,就提供餵哺。正確回應嬰兒需求,不要被定時定量觀念干擾,親餵母奶之路才能順遂。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5會員
324內容數
雖然才短短三十載的平順人生, 但確有許多煩惱。 如果的事,如果當年怎麼做,當年怎麼想, 可以造就今日不同的我嗎? 無論如何,明天依舊會吹著明日的風。過去的我,無論再細小的事,都形成今日的我。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S. Leona(茹) 的其他內容
專業醫生的解說可以看黃瑽寧醫生的影片。 在媽媽論壇,或是缺乏母乳觀念的醫生,常看到對親餵媽媽做出很爛的建議,就是要把奶擠出來,不夠喝的量再補配方奶。 看完影片說明,就會知道這個建議有多爛,沒有母奶觀念。 擠奶量跟擠奶技巧有關 排出奶量:寶寶嘴巴>手擠乳>擠乳器
不少網紅公開自己的母奶戰果,就是母奶冰棒塞滿冷凍庫,甚至冰箱冷凍庫塞不下,還得再買單獨冷凍庫存母奶,讓很多擠不出奶水的媽媽們望「奶」興歎,也曾讓我以為要拼到這樣奶量才有資格餵母奶,但實際上這些行為是錯誤示範。 奶水只要供需平衡就好,擠到塞滿冷凍庫程度的供過於求,反而會有很多問題。
在實際餵母奶以前,聽到很多以訛傳訛的謠言,例如有沒有奶是體質問題,喝發奶食物沒有發奶就是沒奶,沒脹奶就是沒奶等等錯誤觀念,甚至還誤以為要裝滿滿的冷凍庫才有資格餵母奶,總之,能餵母奶才是天選之人,少奶奶就不要發豪語要全母奶餵飽孩子。
雖然我很想吐槽懷孕時的婦產科衛教提到母奶都只是教條式的說母奶有多好(光是吐槽又可以寫一篇文了),但是,提到對母體的好處有一點可以打動人,餵母奶助於瘦身。 根據資料,全母奶媽媽一天平均可以多消耗500大卡,相當於慢跑一小時消耗的熱量。
餵母奶真的可以很省錢,除了不用買配方奶(一罐800克大概只能喝一個禮拜,一罐簡單估接近一千,一年52週約省5萬元。)、奶瓶(如果親餵根本不用奶瓶)、奶嘴等等,如果是親餵,連擠乳器都可以省了,其它還有很多費用,商人希望妳掏出腰包,但是妳其實不需要買。
關於如何增加奶量,許多媽媽的想法就是挖掘發奶食物。 關於發奶食物,隨便Google都可以查到密密麻麻的美食清單,甚至伴隨著退奶食物和塞奶食物。但是,這些清單都附加P.S.,效果因人而異,甚至在退奶食物旁再備註,食物荷爾蒙影響很小,偶爾吃一口退奶食物不用緊張。
專業醫生的解說可以看黃瑽寧醫生的影片。 在媽媽論壇,或是缺乏母乳觀念的醫生,常看到對親餵媽媽做出很爛的建議,就是要把奶擠出來,不夠喝的量再補配方奶。 看完影片說明,就會知道這個建議有多爛,沒有母奶觀念。 擠奶量跟擠奶技巧有關 排出奶量:寶寶嘴巴>手擠乳>擠乳器
不少網紅公開自己的母奶戰果,就是母奶冰棒塞滿冷凍庫,甚至冰箱冷凍庫塞不下,還得再買單獨冷凍庫存母奶,讓很多擠不出奶水的媽媽們望「奶」興歎,也曾讓我以為要拼到這樣奶量才有資格餵母奶,但實際上這些行為是錯誤示範。 奶水只要供需平衡就好,擠到塞滿冷凍庫程度的供過於求,反而會有很多問題。
在實際餵母奶以前,聽到很多以訛傳訛的謠言,例如有沒有奶是體質問題,喝發奶食物沒有發奶就是沒奶,沒脹奶就是沒奶等等錯誤觀念,甚至還誤以為要裝滿滿的冷凍庫才有資格餵母奶,總之,能餵母奶才是天選之人,少奶奶就不要發豪語要全母奶餵飽孩子。
雖然我很想吐槽懷孕時的婦產科衛教提到母奶都只是教條式的說母奶有多好(光是吐槽又可以寫一篇文了),但是,提到對母體的好處有一點可以打動人,餵母奶助於瘦身。 根據資料,全母奶媽媽一天平均可以多消耗500大卡,相當於慢跑一小時消耗的熱量。
