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觀察|簡約生活 vs 簡單生活:極簡主義的生活實踐《極簡主義:簡單就是潮》心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簡約 (Simple) 生活需要努力去刻意保持,簡單 (easy) 只要隨波逐流。
看完 Netflix紀錄片《極簡主義:簡單就是潮》(The Minimalists: Less Is Now)很喜歡片中提到的這個說法。
  • 當你「認為需要」一張茶几時,就上網購物或去 ikea 買張桌子,這是簡單
  • 分辨自己「是否真正需要」茶几,再做有意識的決定,這是簡約

簡約生活 vs 簡單生活

簡約與簡單是不同概念,因為簡約需要自己更深刻的選擇。
想到自己也曾缺了什麼東西,沒多想就去買;也會因為「滿三件打85折」、「加一元多一件」等各類行銷術語,腦波弱買了實際上不太需要的東西,換了我也沒特別喜歡的贈品,更不會思考買了之後怎麼辦。
結果是,家中堆滿許多沒那麼喜歡、但也不討厭的東西,丟也不是、不丟也不是的佔據生活空間,使得自己被不喜歡也不討厭的東西圍繞。(體驗過在很喜歡的空間生活,我發現這可以影響深遠,就像住飯店時,即便沒有出門、只是待在房間,就會覺得放鬆與舒適,因為那是被細心設計過、好好打掃過的地方。)
這種購物方式很「簡單」啊,挑好像需要的買、挑便宜的買、挑別人推薦的買,反正買就對了,用購物解決當下的生活困擾,卻忘了還有其他創意解決辦法。
簡約生活則是在購買前需要更多思考:
  • 我真的需要這件東西嗎?
  • 家中有其他物品可以滿足這個需求?或是跟朋友借?
  • 我發自內心的喜歡他嗎?
以我的狀況而言,通常前兩個問題就可以消除我的購買慾,而我特別喜歡第二個問題,這會激發我的想像力,從現有閒置物品找到活用的新方法

簡約生活「不用努力」

我認為到一個階段後,簡約生活就「不用努力」了。
判斷力會隨著每次的選擇提升,到後來會內化成習慣,自然不容易被外在因素影響購物與否,偶爾還能「享受」思考促銷活動背後的行銷手法。
看到衝動購物買回不是很喜歡的東西,我會超級不爽,一想到之後處理就會覺得很麻煩,而且有壓力。(如果因為東西壞掉而丟就算了,但通常不是啊!)
這種時候,「刻意提醒自己要先想想」轉變為「有意識選擇」,不太會輕易受到行銷術語、促銷打折等影響,而腦波弱的購物。
雖然我現在已經大幅減少衝動購物,可能有八成以上,但偶爾還是會小出槌,那就繼續在生活中學習啦。
話雖如此,購物並不是壞事唷!

是否推薦看這部紀錄片?

