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走在日本街頭常可以發現,上班族穿著正式西裝,而年紀比較大或是不像上班族的人,儘管稱不上穿著正式拘謹,卻可以看得出,對於自身的穿著別有心機,給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可能因為空氣濕度,或是穿著品味養成、品項選擇侷限等關係。台灣人在穿著打扮上,通常相對隨興很多。
品位階級→社會階級
在之前大多是隨心情穿著打扮,儘管稱不上邋遢,難免也會有很多時候,未必那麼上得了檯面。
購買穿搭衣物,不僅需要考量身高、體態比例、樣貌、喜好等條件,想要總是顯得得體,也需要花費心思與功夫,對於顏色與版型的搭配與組合、材質的選擇也都要留心。
不得不認為,對於著裝打扮有個人的研究與體悟的人,在社會上獲得比較大的尊重與關注,也是沒辦法的事;畢竟對方可是抱持相對慎重的心態在面對生活空間與所會遇到的每一個人。
適當的穿搭背後不僅意味著個人品味與價值觀,也代表積極參與生活,每一天都有所準備的餘裕感。
也到這樣的階段,個人穿著所展現出的氣場,才被納入社會階級中做分類排序。
去比較高檔的服飾專櫃,對方是土豪或小資、還是真正有品味或社會地位的人,通常櫃員一眼就知道需要什麼程度的服務。
尊重自己→尊重外在世界
穿著即符號,所展現出的樣貌不僅意味著一個人的「背景」,也代表著他人所能夠看到的「前景」。
不僅關乎人設,一旦不看重自己在社會上所展示出的樣貌,他人所採取的對待方式也會有所差異。
當然,不一定得要穿著正式打扮拘謹,不過對於舒適感的打造,也還要費心拿捏平衡。
一如法國餐廳的廚師總是穿著白色漿燙的衣服,搭配整潔的廚房與當日新鮮的食材;背後所透露的訊息是,我在意來這裡的每一個人。
不僅如此,對於食材、廚房所帶來的總體感受,都經過不含糊的設計與加工。
之所以不穿著隨便,是由於看重所應對的人與場合。就像我們總不會希望,難得的邋遢碰巧遇見久違的友人。
我們總是喜歡隨時做好體面準備的人,口條清晰表達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