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此統合協力的設身處地思考 才能共創價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文 / 樂創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這次參與共識營,是個能快速讓不同區域的地方團隊「熟起來」的活動,對彼此的瞭解,也有別於短時間的社交互動。這樣的共識活動,尤其聚焦在不同型式的教育議題上,能夠幫助地方團隊更能思索教育的本質是什麼。
雜學校過去從策展出發,為台灣在亞洲的多元非典型教育設立了座標。然而,此次在與地方創生團隊交流的過程中,我們東部地區的團隊就佔了四組,在討論過程中能夠更以東岸的在地實況設想,東岸的創生團隊很多元,關注的議題也各有不同,但相較於都會區的關懷,大多是能夠以彼此統合、彼此協力為共識進行討論,這也是東部地區的團隊很有趣的現象。
多元正是台灣的特色
教育需要改變,而台灣能夠做到的是,對新思維與創新的高度包容,所以我們更需要彼此動員起來,彼此觀摩、交流議題,並進而尋求解方。我們東區團隊小組,有TenTenkids,針對兒童華語學習推廣,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也會碰到許多地方元素與文化議題,剛好可以藉此與其它的東岸團隊接合與交流。而海波浪團隊則是長年聚焦在文化保留與傳承的議題上,從宜蘭龜山島社區的文化保存到文化IP化,藉由更多的展演、走讀與遊程來存續文化價值,對於文化議題的設定也是非常具有實力。
菜市場少年阿公,個人鮮明的特色讓日常生命的菜市場文化,成為活潑有趣的教育題材,因而帶動全台對於傳統市場的再認識,幫助地方的教師能夠以日常飲食的構成,來認識自己的鄉里與文化。邸台東的團隊則是長年蹲點在最廣闊的台東地區,透過中央與地方的計畫搜索地方的微型創業者,對於匯集地方資源已成為代表團隊。
組建地方支持系統一起來
而我們團隊亦然,近兩年也是在宜蘭地區組建新興的青年團隊,為宜蘭地區的青年返鄉與地方創生團隊,搭建起支持系統,匯集地方的共同勢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關照地方的教育議題,我們在2021年底,也曾以教育新創為題辦理論壇,幫助宜蘭地區的教育市場能夠有初步的探索機會。
講者分享-洄游創生執行長 邱子軒
此次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跟桃園在地的支持系統洄游創生的交流,因為我們公司在宜蘭也是處於相當類似的服務型態,洄游創生大量啟用社會新鮮人,並鼓勵年輕人返鄉從事地方的公部門執行活動,這件事為我帶來支持與啟發,也尋求未來進一步能夠深入交流的機會。
未來這樣的交流共識營,希望至少能夠每年有兩次的機會能夠參與,讓團隊跟團隊有更多的接觸面,也不限於單一議題,這樣的火花期許能夠繼續更迭下去,為在地夥伴帶來更多的看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35會員
214內容數
雜學校以全新姿態推出Daily互動交流平台,每個月提出一個主題線上策展,主要以圖文方式呈現,包含「不太乖」的議題設計,還有各種主流媒體不敢講的犀利教育評論、教育產業以及多元國際觀點,打造多元深度的教育垂直交流平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雜學校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文 / 臺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 臺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璞育」是由幾位自103年便在地方上從事教育和產業的青年所組成,大家工作之餘,把所學和時間回饋在地方。原本璞育的雛型是依附在社區底下,重心放在偏鄉的弱勢學童的教導,但事與願違,與地方的相處往往跟資源很難去脫鉤,也因此,璞育為了更純粹的教育理念而成立
