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個月開始,我每個禮拜三中午的午休時段會空出來,幫兩個學生補救英文字母和拼音。這兩個學生,一個是願意學,但基礎不好,一個是基礎不好,家境也不好。
雖然現在的政策已經從國小開始有英文課,且行之有年,但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學生上國中後還是全部得重教一遍。提早學英文沒有讓學生贏在起跑點,反而導致分岐提早開始。
一般大班上課,跟本沒辦法停下來針對每個人的問題去解決,我沒有辦法看著一雙雙眼睛,從有靈魂變成沒靈魂,於是從這禮拜開始,我又挪出每個禮拜一的中午,幫同一班另外有需求的學生上課。
只是問題來了,有個別需求的學生,一個班不只有兩個,可能是六個;另一個班,如果認真算的話,可能也有四到六個。但我一個禮拜最多只能開兩個中午時段了,因為我其它三天的下午都有課,再多開一個時段,我中午沒辦法吃飯休息,自己會先垮掉。
也就是說,如果我只開兩個時段,我就只能收四個學生,於是我必須經歷掙扎的選擇過程。如果我選了某兩個學生,就意味著其他的學生會暫時被我放掉;在思考的過程中,一直想到某些電影裡面地震的橋段,「先救哪一個?」總是最難的問題。
後來跟他們的班導討論後,禮拜一的時段決定選了兩個學習動機較高,家境也有困難的學生。這兩個學生,並不知道老師是基於哪些考量選中了自己,而我對於那些被暫且放下的學生,也很難卸除掉自責。
每次面臨到教育現場真實發生的兩難問題,總是一再的考驗我的智慧與能力。我一邊要盡可能的照顧我想照顧的學生,一邊也要努力照顧自己,維持續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