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與黑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剛剛讀完了一段柏格的文章,那是一篇標題為『共同基金:光明與黑暗的悖論』的演講稿內容,這篇演講內容講述著共同基金在過去20年來的種種變化,並且提及基金發展過程柏格所看到的各種關於"稅收、技術和創新的黑暗面"。

在文章結尾柏格引用了一個寓言,柏格是這麼寫道的:
『在準備這篇演講的時候,我發現很容易同情《共和》裡面的囚徒。在他的“洞穴寓言”中,柏拉圖描述了一群生活在洞穴裡面的人,被腳鐐束縛在同一地點,眼睛被蒙上了眼罩,因此他們看不見身後高處燃燒的火堆,只能隱約看見他們前面火光照亮的影子:

接著……一個囚徒擺脫了腳鐐;他朝著光亮處走去,被強光弄得頭暈目眩,無法看到他曾經看到過陰影的那些物體。他走進陽光,被一種新的視角弄得驚異不已,無法看清他片刻前所稱的現實。他回到黑暗的洞穴,並因他的眼光而被嘲笑。但是他見過了現實的美和正義,並知道幻覺和陰影是什麼。

顯然,離開洞穴的黑暗(代表著他們已熟悉的安全舒適的地方)是困難的、不愉快的並且充滿挑戰性的。』
出於好奇心,我在維基百科找到這篇寓言的大致內容,這篇預言被翻譯成『地穴寓言』,如果你是一位指數化投資的愛好者,你可以試著把地穴想像成主動投資,囚犯是散戶投資人,地面自然就是指數化投資。
寓言中有些內容與主動投資人的投資行為舉動非常類似,例如:
『由於囚犯面對洞穴牆壁,那些來回移動的物體在牆上投射的陰影,被囚犯當作是會移動的影子。當有人說話時,洞壁上的回聲讓囚犯以為是那些影子在說話。他們把這些影像當作生物,把所有發生的事情理解為這些生物的行為。牆上演繹的故事,對他們來說都是真相,絕對真實。他們從這些影子中鑽研出一整套學問,並試圖從它們的出場和動作中找出一系列的規律,並且由此預告將要發生的事情。那些預測最準確的人還會得到嘉獎。』
像不像現在散戶投資人與主動投資達人之間的互動?
又譬如這段:
『如果給一名囚犯鬆綁,讓他站起來,轉身向出口望去,看見這些以往所見的影子的原型,能否想像這時會發生什麼?這個人可能會在強光刺激下痛苦不堪,產生的錯亂幻覺。相比於過去熟悉的光影,他可能會認為屆時所看到的東西都不是現實。因此,他可能希望重新返回自己習慣的位置,因為他相信只有在洞壁上能看見真相,他不會去相信一個善意解救者的說教。』
像不像一位指數化投資人嘗試讓散戶投資人了解主動投資只會讓他遠離財務獨立,只要他能放棄擇時選股的念頭,單純的使用買進並持有指數化投資工具就夠了,可是這些散戶投資人不希望放棄更短時間就能財務自由的美夢,他也不相信你的方法能解救他。
最後這段呢?
