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九成人都不知道的茶商採購秘密、標準,紅茶、青茶這麼多茶,要怎麼才能泡一杯好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目次:
一、茶商的茶葉採購流程?
二、如何評斷一杯好茶,與好的茶葉?
三、怎麼是正確的泡茶方法?
概述
茶葉水很深,這是每一個剛接觸茶葉一定會有的一個疑惑!
其實茶葉的水不深,而是騙人的茶商太多,讓大多數剛開始接觸茶葉的人都要繳學費,
在茶好玩不用繳學費!讓我們來好好告訴你!評斷好茶的秘訣是什麼?
每一個茶商都有一本自己關於的武林秘笈!
茶葉要怎麼定義它的品質跟價格?茶商又要怎麼決定這支茶要不要販售呢?
一、茶商的採購流程
對於茶產業的進口茶葉以及台灣茶葉的採購來說,是非常重要也同時非常專業的一個職位,
茶商進貨購買茶葉之前,所有的茶商都會有自己的一套標準採購流程,來評斷茶葉的品質好壞,每個人都不一樣!
茶葉是一個非常難標準化的商品,所以我們在挑選茶葉時,要盡量排除泡茶時會對茶葉影響的部分,像是溫度、濕度、器皿。
也因為難以標準化,也正是茶農以及茶商的專業之處,試了這麼多茶,多少都會忘記,這時候武林秘笈對茶葉的特色紀錄就是必要的。
一般來說看成熟度是看茶葉的葉片,看發酵度則是看葉片的邊緣、茶湯的顏色,茶球的形狀則是看揉捻的技術,
聞茶湯則能知道製成、走水順不順暢,以及有沒有烘焙,
用看與聞的就能粗略判斷茶葉的好壞,但不管是喝茶多久的專家,還是要喝到才能知道茶葉製成的好壞。
最常見會影響茶葉的因素包括有,室內溫度、濕度、使用的茶具( 使用茶壺的不同 )、泡茶葉時的用量、泡茶葉時使用的水質、溫度、以及泡茶時的取樣是否是完整的,
茶商購買的管道有上山跟茶農買茶,或有茶農、進口商寄茶板過來,
大多的茶商在收到茶葉的樣板時,會使用「品評杯」來做標準流程的判斷,
這是因為使用評鑑碗泡茶時,不會讓茶葉的香氣集中,
這時才能將茶葉的優點、缺點完全展現出來,最高標準的茶葉,做最高等級品評!
在打開茶樣後,會先將茶葉全部倒出,這一個步驟,是為了防止重力造成倒出的時候,較輕的茶葉先被倒出,對茶葉的取樣不均,
品評茶葉時會使用7克的茶乾,150毫升的水,使用評鑑碗以及陶瓷湯匙,並用熱水先燙過,防止室溫影響茶具,使茶葉的評斷失準,
再使用大滾的熱水 ( 需含有礦物質的水才能將茶葉的味道沖開 ) 沖泡茶葉時,2分鐘左右使用湯匙由下往上挖取茶葉,使茶湯分布均勻,3分鐘泡茶完成,
將茶葉沖泡完成後,我們會先觀察湯、看葉底,拿取湯匙聞茶湯的香氣,
並舀取茶湯,迅速吸入口腔,使口腔的每一處都充滿茶湯。
葉底形狀、發酵香、茶葉本身的香氣、茶湯、入口的口感、喉韻,
沒有不好的茶,每一支茶都有它的特色,以及喜歡的人,所以茶葉挑選時不是選擇自己喜不喜歡,而是想顧客會不會喜歡這些茶。
二、如何評斷一杯好茶
說到底了,茶葉就是一種適口性的商品,茶沒有好壞,而是你喜不喜歡這支茶,
我們在喝茶時會因為年紀、有沒有抽菸、喝酒、喝茶的茶齡,而有類似的喜好差別,
年輕人大多數都喜歡水順的茶,或用味道比較重的茶做冷泡,而有喝一陣子茶的長輩則比較多喜歡質度與喉韻,
喝茶沒有捷徑,只能多次嘗試來喝出對於喜歡茶葉的答案,
這要說到了,若只是因為產地與海拔評判這支茶會出現什麼問題,
高山茶的成本高,自然售價就會比較高,但若是只有茶的產地跟海拔,
製造過程中沒有對品質以及製成技巧進行把控,
會有明明是大禹嶺的茶葉,但卻比梨山的茶葉品質差這種事情發生。
這個也是目前茶葉市場很畸形的部分,因為消費者被傳統茶商傳達,只重視茶葉的產地以及海拔的這個茶葉觀念,
而進口茶因為製作以及人工的成本比較低,所以被台灣的茶商拿去包台灣茶,傳統茶商還是跟消費者傳達著進口茶的不好,
我們想說的是,只要你不是故步自封的人,歡迎嘗試看看好的進口茶葉,你就會發現你被欺騙多久了!
我們該回到的是茶葉的本質,茶園管理、製成的優化,才能讓這個茶葉的產業回到正確的路上!
