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愛的人愛上別人,怎麼辦?

深愛的人愛上別人,怎麼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很喜歡金庸相對不知名的中篇小說《白馬嘯西風》。「如果你深深愛著的人,卻深深的愛上了別人,有什麼法子?」如此無奈的處境,是這篇小說的幾個人物,陷入情孽糾纏的主因。但換個角度,「有人愛著我,偏偏我愛的是別人」,心境其實亦頗為糾結。漫漫人生,難免遭遇為難的狀況,遇上就得處理,無可如何。

小說從江南俠盜白馬李三,與妻子金銀小劍三娘子上官虹,被「呂梁三傑」追殺開始。這對夫妻攜帶八歲幼女李文秀,從甘涼逃到回疆,儘管夫妻武藝高強,仍寡不敵眾,李三力戰而亡,上官虹使計殉夫殺敵。遺孤李文秀,只能託付白馬逃離敵蹤,聽天由命。

李三、上官虹惹上殺身之禍,除了取得高昌迷宮地圖引人覬覦。而老二史俊仲對師妹上官虹十年不減的癡戀,則是另一個主因。史俊仲對李三妒恨不已,李三背後的長箭,便是史俊仲暗中所射。上官虹使計讓自己和史俊仲同歸於盡,顯然深知丈夫遇害,與史俊仲脫不了關係。愛不到你,殺死你丈夫,這是史俊仲的處理方式。

孤女李文秀流落回疆哈薩克人部落,幸得漢人計爺爺庇護照顧,順利成長。「呂梁三傑」霍元龍、陳達海等人為了尋找李文秀,留在塞外當強盜,曾入侵哈薩克部落殘殺、擄掠,以致部份哈薩克人對漢人有強烈敵意。李文秀曾與哈薩克男孩蘇普,有一段青梅竹馬的美好時光,然而蘇普的父親蘇魯克,反對兒子和漢人女孩往來,甚至鞭打蘇普。李文秀無意中發現了,為了維護蘇普免受父親責罰,不聲不響疏遠。但李文秀始終傾慕蘇普。

李文秀因故遇到異人華輝,為他取出三支毒針,華輝因而收李文秀為徒,傳授武藝。因緣際會,李文秀等人終於來到高昌迷宮。誰知高昌迷宮並無金銀珠寶,反而存放大量中土典籍文物,惟這些東西在中原不值什麼。原來昔日唐太宗嫌高昌國野蠻,派大軍遠征討伐,唐朝大軍順利剿滅高昌國,將高昌國的歷代積累帶回長安。唐太宗額外致贈大批中原文物,意在教化。但高昌國人不喜歡,全都放在古皇宮。高昌這個西域大國滅亡後,逐漸流傳高昌迷宮藏有寶藏的傳說,以致吸引許多武林中人多年來致力尋覓。

李文秀因故與蘇普重逢,未及敘舊即遭逢艱險,蘇普的愛人阿曼多次遇劫。愛不到你,我盡力為你救回你的愛人,這是李文秀的處理方式。

華輝原為哈薩克人,昔日得不到愛人雅麗仙,竟毒殺雅麗仙,以致被族人驅逐。愛不到你,殺了你,這是華輝的處理方式。華輝在回疆無處容身,不得不去了中原,習得一身好功夫,帶著徒弟馬家駿想至回疆復仇。馬家駿卻因不願多傷無辜,以三枚毒針弒師。

在李文秀危及之際,計爺爺奮不顧身相救。原來計爺爺是華輝徒弟馬家駿,為了躲避華輝尋仇,以青年之身裝扮成老人,長年待在回疆生活。愛不到你,所以捨身救你,這是不是計爺爺的處理方式?

兩位關懷李文秀的人,計爺爺、華輝同歸於盡,恩怨隨風而逝。於是李文秀不再留戀塞外,選擇回到中原。這位少女和頑固的高昌國人一樣,漢人少年再英俊勇武、倜儻瀟灑,「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歡。」

「很好很好,可是我偏偏不喜歡」,或許是「情人為何不愛我」的答案之一。好不好與喜不喜歡,有時是不相干的,「很好很好,可是我不喜歡」或「其實不夠好,但我很喜歡」,所在多有。不僅感情如此,興趣、生活亦然。有時我們不見得喜歡備受讚揚的作品,反而迷戀世俗評價未必出色的創作,原因很可能是貼近自己的感受。的確應該忠於自己的感受,但也無須貶低自己不喜歡的作品。很好很好與不喜歡,其實可以並存的。

不過,「如果你深深愛著的人,卻深深的愛上了別人,有什麼法子?」這樣的千古難題,永遠不會終結,也永遠不會有完美的答案,端看接受試煉之人,如何面對這個難題。

avatar-img
YI Ping Chen的沙龍
21會員
358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YI Ping Ch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日前,和先生參加在雞場街舉辦的「鄉音考古」有聲書推介禮。兩位民間藝人拿汀河水娘(福建南音)、呂秀鸞(閩南童謠)的現場表演十分精彩。如有資源,應該為兩位長輩分別錄製專輯,讓她們的演出呈現較為完整的面貌,也便於流傳推廣,同時留下紀錄,畢竟熟悉民間口傳藝術的人已經越來越少。 乍聽福建南音,我覺得很熟
詩詞中屢屢出現的蘋、蘋花、綠蘋、白蘋、靑蘋等等,理論上都是同一種植物。南北朝以後的文人,常將「蘋花」或「白蘋」用在詩中以寄寓情思。如南朝鮑照《送別王宣城》詩:「既逢青春獻,復值白蘋生」、唐劉長卿《負謫後登干越亭作》詩:「秦臺悲白首,楚澤怨青蘋」、唐杜審言《和晉陵路丞早春遊望》詩:「淑氣催黃鳥,晴
熟悉三國故事的讀者,或許記得的盧。的盧為白額馬,從額頭到牙齒,有白毛或白斑,古人均名為的盧,《相馬經》等書多有紀錄,但想必白馬例外。可見的盧為統稱,並非個別馬匹的名字。的盧為烈性快馬,堪稱名駒,然而向有妨主(對主人不利)之名,歷代有不少相關故事。 的盧故事最有名的,首推躍馬檀溪。話說劉備初至荊
日前,和先生參加在雞場街舉辦的「鄉音考古」有聲書推介禮。兩位民間藝人拿汀河水娘(福建南音)、呂秀鸞(閩南童謠)的現場表演十分精彩。如有資源,應該為兩位長輩分別錄製專輯,讓她們的演出呈現較為完整的面貌,也便於流傳推廣,同時留下紀錄,畢竟熟悉民間口傳藝術的人已經越來越少。 乍聽福建南音,我覺得很熟
詩詞中屢屢出現的蘋、蘋花、綠蘋、白蘋、靑蘋等等,理論上都是同一種植物。南北朝以後的文人,常將「蘋花」或「白蘋」用在詩中以寄寓情思。如南朝鮑照《送別王宣城》詩:「既逢青春獻,復值白蘋生」、唐劉長卿《負謫後登干越亭作》詩:「秦臺悲白首,楚澤怨青蘋」、唐杜審言《和晉陵路丞早春遊望》詩:「淑氣催黃鳥,晴
熟悉三國故事的讀者,或許記得的盧。的盧為白額馬,從額頭到牙齒,有白毛或白斑,古人均名為的盧,《相馬經》等書多有紀錄,但想必白馬例外。可見的盧為統稱,並非個別馬匹的名字。的盧為烈性快馬,堪稱名駒,然而向有妨主(對主人不利)之名,歷代有不少相關故事。 的盧故事最有名的,首推躍馬檀溪。話說劉備初至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