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一個關係,然後走進去──簡談「鄉愁是一面飄揚的旗」展覽與《群虎路上》和《此岸:一個家族故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raw-image
我們的生命並不僅僅是我們自己的,從子宮到墳墓(from womb to tomb),我們和其他人緊緊相連。過去與此刻。每一樁惡行,每一筆善舉,在我們的未來重生(rebirth our future)。
──大衛米歇爾(David Mitchell),《雲圖》(Cloud Atlas)

由朱峯誼策展的鳳甲美術館當期展覽「鄉愁是一面飄揚的旗」,以「鄉愁」為題,找來台灣與香港藝術家以錄像藝術創作來呈現兩地近代史底的國族情感流動與變化。無論是可遠溯到 17 世紀起一路蜿蜒變遷的台灣移民史,或從英國殖民管轄到 97 年之(被)回歸以及隨後「雨傘革命」乃至於「時代革命」的香港自我認同巨大震盪,皆可在這次展覽中,見到藝術家對「鄉愁」一詞之演繹與拉鋸。

「鄉愁」並非陌生的題目,甚至可能經常顯得是某種稍嫌多愁善感的溫情,關於那些再也沒能回去的家、再無能重新轉動的消逝的歲月,關於在緬懷的迷濛底一切俱幻化為的美好以及由此而來的傷感……,然而,展覽中一系列形式與長短殊異的影像創作,全然非關歷史影像的直接再現,作品通過資料與檔案的採集、重新編纂又或者是全新勾勒,架構起一處欲探討之於其之「鄉愁」,的歷史或情感的「鄉」。

展覽收錄的作品中,藝術家在與想像的彼端(過去)之間創造了一幢新的關係,在這個關係/結構裡,來回研磨出某種,既是在此/某歷史中安身與立命的姿態,亦是錨定時空及其意義地使成為某種裝備,及至於形塑一個新的、紮實的、取代性的認同,由此來往/對抗/收受那個原本現成的當然的歷史,以及極重要的是,進駐一個疏離的、框架之外的位置去進行重寫與對抗。

鄉愁從想像伊始,卻確實催生了一處心靈的原鄉,且在積極建構的過程中,從飄移無定的追尋,轉為結實的認同之釐清與落定。

泰國導演阿比查邦.韋拉斯塔古(Aphichatphong Wirasetthakun)2021 年的電影《記憶》(Memoria),由蒂妲史雲頓(Tilda Swinton)飾演的女主角在轟然巨響中驚醒,自此陷入失眠困境,可此一響聲找不到任何物理性源頭,原來是來自腦中的幻象困扼著她。奔走尋覓,她終於發現那是與某個時地的深層且沉默之內涵的共振。陌生遠方的「夢」與「想」,神秘地搖撼了彼個看似無關的生命,爭取著獲得解放、以至被聆聽的可能。

在「鄉愁是一面飄揚的旗:台灣香港錄像展」裡,許多作品也讓我感覺到這種依由低頻卻執拗的牽引,創造一處虛構之所,以裡頭的流動,還原、召喚、對峙了曾被壓抑的歷史之吼。

raw-image

陳庭榕 2014/2020 年的《群虎/群虎路上》,在這個參與式行為演出/雙軌影像裝置/紀錄片作品中,藝術家牽著一輛改裝後裝載著置物小木櫃的腳踏車,在德國城市街巷叫賣著「Exotic For Sale(兜售異國情調)!」吸引來路邊民眾好奇,進而詢問、聆聽甚至進而在討價還價的過程中購買商品。這些商品是一個個小盒子,藝術家稱她將把各種聲音放進一字排開的小盒子裡,它們是自己對於故鄉的記憶,若購買此一產品,「您不需要搭機很久飛到台灣,您只需要這個盒子,就可以體驗異國的情調」,紀錄影片中,藝術家對民眾推銷地說道。

接觸到的民眾涵蓋各年齡層與族裔,有移民聽著小盒子發出的聲響,想起故鄉土耳其,並決絕地說「蘇黎世沒有這樣的聲音」;有人想起自己的童年與祖母;也有人只是為了本身就充滿異國情調的小車,接近來想買一瓶百靈油(China Oil)。

隔著街頭的收音與晃動的銀幕,每一回開啟盒子的聲音都很模糊,事實上連現場的民眾亦難以辨別盒子裡的聲音。藝術家在他們認真地傾聽並猜測後,公布答案說,這是冷氣運轉的聲音、那是選舉期間街頭造勢的聲音。……街上總是家家戶戶串連著的壓縮機轟隆運轉聲,是炎夏越來越漫長無止的台灣的聲音,而造勢的吆喝亦如同影片中藝術家對民眾說的「對我來說,這是民主的聲音」。然而,「鄉愁」真是這些有著切題的裝載的小盒子嗎?

