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請讓我好好感受情緒|讓對方完整展現情緒,竟然可以拉近關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前陣子,我改變了親密關係互動中、一個很細微的因子,讓太太變得更愛我了!
上個月,我在影音平台上看了《魔法滿屋》,內心澎湃地寫下〈觀影筆記《魔法滿屋》美不勝收!當心之花園被情感的多樣性充滿〉
劇中最讓我驚艷的、女主角的二姐,從原本的「頂著一頭完美的髮型,用信手就能創造各種植物的天賦,讓整個房間、家和村莊,充滿著粉紅色的美麗花朵」,在接受自己真實的感受之後,轉變成「能夠欣賞不規則且長著刺的仙人掌,然後變出高聳入天的樹、色彩鮮豔的肉食性植物⋯⋯」,而頭髮也變得色彩斑斕,並且在燦爛的笑聲之下,與原本不和睦的女主角,快樂相擁。
在那之後,我真真正正地意識到:身而為人,就是來體驗情緒感受的多樣性的
以前,我就有「各式各樣的情緒,無論是正面或是負面,都是中性的」的知識;但是,相較於這種、頭腦層面的認知,轉變之後的這一種,是從心出發的理解。因為,我能很清楚地分辨:過去的狀態是頭腦曉得,但真正要依照這個信念行動的時候,卻不見得可以立即做出反應。

我感受到了認知層次提升!

而且,轉變發生之後,我發現:當更深層的負面情緒浮現的時候,對過去來說、被認為是正常反應的退卻,力道變得更小、持續時間也變得更短,我看見自己更無懼地走進情緒之中;而情緒也在被完整體驗過後,自然離去。

而這樣的改變,也反應在我與太太的互動裡。


某天早上,先起床的我,在洗漱完畢之後,輕聲喚醒太太;緩緩醒來的太太,還沒起身就向我談及「昨天,大女兒因為特殊選才的事情,有孤立無援的感覺」,以及她看到大女兒哭成淚人兒的模樣,也感到非常難受。
我積極傾聽著,在適當的時機以「我知道,大女兒又再次要去面對『請幫忙』的議題了⋯⋯」、「這是一個新的、很大的挑戰,會覺得困難,也是很正常的!」做出回應;只是,基於那二天、我自己手邊也有重要的事情在進行,遲遲沒有像過去那樣、直接說出「我會幫忙啊!」的肯定答覆,讓太太再度被情緒淹沒。
而對話就這樣斷掉了⋯⋯。
在沒有聲音的片刻,我一樣有感知到太太的情緒,有點像是生氣;但是,我竟然看見自己有二條路可以選,一條是熟悉的「和過去一樣,直接去照顧她」的康莊大道,另一條則是正準備要開發的「讓她再感覺一下」的田野小徑。
我迅速地做出選擇,做出和過去完全不一樣的反應!
以前,我會不想要她對我生氣、會捨不得她難過,也會不想要有「她已經在尋求我的幫助了!但卻因為沒有得到,於是有負面情緒」的情況⋯⋯簡單來說,就是不想要她在我們的關係裡面有「感受不到愛」的時候;所以,過去的我,總是會在第一時間安撫她,會躺去她的身邊、抱抱她,給出「我會幫忙!」的承諾,即便會壓縮到自己的時間和精力。

但是,這一次,我選擇讓太太去感受這股低氣壓。

剛好,我喝完水杯裡的最後一口水,便起身往廚房走去,離開了房間⋯⋯留太太一個人繼續躺在床上;而同樣也是療癒師的太太,則是更深入地向內探索「感到失落的真正原因」。
過了一會兒,我將當天要做的事情排程好之後,拿著水杯,又走回房間。
已經坐在床沿的太太,看到我再次走進房間,臉上混雜著「妳的離開,並不是在對我生氣」的開心、「我知道不舒服的原因了!而且這不是被『妳的不幫忙』所引起的」的微量羞愧,以及被壓抑許久、從來不被允許顯露的慌張

原來!當年的太太,也是需要被幫忙的。

看著大女兒,在準備特殊選才、需要家長幫忙之際,自然而然流露出來的慌亂和不知所措⋯⋯太太看見「當年,即將從高職畢業的時候,直接被要求加入父親的代書事業」的自己,原來也有「想要阿爸和阿娘,整合在社會打滾的經驗,以及多年與自己相處的感受,協助自己探索出適合的出路」的需要啊!
為了家裡、父親的事業,太太丟掉了自己的需求,以「考取代書執照」為目標,前前後後加起來,總共耗去三年的光陰;其中,在第一次考試沒有通過之後,被安排到宜蘭去苦讀的經驗,更讓太太尤為驚恐
那時的宜蘭,與太太的家之間,沒有便利的雪山隧道,只能走耗時且號稱「九彎十八拐」的北宜公路;才十九歲的她,第一次離家那麼遠,隻身一人地被安置在一間田中央透天厝的二樓。

