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約 (Simple) 生活需要努力去刻意保持,簡單 (easy) 只要隨波逐流。
- 當你「認為需要」一張茶几時,就上網購物或去 ikea 買張桌子,這是簡單
- 分辨自己「是否真正需要」茶几,再做有意識的決定,這是簡約
簡約生活 vs 簡單生活
簡約與簡單是不同概念,因為簡約需要自己更深刻的選擇。
想到自己也曾缺了什麼東西,沒多想就去買;也會因為「滿三件打85折」、「加一元多一件」等各類行銷術語,腦波弱買了實際上不太需要的東西,換了我也沒特別喜歡的贈品,更不會思考買了之後怎麼辦。
結果是,家中堆滿許多沒那麼喜歡、但也不討厭的東西,丟也不是、不丟也不是的佔據生活空間,使得自己被不喜歡也不討厭的東西圍繞。(體驗過在很喜歡的空間生活,我發現這可以影響深遠,就像住飯店時,即便沒有出門、只是待在房間,就會覺得放鬆與舒適,因為那是被細心設計過、好好打掃過的地方。)
這種購物方式很「簡單」啊,挑好像需要的買、挑便宜的買、挑別人推薦的買,反正買就對了,用購物解決當下的生活困擾,卻忘了還有其他創意解決辦法。
簡約生活則是在購買前需要更多思考:
- 我真的需要這件東西嗎?
- 家中有其他物品可以滿足這個需求?或是跟朋友借?
- 我發自內心的喜歡他嗎?
以我的狀況而言,通常前兩個問題就可以消除我的購買慾,而我特別喜歡第二個問題,這會激發我的想像力,從現有閒置物品找到活用的新方法。
簡約生活「不用努力」
我認為到一個階段後,簡約生活就「不用努力」了。
判斷力會隨著每次的選擇提升,到後來會內化成習慣,自然不容易被外在因素影響購物與否,偶爾還能「享受」思考促銷活動背後的行銷手法。
看到衝動購物買回不是很喜歡的東西,我會超級不爽,一想到之後處理就會覺得很麻煩,而且有壓力。(如果因為東西壞掉而丟就算了,但通常不是啊!)
這種時候,「刻意提醒自己要先想想」轉變為「有意識選擇」,不太會輕易受到行銷術語、促銷打折等影響,而腦波弱的購物。
雖然我現在已經大幅減少衝動購物,可能有八成以上,但偶爾還是會小出槌,那就繼續在生活中學習啦。
話雖如此,購物並不是壞事唷!
是否推薦看這部紀錄片?
接觸極簡不久、想複習極簡想法的人,蠻適合看看的,因為概念搭配故事與畫面輔助,較容易吸收,而且影片的形式輕鬆好理解。
如果反之,可以在空閒時間或用倍速播放觀看(我就是這樣),還是有所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