raw-image

《群虎/群虎路上》或許既不真的關於「這到底是哪一種類的聲音?之於『台灣』又能有多切題?」,也不真的關於「聽者以為是什麼?那讓他們想到什麼?」而是這個參與式街頭計畫所拉扯出的,與某/那個遠方,之間的關係。

那既是德國民眾們一邊勉力要聽到/出什麼,一邊拼湊或憑空幻想著那個喚名為「台灣」的模樣(而非影片中亦一度被聽錯的「泰國(Thailand)」,也非百靈油原名裡有的「中國(China)」);也是藝術家等待/想像著民眾究竟會怎樣回應與敘述她所錄下的聲音的過程中,同步地重新/全新描繪那個獨屬於她的鄉愁。

《群虎路上》最末,換藝術家詢問民眾,什麼又是他們在生活中喜歡的聲音呢?有人說是烤披薩時麵團成型的聲音、有人說是電車駛過轉彎的聲音、有幾個人甚至同聲仿唱起採用德布西旋律的廣場鈴聲……。作品由此提示了,某個此時與此地,如何作為未來的歷史和遠方、如何慢慢浸滲地成為某個模樣模糊卻有紮實氤氳的鄉愁,如同這個街頭計畫之被召喚出的藝術家曾在的,那些時間裡的台灣。

raw-image

實驗電影作者吳梓安 2004 年的作品《此岸:一個家族故事》,以家族故事為靈感,啟動了這個影片計畫。姑姑以誇張的口氣講述了在如何偶然、如何差一點就不會成立的情況下,去到美國一家華人餐館,驚見早已佚失或壓根不知其存在的奶奶的畫作。從影片最開始帶到家裡掛著的畫作與那所牽連的去世奶奶的回返,再到異地那場幾乎不可能的物件重逢,命運與緣分如何在看似難以搖撼的歷史底發生作用?甚且造就了個體所經歷的歷史本身?此一思索貫穿了整部作品。

《此岸:一個家族故事》延續吳梓安的創作筆觸,將 Super 8、16mm 膠捲、HD 等來自各個媒材不同質地的影像,以高度自由的方式作剪接和後製處理。畫面或者漫漶交融,或者決絕互抵著並置;似是要說一個小(家族)的或大(國族)的故事,卻又以影像的碎裂和流動,支解了人們原揣想的裡頭的某個理路。

吳梓安以《此岸:一個家族故事》重新界定了人之於歷史的關係,將那自專斷的歷時性截出,以放大、鎖定共時面上一切張牙舞爪湧動或被壓抑中止之可能。影片裡,人或鬼訴說著故事,可總是由時序牽引延展的故事,卻穿入也破壞了彼此。

raw-image

故事裡比例和篇幅大幅震盪傾斜的畫面,繼續進行著檯面上下的爭奪或共謀。讓故事說出其之無以為繼,讓故事以多語到交互吞噬的失語,去反而打開了所有時間、空間、命運、自由意志的疆界,則人就在歷史/時間裡,爭取到軸線的鬆動,「真正」或「更多」的生命記憶,或將由此啟動。

「鄉愁是一面飄揚的旗」展覽收錄台灣十位藝術家的七部作品,和香港九位藝術家的十部作品,我們或可基於對兩地之某種命運樣態的東西之熟稔,去映射地具結對某曾經發生的事之更寬闊的閱讀,但我以為更重要的到底是,這每一樁朝向原本已關閉的儼然的時間之直面對峙。人是歷史的一部份,歷史卻也由人所寫就,由人之選擇/建構,並經歷了每一幢關係,甚且是自此些關係之外邊投過來的凝視,終於落定。

在妳的「啟示」言論中,妳談到了個體生命的後果(consequence)會在永恆裡持續重演,這是否意味著妳相信有來生?沒有天堂,也沒有地獄?

我相信死亡只是一扇門,當它關閉時,另一扇就會開啟。如果我想像不出天堂,我會想像那扇門打開了。

妳清楚這個計畫注定失敗,為什麼要做呢?

如果我不出面,真相就會被繼續掩藏。

可是如果沒人相信這是「真相」呢?