文 / 臺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 參與共識營,發現每個團隊不論是透過文化、產業的方式推動地方創生,於本質上都是透過「教育」在發揮「影響力」。 而在處理地方問題的同時,創生團隊與外部團隊的合作,甚至有良性競爭的必要性,才能於有限的資源中,發展出最有影響力的成績。以後壁的兩個創生單位而言,俗女村在區域與硬體
文 / 種種影像 種種是一個專注用影像說故事的影像團隊,落腳在嘉義市三年,創作了數十隻自製的地方短紀錄片影像,近百隻地方形象廣告,數百則地方觀察專題,數十場地放影像創作坊。回過頭檢視這一路拼命完成的作品或案件,其實最初就只是想留下些什麼而已。 在回來嘉義之前,我們是在中國杭州的二更影視公司底下的導演
文 / 種種影像 「地方創生就是一去中心化的過程。」 這是整個共識營當中影響最深的一句話。陳美伶老師指出,在未來數位科技的技術的導入後,地方創生的支持系統,將會逐漸向數位轉型邁去。其過程演進如同地瓜校長所說的,我們現階段最急迫解決的,是人類的永續發展。 其發展也未像是產業發展的論述那般侷限,而是更加
文 / 熊塾雲端生涯顧問 我們是由教育工作者及地方工作者組成的教育平台,協助媒合及提供種類豐富的能力培育課程。我們也是家庭培(陪)學的教育平台,培育及陪伴親子共同學習、成長,以「創業教育」及「服務學習」為兩大主軸培養學生108課綱的九大素養能力。陪伴家長更有能力了解並面對孩子的教養及學習問題,陪伴孩
文 / 熊塾雲端生涯顧問 我是一位國際公益管理師,也是一位實驗教育工作者,因為和申請個人自學的孩子們共學共成長,成為一個關心永續發展的教育工作者,也創建自己的品牌努力著朝願景前進。一直對雜學校的蘇仰志(地瓜校長)很感佩,因為從一位關心教育的設計人,到現今成為推動教育創新的領頭羊,這樣跨領域的神奇角色
文 / 臺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 臺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璞育」是由幾位自103年便在地方上從事教育和產業的青年所組成,大家工作之餘,把所學和時間回饋在地方。原本璞育的雛型是依附在社區底下,重心放在偏鄉的弱勢學童的教導,但事與願違,與地方的相處往往跟資源很難去脫鉤,也因此,璞育為了更純粹的教育理念而成立
文 / 臺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 參與共識營,發現每個團隊不論是透過文化、產業的方式推動地方創生,於本質上都是透過「教育」在發揮「影響力」。 而在處理地方問題的同時,創生團隊與外部團隊的合作,甚至有良性競爭的必要性,才能於有限的資源中,發展出最有影響力的成績。以後壁的兩個創生單位而言,俗女村在區域與硬體
文 / 種種影像 種種是一個專注用影像說故事的影像團隊,落腳在嘉義市三年,創作了數十隻自製的地方短紀錄片影像,近百隻地方形象廣告,數百則地方觀察專題,數十場地放影像創作坊。回過頭檢視這一路拼命完成的作品或案件,其實最初就只是想留下些什麼而已。 在回來嘉義之前,我們是在中國杭州的二更影視公司底下的導演
文 / 種種影像 「地方創生就是一去中心化的過程。」 這是整個共識營當中影響最深的一句話。陳美伶老師指出,在未來數位科技的技術的導入後,地方創生的支持系統,將會逐漸向數位轉型邁去。其過程演進如同地瓜校長所說的,我們現階段最急迫解決的,是人類的永續發展。 其發展也未像是產業發展的論述那般侷限,而是更加
文 / 熊塾雲端生涯顧問 我們是由教育工作者及地方工作者組成的教育平台,協助媒合及提供種類豐富的能力培育課程。我們也是家庭培(陪)學的教育平台,培育及陪伴親子共同學習、成長,以「創業教育」及「服務學習」為兩大主軸培養學生108課綱的九大素養能力。陪伴家長更有能力了解並面對孩子的教養及學習問題,陪伴孩