『而洞裡其它的囚犯會認為,他在上面把眼睛弄壞了。他們會嘲笑他,覺得離開洞穴顯然是宗蝕本生意,根本不值得一試。如果有人試圖解放他們,把他們帶到地上,他們會殺了他,如果可能的話。』
我想不用說明大家也懂我的意思,無腦?平庸?懶人?像極了『他們會污了他,如果可能的話。』
以下是該篇寓言的內容:
『蘇格拉底描述了一個位於地下的洞穴住所,洞裡有一條寬闊的道路通向地面。在這個山洞裡居住著被終身囚禁於此的囚犯。他們的腿和脖子被鏈子固定,以致只能朝前看到洞穴的牆壁,而不能轉身回頭顧望。因此,他們永遠看不到背後的洞穴出口,也根本不知道有這麼一個出口。他們也不能看到自己和其他囚犯,他們唯一能看到的是他們所面對的牆壁。在他們身後遠處是燃燒的篝火,囚犯看見火光照亮的牆壁,卻看不見光源。他們只能看到牆上閃動的光影。
囚犯同火炬之間,有一堵不會遮擋光線的矮牆。順著這堵牆壁,有人來回穿梭,搬運著不同的物品,包括一些用石頭和木頭做的人體和其他生物模型。這些物體高過那堵矮牆,但搬運者比牆低。其中的一些搬運者相互交談,另一些則保持沉默。
由於囚犯面對洞穴牆壁,那些來回移動的物體在牆上投射的陰影,被囚犯當作是會移動的影子。當有人說話時,洞壁上的回聲讓囚犯以為是那些影子在說話。他們把這些影像當作生物,把所有發生的事情理解為這些生物的行為。牆上演繹的故事,對他們來說都是真相,絕對真實。他們從這些影子中鑽研出一整套學問,並試圖從它們的出場和動作中找出一系列的規律,並且由此預告將要發生的事情。那些預測最準確的人還會得到嘉獎。
接著,蘇格拉底問葛勞康,如果給一名囚犯鬆綁,讓他站起來,轉身向出口望去,看見這些以往所見的影子的原型,能否想像這時會發生什麼?這個人可能會在強光刺激下痛苦不堪,產生的錯亂幻覺。相比於過去熟悉的光影,他可能會認為屆時所看到的東西都不是現實。因此,他可能希望重新返回自己習慣的位置,因為他相信只有在洞壁上能看見真相,他不會去相信一個善意解救者的說教。
如果使用武力將鬆綁的囚犯從洞穴中拖出,穿過對他而言陡峭難行的通道,當來到地面,他也許會覺得非常彆扭,愈發神志錯亂。因為強烈的陽光會使他睜不開眼,剛開始時,他什麼都看不見。慢慢地,他也許會適應眼前的新鮮事物,其過程也許是首先識別光影,然後是水中的倒影,最終才是人和事物本身。如果抬頭看,他也許會先習慣夜晚的星空,然後才是白天的日光,最後才敢於直接目視太陽,從而感受太陽的獨特之處。只有這時,他才能理解,是太陽造就了光影。有了這些經歷和認識,他不會再願意回到洞穴,他不再關心那裡的光影學問,以及其它囚犯的讚譽。
如果他返回故地,那麼他肯定需要重新的慢慢適應洞穴里的黑暗。於是在一段時間內,他會落後其它囚犯對後續光影估算能力。而洞裡其它的囚犯會認為,他在上面把眼睛弄壞了。他們會嘲笑他,覺得離開洞穴顯然是宗蝕本生意,根本不值得一試。如果有人試圖解放他們,把他們帶到地上,他們會殺了他,如果可能的話。』
avatar-img
590會員
285內容數
我是FC大叔,一個滿滿指數化投資魂加上資產配置骨的中年職場打工蟻,大叔只賣笑不賣身,大叔不彎腰撿肥皂$,大叔沒有財務自由,大叔只有言論自由!大叔不是裝瘋賣傻,大叔這是幽默好嗎?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FC的碎碎念 的其他內容
大家好,我是FC大叔,一個滿滿指數化投資魂+資產配置骨的職場打工蟻。 先說本篇文章沒有打算攻擊誰誰誰,只是大叔我一直在思考回測時的一個數字,一個一般人都不太在意的數字,直到上週站在陽台看風景時,覺得似乎可以當下的情境來舉例,於是就想寫下來。 在進入那個數字的思考前,先來看看來自維基百科上的一段說明,
航空業能持續提高其安全性,是因為他們嚴肅看待錯誤。著名的「薩利」機長曾寫道:「所有存在於飛航方面的知識,每項規則、每項程序,無不是因為有某人在某處墜機。」 航空業想盡辦法去除那些曾經造成飛機失事的原因,並將一切飛行過程盡可能的SOP化,在去除機械故障與人為錯誤後,現代飛安有了明顯進步。 散戶的投
這樣斜槓就真的是在打兩份工,你真得是為了興趣在作這件事?還是只是因為不滿足於當下的工作金錢收入,想透過這樣提前佈署另外一份新工作?當然有許多最後順利斜槓成投資達人,並最終決定全職當投資自媒體達人。 還是你覺得整天在文章裡分享著推薦碼或是空投資訊是你的初衷嗎?
