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而然學雙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晨起,面對「自然而然學雙語」的卡片筆記 from Jinna Sun

晨起,面對「自然而然學雙語」的卡片筆記 from Jinna Sun

有沒有可能在公校體制內,自然而然學雙語?

有沒有可能在沒有計畫支援、教案審查、教授訪視、觀課議課....,

自然而然學雙語?

這天,和教室內孩子聊雙語的當下,我突然產生這樣的想法。


2021年缺乏外師使用說明書的我

2021年缺乏外師使用說明書的我


兩年前,因為新北市的外師計畫,身為視覺藝術老師的我,被邀請和外師Diana合作。那一年在上課期間,Diana需要入班協同,因為有不會說中文的外師在,我被迫英文能力大成長,到處找資源自學,想方設法讓自己聽懂外師講什麼。於是我上Cambly找英文家教練習對話,把自己的課堂講義和簡報改成「中英互文」,幫助孩子們開始習慣上我的課有英文元素加入和外師的存在,也讓Diana明白我的課堂操作與可以協同的部分。

努力讓師生雙方都懂彼此的微雙語操作課堂 from Jinna Sun

努力讓師生雙方都懂彼此的微雙語操作課堂 from Jinna Sun

我知道我是幸運的,因為這不是在被規定的任何雙語計畫範疇下,我可以在仍以視覺藝術教學的學科專業本質下,盡情玩耍嘗試各種英語加入的方式,不用害怕被檢核被糾正被修剪,在備課過程中,只要在英文部分不明白、不確定、說不好的時候,熱情善良且超會鼓勵人的Diana便成為我的好幫手與支持的力量。



曾經寫過的心路歷程紀錄文字:

一個沒有B2的藝術雙語教學現場老師的自剖

鼓起勇氣面對雙語


和外師合作一年後,因為課程任務的轉變,我再也沒有機會和外師協同了。剛開始,因為想幫助跟在身邊的實習老師練習雙語,所以還會刻意使用一些課室英語,但漸漸地,因為感覺「不自然」、「很奇怪」,也就漸漸放棄了。不過這件事,卡在我心頭很久,既然國家政策往「雙語」方向前進,而我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確實因為外師和英語的加入,感受到不同以往的新刺激,獲致教學上的新喜悅,為什麼一旦外師不在、沒被要求,我就不繼續?明明,我曾這麼寫下:「因為英語元素的加入,如同為學習投入新的刺激,感受層面不同了,孩子的專注與創意也有了意外的擴增。」


突然之間需要轉成雙聲道的速寫社團課  from Jinna Sun

突然之間需要轉成雙聲道的速寫社團課 from Jinna Sun

2022新學期的開始,我已放下要在課堂融入任何英語的想法了...但是,事情就是來得那麼突然,在「創意速寫社」的第一次社團時間,出現了一位剛從緬甸來台不會講中文的孩子。當意識到課堂上有這麼一個帶著茫然眼神看著我的孩子,下意識地,我自然而然地開啟了雙聲道模式,希望用我所會的簡單英文指示,幫助她加入課堂活動與學習,並承諾她以後老師的簡報或學習單,都盡量中英互文幫助她可以明白。

努力製作中英互文的課堂講義  from Jinna Sun

努力製作中英互文的課堂講義 from Jinna Sun


對,一切就是自然而然的,因為有「需求」,所以「雙語情境」就發生了!


我終於明白自己為什麼放棄了課室英語,放棄了在課堂加入英語元素。

因為,不自然、很做作、刻意而僵硬!



回到這天,和教室內孩子聊雙語的當下,我突然產生的想法:

「有沒有可能,讓一直以來對英語沒有信心的師生雙方,面對英語雙語的使用,可以不勉強、不做作,自然而然不抗拒,甚至覺得好玩有意思?」


想到前一天正在聽「樊登讀書」提到《升維:不確定時代的決策博弈》這本書:「線性思考」總帶來思維誤區,「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當我一直陷入英語要到B2才有資格雙語教學,一直陷入自己要跟母語人士一樣聽說流暢才敢表達,上帝就笑了,「妳永遠做不到!」而孩子們也是,他們總為自己貼標籤:「我的英語不好」,所以永遠不敢嘗試去探索不同的世界。


「英語不好」但是「英語很重要」,要努力?還是要放棄?這是「兩難」局面。《升維》的作者說:「左右兩難總考驗著決策,唯有『升維』引入新的維度,換個角度看事情,引入新的要素,才能破局,創造新的格局。」


「升維才有解,不可能在同一維度解決問題!」


我因此獲得啟發,在雙語教學情境的這件事上,我是否有機會因為「升維」改變思考維度,更換觀點位置,產生新的洞見呢?