有人已經相信了。

──大衛米歇爾,《雲圖》


全文劇照提供、攝影:鳳甲美術館、汪正翔

raw-image
鄉愁是一面飄揚的旗:台灣香港錄像展
展期:2022.8.13 - 10.9
地點:鳳甲美術館(台北市北投區大業路166號11樓)
策展人:朱峯誼
參展藝術家: 王又平+李佳泓+黃奕捷+廖烜榛、王鼎曄、朱迅、吳梓安、祈大衛、林羿綺、黃志輝+游靜+鮑藹倫、麥海珊、郭書鳳、陳大利、陳庭榕、蔡世豪、潘朝成 (Bauki Angaw)、鄭波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邱再興文教基金會、鳳甲美術館
贊助單位:台北市政府文化局
特別感謝:中山銅鑼灣書店、台中默契咖啡陳致豪老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4.8K會員
2.0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2025/04/25
柳樂優彌之前在發布記者會上說過,因為受到《幕府將軍》的刺激,他的抱負是把《噬亡村》系列推向國際舞台,並且推動日劇(Jドラマ)的發展。這次透過迪士尼的串流平台,確實成功將日劇展示給全世界,開闢出一條嶄新的道路。
Thumbnail
2025/04/25
柳樂優彌之前在發布記者會上說過,因為受到《幕府將軍》的刺激,他的抱負是把《噬亡村》系列推向國際舞台,並且推動日劇(Jドラマ)的發展。這次透過迪士尼的串流平台,確實成功將日劇展示給全世界,開闢出一條嶄新的道路。
Thumbnail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19
​奧地利導演約瑟夫・哈德(Josef Hader)繼柏林入圍競賽片《放生員工請注意》後,再次以《女警撞到夫》入圍柏林影展大觀元單元。《女警撞到夫》不僅是一部對現代社會深刻觀察的作品,更是一篇反鄉村浪漫化寫實宣言,電影將由東昊影業代理,於 4/25 正式上映。
Thumbnail
2025/04/19
​奧地利導演約瑟夫・哈德(Josef Hader)繼柏林入圍競賽片《放生員工請注意》後,再次以《女警撞到夫》入圍柏林影展大觀元單元。《女警撞到夫》不僅是一部對現代社會深刻觀察的作品,更是一篇反鄉村浪漫化寫實宣言,電影將由東昊影業代理,於 4/25 正式上映。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私心自作計畫 失離的城市流淌著我們的淚,而誰又能夠決定我們故事的去留 今天的你還好嗎? 現正將為您播放的節目是由懷特獨白所製作的【私心自作計畫系列單元】
Thumbnail
私心自作計畫 失離的城市流淌著我們的淚,而誰又能夠決定我們故事的去留 今天的你還好嗎? 現正將為您播放的節目是由懷特獨白所製作的【私心自作計畫系列單元】
Thumbnail
如果要為2022年選擇一個成長的關鍵字就是#家族記憶,面對原生家庭的創傷,為阿媽盡心,與母親和解。 首度回顧原生家庭創傷,29歲逃過鬼門關,向死而生,狂奔追尋生命意義,完全無法放鬆,直到母後一年,透過文字梳理內心最脆弱最黑暗的母親陰影,解除一生的魔咒,整個人輕盈起來,分裂的文學和藝術整合在一起。
Thumbnail
如果要為2022年選擇一個成長的關鍵字就是#家族記憶,面對原生家庭的創傷,為阿媽盡心,與母親和解。 首度回顧原生家庭創傷,29歲逃過鬼門關,向死而生,狂奔追尋生命意義,完全無法放鬆,直到母後一年,透過文字梳理內心最脆弱最黑暗的母親陰影,解除一生的魔咒,整個人輕盈起來,分裂的文學和藝術整合在一起。
Thumbnail
我們或可基於對兩地之某種命運樣態的東西之熟稔,去映射地具結對某曾經發生的事之更寬闊的閱讀,但我以為更重要的到底是,這每一樁朝向原本已關閉的儼然的時間之直面對峙。人是歷史的一部份,歷史卻也由人所寫就,由人之選擇/建構,並經歷了每一幢關係,甚且是自此些關係之外邊投過來的凝視,終於落定。
Thumbnail