看似沒有很長的、三個月的時間,卻讓她深深地感受到恐懼

原因有五個。第一、她根本不認識透天厝的屋主。第二、二樓的空間,因為沒有任何家具而顯得萬分空盪;與她相伴的只有阿娘特地添購的鐵製單人床和桌椅。第三、人生地不熟的環境,讓天生路白痴的她,必須在邊走邊問的情況下,才能找到一家便利商店。第四、阿娘,每二、三個禮拜才會來看她一次,而且每次都會帶來一大鍋豬腳滷味,讓她可以在下一次見面之前,有得裹腹;其中一次,她有看到阿娘因為擔心、心疼而偷偷拭淚,但是仍然沒有要把她接回去的意思。
第五個原因,也是最讓人心驚膽顫的一點。某一天,阿娘打破原本探望的循環、突然跑來確認她的情形;因為,房東打電話來,對阿娘說出「妳要不要來看一下啊?我已經好幾天都沒有看到她了⋯⋯」,語氣中呼之欲出的「會不會出什麼事情啊?」,讓擔憂的阿娘直接飛奔至宜蘭,也嚇到驚魂未定的太太。
「我聽過這個故事好幾次了!但是,今天再聽一次,又更嚇人了!」我看著太太的眼睛,彷彿看到當年受到驚嚇的她;我張開手臂,示意她可以來抱抱。
「我好像也是今天才真的有進去感受到那股恐怖!」太太窩進我的臂彎,眼淚也跟著流下來;一種「因為感受到更多安全感,所以可以更深入地瓦解這道恐懼的牆」的感覺。
我靜靜地陪伴太太進入這股駭人的恐懼⋯⋯直到下一個話題進到對話之中。
「妳知道嗎?隔年,我不是因為沒有考過,所以又一次離開家嗎?和我妹一起的那一次⋯⋯」太太說起第二次離家苦讀的經驗。
「我知道啊!妳想起什麼?」我歪著頭,好奇地問。
「那一次,我們住的地方是廟,每天都有師姐會來煮飯,還可以騎腳踏車去便利商店;和我第一次住的地方相比,好非常、非常多。但是,我妹還是一直哭⋯⋯一直哭⋯⋯哭著要阿娘帶她回家;我還安慰她、照顧她。」太太的眼睛,雖然還有淚光,但卻閃過一絲驕傲。
「或許,妳也像她一樣害怕,只是妳沒有表現出來?」我拍拍太太的頭,肯定了她的勇敢,也解除那道「我是姐姐」所帶來的情緒封印。
「我想是吧!」太太再度窩進臂彎,也進入從來不曾被感受和展現的情緒。

接下來、連續好幾天,我在太太和女兒們的情緒起伏的時候,都不再使用過去的應對模式(例如:會直接跑過去照顧她們,或是在手邊有事要忙的時候,因為放不下心而無法專注);而是改用新的方式:抱著「感受情緒是很棒的!很安全、不恐怖。」的安穩態度,讓她們先去體驗自己的情緒,不用急著帶她們離開。

而太太也發覺我的改變。

「我發現:妳變得不太一樣喔!」太太嘴角上揚地說道。
「哪裡不一樣?不過,應該是『好』的改變吧?」我故意反問。
「妳會『讓』我生氣啊!」太太幸福洋溢地笑著。
「我以前都不『讓』妳生氣喔?」我一臉「最好是這樣」的表情。
「是也沒有啦⋯⋯」太太陷入思考。
「但是,會有一種『如果可以,儘量不要』的感覺?」我細緻地分辨。
「對!會有一點微微的、抗拒的感覺!」太太驚呼。
在一陣對話和釐清之中,我們發現:以前的「讓對方感受負面情緒」的「讓」,帶了點逼不得已,有種「因為安撫不了,或是已經超過當下可以負荷的量,所以只好『讓』對方去感受」的無奈。