文 / 熊塾雲端生涯顧問 我是一位國際公益管理師,也是一位實驗教育工作者,因為和申請個人自學的孩子們共學共成長,成為一個關心永續發展的教育工作者,也創建自己的品牌努力著朝願景前進。一直對雜學校的蘇仰志(地瓜校長)很感佩,因為從一位關心教育的設計人,到現今成為推動教育創新的領頭羊,這樣跨領域的神奇角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社區的特色不僅能吸引遊客增加經濟收益,還能讓居民對所處的環境感與歸屬感,促進人們之間的互動及凝聚。最近參加了統領商圈暨社區發展協會辦的Woo Hoo!藏龍社區共創活動,協會與大安區建安國小美術班攜手合作、將充滿童趣的畫作融入東區街景,參賽畫作也展示在成功國宅。經濟部商業發展署補助的《W
Thumbnail
我們常說,教育是地方創生最後一哩路,那麼走在教育創生的路上,我們可以提出甚麼樣的解方呢?我們又可以提出甚麼樣的行動策略呢?如何透過教育手段讓民眾更認識自己的社區、進而愛惜自己的社區,讓社區成為一座大教室甚至是一座有特色的學校。
Thumbnail
2021年,國家發展委員會設立「地方創生青年培力工作站」,希望讓民間地方創生團隊能獲得支持,培育更多在地人才。鹿港著鹿計畫、北斗寶斗青村未來式、溪州老人國回春計畫皆位於彰化縣內,這三組扎根地方的團隊,如何讓社會成為眾人的學校?地方創生又該如何向下扎根?
Thumbnail
純樸的集集小鎮,曾被票選為「台灣十大觀光小城」的集集小鎮,不但擁有歷史悠久的鐵道支線特色,更結合迷人自然生態、懷舊人文風光,還有各式在地小吃和創意美食,感受樸實恬淡的小鎮氛圍。 返鄉青年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家鄉更美好,形成永續生態支持系統,這才是永續城鄉真正的實踐。透過「人、地、產」的盤點,挖掘
Thumbnail
令人引頸期盼的新住民子女多元文化培育營開放報名至5月3日,今年的主題為社會創新,在五天四夜的課程中體驗職涯探索、創新視野、新創科技、桌遊體驗及專家講師輔導青年創業等精彩課程,進而開拓自身的視野以及前瞻性產業的創意發想。
Thumbnail
地方創生雖然是2014年才出現的新名詞,不過更早之前台灣就已經種下了地方創生的根。自1990年代起,台灣經歷了不同階段的地方創生(在台又可稱社區總體營造),究竟台灣的本土脈絡為何,就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Thumbnail
「宜蘭不是指行政疆界,而是個狀態。」 當前最夯的便是在地學,例如:台北學、桃園學等,但台灣就這麼小,哪來的這麼多學、那麼多的差異。學跟學之間除了地域的名稱之外,除了談在地、自明性的東西之外,更重要的尋找一種不同於西方城市發展價值的台灣學的普遍價值,讓台灣學成為一論述台灣價值的基礎,再依
Thumbnail
  這天我的工作場所辦了一場講座,這個講座的內容是向外籍教育者介紹以台灣文化為基底的教材。有些台灣老師反映應該要國際化議題多一點,像是女權議題、穆斯林議題或是人權議題,這些問題是台灣老師比較不知道的,如果有外國老師可以在這些議題上表達的更生動。   我是比較長大後,才發現自己身為台灣人,卻不是很理
Thumbnail
我的很多朋友都知道我要準備去六天五夜的花蓮,但我並不是去玩的,而是去「工作」,做什麼呢?這要從4年前我還是四年級的時候說起.... 四年級的時候,我們國小辦了一個活動,叫做「城鄉共學」,顧名思義就是城市的小朋友跟鄉下的小朋友互相交流,往往都會去有原住民文化的地方,讓我們認識原住民部落的文化及傳統。
Thumbnail
