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物品的終極三問

2023/07/06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為什麼要過極簡生活呢?

「為什麼你要過極簡生活呢?」好吧,還沒有人問過我這個問題,但我常常不由自主問自己這個問題。想必是還沒有想清楚,所以總在思考能說服自己的答案吧。
說實話,這個問題還蠻大的,拆分成「次大」一點的問題來思考或許會容易些。在學習和實踐極簡生活的人身上,最常(一定?)會看到的行為便是「減少物品」了。

為什麼要減少物品呢?

「為什麼你要減少物品呢?」就從這個「次大」一點的問題著手思考好了。乍一看,這個問題不難回答。
  • 因為家裡的物品用不到了、不喜歡了。
  • 因為房間東西多到找不到,讓人心煩。
  • 因為要搬家了,帶不走那麼多物品。
  • ......
再乍一看,這個問題是有隱藏前提的,這個前提是:居住空間存在「多餘」的物品(就叫它們雜物好了),並且當事人是有意識到的。如果居住空間的所有物品都是自己日常有在用的、在發揮價值的,那就不需要斷捨離掉,也就談不上「減少物品」的問題。不過也有人家裡堆著不少雜物,但因為當事人並不覺得有太影響個人生活,耐受度很高,或者還可以忍受,自然不會去考慮減物的問題。所以「為什麼減少物品」這個問題的前提是居住空間被多餘的物品(雜物)所佔據,並且當事人是有意識到的,比如多到只能用塞的衣櫃、根本沒在看但落了灰的書櫃、夾著不少早已失效的資料的文件收納架、不知道放了哪些備品的備品區。

什麼才算是多餘的「雜物」

記得以前一位很喜歡的政治哲學老師常提到「終極三問」這一概念,是何、為何、如何,他說:
凡事先定義,若問為何,如何自得。
那麼,什麼才算是多餘的「雜物」呢?這個問題不僅因人而異,而且每個人不同階段的定義也不同。以我自己來說,整理的初期,我認為的「雜物」是無法給我帶來價值的物品。比如我曾有過一個 artek椅子的微縮模型,就是我書桌前這把椅子的超迷你版,說實話它沒有任何實際用途,就是一個小擺件,看到它我的心情蠻開心的,算是具有審美價值,所以那時的我並不把它視為「雜物」。
但經過2個月的邊整理邊思考,「雜物」之於我的定義也發生了改變,我認為「雜物」是對我的行為無法起到具體且實際輔助作用的物品。那個artek椅子的微縮模型曾擺在寫字台的窗前,小小的,可是時間久了不免還是積灰,一不小心碰到還會解體(因為是拼接組裝而成的),而我也想不到自己日常的哪個行為會需要它的協助,所以也就順其自然地將它視為「雜物」並捨棄掉了。
好了,按照這個自己當下理解的「雜物」的定義,我再回到最開始的那個問題「為什麼你要減少物品呢?」
因為減少對我的行為無法起到具體且實際輔助作用的物品是重要的、好的。

減少雜物怎麼個重要法、好法呢?

「減少雜物對我而言怎麼個重要法、好法呢?」我再繼續追問下去。
因為如果沒有減少,雜物會「蓋住」我真正需要用到的物品。過去在找一件物品時,常發生下面這兩種情況:第一,花了時間焦頭爛額總算找到,比如我記得自己的指甲刀明明放在書桌抽屜裡,最後卻是從保養化妝品備品袋裡找到的;第二,一頓亂翻且想破頭腦袋「我到底當時放哪了?」也還是毫無頭緒、尋獲未果,只好重新花錢花時間購買,比如我曾因為找不到內地手機卡,只好回深圳重新掛號辦理。兩者都另人萬分惱火。
怎麼就找不到呢?因為真正需要的物品被其它雜物「蓋住」了。我試想了一下,如果我會用到的物品就一目了然地躺在書桌、抽屜或衣櫃裡,而不是像躲貓貓、捉迷藏一樣潛伏於雜物堆裡,應該很難找不到吧。所以,減少雜物(並根據自己的實際使用情境定位放好),就可以讓真正需要用到的物品「顯現」,再也不用費時傷神找東西了!減少雜物也意味著同時斷捨離掉找不見東西的惱人情緒,讓生活中原本就存在的幸福和快樂「顯現」。

如何減少物品呢?

這個問題比上面那些問題簡單一些,屬於技法層面上的,通過自行摸索、看書看Youtube片、上網找資料就能挖掘無數實用、有趣、有創意的原則、方法和策略。我在閱讀極簡布蘭達和維尼的文章後,給自己總結出一個減少物品的實用原則是:
不勉強自己,分階段行動。
例如:文章提到對衣物類的斷捨離可以包括【初階】將衣物數量減少至衣櫃可以放得下的程度,就能減掉「衣物換季的動作」;【中階】將所有衣物吊掛起來更加「一目瞭然」;【進階】建立極簡主義者的「制服」。
我覺得哪個方法都好,最重要的是不妨自己拿來一試,哪個用的順手就用哪個。
綜合以上自問自答,現在的我認為,整理收納和實踐極簡生活真是一個技、道、心的活動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Flore Weng 翁嗡
Flore Weng 翁嗡
少即是力量,少是持有最低限度的生活物品,少是不設立目標專注現在,少是每個當下只做最興奮的事情並盡情享受,少是零預期和無所待,少是擁有自己的原則。最重要的是有勇氣將這樣的信念堅持到底。感恩能來地球玩耍,是喜歡「極簡生活、整理收納、遊牧生活」的玩家。繼續進發咯!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