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書寫穩定每一天的自己》

《用書寫穩定每一天的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曾經我每天寫下的都是一件又一件的待辦事項、待查的資料、待規劃的清單、小孩的作息飲食記錄、教養規劃。

育兒生活是自己才懂的動人史詩

孩子出生後,為期三年半的育兒生活,記錄小孩每天的作息、飲食與活動,還有初為人母的掙扎、自省與驕傲。

孩子上學後,手機裡的文字紀錄與照片數量驟然遽減,多了些對自己生涯的省思,但大多還是維持家庭正常運作的功能性文字。

當媽後雖然 memory 記憶體嚴重不足,但 RAM 強制升級,擔任小家庭的 CPU 勉強還能運作。

洗衣精(或各種家用品)快沒了要訂、小孩游泳課(或其他課程)要續報、圖書館預約的書記得去拿、哪些食材還沒買、連假行程尚未安排、發票記得兌獎、要幫家人補貨保健食品、床單該換了、露營裝備要做功課、本週菜單待規劃、帳單記得繳、秒殺的課程記得設鬧鐘搶報名⋯⋯

時時刻刻運轉的腦務,就靠這些文字來避免腦霧。
一一列出後,大腦可獲得片刻安心,getting things done 是我的日常。

透過這些「書寫」,為自己的每日生活定下節奏,讓大腦獲得一絲喘息空間。

若這些文字輸出也算數的話,我大概可算得上是個多產的書寫者?

刻意營造寫作的餘裕,換來心安的自我療癒

有了孩子後,我與丈夫的共識是「時間最貴」,沒有任何事物比我們兩個每天的 24 小時更有價值。與其花時間比價找特惠等團購,不如陪伴彼此,或是好好放空充電。

在這千變萬化卻又日復一日的家庭生活中,充滿了許多瑣碎的縫隙。
「一小時」是個奢侈的單位。

陪伴小孩進行課後活動的一小時中,有時滑社群媒體快速瀏覽最新消息,有時欣賞他人的文字、從閱讀中汲取能量,有時像現在一樣,隨意的寫作。

今年開始,記錄腦中想法的頻率拉高,也下定決心在方格子開了專題,為自己的靈魂找到存放之處。

當我感到焦慮時,就開始寫下腦中的聲音,一字一句像是在下營釘,把浮動的心情穩穩紮在現實上。

整理思緒,堪比整理家裡同樣的舒心。

整理大腦的抽屜

孩子做惡夢的隔天,我安慰他說:

「大腦裡面的小小兵每天都在整理你接收到各式各樣的訊息,歸類到不同的抽屜去。有時候小小兵太累或是太嗨,訊息紙條亂丟亂跑,變成奇怪的夢。沒關係,只要你講出來,就不會感覺那麼害怕了,因為講出來後,小小兵會把這些訊息再次整理好。」

孩子的情緒透過述說而得到抒發,原本在腦子裡恐怖的畫面或感覺,透過說出來的聲音重新回到大腦,經過編碼解碼的程序,與其產生一點距離,恐怖感也降低了一些。

而屬於視覺型的我,則偏好透過書寫,用具象化的文字穩定住躁動的心、塞爆的腦。我的理性與感性在產出文字的過程當中,找到了美妙的平衡,合作無間、暢快淋漓。既是記錄、也是創作;既是抽離、也是連結。

此時我大腦裡的小小兵已獲得充實勞動後的滿足,今日份的療癒已完成。

avatar-img
Jill's On the Way
9會員
33內容數
希望孩子成為身心強韌、能為他人帶來幸福、自己也享受生命的人。生活的縫隙用孩子的笑容補滿,瑣碎的腳步成就了小窩的溫暖,不平靜卻平實的育兒生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Jill's On the Way 的其他內容
從小到大我一直以為自己「很奇怪」、「很高拐、難搞」,懷著內疚自責長大。僅以此篇獻給高敏感同類與各位的家人們,神經的敏感度與感受度無法調整,我們的感官知覺沒有旋鈕,只有逃離或忍受。
十幾二十歲時,以為人生中所謂的起起伏伏,總該帶有一點電影風格:風生水起、像場華麗熱絡派對的女主人一樣優雅瀟灑人群間;要不享受著悲傷抑鬱所帶來的無窮靈感,將不願抵抗地心引力的身心全部交付給枕頭與床,用現實世界的狀態再現跌落谷底的譬喻。
老公泡了一杯咖啡給我。
從小到大我一直以為自己「很奇怪」、「很高拐、難搞」,懷著內疚自責長大。僅以此篇獻給高敏感同類與各位的家人們,神經的敏感度與感受度無法調整,我們的感官知覺沒有旋鈕,只有逃離或忍受。
十幾二十歲時,以為人生中所謂的起起伏伏,總該帶有一點電影風格:風生水起、像場華麗熱絡派對的女主人一樣優雅瀟灑人群間;要不享受著悲傷抑鬱所帶來的無窮靈感,將不願抵抗地心引力的身心全部交付給枕頭與床,用現實世界的狀態再現跌落谷底的譬喻。
老公泡了一杯咖啡給我。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讀者提問:我覺得自己最大的問題是,我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事、做什麼會開心。 以前以為自己找到了,但是經過一段時間以後,又覺得自己沒那麼喜歡,所以我一直很羨慕其他人可以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也發現我從小時候欣賞的人們都是因為他們很專注在某個領域(我覺得這樣的人自帶光芒,就算不是超厲害)。 長大
身為一個經常在行天宮發呆兼寫作的人……欸對,我都會坐在廟前一排階梯打限動跟文章,待在行天宮很容易文思泉涌。也包含,我對行天宮的籤詩運作,不敢說真理,但和祂們相處久,抽的籤詩多,對照的現實也多,自然就發現了神明的弔詭之處。 會寫這篇,是來自昨天遇到一位女孩,我認為她的頻率反映了時下人,尤其想要以
讀者提問:我覺得自己最大的問題是,我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事、做什麼會開心。 以前以為自己找到了,但是經過一段時間以後,又覺得自己沒那麼喜歡,所以我一直很羨慕其他人可以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也發現我從小時候欣賞的人們都是因為他們很專注在某個領域(我覺得這樣的人自帶光芒,就算不是超厲害)。 長大
avatar-avatar
Moonrogu
發佈於
src
身為一個經常在行天宮發呆兼寫作的人……欸對,我都會坐在廟前一排階梯打限動跟文章,待在行天宮很容易文思泉涌。也包含,我對行天宮的籤詩運作,不敢說真理,但和祂們相處久,抽的籤詩多,對照的現實也多,自然就發現了神明的弔詭之處。 會寫這篇,是來自昨天遇到一位女孩,我認為她的頻率反映了時下人,尤其想要以