餵母奶真的可以很省錢,除了不用買配方奶(一罐800克大概只能喝一個禮拜,一罐簡單估接近一千,一年52週約省5萬元。)、奶瓶(如果親餵根本不用奶瓶)、奶嘴等等,如果是親餵,連擠乳器都可以省了,其它還有很多費用,商人希望妳掏出腰包,但是妳其實不需要買。
關於如何增加奶量,許多媽媽的想法就是挖掘發奶食物。 關於發奶食物,隨便Google都可以查到密密麻麻的美食清單,甚至伴隨著退奶食物和塞奶食物。但是,這些清單都附加P.S.,效果因人而異,甚至在退奶食物旁再備註,食物荷爾蒙影響很小,偶爾吃一口退奶食物不用緊張。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每位媽媽照護寶寶的方式都不盡相同,選擇親餵母奶、瓶餵母奶或配方奶是一項重要的決策。本文探討親餵和配方奶,並分享七大考量因素,如安全感、便捷性及經濟因素,幫助新手媽媽找到適合自己的餵養方式。記得,無論選擇何種方式,最重要的是媽媽和寶寶的快樂與健康。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育兒過程中學習瓶餵和觀察孩子需求的經歷。作者描述了從餵奶的挑戰到識別孩子情緒變化,過程中他們逐漸學會尊重孩子的意願,並透過親密的互動加深彼此的理解。希望這段養樂多之旅能夠啟發其他父母,共同見證新生命的成長與發展。
Thumbnail
新手家長在面對各種問題時,期待得到即時有效的答案,但也許所有答案都在孩子身上。從親餵的吸吮習慣到睡眠訓練,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質,每個家長也有自己的底線和需求。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體悟和成長。
Thumbnail
歐醫師在門診時不時會被爸爸媽媽問到這個題目,「請問寶寶需要喝水嗎?」「請問寶寶幾個月可以喝水呢?」通常歐醫師會針對眼前的寶寶月齡回答,因為根據嬰兒不同的月齡對應的進食能力、營養需求、生長發育會有不同的解答,除了喝水也希望爸爸媽媽能正確認識不同月齡寶寶的飲食內容。
Thumbnail
育兒知識不只會隨時代不同,還有各門各派,光是「食」就有人全親餵、有人母奶擠出全瓶餵,也有加入配方奶混合哺餵、或者全配方奶瓶餵。 無論哪一種餵法,小孩有吃飽就好。所以學會觀察小孩吃飽的訊號就成了很重要的功課,而非依照「餵多少」、「餵多久」來判斷,大人都有大小餐,更何況是孩子。 身體癱軟、嘴巴緊閉、
Thumbnail
孩子以前是個重吃的寶寶,還記得剛開始餵母奶時,他會因為找不到乳頭而大哭(媽媽看了忍不住想笑,心想我的小胸部可能對他來說就像是萬重山一樣,容易迷失在其中吧!),泌乳師教我要先用手擠出一些乳汁讓他嚐到緩解他的情緒,他才能順利喝到母奶。 很難想像這麼愛吃、也會吃的孩子,一夕之間就忘了怎麼吸吮和吞嚥。
剛生完孩子時,我們在醫院過了兩晚就回家了。因為我的孩子是母奶寶寶,嬰兒半夜一定會餓,所以我不假思索的選擇親子同床,這樣半夜我可以邊餵奶邊睡。但我沒想到的是,台灣與美國的父母多數都不支持親子同床的模式,理由是這樣可能會壓到新生兒。我迷惘了,在睡眠不足的情況下,抱著寶寶去嬰兒床不是更危險嗎? 於是我
「你決定要餵母奶或配方奶了嗎?」 對尚未有經驗的人來說,一言以蔽之:親餵是一條艱困難行的荊棘之路、停掉母乳則可能是另一條自我批評的碎石子路。 然後餵母奶真是一門科學。
Thumbnail
本文是一份關於嬰兒餵食操作準備與要點的指引。其中包括了奶和泥的內容。提供了很多細節操作指示,其中包括了一些注重衛生安全的餵食流程。這篇文章主要關於孕期和嬰兒期的飲食指南。目標是提供母親們在喂養嬰兒時,一些安全和科學的餵食程序建議。這份指南主要是給初為人母的媽媽們對嬰兒餵食方面提供忠告和支持。
