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曾協助處理一些勞資糾紛, 今天就來談其中一個案例, 提供給職人們借鏡!
當事人時任於一家小型科技有限公司, 為"專案經理", 該公司業務主要是提供客戶app建立及活動網路系統服務; 客戶群有例如市府、資策會、協會或共同承包的中大型企業; 公司老闆原先來自大企業, 有些業內關係, 因看中市場獲利而自行成立這家公司; 公司原則配置上有業務助理一名、專案經理二到三人、會計一名, 加上老闆, 其他執行多半由外部廠商, 是非常精簡的組織!
疫情開始第二年, 老闆聲稱公司營運困難, 要求員工"共體時艱", 不但沒發放原答應前年度獎金, 連薪資都是經常性拖欠, 有時甚至欠上三個月及員工代墊活動費用, 但有趣的是老闆不主動資遣員工(不願支付資遣費)即使沒有業務, 還在徵才網站上不斷登載招募訊息。多數員工最後因為生活壓力 , 只好主動提辭呈, 另覓他職!
該當事人當時已經被積欠前年度專案達成獎金、三個月薪資及數筆代墊費用, 實在撐不下去, 也提出辭職。在完成交接(交接單上無任何未交接或公司資產未交回), 休完年假, 取得離職證明後, 特別提醒老闆要準時結清所有薪酬費用; 在望眼欲穿下, 果然, 老闆並未匯出任何金錢!
我們第一步先發催款存證信函, 說明應支付金額跟已屆支付期(因為老闆在薪資結算上故意模糊, 稱離職隔日會請會計補上單據), 老闆收到存證信函後, 寫了半威脅半感性長篇訊息, 要求當事人再給他一個月時間。
豈料這樣的"同情"並未喚醒老闆的良心, 一個月後仍未付款, 因此當事人申請勞資協調; 在市府委託的外部協會下雙方達成協議, 當事人放棄獎金, 老闆則同意務必在調解當月底全額支付欠資! 然而, 再次, 老闆爽約了, 所以我們以調解書申請取得強制執行, 期間遭遇老闆拒收法院通知(我們得二度查址), 之後老闆再以當事人占用公司資產未還為由提出異議....一路拖延法律程序, 最後落得公司無財產可供執行, 以取得一紙債權憑證收尾!
好, 你可能會說都是不景氣造成的, 跟慣老闆有啥關係呀?! 讓我們來仔細解鎖這個案例吧!
第一, 老闆徵人時並未具體跟員工說明, "專案經理"跟一般雇員簽訂合約的差異, 只以都一樣帶過; 專案經理係以專案為主, 當專案結束或取消後職務就解除, 原則上是委任, 至於應負責那些專案, 老闆同樣未詳細載明, 讓當事人基本處在不確定狀況! 也許有些人會說那你活該呀, 當初怎麼不跟老闆談清楚? 對也不對, 當事人確實應該在任職前就先搞明白自己的工作職掌跟權利義務, 不過因為法治教育普遍不足, 事實上不少人在從事法律行為並未充分了解就簽約的(在這裡提醒您, 請務必檢查一下您的私人保險, 我遇過同一保費而理賠完全不同, 因為承保項目,而要保時大家很容易忽略)!
第二, 該公司不只積欠員工薪資, 連勞健保都遲繳到後來沒繳, 勞動局跟國稅局確實曾發文通知, 但並未有更具體懲制; 當事人也曾向勞動局提出檢舉, 我還記得勞檢單位說的讓我火冒三丈又無奈, 他們能做的最多就是行政罰(進國庫), 對當事人沒實質好處, 而且"慣老闆"到處都是, 常常都咩換名重啟爐灶啦!
第三, 這個案子單單法律程序就跑了一年半, 因為老闆懂得利用拒收並提起無意義的異議延宕法律程序, 加上法院案件爆棚, 幾乎每個案件都很慢! 完整程序保障了被告權利, 但原告的權益呢? 公司就算有財產也早脫產了, 較當事人如何信賴司法?!
第四, 在我們調出公司法院資料時發現, 公司早已訴訟非訟纏身, 除了廠商費用未付、公司租車欠款, 單單資欠薪酬前員工案件進入法律程序就有11件, 都在同一法院, 那麼法院難道不應多加關注, 甚至考慮合併處理?!
第五, 該公司不僅侵害員工個人權益(除欠資還有高薪低報), 戕害國庫收入(逃漏稅費), 甚至修改單據金額將部分公司獲利轉入老闆個人帳戶 (可能涉及偽造變造公私文書及使公務人員登載不實), 所有員工都知道, 卻沒有人勇敢出來檢舉?
第六, 該公司多次出現在市府跟資策會標案中, 市府跟資策會竟然沒有詳細審查該公司商譽及法院紀錄, 而接受該公司投標甚至得標?
第七, 政府相信可以很容易搜尋出過往不良企業及企業主, 如果太多重複名單是否應該主動偵防, 或甚至加強管理及罰則等, 而不是一句"慣老闆"很多, 讓更多人權益受損!
所以到底是誰慣壞這些"慣老闆"們? 全部人! 是, 就是全部人消極不作為跟積極作為, 都在損壞這個大環境!
商業道德之路真是艱辛又任重道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