三、怎麼是正確的泡茶方式?
一般來說泡茶分為茶包冷泡、茶包熱泡、壺泡,這幾種是我們生活中最見到的,
冷泡比較簡單,使用機剪的茶葉裝至寶特瓶中放入冰箱約6~8個小時後,就可以飲用了,
冷泡茶會比較建議使用味道較重的茶葉,因為冷泡與熱泡上有本質的差異,熱泡能將茶葉的喉韻、滋味感沖出來,
冷泡茶葉會使它更甘甜、柔順、苦澀感也比較低,苦澀感較少是因為冷水,茶葉的咖啡因、兒茶素釋出的比較少,
年輕人大多都會比較喜歡喝冷泡茶,因為現在的人比較忙碌,也有廠商比較新的形態,磨成粉的茶粉裝入茶包,急速的沖泡的型態。
茶包比較簡單,挑選時注意茶包的包裝有沒有沖氮保值就可以了!
在茶包泡茶時大家都會有一些迷思,
我們常在茶包上看到包裝有寫杉林溪、阿里山、梨山、大禹嶺的茶葉等等,
但這些其實產地對於茶葉不會有差,
因為茶包的機剪會影響茶葉的口感,使茶葉更加苦澀,不管是哪個山頭的茶角,泡出來都茶不多,
切碎後用熱水沖泡則比較容易把茶葉燙熟,順便將苦澀感沖出。
售價方面,包裝部分甚至比好的正茶價格還高,只因為方便性。
所以還是建議如果想要喝好茶,泡茶還是使用球裝的壺泡,或是茶葉裝茶包比較好,味道的表現也因為沖泡方式表現的優異!
在過去的茶葉界還有一個秘密,在過去台灣的法規上有個關於茶葉的漏洞,茶商只要將茶葉,
在台灣改變形狀(切碎、剪碎、磨粉)就可以將進口茶包裝成台灣茶,並在標示產地上顯示台灣,
就可以合法的錯誤標示茶葉了,這個也是行業中不能說的秘密!
目前有法律納管進口茶包裝台灣茶葉的這件事情,但因為長久以來的陋習,所以造就了直到現今,還是很多無良的茶商會將進口茶包裝為台灣茶進行販售,還是會在新聞上見到諸如此類的事情發生。
壺泡會相對來說比較複雜一點,不同的泡同一支茶,對於時間、技巧地把控不同則會有些微的風味差距,
有一些壺泡的小觀念,有抽菸、喝酒的人口味比較重,壺泡時可以多加一些茶葉提升濃度,
水質則要使用有礦物質的水,才能沖開茶葉的滋味感,為山泉水最佳,但台灣很少有真正的山泉水,
將茶壺燙過,沖泡第一泡,接著沖泡第二泡,並將兩泡都倒入茶海之中,混合均勻,就是最粗淺的壺泡了。
茶葉要怎麼玩,沒有一定的標準,每個人喜歡的滋味、香氣、口感都是不一樣的,
這是茶葉難以標準化的原因,也是茶葉好玩之處,讓我們一起迷上茶葉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手沖咖啡豆品質評估:如何辨識和選擇高品質的咖啡豆 手沖咖啡的好味源自於優質的咖啡豆。本文將深入探討如何評估咖啡豆的品質,包括外觀、香氣、口感以及如何根據這些評估準則來挑選最適合的豆子,讓您在家中也能沖泡出美味的手沖咖啡。 1. 咖啡豆品質的重要性 咖啡豆的品質直接影響到沖泡出的咖啡口感和風味。
手沖咖啡豆選擇技巧大公開:如何挑選適合的咖啡豆來沖泡手沖咖啡 手沖咖啡的品質取決於所選用的咖啡豆。這篇文章將教您如何根據不同的標準和個人口味偏好來挑選最適合的手沖咖啡豆,從而製作出濃郁、風味豐富的咖啡。 1. 咖啡豆的重要性:為什麼挑選適合的豆子至關重要? 手沖咖啡豆直接影響到咖啡的口感和風味
Thumbnail
  有在買茶葉的朋友,應該會看到有些產品會標榜手採一心二葉......但是說實在的,機器採摘能有效率、降成本,......今天就來分享一下怎麼分辨這兩種採茶方式吧
Thumbnail
  常常會聽到有人分享對茶滋味的形容會有:「苦、澀(澀不是味覺喔!)、甘、甜、酸、花香、果香、奶香、蜜香......等」各種表現。我們今天先撇除泡茶的水質、水溫、器具、時間、手法的差異影響,就單純從如何「品」茶先來聊聊吧~畢竟喝茶重點是「入口」後的感受最重要!