接觸極簡不久、想複習極簡想法的人,蠻適合看看的,因為概念搭配故事與畫面輔助,較容易吸收,而且影片的形式輕鬆好理解。
如果反之,可以在空閒時間或用倍速播放觀看(我就是這樣),還是有所啟發。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啊~原來自己被這個特質給陰了那麼久==
作者自己就會畫畫了啊,為何還要別人設計封面啦?
本以為 30 分鐘就能逛完,卻花了兩小時還意猶未盡。
如果那不是我爸,我早就被抓去警局了吧?
如果你想看海、想衝浪、想去龜山島、想當背包客、想環島、想吸貓、想放鬆軟爛......,去鬆貓們住一晚吧! 宜蘭頭城民宿——鬆貓們 Sun Moment 必住 4 大亮點
啊~原來自己被這個特質給陰了那麼久==
作者自己就會畫畫了啊,為何還要別人設計封面啦?
本以為 30 分鐘就能逛完,卻花了兩小時還意猶未盡。
如果那不是我爸,我早就被抓去警局了吧?
如果你想看海、想衝浪、想去龜山島、想當背包客、想環島、想吸貓、想放鬆軟爛......,去鬆貓們住一晚吧! 宜蘭頭城民宿——鬆貓們 Sun Moment 必住 4 大亮點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雖然很多人說看完有點失落,但我覺得還蠻好看的說,比起第一季太血腥不敢再看第二次,這一季就覺得心臟比較受得了。 「人性終究經不起考驗」,這是我看完第二季後在心中一直出現的一句話。 記得看完第一季時,當時的想法是:「在社會底層的多數人想要爬上那少數的金字塔頂端,絕對不能心慈手軟!」 這一季卻更加
《進擊的巨人》最終章劇場版上映,本文探討其結局的爭議性、始祖尤米爾的動機、以及作品中關於生命意義的哲學思考。文章同時也點評動畫製作品質,並提及電影版獨有的彩蛋內容,推薦給已熟悉劇情或準備觀影的讀者。
春節假期的最後一天,我隨意地滑動著 Netflix,想找一部電影來填補這段假期的尾聲。或許是因為標題的某種吸引力,或是葛倫·克蘿絲(Glenn Close)那張沉靜卻帶著故事感的海報,讓我點開了這部 「愛.欺 The Wife(2017)」
白江赫不只在跟醫院挑戰,也是向整個社會經濟挑戰,畢竟,病患不是進到醫院才生病或受傷;而是生病或受傷,才不得不進入醫院……
那群美麗的阿修羅們,溫婉自制的笑靨背後,究竟隱藏著妒忌、悲傷,還是壓抑的憤怒?在這部充滿張力的作品裡,是枝裕和對角色的細膩擴寫、瀧本幹也層次分明的攝影語言,以及演員群出色的表現,將人性最複雜卻真實的一面構築得極為立體。
為一直以來隱藏著的古代時期做出描繪,觀眾已經能理解詛咒的源頭以及動機。訂閱「航電影的海」沙龍,即可獲得《犬系戀人》每週跟播文章。
*雖然很多人說看完有點失落,但我覺得還蠻好看的說,比起第一季太血腥不敢再看第二次,這一季就覺得心臟比較受得了。 「人性終究經不起考驗」,這是我看完第二季後在心中一直出現的一句話。 記得看完第一季時,當時的想法是:「在社會底層的多數人想要爬上那少數的金字塔頂端,絕對不能心慈手軟!」 這一季卻更加
《進擊的巨人》最終章劇場版上映,本文探討其結局的爭議性、始祖尤米爾的動機、以及作品中關於生命意義的哲學思考。文章同時也點評動畫製作品質,並提及電影版獨有的彩蛋內容,推薦給已熟悉劇情或準備觀影的讀者。
春節假期的最後一天,我隨意地滑動著 Netflix,想找一部電影來填補這段假期的尾聲。或許是因為標題的某種吸引力,或是葛倫·克蘿絲(Glenn Close)那張沉靜卻帶著故事感的海報,讓我點開了這部 「愛.欺 The Wife(2017)」
白江赫不只在跟醫院挑戰,也是向整個社會經濟挑戰,畢竟,病患不是進到醫院才生病或受傷;而是生病或受傷,才不得不進入醫院……
那群美麗的阿修羅們,溫婉自制的笑靨背後,究竟隱藏著妒忌、悲傷,還是壓抑的憤怒?在這部充滿張力的作品裡,是枝裕和對角色的細膩擴寫、瀧本幹也層次分明的攝影語言,以及演員群出色的表現,將人性最複雜卻真實的一面構築得極為立體。
為一直以來隱藏著的古代時期做出描繪,觀眾已經能理解詛咒的源頭以及動機。訂閱「航電影的海」沙龍,即可獲得《犬系戀人》每週跟播文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Thumbnail
不論「斷捨離」、「極簡主義」或是「簡單生活」...,都是希望能找到自己的節奏,朝著嚮往的、自在的生活前進。從物品減量、收納技巧到選物指引等,學習真誠地面對自己,更了解自己所重視的,空間裡擁有的是怦然心動的、必須的物品,創造讓自己更自在的「簡單生活」。
最近讀了一本書叫「從加法開始的極簡生活」,這本大概是講,如何放手物品,斷捨離的書,我很喜歡的他用「留白」設計生活的方式,以極簡為主,符合生活最低需求,卻也是讓生活最輕鬆自在的方式。
Thumbnail
現代社會中,推崇極簡主義提倡簡化生活,進而放回生活的重心在自己身上。本書作者以自身經驗探討各種一般人在執行斷捨離時會遇到的問題,並提供觀點進行反思。
Thumbnail
將近5年前,跨國搬家到美國的特殊經驗讓我意外地體驗到了極簡生活的益處,並開始學習極簡的真諦和方法。 其實我原本就是個不知斷捨離為何物的人,既愛亂買東西,又很難把東西給扔掉,還經常對家裏的雜亂視而不見。因此雖然有先天優勢 (從零開始的新家),仍需要更多後天努力,才能在極簡路上走得更順利。 經過這些
Thumbnail
物品是有形的,體驗和記憶是無形的。因此體驗類的消費不僅能帶來身心的快樂和滿足,也能減少日後維護物品的心力成本。“少一個物品就少一個掛礙、就多一份輕鬆和自由”是我身為斷捨離實踐者多年之後的心得和信念。