Thumbnail
獨角獸媽媽在這篇文章分享自己和寶寶的故事和母乳哺乳的經驗教訓。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每位媽媽照護寶寶的方式都不盡相同,選擇親餵母奶、瓶餵母奶或配方奶是一項重要的決策。本文探討親餵和配方奶,並分享七大考量因素,如安全感、便捷性及經濟因素,幫助新手媽媽找到適合自己的餵養方式。記得,無論選擇何種方式,最重要的是媽媽和寶寶的快樂與健康。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育兒過程中學習瓶餵和觀察孩子需求的經歷。作者描述了從餵奶的挑戰到識別孩子情緒變化,過程中他們逐漸學會尊重孩子的意願,並透過親密的互動加深彼此的理解。希望這段養樂多之旅能夠啟發其他父母,共同見證新生命的成長與發展。
Thumbnail
新手家長在面對各種問題時,期待得到即時有效的答案,但也許所有答案都在孩子身上。從親餵的吸吮習慣到睡眠訓練,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質,每個家長也有自己的底線和需求。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體悟和成長。
Thumbnail
歐醫師在門診時不時會被爸爸媽媽問到這個題目,「請問寶寶需要喝水嗎?」「請問寶寶幾個月可以喝水呢?」通常歐醫師會針對眼前的寶寶月齡回答,因為根據嬰兒不同的月齡對應的進食能力、營養需求、生長發育會有不同的解答,除了喝水也希望爸爸媽媽能正確認識不同月齡寶寶的飲食內容。
Thumbnail
育兒知識不只會隨時代不同,還有各門各派,光是「食」就有人全親餵、有人母奶擠出全瓶餵,也有加入配方奶混合哺餵、或者全配方奶瓶餵。 無論哪一種餵法,小孩有吃飽就好。所以學會觀察小孩吃飽的訊號就成了很重要的功課,而非依照「餵多少」、「餵多久」來判斷,大人都有大小餐,更何況是孩子。 身體癱軟、嘴巴緊閉、
Thumbnail
孩子以前是個重吃的寶寶,還記得剛開始餵母奶時,他會因為找不到乳頭而大哭(媽媽看了忍不住想笑,心想我的小胸部可能對他來說就像是萬重山一樣,容易迷失在其中吧!),泌乳師教我要先用手擠出一些乳汁讓他嚐到緩解他的情緒,他才能順利喝到母奶。 很難想像這麼愛吃、也會吃的孩子,一夕之間就忘了怎麼吸吮和吞嚥。
剛生完孩子時,我們在醫院過了兩晚就回家了。因為我的孩子是母奶寶寶,嬰兒半夜一定會餓,所以我不假思索的選擇親子同床,這樣半夜我可以邊餵奶邊睡。但我沒想到的是,台灣與美國的父母多數都不支持親子同床的模式,理由是這樣可能會壓到新生兒。我迷惘了,在睡眠不足的情況下,抱著寶寶去嬰兒床不是更危險嗎? 於是我
「你決定要餵母奶或配方奶了嗎?」 對尚未有經驗的人來說,一言以蔽之:親餵是一條艱困難行的荊棘之路、停掉母乳則可能是另一條自我批評的碎石子路。 然後餵母奶真是一門科學。
Thumbnail
本文是一份關於嬰兒餵食操作準備與要點的指引。其中包括了奶和泥的內容。提供了很多細節操作指示,其中包括了一些注重衛生安全的餵食流程。這篇文章主要關於孕期和嬰兒期的飲食指南。目標是提供母親們在喂養嬰兒時,一些安全和科學的餵食程序建議。這份指南主要是給初為人母的媽媽們對嬰兒餵食方面提供忠告和支持。
Thumbnail
獨角獸媽媽在這篇文章分享自己和寶寶的故事和母乳哺乳的經驗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