所以,在我跟孩子說了我的兩難困擾後......對,我總是誠實地在課堂跟孩子分享我的想法,因為「面對不確定性,真實往往是最優的策略」,這也是《升維》這本書講到的。


我向他們傳達了這樣的想法:


  1. 雙語在日常:英語在日常生活,其實就如阿拉伯數字一般,已自然而然呈現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就如同我手邊的筆,上面寫著 “Pure Liquid Ink” 和 “cartidge system”,我從孩子隨身鉛筆盒裡掏出一塊橡皮擦,上面就寫著 “eraser”。到頭來想一想,我們都已經生活在雙語情境啦,只要多去發現,不要無感視而不見,其實這一切,很自然,在全球化的我們所身處世界就已經變成這樣囉~
  2. 好奇生探索:Okay 是英語,Bye-bye 也是英語,我們已經用得很自然,循此繼續找到好用的英語來用,用好奇的眼光去欣賞另一種語言如何名之日常物件與生活,就像玩遊戲般的態度去探索,讓自己慢慢增加認識這個世界的溝通配備啊!


過去,我常常會非常不好意思地跟外師Diana說 “Sorry, my English is very poor.” Diana總會回我說 “Don't be sorry. Your language skills are better than mine. You see, I can understand you, but I can't speak Chinese to you at all.”


所以,當我跟孩子們說:「你看,我們的雙語能力都比Diana強啊」的時候,大家突然間都開心了起來,一起笑著說:「對耶~」


看著他們的笑容,我突然發現,原來對英語的恐懼和抗拒,其實是線性思維、固定型心態的問題,「改變觀點,世界就看起來完全不同!」


我們會害怕雙語,也許根本不是英語本身的問題(其實我們對數學、理化、___...的恐懼不也是如此?)而是因為我們的孩子「不夠好奇」(只聽話),我們的教育缺乏對「好奇能力」的培養、對「探究新知」的引導!




這篇有感而發,沒有答案,但是,因為這樣的思辨,給了我一些勇氣,嘗試往自然而然使用雙語、愛上學習的方向摸索前進...

