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 Claudio Schwarz on Unsplash
為什麼想了解量化行銷的概念?
說來慚愧,進入品牌端行銷領域近4年,但其實我對於量化行銷的概念卻是近半年才開始理解其意義,也難怪之前不太理解營運長希望我提案的行銷策略。
「量化行銷就是透過數據和技術,複製頂尖銷售員的行為」
數據的種類繁多,但量化行銷著重於:行為數據與用戶數據。
之前在實體連鎖通路任職行銷時,較關注的是交易數據,例如:提袋率、客單價或是活動的人流量,對於營運部門來說,最重要的就是營收,若一場活動沒有明顯提升客單價或是提袋率增加,行銷活動往往就會被列為不成功。
量化行銷最重要的三件事
量化行銷的重點在於「觀察市場」、「用數據了解目標族群喜好」以及「對目標族群進行個人化銷售」,透過觀察解析行為數據與用戶數據,例如:在投遞FB廣告時,進行多方廣告素材的A/B test,能讓廣告更精準的投遞給消費者,並發揮其效益。
“Half the money I spend on advertising is wasted; the trouble is I don't know which half.”- John wanamaker
美國百貨商店之父,John Wanamaker (1838-1922) 曾說過,「我花在廣告一半的錢是浪費的,但糟糕的是,我不知道錢花去哪裡了?」
這一句話訴說了許多廣告主的心酸,在幾十年前尚未有數位概念時,廣告費用就已經是不知道花到哪裡去,更何況進入數位時代,一個點擊一個曝光都是一塊錢消失的年代。因此透過數據去觀測廣告費用是否精準的切中,是行銷人員必須具備的基本常識。
理解量化行銷後,工作上的改變是?
對於才剛理解這個概念的我,開始有哪些改變?
- 我開始更在意投遞廣告的目的跟要接觸的族群在行銷漏斗(AARRR)的哪一層。
廣告投出後我要追求的是曝光、轉換還是其他的需求。
- 不自覺的想要搜集用戶數據回饋。
之前對於廣告後台的數據,我在意的是ROAS或是轉換率,現在開始更想知道用戶有沒有因為我某個文案或圖表呈現方式的改變,而多加停留或點擊了。
- 無形的行銷漏斗開始三不五時地出現在腦海。
我變得會去思考,目前公司商品是想接觸漏斗哪一區,以這個預算能接觸到多少?可能的轉換率是?符合效益嗎?
Photo by Stephen Phillips - Hostreviews.co.uk on Unsplash
量化行銷是數位行銷的起手式
數位行銷領域涵蓋甚廣,但既然將行銷加上了「數位」二字,除了數位工具的運用,例如:社群媒體以及電子化的任何曝光管道,更重要的事相較於數十年前,對於數據的搜集與運用,更加的容易與困難。
容易的是,網路上各個足跡的追蹤,個人喜好不再是秘密,困難的是個人隱私權的概念興起,我們可以選擇同意隱私追蹤或是拒絕。同意代表廣告能更切中你的喜好,但不同意也不是就沒了廣告,而是亂槍打鳥餵你可能不喜歡的主題。
對於想持續在行銷領域努力的行銷人,量化行銷絕對是起手式,數據化之路由量化行銷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