現在的「讓」,是一種「允許」。

這是一種對情緒的全新定義,相信「情緒,不是可怕的洪水猛獸,不需要迴避和壓抑;透過與之共處,便能在被理解的同時,自然釋放」;然後,帶著信任建立關係,信任對方會照顧自己的情緒/信任對方不會將照顧自身情緒的責任,甩在我身上。
而這樣的信念和信任底下,會使雙方在被相信的狀態,被賦予權利、擁有力量。
此外,在互動過程中,不僅可以讓彼此可以好好地感受和展現情緒,也不再因著「對方,在我出現情緒的時候,會有害怕、壓制和拒絕的反應,使關係拉遠」的緣故,而只能無力地選擇壓迫自己⋯⋯進而形成良好的循環!:)

妳/你是能夠完整地體驗和展現情緒感受的人嗎?或者,和我一樣,因為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學習到相關能力,於是正朝著這個目標前進呢?
沒有被教導要如何和情緒相處,並且只能用別人接受的方式表達情緒,不是我們的錯⋯⋯但是,我們還是有機會朝著「內外成熟的大人」的方向長大喔!

歡迎妳/你,訂閱我的專欄【內在小孩轉大人】!

內在小孩轉大人|訂閱優惠
內容包含:每週一更新的療癒實務文,每個月、第二週的週三會有閱讀實踐文,然後還會不定期的深度剖析文。訂閱的會員,有專屬文章,是一般會員不能閱讀的喔~
然後,即日起~至十月十月止,有85折的優惠!快來訂閱吧~
「內在小孩轉大人」將書寫在生活中和內在小孩扯上邊的事,可能是我自己的事,發生在我和太座之間、或是與孩子之間;也可能是孩子的事,發生在和我們之間或與同儕之間。總之,包羅萬象因為「從生活中所發生的事,抽絲剝繭之後找到引發不舒服感受的源頭」的這檔事,真的太好玩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今年的十月二十三日,是大女兒的十八歲生日。 往年,我們都會一起慶祝的;但是,這一次,似乎很難。而這也讓大女兒陷入情緒漩渦,也讓我思考「長大是什麼?與原生家庭脫離,又是什麼意思?」
最近,因為工作量變多,開始需要練習與他人合作;沒想到,這樣的拉伸,觸及到了信任的議題⋯⋯而這更引發了一連串的恐懼反應,但我不想要就此退縮啊! 八月,我獲得出版社的邀請、書寫與「內在小孩」相關的內容;這是我從以前就想做的事情,所以大腦便很火力全開地高速運轉:新書的內容,要直接與「療癒自己的童年創傷」相
上個月月中,太太的阿娘開刀住院。 因爲疫情的緣故,醫院有了「住院期間只能有一位照顧者陪同,並且不能探病」的規定,所以我和太太決定在住院開刀的那二天,以及出院的那一天,陪伴阿娘和阿爸。 一週後,阿娘要回診、確認復原情況,我和太太也照樣陪同。 在這幾次的互動裡,我大多扮演「跑腿」的角色。 。 — —
「妳們覺得:我和媽媽彼此相愛,對妳們來說是重要的嗎?」我突發奇想地向女兒們發問。 只見女兒們同時抬起頭來,雙雙帶著「還用問嗎?」的表情看向我,很有默契地給出「當然啊!」的回答;聽到這個答案的我,開心地用「我也是這樣想捏!」接住她們的回應。 而這個問題,卻沒有我想像中簡單。
前幾天,大女兒要出發去外公、外婆家拍紀錄片。 通常,去女兒們的外公、外婆家的時候,都是我們一家四口全體出動的;但是,這一次,是大女兒單槍匹馬上陣。而且,大女兒不是自行搭車前往,而是外公、外婆結束北部的行程、要南下的時候,順便把大女兒一起帶回南部。 出門的當天早上,行李箱一樣空蕩蕩地躺在那裡。
今天,是父親節;昨天,是《相同,卻又不同的家》的首映會。這部紀錄片,是大女兒以「我」為主角所拍攝的紀錄片;而首映會,則是由小女兒主導策劃的。 這對「不是父親」的我來說,是最棒的父親節禮物;畢竟,對父親之於我,就像「幽靈」。
今年的十月二十三日,是大女兒的十八歲生日。 往年,我們都會一起慶祝的;但是,這一次,似乎很難。而這也讓大女兒陷入情緒漩渦,也讓我思考「長大是什麼?與原生家庭脫離,又是什麼意思?」
最近,因為工作量變多,開始需要練習與他人合作;沒想到,這樣的拉伸,觸及到了信任的議題⋯⋯而這更引發了一連串的恐懼反應,但我不想要就此退縮啊! 八月,我獲得出版社的邀請、書寫與「內在小孩」相關的內容;這是我從以前就想做的事情,所以大腦便很火力全開地高速運轉:新書的內容,要直接與「療癒自己的童年創傷」相
