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一個持續內卷的老師,伴隨着市場的發展,老師需要不斷更新技術與教學方針,學生也要不斷地去接受更高強度的挑戰,才能維持一定的水平範圍。從過去以季作為單位,慢慢濃縮到月、星期、天作單位,直到現在,感覺就算是漏掉一小時都會影響進步。這個被迫急速成長的情況,正正就是內卷的現象與威力
內卷的路確實不好走,除了需要承受時間的壓力,還需要協助學生保持良好的心態,更重要的是全盤周詳的計劃。所謂「一子錯,滿盤皆落索」,有時候可能因為一個小小的選擇與決定,影響的卻是幾場比賽的表現。作為帶領學生的我們,必須要深思熟慮,謹慎再謹慎,提前安排及風險管理已經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每當身心俱疲,效果又不如理想的時間,相信大部份老師都會萌生過很想放棄的念頭⋯⋯每天都充斥着對自己無限的質疑,還有對未來不確定性的不安全感:「這樣子真的行得通嗎?」「這個選擇是正確的嗎?」腦袋根本無法停竭,什至佔據你的情緒與理智,猶如精神分裂般在不同形式的煎熬中渡過
「那我應該繼續下去嗎?」
「不教精英,那教興趣班是不是就可以逃避這些問題了?」
生於這個資訊爆炸的年代,所有事情的答案,似乎都能通過手機了解到一大半。當人們的選項開始變多,每個人對於一件事情的期望就會變大,但可惜耐性並沒有因此而增加,相反卻是越來越少。尤其是在還沒有明確目標的時間,人們總是會奔波在猶豫的路上,但同時卻又希望這段時間能獲得點什麼。要是到最後兩手空空,便會直接否定整個過程的價值。因為有的時候比起過程,或許結果就是對於曾經猶豫的安慰獎。而且付出最少,不見得就會願意接受結果也是一樣的少,所以興趣班只是變相的另一種挑戰而已
其次就是考慮自身教學風格的問題,我能接受降低我的教學標準嗎?可以把學生不好的習慣與行為完全視而不見嗎?關於這一點,我是下意識就條件反射出來:自己是做不到的。因為學生對於我而言,就是未來的希望,老師給予什麼,日後她們自然也會傳承什麼,老師是有絕對的責任要從根本上去教好學生。伴隨着學生的變化與成長,我們應當及時給予合適的引導,讓她們在循序漸進的情況下完成一個又一個的挑戰
雖然內卷的路上不輕鬆,但遇到一群目標一致,甘願為突破自我去犧牲付出的學生和家長們,再辛苦都是值得的。當我們擁有共同的理想,便自然而然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讓我們有了勇敢前進的動力。與其在漫無目的的空間裏遊蕩,倒不如闖到無人熟悉的境地,留下自己的痕跡,成就更多美好又驚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