我們或可基於對兩地之某種命運樣態的東西之熟稔,去映射地具結對某曾經發生的事之更寬闊的閱讀,但我以為更重要的到底是,這每一樁朝向原本已關閉的儼然的時間之直面對峙。人是歷史的一部份,歷史卻也由人所寫就,由人之選擇/建構,並經歷了每一幢關係,甚且是自此些關係之外邊投過來的凝視,終於落定。
Thumbnail
我們不想讓作品只是意識的魁儡,我要怎麼突破自己的邊界?思考「想要擺脫卻還是待在其中」的情境,是邊界感最明顯的時刻,同時,我們也會意識到,每個人都有各自邊緣之外的「無緣」。所以,能夠交疊的,已經是我們透過他人而抵達的邊境,因為和他人相遇,使我們有能力透過理解而發生轉變。
Thumbnail
我們不想讓作品只是意識的魁儡,我要怎麼突破自己的邊界?思考「想要擺脫卻還是待在其中」的情境,是邊界感最明顯的時刻,同時,我們也會意識到,每個人都有各自邊緣之外的「無緣」。所以,能夠交疊的,已經是我們透過他人而抵達的邊境,因為和他人相遇,使我們有能力透過理解而發生轉變。
Thumbnail
再高聳的建築終會隨著時間而垮下,但曾被層層牆壁所隔絕的密切關係呢,能重新建立起來嗎?孤獨、衰老、假訊息、傳染病、全球性的災難等等的這些,為什麼又能直接穿透牆壁,產生影響呢?
Thumbnail
再高聳的建築終會隨著時間而垮下,但曾被層層牆壁所隔絕的密切關係呢,能重新建立起來嗎?孤獨、衰老、假訊息、傳染病、全球性的災難等等的這些,為什麼又能直接穿透牆壁,產生影響呢?
Thumbnail
紀錄片《給阿媽的一封信》是一部藉由台籍旅法導演在法國異鄉思念家鄉所苦,在法國聽見許多老年人娓娓道來自己的故事,才發覺自己其實並不熟悉過去台灣在老人家中的樣貌,甚至是一段如她中生代、年輕人都不知道那段台灣消失的記憶,故她發起「島嶼的集體記憶教學計畫」試圖拼湊起台灣記憶的拼圖。
Thumbnail
紀錄片《給阿媽的一封信》是一部藉由台籍旅法導演在法國異鄉思念家鄉所苦,在法國聽見許多老年人娓娓道來自己的故事,才發覺自己其實並不熟悉過去台灣在老人家中的樣貌,甚至是一段如她中生代、年輕人都不知道那段台灣消失的記憶,故她發起「島嶼的集體記憶教學計畫」試圖拼湊起台灣記憶的拼圖。
Thumbnail
去年的生日,十多年的老友已經離開德國,遠嫁他鄉,從遠方寄來一對有趣的耳墜。它們是香港的兩毫硬幣做成的,一切兩半,不過,不是女王頭的,已經是回歸後的紫荊花。我歡歡喜喜地戴上,心卻沉了下來。
Thumbnail
去年的生日,十多年的老友已經離開德國,遠嫁他鄉,從遠方寄來一對有趣的耳墜。它們是香港的兩毫硬幣做成的,一切兩半,不過,不是女王頭的,已經是回歸後的紫荊花。我歡歡喜喜地戴上,心卻沉了下來。
Thumbnail
VR體感劇院的「往家路上」特展透過家、家人、家庭的概念,結合新型態的影像藝術之美,於時代巨輪下摸索人與人之間恆久存在的連結,更賦予其真實意識與終極價值。整個過程彷彿附身無數身軀,活過無數生命,於一波又一波內在衝擊過後,或許還是會重新調整步伐,在生命流逝與時間流動的痕跡裡,細細梳理手中這份堅實的愛。
Thumbnail
VR體感劇院的「往家路上」特展透過家、家人、家庭的概念,結合新型態的影像藝術之美,於時代巨輪下摸索人與人之間恆久存在的連結,更賦予其真實意識與終極價值。整個過程彷彿附身無數身軀,活過無數生命,於一波又一波內在衝擊過後,或許還是會重新調整步伐,在生命流逝與時間流動的痕跡裡,細細梳理手中這份堅實的愛。
Thumbnail
還有一些東西,關於記憶。
Thumbnail
還有一些東西,關於記憶。
Thumbnail
〈殊途〉 殊途,是我們共有的名字,我們也牢牢雋刻在心上,只是想明白,在離索之前,在荒涼之前,我們能擁抱多少聲色熱度,能收藏多少枕邊絮語,這不是一種苟活,只是用隱晦的方式綿延細膩而糾纏的情思,至少趁著生命的浪頭尚未到達,可以暫時忽略相遇與分離一體兩面的樣貌。
Thumbnail
〈殊途〉 殊途,是我們共有的名字,我們也牢牢雋刻在心上,只是想明白,在離索之前,在荒涼之前,我們能擁抱多少聲色熱度,能收藏多少枕邊絮語,這不是一種苟活,只是用隱晦的方式綿延細膩而糾纏的情思,至少趁著生命的浪頭尚未到達,可以暫時忽略相遇與分離一體兩面的樣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