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建築的新生命

2022/09/23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文 / 南郭國小資優班
建築物是時代的見證者,見證了政權的更迭、城市的興亡,它們是城市的活歷史,使城市再生並與歷史文化共存。2017年9月開始「南郭郡守官舍群」其中7號8號兩棟雙拼式老建築,文化局以文化場域使用管理辦法進行委外營運,目前由南郭國小營運管理,是國內首次由國小師生守護文化資產的案例,也是文資保存少見的活化經營模式。其目標是以保存、活化、再利用的概念,守護歷史建築物,延續文化意義與價值,社區裡的閒置空間可以是與民共創的城市美學空間,更可以是學校環境教育的學習中心。
這是一個與孩子一同打造的空間行動,希望將南郭郡守官舍群及其在地,從日治到今天的常民生活史,透過孩子與社區(廣義的公共社群)的互動與行動,所展現的不同成果,跨域累積成為在地的日常,更是成為孩子認識這座城市理所當然的日常。我們結合美感教育與設計思考,與在地共享共創、啟發公民問題解決能力,讓師生與社區居民的生活與南郭官舍群有更多的連結,讓生活在環境中的我們可以重新感知並掌握環境的生成與創造,讓每一個人都可以透過南郭官舍舍群,打造城市中的美學角落,也延續社區歷史,建立師生與社區居民在地文化意識。
策展營運:故事歷史的挖掘
從1895至1945之間的日治51年間,為了方便管理臺灣,歷經了三種行政區規劃的制度。分別是縣制時期(1895-1901)、廳制時期(1901-1920)、州制時期(1920-1945)。所有的行政管理方式及手段,到了州制時期到達了一個非常完整的治理與規範架構。現存的南郭郡守官舍,則是準備開始州制時期當時開始建造,供往後上任的郡守以及協同官員居住的場所。
透過陳列創造互動,使得館舍不僅僅只是一個置放故事文字輸出圖片的單調物件,透過影像、聲景、真實物件所營造的時代分為,輔以活動活化空間,真正的讓館舍營運與當代老中青,走過不同時代的居民與參觀者都能浸濡於過去時空。
當挖掘出南郭日常之後,如何將這段歷史介紹給生活在彰化的人們,則成為策展的思考與挑戰。希冀透過故事訴說與互動,搭配年表與大事記將南郭歷史傳達給所有關心這片土地過去的人們。
地方學課程:跟著課本去旅行
我們一直以來,企圖打破大家對「資優生」的刻板印象,帶領孩子走出舒適圈與分數的框架,所以將學習場域從學校向外延伸,在社會關懷的議題上進行實踐行動,規劃一系列課程包含資優班主題課程,融入到普通班的課程,主要是以社會領域、語文領域、綜合領域和藝術與人文領域的跨領域統整課程形式,所以,是跨領域的老師們密切合作共同備課設計的成果。
用走讀活動貫穿,讓學生從體驗活動中,觀察空間認識社區開始,透過跨領域的課程設計,讓學生習得相關技能以運用。首先,教授有關訪談技巧、實地演練等課程,針對本地社區的過往集體記憶、重要事件、地景產業與特殊人物,做一個完整記錄。接著,將訪調的資料加以整理彙編,撰寫故事、繪製場景等,並讓學生實際參與,親自體驗製作刊物與繪本,並據以作為日後在地的課程學習教材,期待陪伴學生走出教室,跟著課本去旅行。
社區互動:在地交流共好
在地知名三角埔仙草,一家三代都是南郭的校友,只要走讀活動到「大學長」家中,一定有仙草吃到飽的優惠,為了讓孩子們更認識這個在地重要的特色產業,負責人還特別製作了故事海報,向到訪的班級仔細介紹,這是最好的在地學教材。今年度更有老師帶領學生,以三角埔仙草為題,參加國際網界博覽會競賽,獲得在地特色白金獎。
另一個例子,是彰化市華陽里里長,他本身是南郭的學生家長,感受到我們學校積極與社區在地共好的精神,特地邀請孩子們進行社區美化共創活動,向社區裡的一戶住戶情商出借整棟房屋的外牆,由田尾的彩繪藝術家帶領南郭的孩子,用白色帆布進行彩繪,然後懸掛上牆進行美化。此後,更積極規劃安排,讓孩子們的藝術作品成為社區營造的一部分,現在南郭坑溪步道沿途都可以看到南郭孩子和不同藝術家共創的作品,也讓孩子們實際體現社會參與,愛家鄉愛在地的實際行動。
此外,在校史的溯源與認識上,我們透過向校友以及熱心的民眾募集老照片,終於找到大家記憶中南郭老校門前有小橋小溪流的證明,也把重要的地景變遷,也就是南郭坑溪改道和整治的一段記憶補齊,讓孩子更認識校史與這條彰市區內唯一的河流。
而南郭附近,就是縣府第二辦公大樓,走讀課程每到公部門參訪路線,總有機關主任人員親自跟孩子們互動導覽,除了體現課本上的知識,也讓平常僅有公務交流的公部門人員充分展露他們親民的一面,為孩子們上了一堂寶貴的公民課。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雜學校
雜學校
Learn To Be:打造交流與串連的舞台,讓各種學習想法能夠被看見,互相碰撞、激盪,讓學習者可以在這邊想像、學習,勇敢選擇自己想學。 官方網站:https://zashare.org/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