想起一些故事。 故事一 大叔一直很清楚的記著退伍後的第一份工作,那是一份月薪24K以及沒有固定年終的資訊服務業工作,在工作不到三個月大叔就辭職了。那時候還很單純的認為,如果工作內容可以符合自己的興趣那該多好。 故事二 故事三 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大家好,我是FC大叔,一個滿滿指數化投資魂+資產配置骨的職場打工蟻。 先說本篇文章沒有打算攻擊誰誰誰,只是大叔我一直在思考回測時的一個數字,一個一般人都不太在意的數字,直到上週站在陽台看風景時,覺得似乎可以當下的情境來舉例,於是就想寫下來。 在進入那個數字的思考前,先來看看來自維基百科上的一段說明,
航空業能持續提高其安全性,是因為他們嚴肅看待錯誤。著名的「薩利」機長曾寫道:「所有存在於飛航方面的知識,每項規則、每項程序,無不是因為有某人在某處墜機。」 航空業想盡辦法去除那些曾經造成飛機失事的原因,並將一切飛行過程盡可能的SOP化,在去除機械故障與人為錯誤後,現代飛安有了明顯進步。 散戶的投
這樣斜槓就真的是在打兩份工,你真得是為了興趣在作這件事?還是只是因為不滿足於當下的工作金錢收入,想透過這樣提前佈署另外一份新工作?當然有許多最後順利斜槓成投資達人,並最終決定全職當投資自媒體達人。 還是你覺得整天在文章裡分享著推薦碼或是空投資訊是你的初衷嗎?
想起一些故事。 故事一 大叔一直很清楚的記著退伍後的第一份工作,那是一份月薪24K以及沒有固定年終的資訊服務業工作,在工作不到三個月大叔就辭職了。那時候還很單純的認為,如果工作內容可以符合自己的興趣那該多好。 故事二 故事三 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潛藏在你心裡的洞穴,它像是一個無底洞,吸取你的生命能量。 這個洞穴是你內在的黑暗,是無名的恐懼。 「別讓這份恐懼吞噬你。」 啟動你內在的靈性智慧,讓這份智慧,穿越你深層的、作用已久的恐懼。 它可能在你的呼吸之間,在你親近自然或淋浴放鬆時出現。
Thumbnail
好像什麼都說了,卻好像什麼也沒說。《夢想集中營》透過這座以「夢想」為名建造的納粹樂園,揭露人性對邪惡與良知的抉擇。斑斕的花園彩繪殘酷的種族屠戮;舒適的居所埋藏焦黑的生命;愜意的嬉戲聲掩蓋鮮紅的哀嚎——恐懼在日常帷幕後蠢蠢欲動。
Thumbnail
  身為讀書人,暢銷書總不在我覓食的範圍,一方面,對於閱讀有自己的「品味」;另一方面,認為在有限的時間之內,最符合投資報酬率的閱讀便是閱讀已流傳上百甚至上千年的「經典」。然而,這個時代就是最大的「洞穴」(柏拉圖的洞穴比喻),要理解、超越這個時代的洞穴,還是應該去閱讀多數人接收、理解、甚至相信
Thumbnail
有一群囚徒,從小被關在一個深不可測的地下洞穴中,被鎖鏈拴在洞壁前。他們無法轉身,看不見外面的世界,只能從面前的牆上看到被太陽的光與洞穴裡的火炬所投射的、洞外事物的影子。
Thumbnail
「在黑暗的地方,有一些我們不願意去看的事物,而正是那些事物塑造了我們的內在世界。」- 卡爾·榮格 「期許自己能當個稱職的螢火蟲,為黑暗中迷茫的人點起微弱的螢光;雖然不足以替你照亮前進的方向,但至少讓你知道,還有其他人在你身旁。你不孤單。」- 瞎咪小
Thumbnail
你所害怕的,是你沒見過的。人對未知充滿了好奇,所以才一直不斷前行。人言可謂,眾口鑠金。       也不知道是不是在三叉路下的大樹下擺晚市,這個路口的燈光被大樹遮蔽住,光線無法完全照射下來,透過樹葉間隙撤藻的燈光,都泛著矇矓的氣份,讓這個位置顯得燈光特別的幽暗。   天色昏暗的街道上"哢
