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緣力》:創造機緣5技巧,好運的發生不偶然~

2022/09/23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一般會認為運氣屬於隨機事件,是偶然產生的機會、是巧合。
由於太過可遇不可求,裡頭也就沒有能夠介入主動的條件,只能夠等待「風勢」。
對於幸運經驗有相關體悟,於日後進行深入研究的《機緣力》作者克里斯汀.布胥(Christian Busch)則不這麼認為,他相信巧合是能夠培養並掌握的事物。
只要能夠滿足其促成因素,理解其中的限制,便能夠提高好運發生的機率,進入機緣力領域(serendipity field)。

一、移除偏見

既有的認知經驗或是專業技能,侷限了我們看待事物的方式。我們先入為主的執念或刻板印象,更是經常在無意識狀態下引導我們思考,產生偏見與盲點。
我們傾向看見「預料之內」事物,低估外部不可測事件的發生;憑藉可感知的資訊「事後合理化」發生,將看似沒有意義、未知不可測,或沒感知到資訊裁剪成一簡化模式或敘事,使之便於解釋與理解。
實際上,我們幾乎無法對複雜系統複製一模一樣的發生,也無法逆向推導其構成。
越是熟悉用特定的「觀看事物的方式」去看待眼前發生,越是讓我們「固著於原先的框架」沒能探索新的可能、捨棄成見,接受新穎的做法。
由於擔心不被認同,我們也會盡可能「順從主流」,對自己特異的想法進行自我審查、自我批評而放棄獨特的見解或觀點。

二、開放心靈

作者認為,假如我們沒能貯備做好接納不同事物的心態,通常會糟蹋了潛藏的好際遇。
假如能夠改變既有的思考慣性,或許我們將可以對眼前的事物、技能、人物或觀點,做出有別於以往的新見解;如此便能夠讓原本被動且無能施力的處境,重構為主動與充滿機會的狀態。
這些事情通常從微小的改變開始;透過不斷對過往經驗事件的爬梳與覺察,試著用同情同理的角度去看待其中組成,我們會感覺到,糟糕的經歷未必沒有美好幸運的成分,隨著我們的說法解釋不同,我們的理解也會跟著改變。
如此一來,每一瞬間的發生都可以含有介入的契機,能夠主動建構好運;生命的旅程便有不同的樣貌,正確的路也就不只一條。
給自己一點彈性,在過程中留點即興發揮的開放性,同時含有自覺,也保留一點直覺,我們將能夠用比較包容的角度看待自己與他人,可以影響自己的運氣,展現有趣的對話與答案,為他人創造例外的驚喜。(相關議題可以參考:《你看事情的角度,決定了幸福的長度》:用創作視野看待人生,幸福樣貌就會發生~)

三、培養情緒基礎與動機

偶然與巧合很少會給我們充分的時間去反省,每一次觀點上的交流、與人的互動過程中,我們通常根據感覺來下決定,真正發揮作用的是價值觀、信念和直覺行為所指導的架構。
如此卻反而比較能從中探索可能的潛在機會,讓這個機會引領我們到沒有想像過的領域。根據信仰與價值觀,在無法預測的世界中下注,投入心思或關心。根據我們內心真正的渴望,從中獲得成就感、自我實現以及更深層的意義。
儘管某些決定會讓我們感到恐懼,過往的失敗體驗讓我們害怕風險,很難抱持好的念頭,然而這些卻形成我們寶貴的經驗,讓我們得以在之後更有自覺。
對於自我與周遭世界擁有更深刻的自覺,能夠讓我們與自己心愛的人以及外部世界建立起更有意義的關係。當我們處在良好的狀態與位置時,也比較能更抱持感恩的心,培養對自己以及對別人的善意。
這樣的正向情緒能夠促進「機會識別」,會增加我們對於外部刺激的警覺性,拓展我們的注意力與行動選項的廣度。
過度專注於單一事件的人,容易錯失多元複合的樣貌與價值。一如幸運的人通常表現比較放鬆保有餘裕,焦慮可能導致我們無法把握住機運。

四、透過行動連結人際脈動

機緣力由人們共同創造出來,或仰賴他人善意而出現。
別人有能力遇見我們自己沒看見的機會或才能。或者根據他們不同的知識領域,連結到我們沒有的機會。
沉浸在資訊當中,也是遇見機緣力的重要方式。不只是書本、報紙新聞中的資訊,也包含活動、討論會、藝文展覽、電影、IG 或FB中的訊息、部落格的文章。都協助我們與他人交換觀點想法或情緒、情感,彼此產生共鳴,建立可能的連結。
現今的科技與知識幫助我們拓展社會資本的邊界。在過去,我們跟很少的人連結,今天我們可以使用網路、透過公共空間與環境,有意的藉由空間設計與行為設計來建立與人相遇的機會。
各種聊天的機會,也讓我們有機會能夠與熟識或不熟識人保持「弱人際連結」,只要運用得當,不僅可能快速提升與他人的互動接觸量,也可能進一步擴展彼此的關係。(相關議題可以參考:《成功竟然有公式》:不只是機運,大數據揭露成功5定律~)

五、彈性看待發生

假如太過執著於結果,過度在意,反而容易導致自己視野窄化,在行動過程中失去彈性。
接受可以承擔的風險,給予一定程度嘗試錯誤的空間,更有助於發展出足夠讓身心復原的彈性與毅力,讓自己在行動或互動中受到比較小的傷害。
倘若太害怕過程帶來失敗,我們便永遠沒能夠嘗試新的事物。
試著用低等級的目標或行動,持續為自己帶來小小的推進,更有機會逐漸完成意義重大的高遠夢想。
今天的厄運或負面情緒,隨著觀點的調整,也可能是明天的機緣。不試圖預測未來,努力讓當下的自己做好準備,更可以讓自己應對人生各種情況。

TO DO LIST:

1.多接觸能夠促進人際網路的地方:

培養社交技巧,接觸不同背景的群體或合作。讓自己有機會被其他人「看見」
假如能夠開發出社群,便能引入更多同儕、分享經驗與知識,找到彼此的共同點,從弱連結變成強連結,凝聚出自己的社會資本,為日後的運勢產生機會空間。

2.組織機緣力文化

我們經常從事情的結果,去認定一個人的品質。然而失敗或成功的程度,所反映的其實更多是環境、系統體制的狀況,而不是完全歸因個人。
提供嘗試錯誤的空間、表揚意外、激勵表現的環境,培養討論與合作的組織文化,更容易在互動中取得正向影響與回饋。

3.更有自覺的日常

人常會將失敗歸咎於運氣不好、將成功歸於自身能力與表現。因為我們的敘事偏見讓我們將技能與績效相連、厄運相連於低落表現,敘事雖然感覺合理,缺忽略了世界的其他不公平性。
社會上有很多外部不可控的因素,透過覺察,並在心態上給予彈性,將可能將這些不可控因素轉化利用,進而把握契機,創造自己專屬的運勢。(相關議題可以參考:得體的打扮,容易換來更多的尊重與機會~)
marcelmarcel的閱讀頻道
marcelmarcel的閱讀頻道
寫給自己與他人的日常生活指南~ 透過閱讀、觀察與學習,打造一個比較可以接受的自己,用很刻意的方法也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