Thumbnail
曾經在社群媒體上讀到一名網友的抱怨:「我準備放棄極簡了!為什麼我不停地扔東西,但我的家還是完全營造不出像IG相片上看到的風格?」 你嚮往的是哪一種極簡? 相信你一定曾從網路上看過許多對於極簡主義者的分門別類。 但你知道你所嚮往的極簡,究竟是視覺上的舒服乾淨,還是生活上的簡單呢? 極簡風格和極
Thumbnail
你是否也希望,自己的家裡不再看起來亂七八糟?想要體驗一種過著「空無一物」的生活,那你一定不能錯過這本書。透過這篇文章,瞭解作者在書中分享的許多具體作法,其中最受用的一點是面對「積極的失敗」,試著不再在購買之前想像太久,直接實際使用,並積極承擔最壞後果的準備。
Thumbnail
《我簡單豐富的生活提案》是一本探討極簡生活的書籍,作者澀谷直人以五十篇短文,分述少物帶來的居住、物品到身心、人際關係等多個層面自由。極簡生活是一種精準地掌握自身需求的生活模式,重點放在自我需求的滿足上。這本書藉由分享自己的生活,鼓勵讀者思考並尋找真正想要的生活方式,達到內心豐富和生活品質的提升。
Thumbnail
理想生活提案: 極簡主義少即是多less is more:只擁有絕對必須的物品(每種只保留一樣)>實用而非裝飾 家中物品的風格用同一色系如木質、米色、白(無印風)、黑白灰(工業風) 在家中打造一個完美的角落:一本書+一杯好茶(一塊瑜珈墊+冥想) 列出最低需求的物品清單:(衣>書>日用品>紀念
Thumbnail
幾年前從物品的極簡開始,體驗到減法生活、日常留白的美好。所以除了物品與空間外,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希望能更近一步地減少不必要的事物。 如果你是:感覺快被各種活動、要求給壓到喘不過氣的人;嚮往簡單生活的人,不只在物品上極簡,對於事情也該用同樣的態度面對的人。那麼推薦你閱讀這本書!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Thumbnail
不論「斷捨離」、「極簡主義」或是「簡單生活」...,都是希望能找到自己的節奏,朝著嚮往的、自在的生活前進。從物品減量、收納技巧到選物指引等,學習真誠地面對自己,更了解自己所重視的,空間裡擁有的是怦然心動的、必須的物品,創造讓自己更自在的「簡單生活」。
最近讀了一本書叫「從加法開始的極簡生活」,這本大概是講,如何放手物品,斷捨離的書,我很喜歡的他用「留白」設計生活的方式,以極簡為主,符合生活最低需求,卻也是讓生活最輕鬆自在的方式。
Thumbnail
現代社會中,推崇極簡主義提倡簡化生活,進而放回生活的重心在自己身上。本書作者以自身經驗探討各種一般人在執行斷捨離時會遇到的問題,並提供觀點進行反思。
Thumbnail
將近5年前,跨國搬家到美國的特殊經驗讓我意外地體驗到了極簡生活的益處,並開始學習極簡的真諦和方法。 其實我原本就是個不知斷捨離為何物的人,既愛亂買東西,又很難把東西給扔掉,還經常對家裏的雜亂視而不見。因此雖然有先天優勢 (從零開始的新家),仍需要更多後天努力,才能在極簡路上走得更順利。 經過這些
Thumbnail
物品是有形的,體驗和記憶是無形的。因此體驗類的消費不僅能帶來身心的快樂和滿足,也能減少日後維護物品的心力成本。“少一個物品就少一個掛礙、就多一份輕鬆和自由”是我身為斷捨離實踐者多年之後的心得和信念。
Thumbnail
曾經在社群媒體上讀到一名網友的抱怨:「我準備放棄極簡了!為什麼我不停地扔東西,但我的家還是完全營造不出像IG相片上看到的風格?」 你嚮往的是哪一種極簡? 相信你一定曾從網路上看過許多對於極簡主義者的分門別類。 但你知道你所嚮往的極簡,究竟是視覺上的舒服乾淨,還是生活上的簡單呢? 極簡風格和極
Thumbnail
你是否也希望,自己的家裡不再看起來亂七八糟?想要體驗一種過著「空無一物」的生活,那你一定不能錯過這本書。透過這篇文章,瞭解作者在書中分享的許多具體作法,其中最受用的一點是面對「積極的失敗」,試著不再在購買之前想像太久,直接實際使用,並積極承擔最壞後果的準備。
Thumbnail
《我簡單豐富的生活提案》是一本探討極簡生活的書籍,作者澀谷直人以五十篇短文,分述少物帶來的居住、物品到身心、人際關係等多個層面自由。極簡生活是一種精準地掌握自身需求的生活模式,重點放在自我需求的滿足上。這本書藉由分享自己的生活,鼓勵讀者思考並尋找真正想要的生活方式,達到內心豐富和生活品質的提升。
Thumbnail
理想生活提案: 極簡主義少即是多less is more:只擁有絕對必須的物品(每種只保留一樣)>實用而非裝飾 家中物品的風格用同一色系如木質、米色、白(無印風)、黑白灰(工業風) 在家中打造一個完美的角落:一本書+一杯好茶(一塊瑜珈墊+冥想) 列出最低需求的物品清單:(衣>書>日用品>紀念
Thumbnail
幾年前從物品的極簡開始,體驗到減法生活、日常留白的美好。所以除了物品與空間外,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希望能更近一步地減少不必要的事物。 如果你是:感覺快被各種活動、要求給壓到喘不過氣的人;嚮往簡單生活的人,不只在物品上極簡,對於事情也該用同樣的態度面對的人。那麼推薦你閱讀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