上個月月中,太太的阿娘開刀住院。 因爲疫情的緣故,醫院有了「住院期間只能有一位照顧者陪同,並且不能探病」的規定,所以我和太太決定在住院開刀的那二天,以及出院的那一天,陪伴阿娘和阿爸。 一週後,阿娘要回診、確認復原情況,我和太太也照樣陪同。 在這幾次的互動裡,我大多扮演「跑腿」的角色。 。 — —
「妳們覺得:我和媽媽彼此相愛,對妳們來說是重要的嗎?」我突發奇想地向女兒們發問。 只見女兒們同時抬起頭來,雙雙帶著「還用問嗎?」的表情看向我,很有默契地給出「當然啊!」的回答;聽到這個答案的我,開心地用「我也是這樣想捏!」接住她們的回應。 而這個問題,卻沒有我想像中簡單。
前幾天,大女兒要出發去外公、外婆家拍紀錄片。 通常,去女兒們的外公、外婆家的時候,都是我們一家四口全體出動的;但是,這一次,是大女兒單槍匹馬上陣。而且,大女兒不是自行搭車前往,而是外公、外婆結束北部的行程、要南下的時候,順便把大女兒一起帶回南部。 出門的當天早上,行李箱一樣空蕩蕩地躺在那裡。
今天,是父親節;昨天,是《相同,卻又不同的家》的首映會。這部紀錄片,是大女兒以「我」為主角所拍攝的紀錄片;而首映會,則是由小女兒主導策劃的。 這對「不是父親」的我來說,是最棒的父親節禮物;畢竟,對父親之於我,就像「幽靈」。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那天你來找我談話,我感受到你呼吸與說話速度稍快,於是邀請你一起先回到呼吸、回到身體的覺察。你很快覺察了自己的身體與呼吸當下是緊繃的,覺察了便能開始讓自己順暢地呼吸,舒緩身體的僵硬。 在談話裡我陪伴你一起探索對於母親的不滿、對於成年孩子的操煩,底層渴望原來是對家人的在乎與愛,同時也有想照顧自己身心的
Thumbnail
動畫《我的幸福婚約》中女主角美世的心理創傷與療癒過程,探討了她與男主角清霞之間的關係如何影響她的自我重建。此外,漫談繼母和妹妹香耶的心理動機及家庭動力學的影響。揭示家庭中權力與情感的微妙平衡,以及自我價值感在個體情感恢復中的關鍵角色。這部動畫不僅是愛情故事,也是一個關於自我發現和治癒的深刻反思。
她找到我 問我為什麼老是不肯好好溝通 把我的想法都告訴她 然後老是莫名奇妙搞消失 她說我是想要自己一個人嗎? 因為我們遠距離,所以溝通很重要 我不安說我怕她生氣 她說她的確不是溫柔派的 但我狀況如果不好可以說 她知道會調整,但不是直接消失 其實直接消失有時是不想吵架 有時是害怕
今天跟好友聊天的時候,說到了當媽媽的轉變。 老實說,太太在一開始也曾經擔心過這個問題,覺得自己原有的生活步調將會被打亂,與其說感到擔心,更多的應該是對當時只做太太的生活方式有很大的依戀。 不過這一切的一切都在小哈利出現後煙消雲散,換來的是另外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 在經歷過一陣手忙腳亂後,很
Thumbnail
擔憂親密關係中的對方心煩、動怒,所以選擇不斷負荷,是我今天面見的你。 我相信,這樣的失衡踉蹌會越來越少,我願意與你一起學習相信親密關係裡的另一個人,他同樣也是願意負荷的,我願意和你一起學習放下心中的重擔,享受在親密關係裡共同面對酸甜苦辣,攜手並進構築一個有愛的家。
Thumbnail
母親是舊社會裡的童養媳,因故改嫁給我的外省老兵老爸之後,慢慢地從寄人籬下到開始擁有了自己的一個落腳處。一輩子困在一個小地方的人心胸不甚開闊,尤其是我母親,芝麻綠豆的事看得比天還大,不開心的事可以記上好幾年。   如同電視劇裡的情節,在童養家庭裡有許多人與事也不是好相與的。雖然改嫁給了我爸,母親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一位女性在面對困難婆婆和公公關係的過程中,如何透過課程學習與成長,成為家人的穩定力量。透過釐清家族關係、學習溝通與建立情感連結,作者慢慢轉變自己的角色,開始幫忙解決家庭問題,也改善了婆媳與親子關係。