Thumbnail
「為了淨化自我,人必須在一段時間裡遠離熟悉的外在環境,在避靜中向內探索,接受地、水、火、風的洗禮。在這種避靜內觀的過程中,人有時會面臨某種程度的虛無恐懼,這是因為欲望使人陷入肉體的局限中。 要知道,當一個靈魂開始步入自我實現的道途時,他會面臨一種充滿恐懼,以及一種與現實失去聯繫的感覺。然而這正
Thumbnail
柏拉圖有個洞穴人的隱喻:人像是被囚禁在在洞裡的,他們把牆面的影子視為唯一的真實。 而諷刺的是,世界就是人類的巨大幻象,傳達真理的東西也是一種影子。當真理從文字、語言、五感傳遞出來時——真理再度被倒映在那面牆上了。 人類以為自己走出了洞穴。但其實這故事正是最大的諷刺:人類從未走出洞穴。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潛藏在你心裡的洞穴,它像是一個無底洞,吸取你的生命能量。 這個洞穴是你內在的黑暗,是無名的恐懼。 「別讓這份恐懼吞噬你。」 啟動你內在的靈性智慧,讓這份智慧,穿越你深層的、作用已久的恐懼。 它可能在你的呼吸之間,在你親近自然或淋浴放鬆時出現。
Thumbnail
好像什麼都說了,卻好像什麼也沒說。《夢想集中營》透過這座以「夢想」為名建造的納粹樂園,揭露人性對邪惡與良知的抉擇。斑斕的花園彩繪殘酷的種族屠戮;舒適的居所埋藏焦黑的生命;愜意的嬉戲聲掩蓋鮮紅的哀嚎——恐懼在日常帷幕後蠢蠢欲動。
Thumbnail
  身為讀書人,暢銷書總不在我覓食的範圍,一方面,對於閱讀有自己的「品味」;另一方面,認為在有限的時間之內,最符合投資報酬率的閱讀便是閱讀已流傳上百甚至上千年的「經典」。然而,這個時代就是最大的「洞穴」(柏拉圖的洞穴比喻),要理解、超越這個時代的洞穴,還是應該去閱讀多數人接收、理解、甚至相信
Thumbnail
有一群囚徒,從小被關在一個深不可測的地下洞穴中,被鎖鏈拴在洞壁前。他們無法轉身,看不見外面的世界,只能從面前的牆上看到被太陽的光與洞穴裡的火炬所投射的、洞外事物的影子。
Thumbnail
「在黑暗的地方,有一些我們不願意去看的事物,而正是那些事物塑造了我們的內在世界。」- 卡爾·榮格 「期許自己能當個稱職的螢火蟲,為黑暗中迷茫的人點起微弱的螢光;雖然不足以替你照亮前進的方向,但至少讓你知道,還有其他人在你身旁。你不孤單。」- 瞎咪小
Thumbnail
你所害怕的,是你沒見過的。人對未知充滿了好奇,所以才一直不斷前行。人言可謂,眾口鑠金。       也不知道是不是在三叉路下的大樹下擺晚市,這個路口的燈光被大樹遮蔽住,光線無法完全照射下來,透過樹葉間隙撤藻的燈光,都泛著矇矓的氣份,讓這個位置顯得燈光特別的幽暗。   天色昏暗的街道上"哢
Thumbnail
「為了淨化自我,人必須在一段時間裡遠離熟悉的外在環境,在避靜中向內探索,接受地、水、火、風的洗禮。在這種避靜內觀的過程中,人有時會面臨某種程度的虛無恐懼,這是因為欲望使人陷入肉體的局限中。 要知道,當一個靈魂開始步入自我實現的道途時,他會面臨一種充滿恐懼,以及一種與現實失去聯繫的感覺。然而這正
Thumbnail
柏拉圖有個洞穴人的隱喻:人像是被囚禁在在洞裡的,他們把牆面的影子視為唯一的真實。 而諷刺的是,世界就是人類的巨大幻象,傳達真理的東西也是一種影子。當真理從文字、語言、五感傳遞出來時——真理再度被倒映在那面牆上了。 人類以為自己走出了洞穴。但其實這故事正是最大的諷刺:人類從未走出洞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