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哲學

含有「工作哲學」共 15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出自周品均(葳老闆)《職場不是自助餐,哪能只挑你要的》p,86 一書中的原話是這樣的: 有能力卻沒有權力,是一種浪費;有權力卻沒有能力,是無止盡的災難。 如果你還沒有能力,卻已經拿到權力,拜託趕快讓你的能力跟上你的位置,否則你將是一台災難製造機! 真的想改變就爬到對的位置,不要在不對的位置上忿
Argus-avatar-img
2025/02/15
多年以前,事情爆炸了,怎麼辦,好焦急,熬夜拚了。 多年以後,事情爆炸了,嗯~再讓火燒一下,燒完之後就比較好處理。
予晞🌸-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2/15
Argus 別說了🥲您剖析的太深刻了🥲
「每一個想要學習的念頭,都是未來的你在向現在求救。」 「我們掌握的資訊分成“知識”與“認知”。知識是你知道的東西,而認知是你不但知道,且堅信的東西。」 「靠譜 (Reliable),是對外不斷交付確定性,對內不斷提升人生算力。」 「靠譜可拆出三層含義:收到做到,說到做到,想到做
Thumbnail
  身為讀書人,暢銷書總不在我覓食的範圍,一方面,對於閱讀有自己的「品味」;另一方面,認為在有限的時間之內,最符合投資報酬率的閱讀便是閱讀已流傳上百甚至上千年的「經典」。然而,這個時代就是最大的「洞穴」(柏拉圖的洞穴比喻),要理解、超越這個時代的洞穴,還是應該去閱讀多數人接收、理解、甚至相信
Thumbnail
  在談職場的腥風血雨之前,我想先談談我在德國看到的「奇景」。遊覽車的捷克籍司機,在空閒的時候,竟然是在看書而不是滑手機。先不管他看得是《理想國》還是《哈利波特》,光是看紙本書,在台灣除了在圖書館看到學生讀參考書外就很少看到了。為什麼這位司機大哥不是用滑手機克服無聊,而是用閱讀書籍呢?或許面
Thumbnail
重要他人推薦的書,放進待讀清單,並且很快地看完。之前沒有讀過這位作者的其他作品,但可以感覺得出作者強大的氣場和自信,書的內容上有些重點反覆說明,算輕鬆好讀,經歷也相當特殊,值得一看。 工作確實很難跟自由聯想在一起,即便是SOHO都有雇主,也得自律的規畫專案進度。通常工作也都是為了薪水,下班才是人生
Thumbnail
江振誠《工作美學》,其實正是一種重新定義工作的新主張,追求快樂跟儀式感,手藝跟人文管理的平衡,追求初心跟在完美時勇敢放手,這展顯出的是個人的工作哲學,只要找到自己合適的賽道,在一方小天地中依然可以過上幸福的生活。
Thumbnail
當我看到這本書所說的「追求多工、高效率是通往職災之路」瞬間回想到每次拚到最後一刻,甚至開外掛生出很多技能時,總覺得自己很棒,好像得透過這樣來證明自己似的。但即便效率再好,沒有安排輕重緩急的順序,就會使我無意識的開始塞進更多挑戰,最後日復一日去追那達不到的目標,成為推石頭的薛西佛斯,接著反彈,導致更嚴
Thumbnail
深邃月光-avatar-img
2023/12/29
感謝推薦書單,人生的四千個禮拜真的不錯看,本來就不是塞入更多事情才叫時間管理,事情既然做不完,就得從重要的先做。道理不難理解,要找的就是能夠自己願意信服的有力論述。
深邃月光 沒錯!也能從這些觀念與書籍當中一一調整自己的步伐,做得到才真正是自己能帶走的觀念了。
你真的相信眼睛所看到的一切嗎? 事情不一定非黑即白,人也並不是只有好人壞人做區分,都是有著灰色地帶的,甚至我們眼前所看到的都不一定是事情完整的樣子,或許我們認為看到了事實,但其實在我們認為的事實背後還藏有真相,就如書中所說「事實是最不容易產生爭議的客觀存在嗎?」或許,我們對事實的瞭解,還不夠全面。
Thumbnail
最近「方格子」頻頻警告,讓我覺得我的「好逸惡勞」生活似乎久了一點,也因為一個網紅掀起的一場「筆記之亂」,忽然讓大家覺得自己的生活經驗都值得筆記筆記。 那我也來寫一篇「生活觀察筆記」吧! 愛閱讀的大叔 搬家後,每天出門都會看見不同的城市風景,因為人,相同的市景也會產生饒富趣味的畫面。 這裡的人好像還保
Thumbnail
Angela Chen-avatar-img
2022/12/30
好深刻及豐富的觀察,速寫更是化讀者的想像為具像。謝謝你的分享!
思末-avatar-img
發文者
2022/12/31
謝謝Angela的讚美。看著你一日千里的進步,我這躺平族真是自嘆弗如!
在《深度工作力》中,卡爾.紐波特在關於如何執行深度工作,給出六個策略,先來講第一個策略:確立你的工作哲學,意思是,確認安排深度工作的方式,確認後就不用時常耗費精力想何時要深度工作,把更多時間用在深度思考上。 作者整理四種實際應用有效的方式:(1)修道院式(2)雙模式(3)節奏式(4)記者式。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