從總是熱切探索世界的Diana身上,看見勇氣  from Jinna Sun

從總是熱切探索世界的Diana身上,看見勇氣 from Jinna Sun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Jinna Sun 藝起來共鳴
157會員
112內容數
盡信書不如共鳴,在字裡行間覺察自己。 一種幫助您有感閱讀且共鳴產出的高效讀書筆記法。 請至此處雲端連結下載空白表格檔案❤️:https://reurl.cc/NXld26 邀約分享聯絡信箱:jinnasun@gmail.com
2025/04/13
活用AI提升效率,從記錄日常開始!本文以畢業畫冊序言撰寫為例,分享如何善用AI,避免產出制式化文字。透過建立個人知識系統,找到AI工具的最佳「支點」,讓AI成為你的高效槓桿,達成個人IPO(輸入、過程、輸出)的目標。
Thumbnail
2025/04/13
活用AI提升效率,從記錄日常開始!本文以畢業畫冊序言撰寫為例,分享如何善用AI,避免產出制式化文字。透過建立個人知識系統,找到AI工具的最佳「支點」,讓AI成為你的高效槓桿,達成個人IPO(輸入、過程、輸出)的目標。
Thumbnail
2025/03/30
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幸福,體會與家人朋友之間的溫情互動,珍惜點滴,並期許自己成為散播幸福的人。在AI浪潮下,提倡慢活,擁抱素樸與人性。
Thumbnail
2025/03/30
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幸福,體會與家人朋友之間的溫情互動,珍惜點滴,並期許自己成為散播幸福的人。在AI浪潮下,提倡慢活,擁抱素樸與人性。
Thumbnail
2025/03/28
本文分享作者透過晨起儀式、間歇式日記、時間箱、AI輔助復盤、Notion週復盤等方法,提升效率、激發靈感,並萃取生活智慧,打造個人價值的經驗。
Thumbnail
2025/03/28
本文分享作者透過晨起儀式、間歇式日記、時間箱、AI輔助復盤、Notion週復盤等方法,提升效率、激發靈感,並萃取生活智慧,打造個人價值的經驗。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中文太老,英文太嫩,各有利弊, 我充當月老,來點基本優生學。
Thumbnail
中文太老,英文太嫩,各有利弊, 我充當月老,來點基本優生學。
Thumbnail
聽過英文好的人說,學好一種語文最高境界是他能夠用那種語文(或其它非母語的語言)來思考事情。只是到那階段,這人可能就跟他的原生文化斷層了。那他,很可能就是個無根之人了。
Thumbnail
聽過英文好的人說,學好一種語文最高境界是他能夠用那種語文(或其它非母語的語言)來思考事情。只是到那階段,這人可能就跟他的原生文化斷層了。那他,很可能就是個無根之人了。
Thumbnail
破除考科思維的20堂雙語課 林子斌.親子天下.2022/11(七刷). 推薦給: ❦想知道​林子斌教授的雙語教育理念的人 ❦想再多聽一些意見,建構自己的雙語教育理念態度的人。 台灣現在,每個人都可以對「雙語教育」來高談闊論一番,也都可以講得頭頭是道,可見「雙語」是一個童叟能解的議題?!
Thumbnail
破除考科思維的20堂雙語課 林子斌.親子天下.2022/11(七刷). 推薦給: ❦想知道​林子斌教授的雙語教育理念的人 ❦想再多聽一些意見,建構自己的雙語教育理念態度的人。 台灣現在,每個人都可以對「雙語教育」來高談闊論一番,也都可以講得頭頭是道,可見「雙語」是一個童叟能解的議題?!
Thumbnail
雙語教學植入公立學校話題依舊熱門,亂象叢生。
Thumbnail
雙語教學植入公立學校話題依舊熱門,亂象叢生。
Thumbnail
雙語政策的議題,和曾經有2歲的台灣學生上課,外加無數工作職場的「大」學生們問⋯⋯
Thumbnail
雙語政策的議題,和曾經有2歲的台灣學生上課,外加無數工作職場的「大」學生們問⋯⋯
Thumbnail
有沒有可能在公校體制內,自然而然學雙語? 有沒有可能在沒有計畫支援、教案審查、教授訪視、觀課議課....,自然而然學雙語? 這天,和教室內孩子聊雙語的當下,我突然產生這樣的想法。
Thumbnail
有沒有可能在公校體制內,自然而然學雙語? 有沒有可能在沒有計畫支援、教案審查、教授訪視、觀課議課....,自然而然學雙語? 這天,和教室內孩子聊雙語的當下,我突然產生這樣的想法。
Thumbnail
好久沒聞到早上七點以前的空氣了(認真懷疑上一次可能是高三上),七月的都市早晨居然也是鮮鮮涼涼的。到火車站的途中,我捧著小冊子,把握時間複習漢語拼音和印尼文的問候語,Apa kabar,Selamat pagi。越想越緊張,我可不想毀了她們今年的第一次實體見面,和每個月唯一的這一堂課。
Thumbnail
好久沒聞到早上七點以前的空氣了(認真懷疑上一次可能是高三上),七月的都市早晨居然也是鮮鮮涼涼的。到火車站的途中,我捧著小冊子,把握時間複習漢語拼音和印尼文的問候語,Apa kabar,Selamat pagi。越想越緊張,我可不想毀了她們今年的第一次實體見面,和每個月唯一的這一堂課。
Thumbnail
去南美第二年後開始輔導台灣同胞小學生西班牙文功課。每小時收費兩塊美金, 到府服務。 在南美所有工商活動都以美金報價。畢竟當地幣值貶值太快。 高峰期間開雜貨店的朋友中午休息時, 鐵門拉下, 整袋上午營業得來的紙幣,趕快去兌換中心 cambio 換成美金。晚上換損失慘重。
Thumbnail
去南美第二年後開始輔導台灣同胞小學生西班牙文功課。每小時收費兩塊美金, 到府服務。 在南美所有工商活動都以美金報價。畢竟當地幣值貶值太快。 高峰期間開雜貨店的朋友中午休息時, 鐵門拉下, 整袋上午營業得來的紙幣,趕快去兌換中心 cambio 換成美金。晚上換損失慘重。
Thumbnail
不同的語言群在建國的道路上已經漸行漸遠。我們自豪的多元與包容,只不過證明了彼此永遠並不可能走在一起,也不願意走在一起。只要不發生像Black Lives Matter(黑人的命也是命)這麼嚴重的事,我們還是能夠接受那一表層的幸福,縱使內部千瘡百孔,只要生活平穩就好。
Thumbnail
不同的語言群在建國的道路上已經漸行漸遠。我們自豪的多元與包容,只不過證明了彼此永遠並不可能走在一起,也不願意走在一起。只要不發生像Black Lives Matter(黑人的命也是命)這麼嚴重的事,我們還是能夠接受那一表層的幸福,縱使內部千瘡百孔,只要生活平穩就好。
Thumbnail
人類天生有學會語言的本能,所以我們從小就在不知不覺中自然學會了母語,可是為什麼當我們要學另一種外語時,卻是如此的困難呢?
Thumbnail
人類天生有學會語言的本能,所以我們從小就在不知不覺中自然學會了母語,可是為什麼當我們要學另一種外語時,卻是如此的困難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