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語音流變:㪐㩿(一)
付費限定

語音流變:㪐㩿(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閩,客,粵,福州話!都是從北方南遷的族裔組成,其口語承繼中古,甚至上古的語音與詞彙!彼此之間必有交互借詞,借字,或者交集之處!語音的流變,漢朝揚雄著有《方言》一書,可以概知各地語音的歧異與用語的殊同!而口語的音義失聯,造成用字的係亂,使得現在除了通用中文中的北方方言用字外,南方各地方音的用字,卻是造成閱聽人的困難!如果能夠還原方言字的字源書面字,那麼對於方言的保存,無疑是一大助力! 在稽考上兩篇文章時,在客語字典看到一個字【㪐】,再從字找到粵語用詞,【㪐㩿】,有字無書證!這是方言用字的特點! 客語 㪐發音 lut, 粵語發 laak,這是源字可能發音lok 分化成為 luk/lut, 以及 lak 音!

這篇是前篇 「山林壁壢角」的續集!

語料來源

raw-image

單字釋義:

  1. 【㪐】:《廣韻》《集韻》勒沒切,音峍lut。㪐㩿,不穩
  2. 【㩿】:《廣韻》《集韻》𠀤苦骨切,音窟khut8。㪐㩿,不穩也。《類篇》㩿㪐,不滑利也。


單看字典的釋義,完全不知道它的意思! 所謂,「禮失求諸野」! 來看:

客語用「lud」lut, 當作 閩南語 lut 的音字! 這個lut,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0 字、2 則留言,僅發佈於詩詞中的閩南語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somnobite的沙龍
63會員
966內容數
「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閩客粵雖偏居海隅,但漢文化淵源流長,始於中原黃河流域,語音雖異,但文字千年傳承不變,想聽保有完整平上去入的詩詞吟唱嗎?想知道閩語漢字書寫嗎?不妨入內一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somnobit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拜少保于公遺像 其三》 明 · 張吉 國事當初若綴旒,南遷邪議已先投。 背城餘燼非堅土,坐見江山半壁休。 于少保:于謙。 承繼上篇相關的客家熟語:「山林壁壢角」 語料來源: 字典只寫【山林壁角】 古光華先生: 「山林壁角」抑或「山林僻角」? 【壁】,多義字! 【旮旯】 【角落 】的動詞化!
在查找【囫圇】的資料時,從喉,嚨,看到一個字,「吭」,為人所熟知的熟語是,「不吭一聲,」「悶不吭聲」,另還有「引吭高歌」。有意思的是後者不唸ㄎㄥ,念ㄏㄤˊ。它的滋乳原生字,【亢】,《說文》人頸。 切音 kong/king, 於是 猜想到一個閩南語的kui字,於是有了以下的故事: 就教於各位同好:
語料來源:客語歇後語: 河壩壢走馬----壞蹄。 客語字典只寫:「河壩跑馬----壞蹄!」,客語的走,(zeuˋ),跟閩南(tsau2) 語義ㄧ樣,都是「跑,逃」義!「 蹄」dai音! 諧音「態」字! 閩,客人,對於地形的稱謂差異如下: 閩南語,唇tun5:邊。 【e-tûn】鍋唇。鍋口ê唇邊。
在客語社團看到一貼: 客家師傅話: 九十歲生日還唱曲---,好聲胲。 這個【聲胲】按客語字典解釋是「嗓聲」! 然後發現,這個胲字,跟閩南語的「胿kui」有直接對應關係! 來看釋義: 謂「口頭,言談之間」。章炳麟《文學說例》:“後世雖暫文明,而數極三五之說,傳之故老,習於胲頰,故亦相沿而弗普。”
《宣州雜詩二十首 其四》 北宋 · 梅堯臣 伍員奔吳日,倉皇及水濱。 彎弓射楚使,解劍與漁人。 抉目觀亡國,鞭尸失舊臣。 猶爲夜濤怒,來往百川頻。 典故: 【鞭尸】《史記.伍子胥列傳》:「及吳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後已。」 語料來源: 【抉】kiat
《别武夷途中偶成寄觀妙法師 》宋 · 李綱 道妙觀來物物通,武夷仙境幸相逢。 溪流玉雪三三曲,山鎖雲霞六六峰。 去路歸鞍方眷戀,淡煙疏雨正蒙茸。(=朦朧) 羡師日在神仙窟,迴首巖巒紫翠重。 語料來源: (按慣例!要聽語音的才按此連結,警告,此為政論節目影片!) 《中文時間》 【茸】 【冗】
《拜少保于公遺像 其三》 明 · 張吉 國事當初若綴旒,南遷邪議已先投。 背城餘燼非堅土,坐見江山半壁休。 于少保:于謙。 承繼上篇相關的客家熟語:「山林壁壢角」 語料來源: 字典只寫【山林壁角】 古光華先生: 「山林壁角」抑或「山林僻角」? 【壁】,多義字! 【旮旯】 【角落 】的動詞化!
在查找【囫圇】的資料時,從喉,嚨,看到一個字,「吭」,為人所熟知的熟語是,「不吭一聲,」「悶不吭聲」,另還有「引吭高歌」。有意思的是後者不唸ㄎㄥ,念ㄏㄤˊ。它的滋乳原生字,【亢】,《說文》人頸。 切音 kong/king, 於是 猜想到一個閩南語的kui字,於是有了以下的故事: 就教於各位同好:
語料來源:客語歇後語: 河壩壢走馬----壞蹄。 客語字典只寫:「河壩跑馬----壞蹄!」,客語的走,(zeuˋ),跟閩南(tsau2) 語義ㄧ樣,都是「跑,逃」義!「 蹄」dai音! 諧音「態」字! 閩,客人,對於地形的稱謂差異如下: 閩南語,唇tun5:邊。 【e-tûn】鍋唇。鍋口ê唇邊。
在客語社團看到一貼: 客家師傅話: 九十歲生日還唱曲---,好聲胲。 這個【聲胲】按客語字典解釋是「嗓聲」! 然後發現,這個胲字,跟閩南語的「胿kui」有直接對應關係! 來看釋義: 謂「口頭,言談之間」。章炳麟《文學說例》:“後世雖暫文明,而數極三五之說,傳之故老,習於胲頰,故亦相沿而弗普。”
《宣州雜詩二十首 其四》 北宋 · 梅堯臣 伍員奔吳日,倉皇及水濱。 彎弓射楚使,解劍與漁人。 抉目觀亡國,鞭尸失舊臣。 猶爲夜濤怒,來往百川頻。 典故: 【鞭尸】《史記.伍子胥列傳》:「及吳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後已。」 語料來源: 【抉】kiat
《别武夷途中偶成寄觀妙法師 》宋 · 李綱 道妙觀來物物通,武夷仙境幸相逢。 溪流玉雪三三曲,山鎖雲霞六六峰。 去路歸鞍方眷戀,淡煙疏雨正蒙茸。(=朦朧) 羡師日在神仙窟,迴首巖巒紫翠重。 語料來源: (按慣例!要聽語音的才按此連結,警告,此為政論節目影片!) 《中文時間》 【茸】 【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