會知道這個概念,是來自一場講座的偶然際遇,也是那時聽著長年在國發會審理地方創生案的林承毅老師分享而知。地方創生在台灣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從日本的社區總體營造展開,以建立社區文化、凝聚社區共識到社區生命共同體為目標,是一段公民賦權的啟蒙運動,而台灣在政策制定總喜歡從鄰近的日本開始模仿...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社區的特色不僅能吸引遊客增加經濟收益,還能讓居民對所處的環境感與歸屬感,促進人們之間的互動及凝聚。最近參加了統領商圈暨社區發展協會辦的Woo Hoo!藏龍社區共創活動,協會與大安區建安國小美術班攜手合作、將充滿童趣的畫作融入東區街景,參賽畫作也展示在成功國宅。經濟部商業發展署補助的《W
Thumbnail
我們常說,教育是地方創生最後一哩路,那麼走在教育創生的路上,我們可以提出甚麼樣的解方呢?我們又可以提出甚麼樣的行動策略呢?如何透過教育手段讓民眾更認識自己的社區、進而愛惜自己的社區,讓社區成為一座大教室甚至是一座有特色的學校。
Thumbnail
2021年,國家發展委員會設立「地方創生青年培力工作站」,希望讓民間地方創生團隊能獲得支持,培育更多在地人才。鹿港著鹿計畫、北斗寶斗青村未來式、溪州老人國回春計畫皆位於彰化縣內,這三組扎根地方的團隊,如何讓社會成為眾人的學校?地方創生又該如何向下扎根?
Thumbnail
純樸的集集小鎮,曾被票選為「台灣十大觀光小城」的集集小鎮,不但擁有歷史悠久的鐵道支線特色,更結合迷人自然生態、懷舊人文風光,還有各式在地小吃和創意美食,感受樸實恬淡的小鎮氛圍。 返鄉青年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家鄉更美好,形成永續生態支持系統,這才是永續城鄉真正的實踐。透過「人、地、產」的盤點,挖掘
Thumbnail
令人引頸期盼的新住民子女多元文化培育營開放報名至5月3日,今年的主題為社會創新,在五天四夜的課程中體驗職涯探索、創新視野、新創科技、桌遊體驗及專家講師輔導青年創業等精彩課程,進而開拓自身的視野以及前瞻性產業的創意發想。
Thumbnail
地方創生雖然是2014年才出現的新名詞,不過更早之前台灣就已經種下了地方創生的根。自1990年代起,台灣經歷了不同階段的地方創生(在台又可稱社區總體營造),究竟台灣的本土脈絡為何,就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Thumbnail
「宜蘭不是指行政疆界,而是個狀態。」 當前最夯的便是在地學,例如:台北學、桃園學等,但台灣就這麼小,哪來的這麼多學、那麼多的差異。學跟學之間除了地域的名稱之外,除了談在地、自明性的東西之外,更重要的尋找一種不同於西方城市發展價值的台灣學的普遍價值,讓台灣學成為一論述台灣價值的基礎,再依
Thumbnail
  這天我的工作場所辦了一場講座,這個講座的內容是向外籍教育者介紹以台灣文化為基底的教材。有些台灣老師反映應該要國際化議題多一點,像是女權議題、穆斯林議題或是人權議題,這些問題是台灣老師比較不知道的,如果有外國老師可以在這些議題上表達的更生動。   我是比較長大後,才發現自己身為台灣人,卻不是很理
Thumbnail
我的很多朋友都知道我要準備去六天五夜的花蓮,但我並不是去玩的,而是去「工作」,做什麼呢?這要從4年前我還是四年級的時候說起.... 四年級的時候,我們國小辦了一個活動,叫做「城鄉共學」,顧名思義就是城市的小朋友跟鄉下的小朋友互相交流,往往都會去有原住民文化的地方,讓我們認識原住民部落的文化及傳統。
Thumbnail
會知道這個概念,是來自一場講座的偶然際遇,也是那時聽著長年在國發會審理地方創生案的林承毅老師分享而知。地方創生在台灣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從日本的社區總體營造展開,以建立社區文化、凝聚社區共識到社區生命共同體為目標,是一段公民賦權的啟蒙運動,而台灣在政策制定總喜歡從鄰近的日本開始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