Thumbnail
  距離上次寫找茶筆記系列,有一段時間沒有更新了,之前寫品鑑茶葉的風味體驗,喝茶感受是很主觀的,沒有真的看到、聞到、嚐到,應該很難透過文字去感受到我所形容的那些味道。   那今天就來分享我在尋找這些茶來品嘗的一個經驗心得吧,今天還就真的來找碴一下。
Thumbnail
  之前有一篇聊到我因為上了茶藝線上課而入手一套品鑑杯,東西買了就是要使用,不然就浪費哩~   今天來分享我使用品鑑杯,使用朋友以前來訪時送的茶葉,就依據下列條件來泡茶吧。 泡茶條件 茶葉5克左右 100攝氏度的沸水 150C.C.的品鑑杯+普通白瓷湯匙 浸泡時間5分鐘
Thumbnail
作為喝茶的生活實踐家,這篇文章分享了泡茶器具對茶葉進行品鑑的經驗。除了分享品鑑杯的選擇外,實際使用情況及其替代方法,對於喜愛品茶的朋友有著一定的參考價值。
Thumbnail
台灣有句俗諺說:「文章、風水、茶,懂的沒幾個。」 茶葉自古以來往往視為家傳之學,除了傳統產業父子相傳的經濟層面因素,在學科的研究上沒有精細到足以劃分為專門領域的知識系統,這可能也是一個原因。身為茶產業的第四代,先祖的經驗並沒有以文字的形式保存下來,市場與消費型態隨著時代有相當大的改變,過往的經驗未必
Thumbnail
從過去在第一線的銷售經驗,到近期陸續從茶職業體驗包與學茶新手村的學員回饋中了解到民眾普遍對於茶的認識誤區。我認為最嚴重的誤解是烘焙,甚而有人把烘焙連結成炒茶。而這個誤解已經形成一種似是而非的說法: 綠茶烘焙(炒茶)輕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手沖咖啡豆品質評估:如何辨識和選擇高品質的咖啡豆 手沖咖啡的好味源自於優質的咖啡豆。本文將深入探討如何評估咖啡豆的品質,包括外觀、香氣、口感以及如何根據這些評估準則來挑選最適合的豆子,讓您在家中也能沖泡出美味的手沖咖啡。 1. 咖啡豆品質的重要性 咖啡豆的品質直接影響到沖泡出的咖啡口感和風味。
手沖咖啡豆選擇技巧大公開:如何挑選適合的咖啡豆來沖泡手沖咖啡 手沖咖啡的品質取決於所選用的咖啡豆。這篇文章將教您如何根據不同的標準和個人口味偏好來挑選最適合的手沖咖啡豆,從而製作出濃郁、風味豐富的咖啡。 1. 咖啡豆的重要性:為什麼挑選適合的豆子至關重要? 手沖咖啡豆直接影響到咖啡的口感和風味
Thumbnail
  有在買茶葉的朋友,應該會看到有些產品會標榜手採一心二葉......但是說實在的,機器採摘能有效率、降成本,......今天就來分享一下怎麼分辨這兩種採茶方式吧
Thumbnail
  常常會聽到有人分享對茶滋味的形容會有:「苦、澀(澀不是味覺喔!)、甘、甜、酸、花香、果香、奶香、蜜香......等」各種表現。我們今天先撇除泡茶的水質、水溫、器具、時間、手法的差異影響,就單純從如何「品」茶先來聊聊吧~畢竟喝茶重點是「入口」後的感受最重要!
Thumbnail
  距離上次寫找茶筆記系列,有一段時間沒有更新了,之前寫品鑑茶葉的風味體驗,喝茶感受是很主觀的,沒有真的看到、聞到、嚐到,應該很難透過文字去感受到我所形容的那些味道。   那今天就來分享我在尋找這些茶來品嘗的一個經驗心得吧,今天還就真的來找碴一下。
Thumbnail
  之前有一篇聊到我因為上了茶藝線上課而入手一套品鑑杯,東西買了就是要使用,不然就浪費哩~   今天來分享我使用品鑑杯,使用朋友以前來訪時送的茶葉,就依據下列條件來泡茶吧。 泡茶條件 茶葉5克左右 100攝氏度的沸水 150C.C.的品鑑杯+普通白瓷湯匙 浸泡時間5分鐘
Thumbnail
作為喝茶的生活實踐家,這篇文章分享了泡茶器具對茶葉進行品鑑的經驗。除了分享品鑑杯的選擇外,實際使用情況及其替代方法,對於喜愛品茶的朋友有著一定的參考價值。
Thumbnail
台灣有句俗諺說:「文章、風水、茶,懂的沒幾個。」 茶葉自古以來往往視為家傳之學,除了傳統產業父子相傳的經濟層面因素,在學科的研究上沒有精細到足以劃分為專門領域的知識系統,這可能也是一個原因。身為茶產業的第四代,先祖的經驗並沒有以文字的形式保存下來,市場與消費型態隨著時代有相當大的改變,過往的經驗未必
Thumbnail
從過去在第一線的銷售經驗,到近期陸續從茶職業體驗包與學茶新手村的學員回饋中了解到民眾普遍對於茶的認識誤區。我認為最嚴重的誤解是烘焙,甚而有人把烘焙連結成炒茶。而這個誤解已經形成一種似是而非的說法: 綠茶烘焙(炒茶)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