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吼,給男生載耶!要坐機車後座耶!」大學時期一個家庭教育較保守的女同學隔著話筒激動的說著。因為老闆把聚餐的時間定在下班後不久,所以她覺得她只能有這個選擇。
「對,沒錯,如果妳不想給他們載妳就另外辦法或是不要去。」雖然無奈的覺得這種程度的異性接觸沒什麼好擔心的,但我還是沒把電話掛了。
「老闆就說大家都要去啊,我怎麼說不去?」我的提議聽起來對她一點建設性都沒有,而我覺得我們在奇妙的迴圈裡。
之後我在某次社團時間與美術閒聊師,美術老師提到了先前同學M所抱怨的那件事。我當下想,也不是我自己提起的應該沒關係,而我也只是簡單的附和老師說「喔,對啊,她有跟我說這個。」
未料,這段對話剛好被M聽到了,之後我們便也沒再說過一句話。
這件事讓我蠻震驚的,因為她會這樣反應,表示她是真的很在意,對我的叮嚀並不是隨便說說,而我卻隨意的說了出來。
那次之後,我知道,每個人在意的不同,隨之會產生的煩惱不同,在合理的情況下,不應該因為對自己來說沒什麼就覺得對方的煩惱很無謂。
嗨,或許這麼說晚了,但,我很抱歉。
感謝妳曾經信任我,將妳的心事交付於我。
Photo by Hannah Rodrigo on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