Thumbnail
前情提要請看上一篇,這篇我繼續來細數我的童年生活,希望這樣探索和挖掘的方式能對你療癒自己的內在小孩有所啟發: 🔵 情緒侍者(潛意識、情緒、感情) 我媽是個大剌剌、情緒化、強勢的人,所以很難和她說心事。國中交了第一任男友,在剛開始交往的寒假,因為見不到面,我就每天寫一封信給他,想等到
Thumbnail
  「我不怕我媽媽了!」韻涵帶著笑容描述她如何改變跟媽媽的相處模式,我聽完問她:「那你知道為何會有這樣的轉變嗎?因為你的內氣足了,心靈能量豐盛、身體元氣飽滿,自然就充滿勇氣與力量,不再害怕!」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那天你來找我談話,我感受到你呼吸與說話速度稍快,於是邀請你一起先回到呼吸、回到身體的覺察。你很快覺察了自己的身體與呼吸當下是緊繃的,覺察了便能開始讓自己順暢地呼吸,舒緩身體的僵硬。 在談話裡我陪伴你一起探索對於母親的不滿、對於成年孩子的操煩,底層渴望原來是對家人的在乎與愛,同時也有想照顧自己身心的
Thumbnail
動畫《我的幸福婚約》中女主角美世的心理創傷與療癒過程,探討了她與男主角清霞之間的關係如何影響她的自我重建。此外,漫談繼母和妹妹香耶的心理動機及家庭動力學的影響。揭示家庭中權力與情感的微妙平衡,以及自我價值感在個體情感恢復中的關鍵角色。這部動畫不僅是愛情故事,也是一個關於自我發現和治癒的深刻反思。
她找到我 問我為什麼老是不肯好好溝通 把我的想法都告訴她 然後老是莫名奇妙搞消失 她說我是想要自己一個人嗎? 因為我們遠距離,所以溝通很重要 我不安說我怕她生氣 她說她的確不是溫柔派的 但我狀況如果不好可以說 她知道會調整,但不是直接消失 其實直接消失有時是不想吵架 有時是害怕
今天跟好友聊天的時候,說到了當媽媽的轉變。 老實說,太太在一開始也曾經擔心過這個問題,覺得自己原有的生活步調將會被打亂,與其說感到擔心,更多的應該是對當時只做太太的生活方式有很大的依戀。 不過這一切的一切都在小哈利出現後煙消雲散,換來的是另外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 在經歷過一陣手忙腳亂後,很
Thumbnail
擔憂親密關係中的對方心煩、動怒,所以選擇不斷負荷,是我今天面見的你。 我相信,這樣的失衡踉蹌會越來越少,我願意與你一起學習相信親密關係裡的另一個人,他同樣也是願意負荷的,我願意和你一起學習放下心中的重擔,享受在親密關係裡共同面對酸甜苦辣,攜手並進構築一個有愛的家。
Thumbnail
母親是舊社會裡的童養媳,因故改嫁給我的外省老兵老爸之後,慢慢地從寄人籬下到開始擁有了自己的一個落腳處。一輩子困在一個小地方的人心胸不甚開闊,尤其是我母親,芝麻綠豆的事看得比天還大,不開心的事可以記上好幾年。   如同電視劇裡的情節,在童養家庭裡有許多人與事也不是好相與的。雖然改嫁給了我爸,母親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一位女性在面對困難婆婆和公公關係的過程中,如何透過課程學習與成長,成為家人的穩定力量。透過釐清家族關係、學習溝通與建立情感連結,作者慢慢轉變自己的角色,開始幫忙解決家庭問題,也改善了婆媳與親子關係。
Thumbnail
前情提要請看上一篇,這篇我繼續來細數我的童年生活,希望這樣探索和挖掘的方式能對你療癒自己的內在小孩有所啟發: 🔵 情緒侍者(潛意識、情緒、感情) 我媽是個大剌剌、情緒化、強勢的人,所以很難和她說心事。國中交了第一任男友,在剛開始交往的寒假,因為見不到面,我就每天寫一封信給他,想等到
Thumbnail
  「我不怕我媽媽了!」韻涵帶著笑容描述她如何改變跟媽媽的相處模式,我聽完問她:「那你知道為何會有這樣的轉變嗎?因為你的內氣足了,心靈能量豐盛、身體元氣飽滿,自然就充滿勇氣與力量,不再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